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石》1975,(1)
1974年初,河南省浚县发现一具披毛犀头骨化石,在这类动物中这样较完整的头骨化石,在本省是首次发现。披毛犀是一种生活在较寒冷地区的动物,它全身披以长毛,是奇蹄类额鼻角犀中最进步的一类犀牛,现已绝灭。它们头骨长,上、下门齿已退化,鼻骨及额骨上各长有一个角质的角(这是由鼻部和额部的毛发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在化石上并  相似文献   

2.
“帚叶”之谜那是在七十年代初期,某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整理有关植物化石的图片资料。一位操着广东口音的年轻的研究人员,视线在一张形状类似放射状花瓣的植物的叶片照片上停住了。根据照片中化石的形状,在二十年代已由外国古植物学家定名为“帚叶”(它的形状确有些象扫帚),但是,它在植物的分类中,究竟属于哪一个大类呢?是孢子植物? 还是种子植物?在这些零星的、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3.
淡黄油亮“几丁丸”,深埋红层几亿年。历尽沧桑貌更美,珍贵化石甲世间。登在本期封三的有一张早三迭世产的带卵的叶肢介化石,一侧是此叶肢介卵化石放大76倍时的情景。你看它多么象鱼肝油丸。这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世界上保存得最好的叶肢介卵化石。保存得如此完美的距今约2亿2千万年的叶肢介卵化石,读者一定会认为它的沉积环境是特别好的,谁又会料到它竟然会产在过去长期曾被认为是哑地层的石千峰群中上部的红层中呢?现在让我介绍一下这张举世珍贵的叶肢介卵化石的一些情况吧。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05,(3):39-39
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已经出土了,随后新的化石不断发现,到现在为止,人们已经能根据化石大体勾画出从猿到人的进化脉络了。在这些古人类化石中,有些当时就引起了轰动,有些虽然在发现的时候没有引起重视,但是后来的发现确定了其重要的地位。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头骨和若干体骨的化石,这是古人类化石的第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古哺乳动物化石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这些动物的角有什么规律可寻吗?而要研究古代动物,还得从现生动物的研究入手。现生哺乳动物中只有有蹄类的五个科的动物长角。这五个科是:犀牛科、牛科、叉角羚羊科、鹿科和长颈鹿科。犀牛科属于奇蹄类,其它都属于偶蹄类。我们常见的牛、山羊和绵羊,以及动物园里的各种野牛、羚羊、麝牛  相似文献   

6.
正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死亡后留下的遗骸,而恐龙足迹化石则是恐龙活着的时候留下的生活痕迹,而且还不会像有些骨骼化石那样在埋藏前被水流或其他介质搬运。因此,恐龙足迹化石在探讨恐龙生活习性、复原古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个动物一生只有一副骨架,但是,它可以留下很多足迹。这就使得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恐龙曾经的存在。足迹化石是研究古动物生活习性、生存环  相似文献   

7.
淮北第四纪原始牛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描述了安徽省蒙城县肖塘—原始牛宿县亚种(Bos primigenius suxianensis)头骨化石,时代为晚更新世.它是我国原始牛中角心最长的标本,其化石点也是我国除台湾新化以外的原始牛最南产地.  相似文献   

8.
“大陆漂移”学说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很多,其中已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水龙兽的例子,早已被人们所熟悉,然而,许多人对角齿鱼可能还不大了解。早在1941年,在我国四川威远红层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它那棕黑色的表面闪烁着珐琅质光泽,为数不多的几行齿稜排列成扇形,基部互相愈合在一起。原来这是角齿鱼类的齿板化石。这种牙齿,不生长在口的边缘,而着生于口腔内上腭的内翼骨和下颌的夹板骨上,上下各一对,十分坚硬。经过研究,这块化石被命名为“杨氏角齿鱼”。这个名称是为了赠献予首先发现和研究我国肺鱼类化石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从此,这类化石在亚洲的记录除了印度地区之外,又增加了新产地。以后,在我国  相似文献   

9.
最近,玉门矿务局吐鲁番勘探大队吴忠兴同志,在吐鲁番盆地老第三系中,采集了几个哺乳类的牙齿。很清楚的是一种原始的恐角兽类(Dinocerata)的化石,属于过去发现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上古新统格沙头组(Gashato)中的原恐角兽属(Prodinoceras)。这个发现在地层及古生物上有很大意义。因为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古新世哺乳类化石;因此,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知道的古新统脊椎动物化石层位。在古生物方面,恐角兽类化石,过去我国仅在内蒙二连伊尔丁曼纳层中,发现过一种时代较晚(晚始新世),和相当特化的戈壁兽(Gobiatherium),吐鲁番盆地原始类型的发现是这方面知识上一个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北部的落基山区有一个世界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它不仅因其自然风景优美而著称于世,而且这里具有堪称世界奇观的“化石森林”。这就是北美的黄石国家公园。这所谓的“化石森林”是指一大片虽死犹“生”的木化石耸立在原生长地上,宛如仍然活着的森林一般,故有此名。更有趣的是,这里的化石森林并非一座,据目前所知,竟有27座纵向成层地排布着,景象蔚为壮观。这一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木化石为什么会保持直立状态呢?美国的道夫教授和他的学生们曾做了一些调查。他们发现,这些化石  相似文献   

