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子岭水库等在蓄水初期,曾因修坝放干库水,这对研究水库蓄水初期的渔业生物学和渔业利用提供了条件。本文以1965年佛子岭水库的干库渔业调查为主要依据,结合1963年  相似文献   

2.
张敏  蔡庆华  渠晓东  邵美玲 《生态学报》2017,37(13):4483-4494
水库生态系统演替是水库生态学研究及水库管理过程中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成库以来,有关水库生态系统演替的研究却鲜见报道。以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底栖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2003年8月—2010年7月3个不同蓄水阶段底栖动物群落的演变状况,并对库湾纵向分区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水库蓄水后,摇蚊科和颤蚓科成为第一批定殖者,并以摇蚊科为主;随后,颤蚓科中的霍甫水丝蚓逐渐成为优势类群;直到2004年4月仙女虫科的肥满仙女虫与霍甫水丝蚓共同主导群落。一期蓄水后约1a,底栖动物密度和物种数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空间上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格局。库湾总体密度于2006年4月达到最高值,高达24146个/m2。二期蓄水导致底栖动物总密度显著降低,而三期蓄水后则变化相对较小。随着时间的增长,库湾底栖动物偶见种出现的频率逐渐降低,群落逐渐趋于稳定。基于TWINSPAN(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的分析,一期蓄水后期,香溪河库湾纵向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呈现出稳定的分区格局,库湾中部区域呈现出相同的群落类型,无季节变化;而自二期蓄水开始,库湾纵向上大部分样点的群落类型发生改变,表明二期蓄水的干扰较强;之后呈现出季节性波动,此种格局与水位的季节波动相关联,表明三峡水库底栖动物逐渐适应水库周期性的调度,群落结构呈现稳定的季节性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但水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较少.对深圳市梅林水库和西丽水库调节小气候和净化空气细菌的服务功能进行了实地研究,并对调节小气候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水库生态系统有一定的降温、增湿和净化空气细菌效应.在炎热的夏季,梅林水库和西丽水库的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比市区分别降低1.59、2.35℃和2.56、4.10℃.在干燥的冬季,梅林水库和西丽水库相对湿度的平均值和最大值较市区分别提高了6.01%、11.10%和7.38%、7.80%.梅林水库、西丽水库和市区空气细菌数量分别为9、10cfu/皿· 5min和107cfu/皿· 5min,库区空气细菌数量远远少于市区.梅林水库和西丽水库调节小气候的服务价值分别为1249.13×104元· a-1和5441.83×104元· a-1.  相似文献   

4.
香溪河库湾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枝角类在水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关水库枝角类的研究在水库水生生物研究中历来备受重视。枝角类在深水水体中具有垂直分布的特性,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包括枝角类在内的浮游动物垂直分布及垂直分布的时空变化。香溪河河口至兴山峡口段在2003 年6 月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没,形成香溪河库湾。因受干流库区的水体顶托, 库湾水体流速缓, 更新时间长, 容易产生富营养化现象, 香溪河库湾2004 年春季就有藻类异常繁殖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聚磷菌在水库沉积物磷的代谢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T-RFLP技术和克隆测序,以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1)作为标记基因,研究对比了福建省3座富营养化水库(九龙江西陂水库、平潭三十六脚湖水库和三明东牙溪水库)库心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聚磷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著,以三十六脚湖库心样品中聚磷菌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H=2.89±0.03,Simpson指数D=0.06±0.01).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分析表明,三十六脚湖水库沉积物样品中聚磷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这与T-RFLP的结果一致.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聚磷菌优势菌属差异较为明显,但均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这3个门在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所占比重分别达74.5%、85.0%和75.0%.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厌氧粘细菌属、酸杆菌门中的Solibacter属在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均为优势菌属.沉积物中Fe/Al-P与聚磷菌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显著.Fe/Al-P对聚磷菌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显著,3个水库共有优势菌属厌氧粘细菌与各形态磷呈正相关,且与OP、Ca-P等难溶解性磷呈显著相关,Solibacter与各形态磷均呈负相关.表明聚磷菌与富营养化水库沉积物磷代谢循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一个近十万亩的大水库,每年要求放养体长4—6寸以上大规格草、鲢、鳙等鱼种1,000万尾,若单纯依靠池塘培育鱼种那是很难满足需要的。 我们从1972年开始,利用水库广大消落区之库湾水面进行鱼种培育试验。三年来,通过生产与试验证明:网拦库湾大面积培育鱼种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多、快、好、省地解决水库所需鱼种的一个新途径。其主要优点是:(1)充分利用库湾培育鱼种,不与农业争  相似文献   

