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艰难梭菌是一种肠道条件致病菌,能形成芽胞有效抵抗抗生素的杀灭。由于临床上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人体肠道有益菌被杀死。艰难梭菌因抵抗力强而大量繁殖,破坏人体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艰难梭菌同时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艰难梭菌可在人体肠道无症状定植,不同年龄阶段艰难梭菌定植率有较大差异,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时期艰难梭菌在肠道的定植率较高,且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常导致无症状定植,但若传播给成人,则有可能造成艰难梭菌感染引起腹泻,故有必要做好防治措施。本文就婴幼儿无症状定植的特点及防控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感染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预防CRE感染已迫在眉睫。人体肠道是绝大多数细菌的储存库,而导致院内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肠道中定植的耐药菌。CRE定植一般先于或同步于CRE感染,对入院48 h内患者进行CRE主动筛查并对阳性结果的患者采取主动干预措施是预防CRE感染与传播的有效途径。该文就CRE传播与流行、需要筛查的人群、主要的筛查样本及主要的筛查方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人体肠道定植着大量的细菌,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机体处于动态平衡,腹部外科手术的刺激和创伤可以破坏肠道正常的菌群结构和屏障功能,使细菌的数量、比例发生改变或空间上发生移位,引发内源性感染,最终导致机体各种功能障碍.研究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细菌及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聚集在人体肠道的菌群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失调会导致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供者肠道内的功能菌群转移到患病个体的肠道内,重建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研究发现,粪菌移植在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治愈率,同时对炎症性肠病有积极的疗效。益生菌是一类能发挥健康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当机体摄入足够数量的益生菌,益生菌能在宿主肠道内定植,可以恢复并维持宿主肠道菌群的平衡。益生菌可作为预防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辅助治疗,同时在缓解炎症性肠病方面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迟缓爱德华菌感染斑马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斑马鱼模型研究迟缓爱德华菌的致病性及感染途径。方法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迟缓爱德华菌,追踪观察其感染斑马鱼的动力学过程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以肝脏水肿变性,肝细胞萎缩、坏死、脱落,脾脏散在增生性结节、充血、水肿、淋巴细胞大量缺失等病变为主;感染后,该菌先后在斑马鱼肠道、鳃和皮肤中定植。结论斑马鱼可作为研究迟缓爱德华菌致病性的动物模型。肠道、鳃和皮肤可能是迟缓爱德华菌先后感染斑马鱼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以及去定植措施的效果。方法对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观察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将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预防控制措施,试验组加上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肠杆菌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定植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对比两组去定植效果。结果ICU多重耐药菌定植率为31. 16% ;多重耐药定植菌筛查阴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7. 56%,阳性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5.47% (P 〈0.01);对照组医院感染率为20.79%,试验组医院感染率为22. 22% (P 〉0. 05);对照组定植菌医院感染率为4. 95% ,试验组定植菌医院感染为0( P 〈0.01);对照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定植自行清除率为26. 31% ,试验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去定植率为80. 95% (P 〈 0. 01)。结论ICU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高,多重耐药菌定植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口服金双歧去肠道产ESBLs细菌干预措施有效,安尔碘Ⅲ去鼻腔MRSA效果需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经肠道播散诱导发生内源性感染的小鼠模型,为研究肠道微生态与内源性感染的相关机制提供可靠的实验模型。方法24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模型组B和对照组C。模型组A给予广谱抗生素溶液口服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后尾静脉注射5-氟尿嘧啶(5-FU)进行免疫抑制。在模型组A的基础上给予白假丝酵母菌灌胃引入机会性致病菌即为模型组B。对照组C同等方法给予生理盐水处理。