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轮状病毒肠炎与乳糖不耐受的的关系;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方法采用醋酸铅法检测粪便乳糖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抗。分组观察婴幼儿腹泻去乳糖饮食的疗效。结果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62.5%。其中<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0.59%;>1岁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2.86%,0.010.05。婴幼儿腹泻乳糖不耐受去乳糖饮食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1。结论(1)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发生率高达62.5%;(2)RV肠炎时可合并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是使腹泻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3)婴幼儿腹泻时乳糖不耐受给去乳糖饮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儿腹泻病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年龄、病因及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对382例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患儿进行年龄、病因分析,同时将患儿分成治疗及对照两组,分析乳糖酶的疗效.结果 小儿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以婴幼儿多见,轮状病毒感染是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主要病因,乳糖酶治疗继发乳糖不耐受疗效显著.结论 婴幼儿腹泻常规给予乳糖酶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吴欧 《生命世界》2005,(9):94-95
很多人在喝完牛奶后都有过不愉快的经历,牛奶喝下去后半小时至两小时,会出现胀气、腹痛、恶心、呕吐或拉肚子等症状,与牛奶过敏症状相似,但这种现象却不是牛奶中的蛋白质造成的,而是乳糖不耐症。牛奶中有大约5%是乳糖,乳糖是一种大分子,它必须要在乳糖酶的作用下在小肠中分解成较小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慢性腹泻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腹泻的病因,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41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常见致病因素依次为过敏因素46.2%(24/52)、肠道内感染28.4%(40/141)、乳糖不耐受28.3%(26/92)。共109例明确病因诊断,55.1%(60/109)为多因素共同致病,以肠道内感染合并继发乳糖不耐受,过敏合并继发乳糖不耐受,免疫缺陷合并肠道内感染多见。前4位主要病因诊断为感染性腹泻(24.1%)、过敏性腹泻(17.0%)、乳糖不耐受(7.1%)、炎症性肠病(6.4%)。结论除肠道内感染外,过敏因素、乳糖不耐受等也是儿童慢性腹泻常见致病因素。儿童慢性腹泻常由多因素共同致病,主要病因除感染性腹泻外,过敏性腹泻、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等也是常见病因。儿童慢性腹泻重在病因诊断,针对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产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β-半乳糖苷酶(EC_(3.2.1.23))俗称乳糖酶,它可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有的婴儿在肠道中先天性缺乏此酶,对乳制品中的乳糖消化吸收极差,以致产生腹胀、腹泻等症状,称之为乳糖不耐症。又因乳糖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制剂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益生菌对乳糖消化的作用及对腹泻的治疗作用。1乳糖的消化与所有的成年动物一样,绝大多数成年人于幼时断奶后起,小肠刷状缘乳糖酶的活性便逐渐下降,故全世界大多数人消化乳糖的能力差。其结果是乳糖吸收不充分,大量进入肠道产生乳糖不耐受症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7.
乳糖酶又名β 半乳糖苷酶 ,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组织和微生物中 ,它的主要功能分解牛奶和乳制品中的乳糖。有些人群特别是儿童 ( 3~ 1 5岁 ) ,体内缺乏这种酶者占87% ,其中乳糖不适应症占 2 0 %左右 ,喝了鲜牛奶或某些乳制品后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或乳糖不适应症等不良后果。然后 ,乳糖酶在食品和乳制品工业中又未得到广泛应用 ,其因有 ( 1 )乳糖酶单位产量较低 ;( 2 )市场出售的乳糖酶系胞内酶 ,耐热性差 ;( 3 )源于微生物的胞内乳糖酶要经过细胞破碎、提取和纯化、工艺较为复杂 ,( 4 )酶售价过高 ,成本贵 ,适用范围窄 ,不能满足食品和乳…  相似文献   

