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综述了目前非循回型植物病素和循回型植物病毒昆虫介体传播机理的研究现状 。 相似文献
3.
5.
6.
7.
昆虫病毒增效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概述了昆虫病毒增效剂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述及生物增效剂病毒增强素及化学增效剂荧光增白剂的增效活性特点和增效机理,以及病毒增强素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进展。在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中均发现了病毒增强素,它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已克隆多个病毒增效基因,并构建了含增效基因的重组病毒和转基因作物。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对病毒具有增效作用。已明确病毒增强素和荧光增白剂增效作用与昆虫围食膜的破坏有关,其他增效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就增效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自1970年国际病毒分类与命名委员会(IC-TV)成立起,就将昆虫病毒纳入整个病毒分类系统中进行分类与命名。从此昆虫病毒有了与其它病毒进行比较的机会。到1982年的十余年里,ICTV先后四次讨论对包括昆虫病毒在内的整个病毒界(Kingdom: Vita)进行分类和命名。谢天恩(1986)曾对1982年以前昆虫病毒分类状况做了详细的综述。近年来,昆虫病毒的研究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1984年在 相似文献
9.
10.
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病毒对媒介昆虫的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毒,主要危害番茄、烟草、棉花等多种经济作物,自然条件下主要由介体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在田间的暴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介体昆虫烟粉虱。因此,明确烟粉虱在田间传播和扩散特定病毒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对于解析病毒病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及影响因素,并讨论了病毒对媒介昆虫的适应及其机制。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和烟粉虱都为全球分布的有害生物,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两者都呈现地域相关的遗传多样性。而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烟粉虱隐存种往往对与其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播效率。这些发现为进一步解析烟粉虱对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疟原虫的种类 疟原虫的种类很多,据Coatney和Roudabush两氏1949年所开的全世界各地已知的各种疟原虫名录,共计有146种(包括变种)。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个世代。完成疟原虫全部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完全不同宿主体内的寄生过程:一个是脊椎动物宿主,是疟原虫无性世代的寄生宿主,一个是昆虫宿主,是疟原虫有性世代的寄生(冖佰)主。 相似文献
12.
共生菌普遍存在于昆虫体内,它们能够为宿主昆虫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固醇类等营养物质,还能提高昆虫适应高温、寄生虫、病毒等不利环境因素的能力,昆虫则为共生菌提供稳定的生存环境和营养物质,昆虫与共生菌相互依存。多数情况下,共生菌通过垂直传播在宿主代次间进行传播,即共生菌由母代传递给子代。结合最近几年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不同昆虫共生菌的垂直传播模式。除极少数肠道共生菌通过污染卵壳被宿主幼虫取食得以垂直传播外,垂直传播的共生菌多为经卵传播。根据侵染时期的不同,共生菌经卵传播模式多数可分为以下4种:侵染宿主昆虫幼虫中的生殖干细胞、侵染宿主昆虫年轻雌成虫中的生殖干细胞、侵染宿主昆虫雌成虫中的成熟卵母细胞以及侵染宿主昆虫囊胚期胚胎。其中,有些共生菌是以共生菌菌胞整体侵染的方式进入到宿主卵巢。另外,少数肠道共生菌也通过卵巢进行垂直传播,此类共生菌先侵染卵巢侧输卵管并在侧输卵管聚集,待卵排放至侧输卵管时再进入到卵中。在文中,我们也探讨了昆虫共生菌垂直传播过程中的细胞机制和免疫机制,包括共生菌避开宿主免疫反应、共生菌通过内吞作用进入卵巢以及不同共生菌间的协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13.
14.
按照1976年第二届国际病毒命名和分类委员会关于病毒分类的系统,我们把本实验室采集和收藏的昆虫病毒和全国一些单位已发表的材料与病毒资料归纳如下。这里共列出寄生在48种昆虫寄主上的61种昆虫病毒。这份资料尚不完全,希望各单位再予补充。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提供一种较简便快速的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随后对含50%甘油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浓缩的方法,从鸟类成髓细胞增生症病毒(AMV)纯化反转录酶,只需一天半时间,酶的比活提高约600倍,达到12,000单位/毫克蛋白,收得率高,每克AMV 可得到约30,000单位的反转录酶,不含有DNase 及RNase 活性。对该酶的某些性质,如金属离子、模板、引物长度以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鸟类与植物的种子传播网络是影响生物多样性维系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于2021年10—12月采用样线法在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地区调查取食鸟类多样性,并分析其与植物特征之间的关系,收集鸟类对果实(种子)的取食数据并以此构建鸟类种子传播网络,探讨鸟类特征对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鸟类多样性与植物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取食鸟类种类、数量、均匀度指数与植物高度、结实量和郁闭度呈显著相关(P<0.05);种子传播网络由21种取食鸟类和15种植物构成,具有嵌套性和模块性,但连接度和专业化程度较低;鸟类特征与物种水平网络参数存在一定相关性,取食鸟类数量与取食鸟类物种度、物种强度和连接多样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取食鸟类体重、体长、嘴峰长与取食鸟类物种度和连接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显示,鸟类特征对种子传播网络结构的构建和维持具有影响,研究结果为分析森林动植物关系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提供现实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供一种较简便快速的肝素-琼脂糖亲和层析,随后对含50%甘油的磷酸缓冲液透析浓缩的方法,从鸟类成髓细胞增生症病毒(AMV)纯化反转录酶,只需一天半时间,酶的比活提高约600倍,达到12,000单位/毫克蛋白,收得率高,每克AMV可得到约30,000单位的反转录酶,不含有DNase及RNase活性。对该酶的某些性质,如金属离子、模板、引物长度以及某些抗肿瘤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昆虫病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病毒学研究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史中,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发生流行病的昆虫病毒研究起步较迟,落后于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但是近五十年来,昆虫病毒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的统计,至今已报告的昆虫病毒有1600多种,涉及昆虫纲几乎所有的目.这些昆虫病毒分属于13个病毒科、2个病毒亚科和21个病毒属.按病毒核酸类型划分,可分为:1)双链DNA病毒,其中有杆状病毒科、痘病毒科、多分病毒科、泡囊病毒科和虹彩病毒科;2)单链DNA病毒中的细小病毒科;3)双链RNA病毒,其中有呼肠孤病毒科、二分RNA病毒科;4)单链RNA病毒,其中有微RNA病毒科、野田村病毒科和T四病毒科;5)DNA和RNA的反转录病毒,包括前病毒科和变位病毒科[2].昆虫病毒已经成为病毒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之一,它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的昆虫病毒研究实际上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高尚荫、曹诒荪等人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病研究[3].近五十年来,在昆虫病毒--昆虫细胞离体培养系统;昆虫病毒资源的识别鉴定;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昆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质粒的提取与纯化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内容。我们用昆虫杆状病毒BsNPV DNA的Bam HI片段与质粒pBR322重组得到重组体pBSa18和pBSb36。用LB摇床培养。 质粒pBR322 DNA用Gonzalls等(1980)的常规法提取。重组质粒的提取是离心40ml培养液收获细胞,加pH7.8 4×TEA缓冲液50ml,GSE(甘油50%,SDS 5%,EDTA0.1M)18ml,70℃保温10分钟,-20℃冷冻过夜,次日在4℃离心12 000r/min15分钟,取上清直接进行制备性琼脂糖凝胶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