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微生物多样性在评估水体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青藏高原纳木措湖为研究对象, 开展水体可培养丝状真菌多样性及影响因子研究。通过膜过滤平置培养法、经典分类法和rR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纳木措湖20个采样点的丝状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 测定水体理化指标, 综合分析丝状真菌空间分布格局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菌种鉴定结果显示, 从纳木措水体样品中共分离纯化出1,412株丝状真菌, 隶属22属47种, 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青霉属(Penicillium)和毛霉属(Mucor)为优势属, 链格孢(Alternaria chlamydosporigena)和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为优势种;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丝状真菌总丰度与温度、铵态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 冗余分析显示, 铵态氮、温度、全磷、全氮、盐度及电导率是影响纳木措湖丝状真菌群落组成与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综上所述, 纳木措水体可培养丝状真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 而且水体环境因子影响其分布。  相似文献   

2.
【背景】拉鲁湿地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开展拉鲁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可为青藏高原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目的】开展拉鲁湿地水体丝状真菌的多样性研究,探究影响该环境丝状真菌群落分布特征的主要理化因子。【方法】从拉鲁湿地11个水样中分离丝状真菌,应用nr DNA ITS序列分析,并结合经典分类学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鉴定,运用SPSS和CANOCO软件分析丝状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从拉鲁湿地水体分离的丝状真菌菌株分属于6属13种。拉鲁湿地冬季水体丝状真菌优势属为Mucor、Cladosporium和Galactomyces,优势种为M.hiemalis、M.racemosus和G.geotrichum。总氮与拉鲁湿地水体丝状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总氮和总磷对于丝状真菌的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影响,这2种理化因子与M.racemosus的多度呈正相关性,而与M.hiemalis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结论】环境因子是影响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探讨西藏典型脆弱生态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涂布平板法在马丁氏培养基平板上对麦草浆污泥作真菌分离研究,共分离纯化获得27株真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麦轴梗霉属(Tritirachium)根霉属(Rhizopus)和毛霉属(Mucor)为其优势菌群;在麦芽提取物-OPP培养基平板上分离得到10株真菌,其中拟指突孢曲霉属(Emercellopsis)为其优势菌群。通过对麦草浆污泥连续富集培养得到真菌10株,经初步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对富集培养分离的菌种进行木聚糖酶产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菌株为Aspergillussp.MC-JAⅡ,其木聚糖酶酶活性最高值达到2060 U/mL,发生在产酶培养的第84 h,相应纤维素酶活为99.5 U/mL。为国内首次报道麦草浆污泥中的降解木质纤维真菌的分离、鉴定和产酶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从南极乔治王岛26个样品中分离到60株丝状真菌,其中6个样品未分离到任何真菌,经初步鉴定有8属10个种。根据本次温度实验和该地寒冷的气候,只有桔灰青霉(Penicillium aurantiogriseum Dierckx),大毛霉Mucor mucedo(L.)Fres.)和毡状金孢霉(chrysosporium pannorum(Link)Hughes)在本地能生长繁殖。其中毡状金孢霉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夏季纳木措湖沿岸表层水体细菌群落特征,为以后纳木措湖细菌的研究打下基础,围绕纳木措湖一周选取采样点19个。现场采集水样,进行理化因子测定,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上述样点的16S rDNA数据,根据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计算比较各样点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根据各样点细菌群落在门和属水平的分布来研究纳木措各样点细菌分布差异,基于Spearman相关性系数来衡量理化因子与α-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探究理化因子与细菌群落分布之间的关系。在纳木措水体中共获得细菌4 137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属于87门204纲498目645科1 185属。门水平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9.61%)、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3.41%)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12.61%),其中,变形菌门以γ-变形菌为优势菌群,其次为β-变形菌和α-变形菌。属水平有71.67%的未知细菌菌属。纳木措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示,纳木措细菌种类比较丰富。Spearman相关性系数显示,水体细菌α-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之间没有相关性。RDA分析表明,影响纳木措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理化因子为温度(P=0.002,F=5.7)。纳木措沿岸表层水体细菌群落分布差异较为明显,细菌群落比较丰富,有许多未知菌种需进一步鉴定,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新疆石河子地区甜樱桃采后腐烂致病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甜樱桃果实柔软多汁,采后腐烂率高。石河子是新疆新兴的甜樱桃种植地区之一,但由于采后储运不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鉴定石河子地区的甜樱桃果实腐烂病原菌,以期提高该地区甜樱桃的采后品质、延长货架期。【方法】从石河子136团种植的甜樱桃腐坏组织中分离真菌菌株,根据柯赫氏法则将分离得到的菌株重新接种到健康的甜樱桃果实上确定其致病性;结合形态学和真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 DNA-ITS)序列分析对致病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石河子地区甜樱桃腐烂的果肉中分离出5类丝状真菌,其中3类是甜樱桃果实的致病真菌,转录间隔区序列比对确定3类真菌中代表菌株分别为易脆毛霉(Mucorfragilis)、镰刀菌(Fusariumsp.)和干酪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结论】导致新疆石河子地区甜樱桃果实腐烂的致病真菌主要有易脆毛霉(Mucor fragilis)、镰刀菌(Fusarium sp.)和干酪青霉(Penicillium camemberti)。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1种快速测定遗址木构件有害真菌的方法:用孢子菌丝悬浮液直接接种于供试木块上,培养4d,即可确定其侵染性;培养8d,即可确定其侵染力。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测定了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枝孢霉(Cladosporiumsp.)、顶青霉(Penicillium corylophilum)、柑桔青霉(Penicilliumcitrinum)、团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微紫青霉(Penicilliumjanthinellum)、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等10种真菌的侵染性和侵染力。  相似文献   

