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平原地区首次发现大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鲵(Megalobatraehus davidianus)为我国特产的一种大型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等17个省市,海拔为400—1500m的山地溪流中。 1988年11月15日盐城市一工人在市内一池塘中捕获到一只大鲵。背面灰褐色,腹面灰白色。身体光滑具粘液。头宽且扁平,眼一对极小,位于头背面前端。头背面具疣粒,每一疣粒由两个紧密排列的小疣粒组成。口裂大,上下颌具大小相似的细齿。躯干粗扁,背面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四肢短粗,前肢具4指,后  相似文献   

2.
曾昭清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6,(9):1048-1055
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菌寄生属标本进行分类研究,发现了该属的3个新种。鹅膏菌寄生Hypomyces amaniticola生长于鹅膏属真菌的子实体上,子囊壳埋生或半埋生于菌丝层中,橘黄色至黄褐色,卵圆形至梨形;子囊圆柱形,具8个孢子;子囊孢子长椭圆形至椭圆形,两端钝圆,无分隔,表面光滑。拟完整菌寄生H.completiopsis以牛肝菌为寄主,子囊壳橘黄色至黑褐色,梨形至近球形;子囊圆柱形,具8个孢子;子囊孢子纺锤形至披针形,两端具细尖,表面具疣。云南菌寄生H.yunnanensis子囊壳半埋生或近表生,黄褐色至褐色,梨形至近球形;子囊孢子近纺锤形,两端具细尖,1个分隔,表面具疣。提供了新种的详细宏观和微观特征描述及图示。此外,发现该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小孢菌寄生H.microspermus和盘菌菌寄生H.stephanomatis,对我国材料的形态特征与原始描述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及扫描电镜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长的6种藓类植物茎、叶的内部结构及其表面的角质层纹饰、疣、孔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垂枝藓(Rhytidium rugosum(Hedw.)Kindb.)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均有细疣状突起,而纵列相邻细胞的壁表面角质层纹饰长,成束状平行排列;山羽藓(Abietinella abietina(hedw.)fleisch.)茎的中轴不明显,中肋背部具棘刺状突起的疣,叶背、腹面的疣倒向凹陷的细胞壁,呈遮盖状;直叶珠藓(Bartramia ithphyllaBrid.)叶背、腹面表皮细胞外壁具泡状隆起,孔不凹陷,孔口被角质层纹饰所遮盖;沼泽皱蒴藓(Aulacomnium palustre(Hedw.)Schwagr.)叶背面的粗疣由凹陷细胞壁中突出,角质层纹饰呈带状,叶腹面孔大,并多在细胞壁相交处呈张开状;塔藓(Hylocommium splendens(Hedw.)B.S.G.)叶背部粗疣呈宽刺状,叶背、腹面粗疣高,上端倒向凹陷的细胞壁;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hedw.)Brid.)叶背、腹面细胞凹陷不规则,相邻细胞壁厚,具密集的细疣。  相似文献   

4.
对疣螈属Υaotriton亚属5个已知物种23个个体的mtDNA序列数据(ND2、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和tRNATyr,1 421 bp),使用贝叶斯(BI)和最大似然(MP)方法重建了疣螈属Υaotriton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Υaotriton亚属的所有物种形成1个单元群;2)海南疣螈T.hainanensis是Υaotriton亚属的1有效物种,不是细痣疣螈T.asperrimus的同物异名;3)文县疣螈T.wenxianensis雷山种群应是细痣疣螈的地理种群,细痣疣螈绥阳种群应是文县疣螈的地理种群;4)6个文县疣螈地理种群和3个细痣疣螈地理种群分别形成单系群,文县疣螈是Υaotriton亚属的1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5.
对疣螈属Yaotriton亚属5个已知物种23个个体的mtDNA序列数据(ND2、tRNATrp、tRNAAla、tRNAAsn、tRNACys和tRNA Tyr,1421bp),使用贝叶斯(BI)和最大似然(M P)方法重建了疣螈属Yaotriton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Yaotriton亚属的所有物种形成1个单元群;2)海南疣螈T.hainanensis是Yaotriton亚属的1有效物种,不是细痣疣螈T.asperrimus的同物异名;3)文县疣螈T.wenxianensis雷山种群应是细痣疣螈的地理种群,细痣疣螈绥阳种群应是文县疣螈的地理种群;4)6个文县疣螈地理种群和3个细痣疣螈地理种群分别形成单系群,文县疣螈是Yaotriton亚属的1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中国四川省青城山的维特疣虫兆属Vitronura1新种:青城维特疣V. qingchengensis,sp. nov.,这是该属在四川的新纪录。新种与韩国分布的V. acuta Deharvenget Weiner,1984在身体背面的疣和毛的分布上大部分相似,但是新种头部背面的Dl+L+So疣上有17根毛,爪有内齿,上颚有5齿,而V. acuta头部背面的Dl+L+So疣上只有9–11根毛,爪无内齿,上颚3齿可将二者区分。新种与韩国分布的V. dentata Deharveng et Weiner,1984也较相似,这2个种头部的OC,Fr和De疣上都分别有3根毛,爪都有内齿。但是新种上颚5齿,体毛光滑,腹部第5节的De+Dl疣上5根毛,腹部第5节L疣上有4–5根毛,头部背面的Dl+L+So疣上有17根毛等特征不同于后者。后者上颚3齿,身体大毛具细齿,腹部第5节的De+Dl疣上4根毛,腹部第5节L疣上有2–3根毛,头部背面的Dl+L+So疣上有12根毛。新种与该属已知种类的区别见检索表。新种的正模标本和3个副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虫标本室,其余5个副模标本(2雄3雌)保存在湖南文理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疣螈属一新种和一新亚种(蝾螈目,蝾螈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中国的疣螈属中,发现海南岛和甘肃文县的疣螈标本与广西瑶山的细痣疣螈在形态和头骨特征上不同,已分别描述为新种和新亚种。它们被命名为海南疣螈(新种)和细痣疣螈文县亚种(新亚种)。  相似文献   

