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拇哥最近对画画感兴趣,便兴致勃勃地来到澳大利亚的海滨写生。可他刚在某棵果树下找到个满意的位置坐下,就被当地一只怪鸟扰了"雅兴"。"那边的家伙,快走开,到别的地方画去!"第一次被一只鸟驱赶,大拇哥觉得脸上挂不住。他抬起头,强挤出个笑脸和对方搭讪:"嗨,好漂亮的公鸡,很高兴认识你!"不料,对方的脸色更难看了。  相似文献   

2.
思维跳跳糖     
<正>4月向来是一年中最适合郊游的季节了,话说近几日,这天气真真是极好的。糖兄糖妹心下想着,若是能趁着这大好的天气,叫上各位哥迷一起去大森林里做做游戏,赏赏花,倒也不负恩泽!那还等什么?快出发吧!!趣事贴吧1.学校组织春游,老师说:"这是集体活动,大家不能像上次那样,两个两个地在一起,这次至少要十个人一起行动!"结果春游那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大家正玩得开心,就听一位同学捂着肚子大叫:"快,谁还去厕所?我们已经组织了九个人啦!"南昌王子曦2.小明要唱《我们都是一家人》这首歌,但他特别  相似文献   

3.
<正>天气晴朗,糖兄糖妹要乘着咸咸的海风去海滩上捡贝壳。可是,他们刚出门就被咕噜博士拦住了:"两个小鬼别走,留下来陪我喝杯咖啡如何?"说着他就把兄妹俩拉到了实验室。咕噜博士醉翁之意不在酒,喝咖啡完全是个幌子。我爆料,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要拖住兄妹俩,阻止他们去海边捡贝壳!这是怎么回事,快去真相实验室看看吧!不断消失的贝壳贝壳是一种很吸引人的东西,几乎所有去海边玩的人都会捡些贝壳留作纪念,也有人会把它们加工成装饰物或工艺品,这听起来再正常不过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太多人这么做,就会给我们的海洋生态带来不小的麻烦!生活在浅海水域的海藻附着在贝壳上长大,也离不开贝壳。  相似文献   

4.
<正>"讨厌,怎么又是它们!"柯林刚上校车,就看见座位上几个高年级的男同学对着他挤眉弄眼。柯林可不想迎上这些挑衅的目光,他低着头,看着自己的两个脚尖争先恐后地往后排冲。"等等,让我看看你妈妈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一个红头发的高个子男孩不由分说就抢走了柯林的书包。他掏出一个三明治,咬了一口就表情古怪地扔在地上。  相似文献   

5.
射貂英雄传     
正"靖,快想想,咱们最近还能做什么好事?托马斯他们组做好事的数量都快超过咱们了!"康纳焦急地抓了抓金色的头发,顿了顿又不耐烦地甩甩手,"像梅尼奶奶这样需要帮助的大户,身上都没什么可挖掘的了……"靖是一个有着一头健康黑发的华裔男孩,一说话就净是大实话:"是啊,梅尼奶奶家的草坪都被咱俩修剪得快能看到地皮了;她家里别说有垃圾了,垃圾桶差点儿都被咱俩扔了……哦,她说她今天不出门,扶她过马路的主意也不能有了……"说完,他还小大人似的叹口气,"需要  相似文献   

6.
导盲马叫潘达,盲人叫丹,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丹的导盲犬死了丹的童年很不幸。四岁时父母就离异了,他随母亲生活。后来母亲改嫁又有了四个孩子,继父就一脚把他踢开了。再后来,丹先后被几个家庭收  相似文献   

7.
猎火记     
同志!你看过这样的电影特写镜头吗?一个小小的花苞一瞬间就开成一朵大而鲜艳的花了。花是不可能这么快地开放的。这是电影工作者采用了“慢拍快放”的手法处理的结果。原始人类从第一次看见火到把火取回来,是无数代的人经过几十万年实践的结果,决不是几个人一次完成的事情。为了在一篇小文章里谈谈这一大事件,我现在也学习“慢拍快放”的电影手法,编了下面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经济杂交? 经济杂交是现代养猪业的一项增产技术措施,它是用遗传性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本品种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出杂种优势,具有生长快、省饲料、出肥率高等优点。利用杂种优势来增加肉脂产量提高商品肥猪的经济效益,就叫经济杂交。  相似文献   

9.
<正>引子——建筑设计与展陈设计之间的矛盾2012年11月22日,新华网曾刊登过一则新闻——"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到2011年年底已迅猛发展到3589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就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平均每三天就有一所新博物馆落成。尽管新闻本意旨在讨论过快的博物馆建设与有限的管理投入之间存在的矛盾,但对于很多建筑师而言,这一则消息背后所蕴藏的却是令人兴奋的机遇。的确,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博物馆对建筑师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它们那与生俱来的文化底蕴与文脉特色赋予建筑师无限的创作灵感,而相对  相似文献   

