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原代培养新生小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观察离体条件下肾上腺髓质细胞的生长和儿茶酚胺的分泌特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肾上腺髓质细胞,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变化。结果: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生长良好。4~6周起细胞出现终极分化。培养液中儿茶酚胺浓度在第2~8 d内稳定,第10 d开始明显下降。结论:应用单细胞培养法可以成功建立原代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并可在原代培养前8d内进行细胞行为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激素可增强机体对儿茶酚胺的反应。肾上腺髓质是合成儿茶酚胺(绝大部分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主要器官。同时观察甲状腺素对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含量及儿茶酚胺生物合成的最后一个催化酶苯乙醇胺N  相似文献   

3.
Liu Y  Ling YP  Yu Z  Wu ZQ  Zhong CS 《生理学报》2001,53(2):147-151
通过胆碱能激动剂乙酰胆碱及离子诱导剂A23187(以下简称激动剂)作用于分离的肾上腺髓质细胞,以引起离体细胞的刺激-分泌耦联过程,运用细胞立体形态计量法计算分泌过程中的嗜铬颗粒数目的变化,运用电镜X射线显微分析法测量分泌过程中嗜铬颗粒内钙含量的变化,并运用高 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离体细胞在激动剂作用后的肾上腺素分泌情况,结果发现,分离的肾上腺髓质细胞嗜铬颗粒内钙含量在激动剂作用10min时有明显下降,颗粒数目在激动剂作用过程中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细胞悬液中的肾上腺素含量在激动剂作用20min以后有明显的升高,激动剂作用引起的离体肾上腺髓质的细胞分泌时颗粒内钙含量的下降早于颗粒数目减少或肾上腺素升高,提示颗粒释放的Ca^2 可能是引起细胞分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海马内注射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在此作用中的地位.方法以刀豆蛋白A(ConA)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为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在正常及去肾上腺大鼠海马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A)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在正常大鼠,A(4 μl,.0×10-3mol/L)、β1受体激动剂杜丁胺 (dobutamine,ob,μl,.0×10-3mol/L) 和β2受体激动剂异丙喘宁(metaproterenol,et, μl,.0×10-3mol/L)均可抑制Con 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NK细胞的活性,其中NA的作用最强,et 次之,ob的作用最弱.α及β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Phen, μl,.6×10-2mol/L) 和心得安(Prop,μl,.6×10-2mol/L)均可部分阻断NA的免疫抑制作用,且Prop的作用较强.②在去肾上腺组,A的免疫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海马内NA对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作用由α及β受体共同介导,其中β受体的作用大于α受体,且β2受体的作用大于β1受体.此外,保持肾上腺结构和功能完整在NA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单胺类递质发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单胺类递质的综述资料很多,本文仅就该类递质的两个大类——儿茶酚胺类和吲哚胺类(包括三个递质“候选者”,candidate)的发现史作一简介,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哺乳动物中枢由L-酪氨酸→L-多巴→多巴胺→L-去甲肾上腺素→L-肾上腺素,这一生物合成序列现已众所周知。有趣的是,人们认识该序列中化合物的次序却相反,并且都是在外周首先发现的。肾上腺素(A)是第一个以结晶形式被分离出来的生物体激素。1895年Oliver等首次观察到肾上腺髓质提取液具有心血管作用。稍后,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1901年)发现,给动物注射肾上腺提取液能兴奋受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这一现象引起了他的学生Elliott的兴趣。Elliott(1904年)给动物注射A(1898年已从肾上腺中提纯了A,1904年首次合成),观察到它能象提取液一样引起许多器官的反应,这种反应同电刺激交感神经所引起的相似。他设想,交感神经可能释放A,然后引起与神经形成接点的肌肉细胞的反应。Elliott第一次  相似文献   

6.
最近,Illinois 大学的 Sagen 等采用肾上腺嗜铬细胞脑移植的方法,试图改变病觉感受。选用肾上腺嗜铬细胞作为移植物是由于这些细胞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及其它神经肽等活性物质,从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痛敏。达些活性物质的释放可被类似于尼古丁样的药物激活。首先将成年大鼠的肾上腺髓质组织颗粒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定位注入大鼠中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部位,然后分别在1、2、4和8周时间内皮下注射低剂量尼古丁(0.1mg/kg)以刺激移植细胞释放神经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肾上腺素(E)是肾上腺髓质的主要激素,去甲肾上腺素(NE)是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冲动传递的主要介质。一般解释 E 和 NE 的作用是在效应器上有一种“受体(receptor)”。这种受体学说最早创始者 Ehrlich,经 Langley 在1905年应用于植物神经的药物,他认为:药物或神经末梢释放的介质与效应细胞上特殊受体或受点发生化学性的结合,通过  相似文献   