7.
生态库湾     
正三峡水库有上千个大小不一的库湾。由于地理条件特殊,库湾的水量交换小,形成了水体滞留区。而岸上营养盐的进入,再叠加上以前淹没区的大量营养盐的释放,就容易造成库湾水体的富营养化。库湾一度是三峡水库的水华高发区,它们也因此成为水库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希望通过对水库污染严重的香溪河库湾治理,为其他地方的相关工作探路。  相似文献   

8.
于2011年1-12月调查分析了韶关市南水水库、瀑布水库和花山水库3座大中型饮用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和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特点。结果表明: 南水水库为贫营养型水库, 全年以适应低营养盐环境的Lo和A等功能类群占优势, 枯丰两期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变化不明显, 全年低浓度的氮、磷营养盐是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重要影响因子; 瀑布水库和花山水库为中营养型水库, 虽然枯、丰两期Lo和A等功能类群占优势, 但在丰水期, 适应富营养环境的X1、MP和J等功能类群也占优势, 浮游植物功能类群动态变化相对明显, 枯、丰两期氮磷营养盐浓度差异、水体稳定性和透明度变化是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浮游植物是水库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生物组成,因其对水体环境的变化敏感而常被用于指示水体生态系统状态.为了解功能群(FG)和形态功能群(MBFG)两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在指示水库环境变化中的适用性和差异性,本研究以青狮潭水库为例,于2016年3月—2017年2月对该水库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应用两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分析了青狮潭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子,并比较了两种功能群分类方法在指示水库环境状态中的应用及差异.结果表明:青狮潭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109种,可划分为17个FG功能群和5个MBFG功能群.两种功能群分类法的结果都表明青狮潭水库为中-富营养水体;在一年周期的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中,FG优势功能类群指示大坝和库中群落分别经过8、9个演替阶段,而MBFG优势功能类群指示大坝和库中群落均经过8个演替阶段.冗余分析表明,在相同环境梯度上,FG功能类群的响应比MBFG功能类群更灵敏,尤其是对pH值和硝态氮浓度的响应.在探究亚热带水库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上,采用FG功能群分类方法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飞来峡水库水质现状及其向广州供水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库供水(特别是对城市的供水)已成为缓解全球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重要途径。于2001年至2003年的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分析了新建河流型水库-飞来峡水库的水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营养状态。结果表明飞来峡水库水质良好,多数水质指标为地表水Ⅱ水质标准,其营养盐浓度、浮游植物的密度均较低,属于贫中营养。从近几年的水质变化来看,建库后,水质改善明显。通过对广州市饮用水源水水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从水质和水量两方面探讨了飞来峡水水库作为广州优质水源地的优势。由于来水量大,水库水质净化能力强,飞来峡水库水质和水量均有保证,可作为广州市重要水源地之一。但今后,在流域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更应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与汾河水库输沙量的灰色关联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汾河水库1960年开始拦洪,设计总库容量为7.2×10~7m~3。它担负着太原市的防洪、工业用水和1.0×10~5ha 的农田灌溉。水库上游包括宁武、静乐、岚县、娄烦四县,总流域面积为5268km~2。年平均降水量450—500mm,其中汛期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建库前,多年平均输沙量达2.105×10~7m~3,年侵蚀模数  相似文献   