实验过程中持续观察小鼠粪便菌群变化,平板计数法检测小鼠组织载菌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肺、肝、盲肠和大肠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小鼠肠道主要菌群定量变化。结果实验终点时模型组A小鼠组织器官均出现细菌感染,模型组B小鼠表现为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两模型组小鼠肺和肝脏组织器官均表现为典型的炎症表现,而盲肠和大肠表现为黏膜炎症和屏障完整性被破坏。肠道菌群定量结果显示两模型组肠道主要菌群结构发生紊乱,肠道定植抗力下降,B/E值<1。结论在小鼠肠道菌群紊乱和免疫抑制的条件下,肠道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突破肠道黏膜屏障引起组织器官感染,该模型能够为从肠道微生态方面预防及控制内源性感染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与肠道定植菌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8)和未感染组(n=22)。收集患者痰和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痰和粪便细菌检出情况,并对痰培养及粪便培养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痰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粪便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低于未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患者粪便中各细菌检出率与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呈正相关(r=0.745,P=0.009)。未感染组患者粪便中各细菌检出率与痰培养细菌检出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与肠道定植菌具有一定相关性,临床治疗中应重视COPD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肠球菌是宿主肠道中正常G~ 球菌,目前已成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上有30%肠球菌感染患者感染源不明,拟肠道来源可能性最大。本文给小鼠肌注灭滴灵3日,造成动物肠系膜淋巴结(MLN)肠球菌的感染率为40%;肌注灭滴灵加口服链霉素,MLN的感染率上升为90%,肝脾内脏中的感染率为83%;联合使用上述抗生素合并25%体表面积烧伤,动物发生致死性肠球菌性肠源性感染,动物诸内脏中肠球菌感染的检出率均高达100%。本研究证明肠球菌感染可以是肠源性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影响医院内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 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定植以及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合理的预防感染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7月-2011年7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000例,对其直肠拭子标本进行生化鉴定,并对确定VRE定值、感染患者进行危险因素探究,并综合分析结果,提出预防VRE感染的方式.结果:1000例标本中,共有187例标本存在VRE,其中103例为定植,VRE定植率1.03%,74例出现感染症状,感染率0.74%,总VRE定植、感染率1.87%;除性别外,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医疗器械操作及万古霉素处方应用均为影响院内VRE定植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医疗器械操作及万古霉素处方应用均为影响院内VRE定植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才能遏制VRE的快速增长趋势,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建立及较适感染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尝试在SPF级KM鼠胃内定植HP ,并确定其定植的较适感染菌量。采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SydneyStrain 1株 (简称SS1)攻击 ,连续 5次 ,分别于最后一次感染后第 2、4、8、12、16、2 6周处死小鼠 ,取胃粘膜组织分别进行病理切片 ,尿酶试验、涂片镜检和HP分离培养。结果 试验组动物HP定植率可达 10 0 % ,对照组未有定植 ,感染量越大越易定植 ,定植菌量随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 ,定植时间可达 2 6周 ,12周龄小鼠感染的较适菌量 5× 10 8。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 ,小鼠有轻至中度浅表性胃炎改变 ,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 ,对照组未见炎症反应。HPSS1株能在SPF级KM鼠胃内较长期定植 ,并能引起胃部炎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肠道共生白念珠菌是人体感染白念珠菌的重要来源。白念珠菌口胃接种到药物处理的成年小鼠,造成白念珠菌胃肠道定植和肠源性感染。此模型可以更加贴切地模拟白念珠菌人体胃肠道大量定植和肠源性感染。该文总结2000年以来白念珠菌定植和感染成年小鼠相关国内外文献,对白念珠菌胃肠道定植和肠源性感染模型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定植可被定义为微生物在身体特定部位长久存在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导致健康宿主病变,不同于感染,因为后者是指微生物在体内长期停留而有引起病变的可能.胃肠道是人体细菌定植最多的地方,胃肠道的细菌定植是一复杂的有多因素决定的过程,其特征是环境、食物、微生物和宿主相关因素动态作用的结果。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抗肿瘤和改善人体代谢等多种生理作用。