8.
本溪山樱根际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本溪山樱(Cerasus sachalinensis)根际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和分类,分析了不同物候期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从本溪山樱根际分离纯化获得的细菌分别属于15个属,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为主;放线菌的7个类群中,以黄色链霉菌属(Flavus)和白色链霉菌属(Al-bosporus)为主;真菌以毛霉属(Mucor)、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为主.本溪山樱不同物候期根际微生物区系不同,落叶期根际微生物区系最丰富,萌芽期较少.  相似文献   

9.
李晓东  巢欣  刘惠秋  杨清  杨胜娴  巴桑 《生态学报》2023,43(18):7746-7760
为探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及其优势种时空生态位特征,于2021年7月、10月对该水域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和水体理化因子的测定,鉴定浮游植物物种,计算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生态响应速率及相对资源占有率,运用共现网络模型分析群落的种间关联性,并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与环境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水域共鉴定到浮游植物644种,隶属于8门12纲25目49科152属,其中,优势种22种,优势种中硅藻占90.9%,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丰水期的肘状针杆藻丰度最大(74.193×104细胞/L)且出现频率最高(0.867),是丰水期绝对优势种;整体上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时间(0.833)>空间(0.254),优势种时空生态位宽度主要受空间生态位宽度的影响,空间异质性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优势种时空二维生态位无意义重叠的种对占40.69%,优势种时空二维的生态位重叠以中、低等级为主,优势种间对时空资源需求异质性高,种间潜在竞争关系较弱;该水域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的网络结构紧密,群落连通性、群落复杂度和物种间生态位...  相似文献   