11.
1978年12月16日,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古猿化石产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察队,发现了世界上第一个800万年前的古猿头骨化石。消息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产生广泛的反响。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它的发现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呢?大喜日子云南禄丰吉猿化石产地发现于1975年,我们先后于1975年冬和1976年春、冬组织过三期发掘,采集到两个古猿下颌骨和一百多颗牙齿,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群化石。对于这两个古猿下颌骨的研究表明,它们是不同的两个属的新种,分别订名为云南西瓦古猿和禄丰腊玛古猿。论文发表以后,引起了国际上学术界很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轉角羚羊化石最初发現于外貝加尔区恰克图城附近,并于1910年为M.帕甫洛娃所描述。以后,在蒙古、中国和前貝加尔区西部都曾經多次发现过它的骨化石。下面我們将文献所載发現过轉角羚羊化石的所有地点列表如次:  相似文献   

13.
古生物学家对化石是很感兴趣的。但是,寻找和收集珍贵的化石十分不易。因此,有些化石的价值,比同等重量的黄金还贵。在北美的一些山区和丘岭地带,生长着一种最善收集化石的“收藏家”——红蚁。这种昆虫常把石头、化石牙齿和骨头之类的硬东西拖回它的蚁塚。如果对蚁塚进行抄袭,就可从中找到大量的化石。红蚁塚象一个小土墩,一般高60厘米、宽90厘米左右。首次从蚁塚中发现化石的人,是美国古生物学家哈彻。1889年夏季的一天,哈彻在怀俄明山区的蚁塚中,偶然发现一块小化石。于是,他便对蚁塚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白滨 《化石》2006,(1):31-32
哺乳动物的角对我们来说都很熟悉,比如山羊的头顶上的一对角,印度犀牛鼻子前方单一的角,非洲犀牛鼻子前方一大一小前后排列的两个角,还有弯弯的牛角等等,但是头顶上有六个角的哺乳动物恐怕就没人见过了吧?还好,在地层中保存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地球上的确存在过长六个角的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5.
怎样才能知道一个地区的古温度、古盐度和古地球化学的特征呢?这是地质工作者们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外新兴起一门研究化石的边缘学科——生物地球化学,它主要是使用化石的化学特征来判定古地理条件。我国古生物学工作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并获得了初步成果。在此谨将这门学科的内容概略地介绍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小岛的陡崖上,澳大利亚古生物学家阿·里奇发现了相当大的陆生龟类的化石。这种龟类早已绝灭。学者们还是第一次见到了这种形状古怪的龟,它生活在两千二百万年以前。使大家感到惊奇的是:第一、它的头上长着两个向后弯的尖犄角,当它将头缩进龟壳下面时,它的这一对角仍留在外边;第二、它还长  相似文献   

17.
在台南县境内的菜寮溪,是台湾第四大河曾文溪的一条支流。由于在它的河床上发现大量的动植物化石,而有“化石溪”之美称。远在二万至二百万年前,菜寮溪一带经历过多次海退陆升的兴替,成了陆栖动物和海栖生物十分活跃的乐园。现在,这里已是台湾最重要的海陆生物化石的集合处。每逢雨季,这一带常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动植物化石从泥沙里露出来,有些顺雨水流入溪底。过去曾在大水灾过后,河床上出露大量的大型动物化石,特别是象牙。古象种类之多,实属罕见。化石不断地被发现,连附近的小学生也经常拾到。化石种类中,陆栖动物有鹿、野牛、犀、鳄鱼、野猪、田鼠、虎、四不像等;海栖生物有鲸、鲨鱼、海胆、藤壶、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的(虫非)蠊盖翅化石采自河南巩县大峪沟煤矿北面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中;同层位的共生化石有植物Pecopteris(Asterotheca)orientalis(Schenk), Pecopterissp., Taeniopteris sp.; 瓣鳃类? Anthraconautasp.。二叠纪是研究(虫非)蠊历史演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昆虫化石比较少,本文所描述的宗系(虫非)蠊属(Phyloblatta),是我国二叠纪地层里的首次发现。它的盖翅翅脉还保留有  相似文献   

19.
山西榆社盆地中的麂类化石已見記載的有3属10种(P.Teihard de Chardin;M. Trassaert,1937;Zdansky 1925),过去描写的材料比較零碎,多牛仅限于头骨上“角”的部分。 1955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陶瓷冶金研究所所长周仁先生贈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批产自山西榆社的化石,其中有一个麂化石的头骨是过去麂化石材料中最完整的。它代表古麂属中一个新种,对于我們了解古麂属的系統关系和头骨上的特性有一定  相似文献   

20.
1971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考察队在潜山县的红层中找到了四枚下牙床化石。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含化石的地层时代分别属于中古新世晚期和晚古新世早期。由于材料很少,这两个属的分类位置可能还有些问题。不过,它们是古老的有蹄类则是无疑的。本文便是上述材料的初步记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