8.
有关单胺类递质的综述资料很多,本文仅就该类递质的两个大类——儿茶酚胺类和吲哚胺类(包括三个递质“候选者”,candidate)的发现史作一简介,供有关研究者参考。哺乳动物中枢由L-酪氨酸→L-多巴→多巴胺→L-去甲肾上腺素→L-肾上腺素,这一生物合成序列现已众所周知。有趣的是,人们认识该序列中化合物的次序却相反,并且都是在外周首先发现的。肾上腺素(A)是第一个以结晶形式被分离出来的生物体激素。1895年Oliver等首次观察到肾上腺髓质提取液具有心血管作用。稍后,英国生理学家Langley(1901年)发现,给动物注射肾上腺提取液能兴奋受交感神经支配  相似文献   

9.
在蟾蜍离体灌流背根神经节(DRG)标本上,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记录。在51个细胞中A型神经元为46个,C型5个。此两类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60.06±1.34mV(x±SE)。当灌流液中滴加10~(-4)-10~(-3)mol/L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如下的膜电位改变:(1)超极化:幅值8.38±1.12mV(x±SE)(20/48);(2)去极化:幅值9.39±1.24mV(x±SE)(23/48);(3)无反应(5/48)。上述膜电位改变既不能由灌流液中滴加异丙基肾上腺素所拟似,也不能为心得安所阻断,因而排除了β-肾上腺能受体介导的可能性。加苯肾上腺素及可乐宁于灌流液,分别产生膜的去极化和超极化,而应用哌唑唪及育亨宾灌流,则分别阻断NA引起的膜去极化和超极化。因此认为:NA引起的DRG神经元的去极化和超极化反应分别是由胞体膜上之α_1-及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所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Tan Ⅱ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和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以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0.5μg/mL丹参酮ⅡA处理MG-63细胞,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系统研究MG-63细胞处理前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和成骨细胞相关终末分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Tan ⅡA处理细胞产生了核质比例减小、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处理后MG-63细胞I型胶原蛋白、骨粘素和骨钙蛋白的表达呈阳性,并观察到钙化糖原颗粒增多和典型骨结节的形成.结论:丹参酮ⅡA能显著改变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特征,并促进与成骨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从而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辣椒素引起脊髓P物质释放及其对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燕  韩建德 《生理学报》1990,42(5):446-452
为进一步研究脊髓 P 物质(SP)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作用,在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ith)辣淑素(cap),以刺激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 SP,结果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和肾上腺素(AD)含量增高,及具有剂量依赖性的动脉血压上升,心率升高。ith 具有高度特异性的 SP 受体拮抗剂或 SP 抗血清均可阻断 cap 引起的升压效应,免疫组化测定也观察到注入的cap 剂量越大,脊髓胸段 SP 样免疫阳性反应物的致密度越低,这些观察结果支持 cap 可以引起脊髓内 SP 的释放的说法。在第一颈段(C_1)横断脊髓后 ith cap 所引起的升压效应与完整动物 ith cap 的升压效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脊髓 SP 能神经末梢释放的 SP 可以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引起心血管兴奋效应,SP 可能是引起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的神经递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复合应激大鼠肾上腺髓质细胞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Huntingtin-associated protein 1,HAP-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慢性复合应激组和对照组。应激组动物进行6周的垂直旋转、睡眠剥夺、捆绑(6h/d)和夜间光照等慢性复合性应激试验;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以及RT-PCR等方法检测肾上腺髓质细胞内HAP-1蛋白和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复合应激组的大鼠肾上腺髓质中HAP-1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HAP-1 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6周慢性复合性应激大鼠HAP-1在肾上腺髓质区的表达加强,mRNA水平提高。提示HAP-1在慢性复合应激促进肾上腺功能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强荧光(SIF)细胞是指交感神经节内体积小、荧光强的颗粒细胞。近年来,不少学者用各种技术,如电镜、荧光组化、生化、电生理及药理学等,从不同角度对 SIF 细胞进行了多方面研究。现主要就 SIF 细胞的某些组织化学及生理作用概述如下。SIF 细胞这一概念,最早由 Er(?)nk(?)和 H(?)rk(?)nen 提出。当时,他们用甲醛诱发荧光方法,在显示大鼠颈上神经节内儿茶酚胺(CA)研究过程中,发现为特亮的黄色荧光性小细胞,故称为 SIF 细胞。随后有人报道,SIF 细胞不仅存于大鼠颈上神经节内,而且也出现在其它交感神经节以及其它种属动物的交感神经节内。但是,以后在文献记载上,对 SIF 细胞的定义比较混乱。有人根据肾上腺髓质内含去甲肾上腺素(NE)的嗜铬细胞也显出较强的甲醛诱发荧光,而且在人、兔、猫和狗的腹腔神经节内确实观察到有嗜铬反应的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14.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最初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并发现在大鼠下丘脑以及其他一些脑区也具有很高的浓度。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证明,含有NPY 样免疫反应性的神经元和问脑内含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神经元有着重迭分布。还有资料证实,NPY 可能与外周和中枢神经元内以及肾上腺髓质细胞内的肾上腺素能递质共存。已知,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是黄体生成素(LH)释放的重要调节物。但NPY 对LH 释放的影响尚不清楚。Kalra 等从大鼠脑室内给予NPY,对此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肾上腺髓质切除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IH)大鼠的血管重塑作用。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慢性间歇性空气(CIA)假手术组、CIA手术组、CIH假手术组、CIH手术组。制备CIH模型,手术组在缺氧前行肾上腺髓质切除术,假手术组行相同操作但不切除肾上腺髓质。测量尾动脉血压;ELISA法检测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HE、Masson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胸主动脉形态,计算胸主动脉中膜厚度、胶原容积分数和弹性纤维紊乱断裂比例;IHC观察胸主动脉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TUNEL观察胸主动脉细胞凋亡率;WB检测胸主动脉天冬氨酸半胱氨酸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CIA假手术组比较,CIH假手术组E、NE、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胸主动脉中膜厚度、胶原容积分数、弹性纤维紊乱断裂比例、α-SMA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升高(P<0.05);与CIH假手术组比较,CIH手术组E、NE、尾动脉收缩压、舒张压、胸主动脉中膜厚度、胶原容积分数、弹性纤维紊乱断裂比例、α-SMA水平、细胞凋亡率、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切除肾上腺髓质可改善由慢性间歇性缺氧引起的大鼠胸主动脉重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由HA、NA、M1和M2蛋白组成的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样颗粒,为研究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构建能共表达A/chicken/Jilin/2003(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A/PR/8/34(H1N1)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和离子通道蛋白(M2)的2个二元重组杆状病毒,共同感染HighFive细胞,同时表达HA、NA、M1和M2蛋白,使这4种蛋白在感染的细胞内自主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经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收获病毒样颗粒,通过Western印迹鉴定病毒样颗粒的组成,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形态,血凝试验测定病毒样颗粒的活性。结果:HA、NA、M1、M2蛋白在昆虫细胞中共表达,并组装成病毒样颗粒;电镜观察到病毒样颗粒的形态与流感病毒一致,直径约80 nm;血凝试验显示该病毒样颗粒具有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结论:应用该方法可以制备流感病毒样颗粒,为H5N1流感疫苗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科研新闻     
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Prepro-ADM45~92):脓毒败血症的预测标志物肾上腺髓质素前体肽原(Prepro-adrenomedullin,Prepro-ADM)由1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经剪切后形成多个片断,包括氨基端信号肽(1~21位氨基酸)、肾上腺髓质素前体N端20肽(PAMP)、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Prepro-ADM45~9  相似文献   

