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获得具有抗病、优质丰产等优良性状的柑桔体细胞杂种,本研究应用当前推广良种朋娜脐橙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和抗裂皮病、耐盐碱的红桔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作为亲本进行体细胞杂交研究。通过对原生质体分离,融合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调控等环节的研究,建立起原生质体融合及其后的胚状体再生系统,并从融合处理后的原生质体培养中获得了大最的胚状体,进而获得个别体细胞杂种植株。同时对融合后再生的胚状体染色体数目和同工酶分析,还揭示了在柑桔原生质体融合再生中,胚状体水平上存在淹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有14.1%的胚状体为四倍体,近20%为超倍体的非整倍体,并讨论了变异发生及由胚状体再生植株困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3.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柑桔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粗柠檬(Citrus jambhiri Lush)叶肉原生质体与哈姆林甜橙(C.sinensis L.Osbeck)胚性悬浮细胞系原生质体经PEG诱导融合,培养7天时原生质体恢复分裂。再生的胚状体在含有GA_3的培养基中萌发出茎芽。茎芽经生根诱导成为完整植株。对首批再生的5棵植株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表明,全为四倍体,2n=4x=36。淀粉胶电泳分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显示这5棵植株为体细咆杂种。粗柠檬和哈姆林甜橙在该位点上均为同质结合,基因型分别是MM和FF。体细胞杂种含有双亲的酶带,基因型为MMFF。杂种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叶片及植株形态介于双亲之间。本文对其作为砧木品种的可能性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毛花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异与细胞多核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8株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做了观察,其中12株为整倍体:二倍体(2n=58)和四倍体(2n=116)各6株;另外6株为混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变化在59~203之间。还发现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有丝分裂间期细胞存在多核现象,有多核细胞的共10株,细胞核数目以双核和三核较常见,最多的有7个核。对照植株为2n=2x=58,未发现多核细胞。 相似文献
5.
柑桔原生质体融合再生叶肉亲本型植株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叶肉亲本(粗柠檬)型植株叶形指数、气孔特征与亲本粗柠檬无异,与同组合体细胞杂种差异显著。染色体计数为二倍体(2n=2x=18)。过氧化物酶(POX)、多酚氧化酶(PPO)、谷草转氨酶(GOT)同工酶图谱与粗柠檬一致。RAPD分析表明,在具多态性的54个随机引物中,大多数引物(52个)上的图谱与粗柠檬相同。但OPW-12上,叶肉亲本型植株含有哈姆林甜检的特征谱带。OPV-04扩增产物显示,叶肉亲本型 相似文献
6.
柑桔原生质体射诱变筛选抗寒再生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161C/kg软X-射线辐射“Page”桔柚胚性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经-11℃低温选择后,将存活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表明,“Page”桔柚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4128C/kg辐射剂量处理后几乎不能恢复分裂;2064C/kg辐射时分裂频率低,即使分裂也难以发育为胚状体;而1161C/kg辐射后,经-11℃低温处理仍有10.2% ̄16.9%的分裂频率,且部分细胞团能发育为胚状体。辐射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母株(ActinidiadeliciosalineNo.26)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母株2n=6x=174。所测29株再生植株的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显著,多为非整倍体类型,占所测植株的72.4%左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142-310条之间,其中2n=6x=174约占20.7%,少于174条染色体的植株约占31.0%,超过174条染色体的植株则占48.3%左右。个别单株部分茎尖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出现染色体桥、断片和落后染色体等异常现象。并对以上现象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美味猕猴桃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细胞遗传学研究 Ⅰ.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美味猕猴桃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和母株(Actinidia deliciosa lineNo.26)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果表明:母株2n=6x=174.所测29株再生植株的茎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差异显著。多为非整位体类型,占所测植株的72.4%左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介于142-310条之间,其中2n=6x=174约占20.7%,少于174条染色体的植株约占31.0%,超过174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柑桔原生质体辐射诱变筛选抗寒再生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161C/kg软X射线辐射“Page”桔柚(CitrusreticulataBlanco×C.grandisOsb.cv.Page)胚性愈伤组织分离的原生质体,经-11℃低温选择后,将存活的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表明,“Page”桔柚胚性愈伤组织原生质体在4128C/kg辐射剂量处理后几乎不能恢复分裂;2064C/kg辐射时分裂频率低,即使分裂也难以发育为胚状体;而1161C/kg辐射后,经-11℃低温处理仍有102%~169%的分裂频率,且部分细胞团能发育为胚状体。辐射的原生质体培养成胚状体后,经低温筛选,在改良的生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中萌发成为植株。再生植株中检测出2株的叶片原生质体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比对照低1.96℃和168℃。 相似文献
10.