8.
由于乳糖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乳糖吸收不良(Lactose malabsorption,LM)或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LI)不仅可诱发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而且还可造成人体腹泻、影响婴幼儿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构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本研究对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及发病因素、分型、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作一概述,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液态奶品中,巴氏杀菌奶约占50%,UHT杀菌奶占30%,酸奶制品约占20%,在不喝牛奶的人群中,大多数原因是因为不喜欢牛奶本身的口味。因此,乳制品的口感及风味已成为影响乳制品销售的最主要因素。本文以市面上销售的几种奶制品为例子,分别剖析了香气对产品的风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北京、天津、石家庄(下文简称“京津石”)三市600户城乡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奶制品质量安全感知对于家庭牛奶、酸奶消费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奶制品质量安全感知的提高会显著增加家庭牛奶的消费量,但对酸奶的影响不明显。牛奶和酸奶均属于正常品,价格的提升会导致其消费量下降,酸奶相较于牛奶对价格的变动更为敏感。同时,奶制品行业信任的提升会对质量安全感知造成正向影响。消费者不同的家庭人口特征会对质量安全感知、行业信任和奶制品消费造成不同的影响。根据结论,该研究对奶制品行业各主体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通过行业整体的努力来提升消费者的奶制品质量安全感知,进而增加区域内的奶制品消费。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食谱中,既有植物性食品也有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主要包括畜禽肉、蛋类、水产品、奶及其制品等。畜禽肉又以鸡肉和猪肉为多见。玉米因产量高、经济实惠成为畜禽的主要饲料来源。正如有一部分人因为自身缺少乳糖酶,喝牛奶就会腹胀腹泻一样,畜禽若完全用玉米做饲料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生病,其主要原因之一与畜禽不能吸收玉米中的磷有关。生物进化已几十亿年,但畜禽被人类驯化至今仍只能吸收和利用磷酸中的磷,不能吸收  相似文献   

12.
喂养不耐受是指无法实现肠内营养的目标摄入量的同时出现了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症状,如大量胃潴留、腹胀、腹泻及呕吐等。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对消化道营养吸收、内脏感知及运动、黏膜免疫以及量代谢调节等起关键作用。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关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新研究发现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具有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增加而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减少的特点,本文就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糖不耐受与人体健康尤其是婴儿期的营养密切相关,该病症主要影响人体对乳糖的消化吸收。乳酸菌作为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营养保健、食品工业等领域。近年研究发现,含乳酸菌的微生态制剂在治疗乳糖不耐受症方面具有明显疗效。本文综述了乳糖不耐受症的发病机制及分型、乳酸菌治疗乳糖不耐受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腹胀是大熊猫幼仔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出生的一例大熊猫幼仔因患该病进行了探索性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于下.1 病史大熊猫幼仔“龙龙”,雄性.8月龄时发生腹泻,口服氟哌酸并肌注庆大霉素等治疗一周后,病情得到控制;1岁2月龄时再次发病,表现为腹泻、腹胀并继发呼吸道感染,仍以前法治疗,辅以消胀片、维生素等,一周后病性基本得到控制.但腹胀未能治愈,特别是在进食精料馍和牛奶后腹胀加重,以至引起呼吸不畅.腹胀反复发生病程达3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散剂(亿活)在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慢性腹泻中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牛奶蛋白过敏所致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散剂(亿活),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腹泻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散剂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所致婴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由于乳糖在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LM或LI不仅可诱发小儿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而且还可造成人体腹泻、影响婴幼儿脑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构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损害。本研究对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及发病因素、分型、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做一概述,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炎及与乳糖不耐受(Lactose intolerance,L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的纵向观察并随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月收治的52例确诊为RV肠炎的患儿,分成LI组(观察组)28例及非LI组(对照组)24例,比较分析2组之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腹泻次数、脱水程度及腹泻的预后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乳糖治疗后2组的腹泻次数均有显著性减少(P〈0.01),但去乳糖3 d后观察组的腹泻次数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 LI对RV肠炎临床表现及预后没有明显的影响,在RV肠炎急性期去乳糖治疗的价值有限,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急性腹泻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以光明纯牛奶和酸奶、蒙牛纯牛奶和酸奶为材料,按不同浓度在牛奶中掺杂豆浆和奶粉,提取DNA,利用PCR技术检测牛奶掺杂后的多态性情况。结果表明,用引物S111进行PCR扩增可以有效地区分牛奶、酸奶、豆浆,并且区分不同品牌牛奶的产品;用引物S1015和S109进行PCR扩增能检测出牛奶中是否掺杂了豆浆,检出限为3%;用引物S111进行PCR扩增能检测出牛奶中是否掺杂奶粉,检出限为40%。  相似文献   

19.
有机乳制品正在成为消费日益增多的有机食品品类,相比较于传统牛奶,有机牛奶含有更高水平的n-3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维生素A、β-胡萝卜素以及α-生育酚,但含有较低水平的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两种牛奶中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乳糖含量没有差异。关于有机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含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马铃薯和牛奶为主要原料,利用婴儿双歧杆菌进行发酵,制备一款新型酸奶。方法采用婴儿双歧杆菌作为发酵菌株,发酵马铃薯牛奶。进行马铃薯酸奶原料的比例、酸奶发酵的温度和时间的探索。结果当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0h、马铃薯汁10%时,酸奶的感官及口味较好。结论利用10%马铃薯汁,牛奶等可初步制备出新型马铃薯汁酸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