18.
Ji SM  Hu SA  He RR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2):146-149,i001
目的和方法:利用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双重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心血管相关核团中儿茶酚胺神经元及c f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肾上腺髓质素的中枢效应是否通过激活脑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结果:①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3nmol/kg)诱发脑干、下丘脑及前脑等多个部位的心血管中枢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②侧脑室注射肾上腺髓质素引起最后区(AP)、孤束核(NTS)、巨细胞旁外侧核(PGL)和蓝斑核(LC)内Fos TH双标神经元明显增加。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拮抗剂CGRP8-37(30nmol/kg)可明显减弱肾上腺髓质素的效应。结论:肾上腺髓质素可兴奋脑干、下丘脑及前脑等多个部位心血管相关核团的神经元,其中枢效应通过激活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而诱发,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介导这一效应。  相似文献   

19.
探讨青年猫和老年猫小脑髓质中胶质反应的年龄相关性变化及其意义。用改良的Holzer结晶紫染色显示所有胶质细胞,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光镜下对青年猫与老年猫小脑髓质中胶质细胞和GFAP免疫阳性(GFAP-IR)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与青年猫比较,老年猫小脑髓质中胶质细胞和GFAP-IR细胞密度均显著增加(P<0.01),胞体较大;GFAP阳性细胞阳性反应较强,突起稠密;星形胶质细胞占胶质细胞总数比例增加。这表明小脑髓质中胶质细胞随年龄增长明显增生,尤其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活动增强。提示胶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可能对衰老的神经纤维起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对衰老较敏感。  相似文献   

20.
王阿敬  李之望 《生理学报》1989,41(2):145-152
本文应用细胞内记录方法,对去甲肾上腺素(NA)引起蟾蜍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细胞膜电位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时的膜电导及翻转电位值进行了测量,并观察了钾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灌流DRG对NA引起膜电位反应的影响。当NA引起去极化反应时,15个细胞的膜电导减小32.6%。少数细胞膜电导开始增加,继而减小(n=4)。NA超极化反应时膜电导增加13.2%(n=8)。NA去极化反应的翻转电位值为-88.5±0.9mV((?)±SE,n=4),NA超极化反应在膜电位处于-89至-92mV时消失。 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可使NA去极化幅值增加73.7±11.9%((?)±SE,n=7),并使NA超极化幅值减小40.5%(n=4)。细胞内注入氯化铯使苯肾上腺素去极化幅值增加34.5%(n=4)。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锰使NA去极化及超极化反应分别减小50.5±9.9%((?)±SE,n=10)和89.5±4.9%((?)±SE,n=7)。结果提示,NA引起DRG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去极化或超极化反应,可能与膜的钾及钙通道活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