10.
追风的小鹰     
<正>卢卡斯就喜欢这样。不管阿尔卑斯山的风多么凉,不管在山谷里转了多久,不管爸爸催他多少遍,他就是不说一句话,低着头,慢悠悠地在后面走。这个习惯,从妈妈去世起就有了。"走快一点儿!我说——"爸爸话说到一半,突然打住了,脚步也停止了。卢卡斯不情不愿地抬起头。按照以往的经验,爸爸突然这样,接下来就是一顿排山倒海般的责骂……奇怪的是,没有责骂,什么也没有。爸爸甚至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艾斯特先生是一位研究动物行为的生态学家。根据他的观察,发现鬣狗、狮子见了鸵鸟蛋却是欲吃不能,最后只能玩耍一阵了事。有一天,他发现一条身上具有斑点的鬣狗正躺在两个蛋旁边。这是两个上面有牙齿啮咬的痕迹但却完整的鸵鸟蛋。他就开始琢磨,哪一类食肉动物能够吃鸵鸟蛋。这种在动物王国中具有最锋利的爪子的鬣狗,对于咬破一个蛋却无能为力,这一点他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所以他收集了几个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童第周(T.C.Tung)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在小学课本中就有一则关于他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他由于家庭贫困直到17岁才进入中学,以及他如何依靠毅力和勤奋而最终成为一位成功的生物学家。但是在科学界,他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和尊敬,则是由于他在  相似文献   

13.
王鸣 《菌物研究》2011,9(4):190-192
<正>臧穆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仙逝令我悲痛万分!回首往事,我跟随臧老师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令我终生难忘!没有臧老师对我的教导、提携,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我眼里,他不仅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立体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咕噜博士不做实验改做饭,最新推出一道"生猛海鲜汤"。其中富含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能为你和家人提供完美均衡的营养,只售9.9元,现已列入"博士牌"豪华午餐!还等什么,快打电话订购吧!和大伙儿开个玩笑,咕噜博士的厨艺其实可以忽略不计,他的"海鲜汤"里有什么也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现在咱们就取一滴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一番,看这"汤"里都有哪些"猛料"吧!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凌晨,是我一生中最难忘和悲痛的时刻,我的老师,著名的动物学和鱼类学家施白南教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噩耗传来,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是一个还有知觉的人,本能地随着同志们赶到医院,走近床沿掀开被子一看,那慈祥的面孔和昨天见到他时一样,但确实停止了呼吸,当我意识到他再也不会和我讲一句话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大哭起来。已快三个月了,痛犹在心。他的遗物、字迹还常出现在我的案旁;他的音容笑貌,宛然如在眼前!施老是在1950年,当我还是学生时,从西部博物馆请来省立教育学院生物系当系主任的。事隔两年院系调整,我毕业留校,…  相似文献   

16.
淘气小贴士     
<正>一大拨弹幕正在向你袭来……快,给我拍个写真!(微信滕军)确认过眼神,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位男神!(上海赵晗聿)好棒的树洞啊,当我的家正合适!(微信草木)传说中的黑洞啊,好酷!(微信Lucy)"看这个摄影师,他的眉毛又长又粗,就像这个摄像头它又大又圆。"歌词改编自《大碗宽面》。(微信尹一)我要从这儿穿越到松果的世界!(鞍山白津玮)我这么英俊潇洒,你获得我的肖像权了吗?我要举报你!(宿迁韩其峰)摄影师兄弟,想偷拍我家?没门儿!(滨海李昊举)这个猎人想伤害我,我要把他的武器的零件拆了!(四川小果冻)超级松鼠,发射!(微信蒋玫)  相似文献   

17.
<正>2008年7月22日,重庆万盛的张小刚永远也忘不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那天,他不仅看到了百年不遇的日全食,还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小女儿"!逃难的小猴子时光倒流回半年前。家住山区的张小刚才欣赏完日全食的美景,就被一声喊叫吸引了过去:"快  相似文献   

18.
正老爸说,要是我再调皮捣蛋,被老师"叫家长",他就把我从家里赶出去。我认为他说着玩的,没想到就在今天早上,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竟发现自己背着书包,独自躺在一片荒山野岭中。"严肃认真是他的特点,可哪有这么对待自己亲儿子的?!"我一面抱怨老爸狠心,一面拍拍身上的尘土和枯草,然后起身。突然,我隐约看到不远处有个可怕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冯英  薛庆中 《植物学报》2002,19(4):439-443
生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可用作香料、药物和调味品,它主要通过地下根状茎繁殖。自1977年生姜脱菌组培获得成功以来,在外植体的选择、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等脱菌快繁技术上都有较大改进,培养效率明显提高,平均每个芽可增殖7.7个芽,移栽成活率高达95%以上。就生姜脱菌快繁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诸如创造遗传变异、离体种质保存、脱菌种子包衣和离体小块茎生产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植物快速营养繁殖中的繁殖速度及产率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在国内外有几十种植物,如花卉和若干果树植物等已建立起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商品化生产的新型产业George与Sherrington(1984)指出,全世界有120多个公司或工厂,100多个实验室主要从事植物快速繁殖的生产和研究。当时他们估计,仅西欧和美国每年用组织培养方法生产的植物就有5千万株。现在这个数字可能已成倍地增长了。然而,植物的快速繁殖,究竟可“快”到什么程度呢?Morel(1964)最早指出:“在兰花(Cymbidium sp.)中,在一年内可以由一个芽产生400万个植株”。又如Hasegawa等(1973)指出:“在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中,在一年内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