不定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实验以甜瓜“小麦瓜”和“青皮绿肉”品种为试材,经不定胚诱导再生植株。分别调查了不同继代培养时间后形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并将之与对照染色体数目相比较,发现通过诱导不定胚所得到的再生植株中存在着一定的变异,而且经过不同继代培养时间后,所得到的不定胚再生植株的变异程度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率从3.3%增加到30%,变异幅度也从2n=23~24增加到2n=13~48。从而得出结论:不定胚再生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异程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培养时间在1~2个月内所得到的不定胚再生植株的变异较少。此外,不定胚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程度也因品种而异。
Abstract:Chromosomal number of different of somatic embryos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investigated in melon variety “xiaomaigua” and “Qingpilurou”.Certain variations of chromosomal number were found among the regenerated pla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sample,and range of variation covered from 2n=23~24 to 2n=13~48 with the increase of generation,the rate from 3.3% to 30%.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egree of variation in chromosomal number of somatic embryos regenerated melon plants increased with the time of culture,and those cultured in one to two months had the least variation.It was also found that degree of chromosomal number variations varied with melon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1.
用CHEF凝胶电泳探测远缘担子菌间原生质体融合后的染色体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电场诱导灰盖鬼伞(Coprinus cinereus Co5104,his~-)和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florida Pf67, ade~-)两菌株的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了两类属间融合子:一类为不断发生分离的单核体,另一类为稳定的双核异核体。利用等高钳位均匀电场(CHEF)凝胶电泳技术比较融合子与两亲本的染色体长度多型性(CLP),显示出融合子的染色体变异以整条染色体的丢失为主。结合形态观察和DAPI核荧光染色的结果,推测单核融合子在胞质融合后很可能发生了核融合,但来自亲本Pf67的染色体不断丢失,最后融合子的遗传组成以来自Co5104的染色体为主;而双核融合子在质配之后可能并未发生核配,不过,来自各亲本的染色体最终均只有部分得以保留在融合子中。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蔊菜叶片为外植体提取原生质体, 采用PEG-高pH、高Ca2+附加DMSO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 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融合体, 获得了10株融合杂种, 观察了杂种形态学和细胞学。结果表明:1%纤维素酶+0.2%离析酶+3 mmol/L MES 酶解14 h 可获得较高产率的油菜原生质体, 0.25% 纤维素酶+0.5%离析酶+5 mmol/L MES酶解12 h可获得较高产率的蔊菜原生质体; 30% PEG + 0.3 mol/L葡萄糖+50 mmol/L CaCl28226;2H2O +15%DMSO的融合条件下, 获得了10.4%的融合率; 实验所获的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可作为新种质。 相似文献
13.