但是双歧杆菌定植于肠黏膜上皮细胞上是它发挥上述生理作用的前提,故有关双歧杆菌定植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决定双歧杆菌能否在肠道中定植的条件有:一是双歧杆菌必须先与肠道细胞发生作用而粘附于肠道细胞上;二是粘附后的双歧杆菌进一步改变肠道环境而实现对肠道细胞的稳定粘附(定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烧伤病室隔离区不动杆菌无硝生物型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烧伤病人创面本菌的定植或感染高达42.59%,均为耐药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耐花分别达100%、95.7%。通过质粒图谱及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分析确定流行株菌质粒为22K、b26kb两种、是通过手接触与空气传播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狗胃螺旋菌接种11只大鼠和2只小鼠,以建立胃螺旋菌感染动物模型、了解其致病性及摸索建立人胃螺旋菌感染动物模型的条件。结果:11只大鼠中有9只感染有GHLOs,GHLOs主要定植于大鼠的胃窦、小弯、贲门及与假胃交界的胃体粘膜,胃体罕见。空肠、回肠、结肠未检出GHLOs。GHLOs可引起鼠胃较狗胃内更明显的炎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程度与GHLOs的定植密度呈正相关,r=0.7190,P<0.0001;感染及炎症可持续半年以上;GHLOs可在大鼠密集饲养条件下互相传染,可能是以粪—口途径传播。实验表明:大鼠胃粘膜对GHLOs易感,主要定植于含中性粘液的生境如胃窦、小弯、贲门,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可引起较其自然宿主更明显的炎症反应,有引起慢性胃炎的倾向,不经治疗可长期存在,可能是引起人类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本实验研究对建立人胃螺旋菌感染动物模型具有一定指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感染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 pylori)SS1株BALB/c小鼠感染模型 ,研究H pylori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 方法 :BALB/c小鼠胃内分别接种体外培养的H pyloriSS1株 (实验组 )或PBS(对照组 ) ,组织学方法评价H pylori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 :所有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未见H pylori定植 ,胃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 ;而所有实验组小鼠在感染H pylori 12周后 ,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及胃小凹顶端可见大量H pylori,胃体及胃窦交界处、胃体及胃底交界处最多 ;胃组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 ,感染H pylori 2 4周后 ,胃组织炎性反应加重。结论 :用胃内接种方法建立了小鼠H 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常人胃肠道寄居着各种各样大量微生物——正常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常住在肠道内的细菌能越过肠粘膜屏障,出现在肠系膜淋巴结(LMN)和其它脏器,这个过程称细菌易位。肠道菌易位是肠源性感染的来源,在抗生素治疗的癌症病人,粒细胞减少病人,骨髓移植者,创伤和多器官衰竭病人,已证实有来源于病人肠道威胁生命的感染。近几年米,许多研究者对肠道菌易位及肠源性感染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对诱发肠道菌易位的因素,机制及其与创伤感染的关系等,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与胰腺炎易位感染的关系。方法前瞻性地募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71名,根据是否发生易位感染,分为急性胰腺炎非感染组(131名)和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组(40名),所有入选者入院时收集粪便标本和血清,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分光光度法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及肠道屏障功能,探讨肠道菌群与胰腺炎肠道屏障以及易位感染的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组患者入院时肠道菌群中的肠杆菌以及肠球菌含量较非感染组显著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发现感染组患者潜在致病菌如肠球菌、肠杆菌显著高于非感染组,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内毒素水平、二胺氧化酶活性以及D-乳酸含量显著正相关,而双歧杆菌显著低于非感染组,与内毒素水平、二胺氧化酶活性以及D-乳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肠道菌群失衡是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与急性胰腺炎易位感染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也逐年增多,CRE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致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和防控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CRE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威胁,肠道定植CRE已被认为是全身感染CRE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定植的CRE对危重症患者增加了其感染和死亡的风险。现就主动筛查CRE的必要性、对象、方法、防控措施等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20.
人类肠道内存在大量共生菌,其可以抵抗病原菌入侵,对维持人体健康起重要保护作用,被称为肠道微生物屏障。肠道共生菌这种抵抗病原菌入侵保护宿主的作用称为定植抗力。一旦肠道菌群出现紊乱,定植抗力遭到破坏,机体获得感染的机率将明显升高。本综述就共生菌如何限制病原菌生长、抑制病原菌毒力以及反过来病原菌如何躲避竞争、促进菌群紊乱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