8.
连轴藓属(Schistidium Brid.)的毛尖连轴藓(S.lancifolium)、圆蒴连轴藓(S.apocarpum)和粗疣连轴藓(S.strictum)在内蒙古贺兰山和黑龙江五大连池均有分布,它们的形态特征较为相似,极易混淆,因此对其分类鉴定较困难。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并结合Blom的形态学和Ignatova的分子系统学分类观点,对采自两个地区的3种连轴藓属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它们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是:圆蒴连轴藓叶中肋背部无疣或上部具分散低疣、叶缘上部微具钝齿,毛尖平滑或具小齿;毛尖连轴藓叶中肋背面中部以上具高疣、叶缘中上部具强烈不规则的齿或锯齿,毛尖具强烈刺状齿;粗疣连轴藓除叶中肋背部具疣外,叶片细胞也具疣。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别并确认这3个种是各自独立的种。在此基础上,根据Blom的分类观点,并参照相关文献编制了中国连轴藓属11个种的分种检索表。本研究进一步确认了毛尖连轴藓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丰富了中国连轴藓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两段线粒体基因COI和ND1 -ND2部分序列片段构建了细痣疣螈种组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该单系群内包含了四个明显的进化支系(A、B、C、D).A支系与B、C支系构成姐妹群关系;A支系包含了细痣疣螈、海南疣螈、老挝疣螈和“越南疣螈”以及另外两个来自越南未被命名的种群;C支系代表了一个新的独立进化支,可能是一个隐存种;C支系与B支系构成姐妹群关系.此外,来自模式产地的越南疣螈单独构成支系D.该文结果不支持以往细痣疣螈种组部分物种的划分,建议对该种组进行新的分类修订.该文强调了在分类研究中应该重视使用来自模式产地的样品并进行广泛的地理居群采样.  相似文献   

10.
后河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细痣疣螈资源及夏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8月在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运用样方法对细痣疣螈(Tylototriton asperrimus)的种群数量、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并利用生境喜好系数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细痣疣螈的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细痣疣螈主要分布于与后河自然保护区毗邻的长乐坪镇及其附近区域,栖息地海拔450 ~ 1400 m,分布面积约550km2;在调查的103个样方中,有18个样方共发现细痣疣螈68条,种群数量较少;通过生境偏好系数分析发现,细痣疣螈偏好选择的微生境为:距小型静水塘(水体面积≤20 m2)51~100 m、距居民点101 ~500 m、距农田≤50 m、距道路≤100 m、草本盖度61% ~80%、草本高度21 ~40 cm、地表湿度61% ~80%、地表温度24℃~27℃的枯枝腐叶和草地生境;主成分分析表明,温度、植被、水体类型、人为干扰和食物是影响细痣疣螈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广西唇柱苣苔属(苦苣苔科)一新变种——光华唇柱苣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载了广西苦苣苔科Gesneriaceae一新变种——光华唇柱苣苔Chirita tribracteata、W.T.Wang var.zhuana Z.Y.Li,Q.Xing&Y.B.Li。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大而厚,边缘具圆齿或牙齿,叶柄具宽翅,苞片宽倒卵形或倒披针形,有锯齿,花冠淡紫色,喉部具黄色纵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珍珠菜属(报春花科)一新种——右旋过路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种右旋过路黄Lysimachia dextrorsiflora X. P. Zhang, X. H. Guo &; J. W. Shao进行了描述和绘图。该新种产于中国安徽和福建, 因茎匍匐, 叶对生, 花黄色, 单生叶腋与过路黄L. christinae Hance近缘, 但其花冠裂片在蕾期右旋(顺时针)旋转排列(俯视), 花梗通常长于叶片与叶柄长之和, 花期4月初至5月初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中国云南姜科Zingiberaceae一新种——苍山象才参Roscoea cangshanensisM.H.LUO,X.F.Gao&H.H.Lin。该种与大理象牙参R.forrestii Cowley在体态上相近,但唇瓣深裂成2裂片,每个裂片再2裂,基部收缩成具白色条纹的柄,叶片较狭窄,(2-)7-24×1.5-2.5cm,叶片基部狭缩成叶柄状而不同。该新种叶片基部狭缩成叶柄状,唇瓣倒卵状楔形,长2.5-3.5cm,宽2.5-3.0cm,基部收缩成具白色条纹的柄,与长柄象牙参R.debilis Gagnep.相似,但苞片非管状,较短,长5-15mm,隐藏于叶鞘内,花冠管较长,10-12.5cm,唇瓣深裂成2裂片,每个裂片再2裂,可与后者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重庆毛茛科银莲花属一新种——涪陵银莲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中国重庆市涪陵区的毛莨科Ranunculaceae银莲花属Anemone一新种——涪陵银莲花A.fulingensisW.T.Wang&Z.Y.Liu,并绘出墨线图。根据此新种的总苞苞片无柄,花具4-5枚萼片,花丝丝形,花粉具散沟等特征,可以确定此种应是属于银莲花属鹅掌草组Anemone sect.Stolonifera的一个成员;在该组中,此种以其独特的由2-10个块茎组成的念珠状根状茎而与该组的其他种相区别。鉴于在银莲花属中块茎出现于不同的演化路线中,以及这些块茎的出现系次生现象,可见此新种应是鹅掌草组的进化种。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中国湖南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发现的杜鹃花科Ericaceae杜鹃花属Rhododendron一新种——天门山杜鹃R.tianmenshanense C.L.Peng&L.H.Yan。该种与雪山杜鹃R.aganniphum Balf.f.&K.Ward近似,但以叶为长圆状椭圆形,叶背具两层毛被,上层为银白色短绒毛,下层为紧贴的鳞片状细毛,总花梗和花梗具密而短的腺毛,花常5朵组成总状花序而不同。该种隶属常绿杜鹃组大理杜鹃亚组sect.Ponticum subsect.Talienisa。  相似文献   