种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巴龙霉素单位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巴龙霉素产生菌与新霉素产生菌的高产变株进行了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融合频率为10-4左右。在4l0株稳定的原养型重组体中,产生巴龙霉素者占58%。在200株产生巴龙霉素的种间重组体中,单位产量在1500μg/ml以上的约10%,获得了比巴龙霉素产生菌原始菌株(单位产量300μg/ml)单位产量高5—6倍的重组体菌株。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证明,高单位重组体所产抗生素确为巴龙霉素。结果表明,为了提高某一抗生素产生菌的单位产量,使之与另一生物合成途径相似的抗生素产生菌的高产变株进行种间杂交,是一值得探索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用饥饿预处理分离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系N364 Km + 二核早中期的花粉原生质体,用PEG-高钙高pH 法诱导其与黄花烟草(N.rustica L.)叶肉原生质体融合。通过抗性筛选再生的4 株小植株,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根尖染色体计数鉴定均为配子-体细胞三倍体杂种。未经筛选处理再生的21株小植株,经鉴定有6 株为配子-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6.
曲霉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子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曲亲株及其各种融合子的普通遗传性状作了比较研究,这些性状包括L:孢子大小,孢子SDNA含量,孢子红外光谱吸收特征、菌株营养体分泌产物的紫外吸收特征等,发现这些指标是孢子红外光谱吸收特征反应曲霉6各菌株之间的遗传基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社会对经济作物在数量及质量上不断提高的要求,寻找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定向改变植物遗传性状的新途径,以培育出适合要求的优良品种,一直是生物学工作者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近来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熟练地掌握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技术和方法,对于利用原生质... 相似文献
18.
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再生杂种植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肉原生质体和枸杞(Lycium barbarum L.)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在适宜电场条件下能以4% —5% 的频率发生异质融合。用过氧化物酶和超氧歧化酶同工酶方法对随机选取的100 个细胞系进行分析,发现杂种愈伤组织形成频率为9% 。其中5个杂种细胞系具有分化能力,再生出大量丛生小苗。这些小苗多数在形态上兼有双亲特征并难以生根和长大。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其中2 个杂种细胞系(NL4 和NL8)再生苗含有一条双亲没有的重组酶带。对亲本和杂种细胞系NL4 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杂种细胞系的染色体数目为2n= 55—80,明显高于亲本。对亲本及NL4 和NL8 愈伤组织的基因组DNA 进行rDNA Southern 杂交发现,NL8 含有双亲的全部谱带,且在3.0 kb 处出现1 条新带;NL4 没有枸杞的特征带,但在3.0 kb 和5.5 kb 处出现2 条新带,说明这两个杂种中的双亲rDNA 可能已发生分子间重组。从NL4 愈伤组织得到4 株形态上近似烟草的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9.
克鲁维酵母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ueromyces lactis Y12—1)和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8554)是乳糖酶生产菌株。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了两菌株种问融合的研究。通过试验.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对数期的细胞,2%的蜗牛酶.30℃酶解30分钟.原生质体形成率90%以上,再生率20%左右。原生质体融合由聚乙二醇(PEG)诱导。K.lactisY12-l不能旋酵菊糖;K.fragilis 8554不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利用二菌株自身的营养缺陷性质获得融合子。融合子既能发酵菊糖又能同化D-松三糖和麦芽糖;融合子的DNA含量约为二亲株之和;融合子的菌落形态与亲株相比有一定差别.在以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融合子的乳糖酶产量提高14一l6%;连续15次传代,融合子稳定。 相似文献
20.
灵芝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融合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报道不同菌龄、酶液浓度、稳渗剂对灵芝原生质体产率及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变后具抗药性标记的“中国红灵芝”菌种(mH1)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48小时,酶液浓度为3%,稳渗剂以0.6mol/L蔗糖为佳;诱变后具抗药性标记的“韩国红灵芝”(mK1)原生质体制备时菌丝最适菌龄为40小时,酶液浓度为1%,稳渗剂为0.4mol/L甘露醇时原生质体产率最高。mH1,mK1原生质体均以蔗糖作稳渗剂再生率较高,其最佳浓度为0.6mol/L。在该条件下mH1原生质体再生率为3.20×10-2,mK1为5.40×10-2。在此基础上,以30%的PEG作为融合诱导剂进行灵芝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了融合子,融合率为140×10-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