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脊椎动物的复原与现代动物的雕塑,其表现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是以千百万年前埋藏于地层中的化石为依据;而一般动物塑象则是根据现生种为模特。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再现远古动物的雄姿,帮助科研人员探索脊椎动物进化史;让广大观众既了解过去的动物世界,又得到美的享受,古脊椎动物的复原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怎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这里谈谈个人的一点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 第一条:本会定名为"古脊椎动物学会".是中国古生物学会的二级学会,是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界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第二条: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古脊椎动物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科学水平,为推动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事业的发展,为在本门学科领域出成果、出人才,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古脊椎动物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下的一个二级组织,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工作会议于1984年10月17日至24日在著名的"青岛龙"发现地—山东省莱阳县召开.成立这个学会是为了团结全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更方便地与国外有关单位进行对口联系.  相似文献   

4.
1958年春末,掀起了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的浪潮。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各门科学单位都订出五年规划,抱大西瓜,敢想、敢说、敢做,争取超英、赶美,以任务带动学科,以成果带动论文,古脊椎动物学自然也不例外。在此时期总结一下以前的工作,为未来工作指出更明确的方向,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6.
7.
李永项 《化石》2015,(1):42-46
<正>西北大学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化石标本和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中生代晚期秦岭恐龙动物群、古近纪早期石门中兽动物群、新近纪三趾马动物群以及第四纪真马真象动物群等,后三部分代表了6000多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所生活过的哺乳动物——这片土地上真正主人的基本面貌。作为镇馆之宝,这些化石成为西北大学古脊椎动物博物馆面向公众科普的"主力军"。这里收  相似文献   

8.
<正> 阿根廷古脊椎动物学会第九届年会于1992年5月在南部Chubut省的Trelew城举行。阿根廷巴达哥尼亚南部近年来以发现了大量白垩纪哺乳类而引起同行们的重视。南美洲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古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9.
正山西省位于古老的华北板块,自二叠纪(距今2.99~2.52亿年)至今,其境内的陆相地层中保存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这其中,尤以二叠-三叠系的早期四足类以及新生界的古哺乳动物倍受瞩目,例如中三叠统二马营组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保德三趾马动物群等动物群在国际学术界颇负盛名,而对山西省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几乎是与古脊椎动物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进步同步进行的。早在1920~1921年,即有奥地利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貭学院古生物专业几位同学暑假中曾去貴州兴义頂上进行化石采集和地层調查,采集了大量胡氏貴州龙及一些魚类化石。这次工作的目的之一是綜合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地层剖面资料进一步确定胡氏龙的层位。  相似文献   

11.
12.
1960年下半年,在比利时的鲁汶和英国牛津分别举行了关于古脊椎动物学方面的国际学术会议。在比利时召开的学术会议名称是“低等及非特化哺乳类进化问题国际座谈会”。会议由比国皇家科学院主办、鲁汶大学教授 G.凡特勃洛克(Vendebrock)担任主席。出席的有欧洲及美洲的古脊椎动物及动物学家数十人。对有关整个哺乳类及某些重要门类(如食虫类、灵长类)起源及进化上的问题作了讨论。芝加哥大学的 E.考尔生(Colsen)还作了“中国云南三迭纪晚期哺乳类”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14.
脊椎动物化石的寻找寻找脊椎动物化石,因不同门类埋藏的地理位置和岩层的性质各不相同,寻找方法也就不同。总的说来,古生代的鱼类、中生代的爬行类和鱼类多产于山区,由于它们形成的时间很早(6500万年以前),地壳不停地运动,逐渐把这些过去是海或湖里形成的岩层抬高,构成较高的山峰。第三纪的哺乳类多产于丘陵地带;而第四纪的哺乳类则产于盆地的边缘、河流两岸的阶地、古湖滨以及山区的洞穴中。不同的颜色和岩性,有着不同的化石,这是因  相似文献   

15.
16.
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研究的基本材料,因此,野外发掘和室内修理的好坏,对于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脊椎动物化石,不象海栖的贝类和其它一些无脊椎动物化石那样丰富地被保存下来。所以,当我们发现之后,需要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和采集技术,否则就不能完好地把它带回研究室。  相似文献   

17.
寻找化石,是一件艰苦细致的工作,困难的野外条件常常考验着你。只有那些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人,才能品尝寻找化石的乐趣。祖国的山山水水,到处蕴藏着化石。在节日、假期,我们背起行装,攀登层层山峦,又该如何着手去寻找化石呢?这是许多爱好者提出的问题。要知道,化石的寻找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这些规律,在野外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帮助大家了解古脊椎动物的埋藏规律,作者将多年来收集的有关资料略加整理,以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南卢氏始新世灵长类一新属··,················································4··…周明雄(1)山东营县一新继····························气········································……棍踵健(6)云南元碟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附广西柳城“互猿洞’,焉化石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9.
《化石》1987,(1)
一九八七年二月下旬,中国古生物学会的古脊椎动物学会与江苏古生物分会将联合召开学术讨论会,地点在江苏省苏州市东山。这是一次本学科规模盛大的会议,它将向我国人民和国际同行奉献一批丰硕的成果。自从一九八四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四日在著称于世的“青岛龙”故乡——山东莱阳召开古脊椎动物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工作会议以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