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谷物和饲料中,对人畜健康危害极大。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伏马菌素等。真菌毒素的脱毒主要是指破坏、除去以及减少粮食中毒素毒害的收获后处理。在现有的脱毒方法中,物理脱毒方法包括蒸煮、吸附、辐射等,化学脱毒方法包括添加化学物质和杀菌剂等,生物脱毒方法包括微生物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本文对常见真菌毒素的脱毒方法以及其它最新的脱毒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其生长代谢中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物,已成为食品和饲料行业中广泛存在的污染源。降解真菌毒素是食品工业和农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脱毒逐渐取代传统的物理、化学脱毒成为了真菌毒素降解的主流方法。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一些真菌毒素。本文中,笔者将针对一些常见的真菌毒素进行总结归纳,对其特征进行概述,并列举其相应的生物降解方法。另外,总结了一些与真菌毒素相关的新的酶或微生物,并对一些新的技术(如蛋白质工程等)在真菌毒素降解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丝状真菌天然产生的强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进入食物链。一旦人和动物从食物中摄入痕量真菌毒素,生命健康即可能受到严重威胁。食品样品基质复杂,真菌毒素残留含量低,且干扰物质多,导致检测难度非常大,因此,建立一种高效前处理方法对真菌毒素的检测至关重要。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其结构可预测性、识别特异性和广泛适用性的独特特征,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可有效简化操作流程、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提升仪器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本文中,笔者从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样品前处理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为将分子印迹技术更好地应用于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样品前处理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荧光型真菌毒素检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荧光型真菌毒素检测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及其灵敏度、特异性等性能,分析了黄曲霉毒素等主要毒素的免疫荧光传感器和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提出将来的研究可以针对纳米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表面化学调节,设计用于检测各种分析物的目标特定无标签分析方法,实现毒素的多种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5.
真菌毒素是一类丝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为高毒性天然污染物,在农产品生产和贮运过程中难以完全消除,污染率高、危害性大,已成为农产品安全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农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解毒研究对污染原料再利用、动物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微生物菌株或微生物酶对真菌毒素可进行高效地降解转化或生物吸附。近十年,主要真菌毒素生物解毒研究已逐渐成为真菌毒素污染控制领域的关注重点,但关于生物降解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微生物菌种的降解转化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将从农产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降解菌种、生物解毒酶及作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生物解毒深入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寄主选择性植物病原真菌的毒素化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金皋  李正平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4):247-250,230
Wheeler和Luke把那些在病害中起重要病因作用的毒素称为致病毒素(path。toxin)‘”,那么由真菌产生的致病毒素则称为真菌毒素(MyC0t0Xin)。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那些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毒素进行分离、提纯和化学结构鉴定,发现它们大多数为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谢产物m.自从*all欢。从梨上的菊池键格抱(Alternariakikl,chiana)中发现第一个寄生选择性真菌毒素阳StSCICChVCt0Xill)以来l’],现已报道有9个属的对种植物病原真菌可以产生寄主选择性毒素14-’]其中已有15种明确了其化学结构,(见表1)。实践证明来源于某一病原…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桔霉素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霉素(Citrinin,CIT)是由青霉、曲霉和红曲霉属产生的一种具有肾毒性的真菌毒素。许多食品和饲料中均含有桔霉素,污染范围十分庞大。桔霉素可与其他真菌毒素发生协同作用,如展青霉素(Patulin,PAT)、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OTA)等,从而增强其毒性作用,对人及动物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现阶段常用的控制手段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简单介绍了桔霉素的毒性及污染状况,对桔霉素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可污染粮食、水果、食品、饲料、中草药等多种农产品。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危害人畜健康,真菌毒素的形成除了受到产毒菌自身遗传因素的调控外,还受到宿主、环境因素的调控。此外,上述的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为真菌毒素的产生和调节增加了另一个层次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了探究调控真菌毒素形成的因素,本文综述了真菌毒素合成及调控基因、温度、水分活度、光照、渗透压、基质、酸碱度、植物损伤、宿主抗性等因素对真菌毒素形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真菌毒素的防控,以期为探究真菌毒素形成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为真菌毒素防控策略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真菌毒素是一类由真菌产生的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危害人类健康的真菌毒素主要源于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麦角菌属Claviceps和镰刀菌Fusarium等产生的次生代谢物。从全球范围来看,粮食安全问题经常是由谷物、坚果、水果和绿色咖啡豆上的真菌毒素造成的。其中,玉米和花生仁中的黄曲霉素经常超过安全阈值。在以这些食物作为主食的地处温暖和潮湿气候国家的消费者特别容易食用到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而真菌毒素往往会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其不可避免地、广泛地、持续地影响着全球人类的健康。目前的防止措施包括选用抗真菌植物、采用适当方法贮藏食物以及食用绿色蔬菜等来预防癌症等。本文阐述了食品中常见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毒性,并对常用防止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食品真菌毒素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中食品会出现霉变情况,食品霉变后可能产生真菌毒素,误食这类食品易导致真菌毒素中毒。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真菌毒素,产毒菌株的特征,真菌毒素中毒的症状及中毒的作用机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