10.
王丽丽  毕润成  闫明  祁建春 《生态学报》2012,32(17):5494-5501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于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林内物种间的关系及其共存机制,运用ArcGIS软件、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Pielou的分离指数,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山西五鹿山白皮松群落55个样方内的15种乔木和灌木的种间分离规律及9种乔木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种间分离情况以及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将样地中15个物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结果表明:(1)该群落中随机毗邻种对占绝大多数(80%),正分离种对较少(16.19%),负分离种对极少(3.81%),群落趋于稳定。(2)种间分离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之间;而负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优势种和一些伴生种之间。(3)物种的种间分离状况与其种内种间竞争及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密切的关系,正分离常常发生在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呈聚集分布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之间;而负分离常常发生在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的优势种和伴生种之间,且同一生态种组内的物种种间竞争较不同生态种组间激烈。(4)种间分离与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需求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即两个具有不同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正分离;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负分离。(5)白皮松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分离规律为全面不分离。(6)由生境异质性和物种间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引起的种内种间关系是维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群落稳定共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1.
铅锌尾矿中耐重金属镉的丝状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从重金属污染地分离出耐重金属镉真菌, 获得耐受重金属镉污染的高效菌株, 为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提供菌种资源。【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涂布法, 采用4种培养基对粤东北梅州市梅县铅锌尾矿废弃地9个样品进行分离, 并结合形态学和ITS rDNA基因序列分析, 鉴定分离到的耐镉真菌, 最后对分离到的耐镉真菌进行最小抑制浓度 (MIC) 检测。【结果】从粤东北梅州市梅县铅锌尾矿废弃地分离出72株丝状真菌, 经形态学和分子技术鉴定, 它们主要属于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油瓶霉属(Lecythophora)、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镰刀孢属(Fusarium)等。MIC检测发现有4株丝状真菌耐镉浓度较高, Paecilomyces lilacinus (Thom) Samson (6?20 p), Penicillium pinophilum Hedgcock (6?16 p), Penicillium rolfsii Thom (6?16 m) 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 (8?11 p) 分别为200、40、25和15 mmol/L。【结论】从粤东北梅州市梅县铅锌尾矿废弃地分离到的72株丝状真菌, 不同程度耐受重金属镉, 在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中有可能发挥作用。本研究为镉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了重要菌株。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一次航行对广东湛江湾19个站位的表层和底层海水进行采样。经过对样品的分离纯化,共获得253株丝状真菌菌株。通过测序获得了121个rDNA-ITS序列,并已提交给GenBank。经统计分析发现,湛江湾表层和底层海水真菌数量总体上表现为由湾内向湾口逐渐减少的水平分布格局;湛江湾表层丝状真菌的数量略多于底层,在海水表层和底层中真菌种类和数量的分布规律相似。根据形态特征及rDNA-ITS的Blast同源性分析,这些菌株分属于18个属和32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7个海洋真菌新记录属。结果表明,湛江湾丝状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达2.75,物种优势度变化范围为30.90%–0.02%。枝孢属Cladosporium的优势度最高,为湛江湾优势种群,其次是青霉属Penicillium、侧齿霉属Engyodontium、曲霉属Aspergillus、枝顶孢属Acremonium等。湛江湾表层和底层海水真菌群落的Jaccard相似系数为0.42。  相似文献   

13.
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中分离纯化了9个化学成分,通过化合物波谱学数据及理化性质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penicilazaphilone B(1)、sclerotioramine(2)、紫檀醇(3)、亚油酸甘油酯(4)、(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5)、啤酒甾醇(6)、对羟基苯乙酮(7)、酪醇(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9)。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6、8、9为首次从菌核青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位池越冬棚养殖模式,采集养殖中后期水样,分析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势菌种类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棚保温效果良好,池塘水温由搭棚前最低的20.6℃上升并维持稳定于26.5℃左右,可满足对虾正常生长需求;养殖中后期水体异养细菌数量在5.10×104~2.95×105cfu·m L~(-1)波动,菌群结构相对稳定,优势菌数量在养殖后期略有增加;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亚硫酸杆菌(Sulfitobacter)等在养殖中后期均为优势种,搭棚后黄杆菌(Flavobacteria)、生丝微菌(Hyphomicrobium)等形成优势;亚硝氮、硝氮和水温是影响养殖中后期水体微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理化因子。研究表明,搭建越冬棚有利于保持养殖池塘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养殖中后期水体氮素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因此,为促进水中有益菌的生态优势,调控水体菌群结构和生态功能,建议在养殖中后期,尤其是搭建越冬棚前后合理使用益生菌制剂,净化水质,稳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植物体的内生真菌与其自身生长及生物防御均有密切关系,因此对健康恰玛古块根组织进行内生真菌分离与纯化,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鉴定方法对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从恰玛古块根中共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29株,鉴定结果分属于8个属的11个种,其中支顶孢属(Acremonium 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 sp.)为优势属,分别占总菌株数的34.48%和27.59%。为国内外首次对新疆特色药用植物恰玛古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研究,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6.
《菌物学报》2017,(5):552-562
从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不同生境固沙植物根际采集土样108份,共分离得到257株真菌分属于26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链格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毛霉属Mucor、木霉属Trichoderma和丛梗孢属Monilia是固沙植物根际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真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沙漠区真菌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最高,分别为16、2.5893和0.9339;而草原区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最低,分别为14、2.0891和0.7961。Jaccard相似性研究表明,宁夏境内腾格里沙漠地区4个生境固沙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半荒漠区与封育区相似性最高,草原区与沙漠区相似性最低。典范对应分析(CCA)可知,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与土壤性状变化密切相关。9个土壤性状中,氮含量和钾含量是根际真菌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7.
周旭  曾涛  王洪伟  梁明  张玉  王晨  索化夷 《微生物学报》2023,63(6):2385-2400
【目的】传统永川豆豉和速成永川豆豉生产工艺不同,在风味品质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方法】为明确制曲工艺对豆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自然制曲和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制曲永川豆豉在速成工艺下的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差异。【结果】自然制曲速成永川豆豉氨基酸态氮含量和色泽显著高于米曲霉制曲速成永川豆豉(P<0.05),但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米曲霉制曲速成永川豆豉(P<0.05),2种制曲速成永川豆豉可滴定酸度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生物分析表明,自然制曲速成永川豆豉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显著高于米曲霉制曲速成永川豆豉(P<0.05)。自然制曲速成永川豆豉的优势菌属为毛霉菌属(Muco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维克霉属(Wickerhamomyces)和青霉属(Penicillium)等。米曲霉制曲速成永川豆豉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属、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  相似文献   