12.
怀柔水库是北京第三个大水库,1959年张世义等在建库一年后曾作过调查,二十多年来再未进行过调查,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库资源,我们于1980—1981年的1—10月,每月一次进行了取样,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重建水库建库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对水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流溪河水库4 个沉积物柱状样为研究对象, 分析沉积物的粒级组成及粒度参数特征。结果显示: (1)流溪河水库自建库以来, 沉积速率经历了“高-低-高-低”的演变规律; (2)河流是水库的主要沉积物来源, 沿入库口至大坝方向, 水动力逐渐减弱, 沉积颗粒呈现“由粗到细”的空间变化特征; (3)入库口(S3)主要受河流水动力作用影响; 库湾区(S8)远离入库口, 反映了稳定的湖心沉积环境; 过渡区(S4 和S6)受河流搬运营力、再沉积作用及库区消落带侵蚀的共同作用, 呈现由“双峰向单峰”的变化, 反映了上述三种主要营力互为消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水库轮虫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林秋奇  赵帅营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5,25(5):1123-1131
在2000年调查了广东省18座水库的轮虫种类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于2001~2003年研究了滞留时间对飞来峡水库、流溪河水库和新丰江水库三座典型水库(平均滞留时间分别为14d、172d和644d)轮虫分布的影响。共检到轮虫101种,其中大多数种类来自臂尾轮科(Brachionidae)、腔轮科(Lecanidae)、异尾轮科(Trichcercidae)和疣毛轮科(Synchaetidae)。常见属为龟甲轮属(Keratella)、臂尾轮属(Brachionus)、腔轮属(Lecane)、多肢轮属(Polyarthra)、异尾轮属(Trichocerca)、晶囊轮属(Asplanchna)、聚花轮属(Conochilus)和无柄轮属(Ascomorpha)。从不同生活习性种类组成看.每次采样均以浮游种类为主。在直流型的飞来峡水库中,底栖和着生种类占种类数的41%;而在长滞留时间的新丰江水库中只占18%;中等滞留时间的流溪河水库则介于它们之间。从不同食性种类的丰度看,在新丰江水库和流溪河水库中,轮虫以滤食细小悬浮颗粒物的种类(螺形龟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和广生多肢轮虫)为优势种;而在直流型的飞来峡水库中,以劫掠粒径较大食物的种类(疣毛轮虫等)为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营养水平水库轮虫的组成并不是绝然不同的,而是随着营养水平的上升逐渐发生变化的。在营养水平较低水库中以广栖性的螺形龟甲轮虫为优势种,随着营养水平的上升,螺形龟甲轮虫优势度逐渐降低,而异尾轮虫或臂尾轮虫优势度逐渐上升,并在中富营养和富营养水库中成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香溪河流域梯级水库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香溪河流域3座梯级水库(古洞口一级水库、古洞口二级水库和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的底栖动物进行了比较生态学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梯级水库的水质进行研究,表明沿着水库的梯度水质逐渐恶化。运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法(NMS)对梯级水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相似性比较,表明选择水库湖泊区的样点进行梯级水库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具有典型代表性。在物种组成和密度方面,古洞口一级水库和香溪河库湾都是寡毛类占优势,古洞口二级水库是摇蚊幼虫占优势。但3个水库都是耐污种占优势。采用典型对应分析(CCA)解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显示3个水库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由浊度造成。用TOC/Turb来表征有机物对浊度的贡献,结果显示古洞口二级水库有机物对浊度的贡献相对较小,因而表明泥沙等无机物对浊度的贡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广东石岩、大镜山和大水桥三座水库的富营养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污染源对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于2000年的枯水期(6~7月)与丰水期(11~12月)对三座污染类型的水库:石岩水库、大镜山水库、大水桥水库进行采样,测定和分析水库的营养盐及浮游生物。根据相关加权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估,石岩水库为富营养型水库,大镜山水库与大水桥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水库。这三座水库污染源不同,其富营养特征差异较为明显,特别是营养水平的季节动态不同。石岩水库的主要污染源为城镇生活污水,其主要富营养特点为:各种营养盐浓度、浮游生物丰度及COD值在三个水库中最高,有机污染严重;丰枯两期均有种类较多、丰度较高的耐污藻类--裸藻(Euglena Ehr.);枯水期富营养水平明显高于丰水期。大水桥水库主要受农业活动污染,其主要富营养特点为:受地表径流影响显著,PO4-P和TP浓度以及浮游生物丰度丰枯两期差异比较明显,均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丰水期浮游植物主要以蓝藻为主,枯水期则以硅藻为主。大镜山水库污染来源主要为其调水河流前山河,受工业污水污染比较严重,生活废水的污染也较为突出,其主要富营养特点为:总磷浓度及浮游动物丰度枯丰两期差异较为明显,受河流调水控制。  相似文献   