16.
牡丹一新种——中原牡丹,及银屏牡丹的订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证据和新增加的形态证据显示,银屏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作为新亚种发表时所依据的两份标本实为两个实体,产自安徽巢湖的(潘开玉和谢中稳9701,模式)实为凤丹户P.ostii的成员,而产自河南嵩县的(洪德元等H97010)实为一个新分类群。本文把P.suffruticosa ssp.yinpingmudan处理为P.ostii的异名,并依据河南的标本描述了一个新种——中原牡丹P.cathayana D.Y Hong&K.Y.Pan。中原牡丹与风丹和矮牡丹P.jishanensis近缘,区别在于前者下部叶有ll-15片小叶,花白色:后者小叶背面有毛,裂片多,萼片顶端圆钝,花白色。  相似文献   

17.
对兰科新种深圳香荚兰Vanilla shenzhenicaZ.J.Liu&S.C.Chen作了描述与绘图。此新种为深圳发现的第一个兰科新种,与台湾香荚兰V。somai Hayata有亲缘关系。但是,本新种花序具4花,花较大,不完全开放;唇瓣不裂,紫红色,基部与蕊柱合生长度达3/4,刷状附属物位于唇盘的上部,甚易区别于台湾香荚兰。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采自中国浙江九龙山的苔类植物一新种——毛茎合叶苔Scapania paraphyllia T.Cao,C.Gao,J.Sun&B.R.Zuo。该新种与腋毛合叶苔S.bolanderiAust.相近,两种皆具带齿叶片和假鳞毛,但新种具如下特征可与腋毛合叶苔区别:(1)植物体小,通常红色;(2)假鳞毛多数,不分枝,不仅生于叶腋,茎上也有着生;(3)背脊为腹瓣长的1/4-1/3,背瓣为腹瓣大小1/2-1/3;(4)叶角质层表面粗糙,具粗瘤,直径达6-8μm。与另一个相似种sampliata Steph.相比,因新种具有粗糙的叶表面和假鳞毛等特征,也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产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的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节肢蕨属Arthromeris一新种——贯众叶节肢蕨A.cyrtomioides S.G Lu&C.D.Xu。该新种的植标大小与节肢蕨A .lehmanni(Mett.)Ching相似。但叶片的背面密被绒毛,表面被短柔毛,侧生羽片9-16对。该新种在毛被方面与厚毛羽毛节肢蕨A.tomentosa W.M.Chu相似,但羽片边缘无软骨质的膜质边,侧生羽片多达9-16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竹亚科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福建厦门园林植物园发现的中国竹亚科Bambusoideae镰序竹属一新种——匍匐镰序竹Drepanostchvum stotonfrme S.H.Chen&Z.Z.Wang。该种与坝怕D.microphyllum(Hsueh&Yi)Keng f.ex Y相似,区别在于本种植株藤本状极明显,竿匍匐状,较细,竿直径3-6mm,竿壁厚约lmm;全竿25-55节.竿基部数节节间长5-9cm,中部节间长13-18cm,节内长l-2mm;箨舌高约O.5mm,具长约2mm的纤毛:叶舌高约3mm,具长约4mm纤毛;叶片较小,在成竹时长2-6cm,宽O.3-0.6cm,叶片次脉3-4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