18.
【背景】垫状点地梅作为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垫状植物,其叶际和内生微生物对适应极端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目的】探究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的微生物差异。【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和纯化3个不同地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的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并用16S rRNA基因和ITS区域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最终得到叶际微生物350株,鉴定为22属49种,优势种为Penicillium sajarovii;内生微生物274株,鉴定为19属45种,优势种为Bacillusmycoides;两者的优势属均为Penicillium。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之间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微生物的α多样性大多无显著差异,各群落间的成员也有重叠,但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有着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来源于不同生存状态的个体或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差别较大,微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选择偏好形成了不同的群落模式。但这些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同样存在高比例的共有菌株,这些共有菌株的异养方式和生态位并不固定,可兼共生和腐生生存,生...  相似文献   

19.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凝胶柱、薄层制备和HPLC等色谱技术对1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FS50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化合物1-7分别被鉴定为:6,8‐dihydroxyisocoumarin‐3‐butyl formate(1),6,8‐di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2),6‐methoxy‐8‐hydroxyisocoumarin‐3‐carboxylic acid(3),(+)‐sclerotiorin(4),4‐methyl‐5,6‐dihydropyren‐2‐one(5),5‐羟甲基糠醛(6),胡萝卜甙(7)。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6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结构和区系分布特点,于2010年7月份和10月份,在黑龙江省的伊春、铁力、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和佳木斯6个中药材产区共采集土壤样品220份,所采集的药用植物种类主要有五味子、平贝母、刺五加、党参、防风、柴胡、桔梗、黄芩等14种.经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分离共获得1016株真菌,经形态鉴定归为35属86种,其中接合菌7属10种,占7.78%;子囊菌1属2种,占0.69%;无性型真菌27属74种,占70.76%,其余20.77%的菌株为不产孢真菌.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多样性丰富,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是优势种群,粘帚霉属Gliocladium、金孢属Chrysosporium、毛霉属Mucor、枝孢属Cladospo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根霉属Rhizopus是亚优势种群.不同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区系的结构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除无孢类群外,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和镰孢菌属Fusarium是14种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五味子、平贝母和柴胡是黑龙江省种植的主要中药材,它们在6个采样地点间的真菌种群的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其中伊春地区的多样性指数(H’=2.9574)和丰富度指数(R=5.6683)最高,而佳木斯地区的均匀度指数(J=0.9200)最高.不同地区的相似性水平也存在差异,其中牡丹江与绥化的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种群组成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Cj=0.6315),牡丹江与哈尔滨的相似性最低(Cj=0.37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