17.
张芳  熊黑钢  冯娟  许仲林 《生态学报》2017,37(23):7862-7871
基于地面调查数据、气象数据和遥感数据分析了40年来天山北麓新人工绿洲迅速扩张对区域植被和土壤的碳库格局、碳库迁移及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976-2016年,研究区农田面积占比从3.25%增加到40%以上,沼泽消失,水库干涸,灌丛大幅减少,土壤盐碱化过程停止,裸盐碱地面积40年里减少近70%,新生草地在裸盐碱地上形成;2016年6月植被有效碳储量约为0.122Tg,比1976年下降了15.7%,成为一个弱的碳源;土壤碳库在干旱地区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中占绝对主导地位,1976年研究区(0-60cm)的土壤有机碳储量为7.814Tg,其中耕地仅占4.2%,1996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比1976年减少12.4%,呈明显碳源特征,到2016年,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占比超过50%,总碳储量与1996年相比微降1.2%,土壤碳库重新趋于稳定。其中,裸盐碱地土壤碳库在向耕地、灌丛地、草地土壤碳库的迁移过程中贡献了1.265Tg的碳储量增量,草地土壤碳库在向耕地、灌丛地碳库的迁移过程中贡献了0.894Tg的碳储量增量;若维持现有耕地规模不再进行新的垦荒活动,40a垦荒造成的土壤碳库损失可以逐渐恢复并重新形成碳汇效应。  相似文献   

18.
前言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跃进,全国到处兴建水利工程。北京怀柔水库提前4年于1958年3月9日开工,同年6月20日完工。为北京1958年继十三陵水库之后的第二座水库。水库建成后,降低了潮白河下游讯期的洪峰,免除怀河沿岸2万5千亩土地涝灾,灌溉了怀柔、顺义、通州万亩良田。此外还开展了大面积的淡水养殖事业。水库自去年7月11日贮水以来的一年中,共放入库中63万尾角种。至今这些鱼种生长情况如何今后又如何提高产量等是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同题。为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十三陵水库工作站于1959年6月2日组成调查队,前往该区调查。调查内容共有:水库的自然地理概况,水的理化性质,水生生物区系与生物量,最后还提出了对这  相似文献   

19.
全国大水面渔业资源增殖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8月22—28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8人。 会上共收到论文145篇,其中在大会上宣读的有30篇:在湖泊、水库方面,用不同方法对水体生产力等进行了研究,如东风一库鲢、鳙鱼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研究、清河水库的浮游生物和鲢、鳙生产力的研究、水库消落区的变动规律及其渔业利用的研究以及对达里湖、博斯腾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76—1978年对黄前水库的渔业进行了调查,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渔获物的种类组成,主要养殖鱼类的年龄组成、生长速度和回捕率等。该库位于泰安县泰山东侧,大汶河支流上游,养殖水面4,700亩。1970年开始投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