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21年7月在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大雪山风景区乌岭沟东北(27°53′N,104°45′E,海拔1 380 m)采集到2号角蟾科(Megophryidae)布角蟾属(Boulenophrys)物种标本(标本号:WG202107005和WG202107006)。通过形态学比较并基于线粒体16S rRNA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2号标本是黔北角蟾(B. qianbeiensis)。目前,已知黔北角蟾分布于贵州省桐梓县黄连自然保护区和贵州省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次在四川宜宾发现黔北角蟾确定为四川省两栖类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封面照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何宝林研究员提供.位于甘肃省庄浪县关山西麓的云崖寺,是古"丝绸之路"西出的要塞.该景区属六盘山系关山支脉,地处35°07’—19’N,106°14’—24’E,海拔1402~2857 m,原始森林面积1.46万hm2,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景区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古朴精湛的石窟艺术和湖光山色的水域风光于一身,有"陇上明珠"之美誉,是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4月13日,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顶景区(27°53′50″N,108°43′11″E,海拔1 153 m)采集到游蛇科(Colubridae)雌性成体标本1号(图1)。依据形态学特征鉴定为方花蛇(Archelaphe bella),标本(标本号GZULIN20180413)现存于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实验室。方花蛇在国外见于越南、缅甸(IUCN 2018);国内分布于湖南(梁启燊等1982)、福建及云南(赵尔宓等1998)、广西(蒋爱伍等2006)、  相似文献   

4.
正颈斑蛇属(Plagiopholis)辖4种,中国分布有3种,颈斑蛇(P.blakewayi)、缅甸颈斑蛇(P. nuchalis)及福建颈斑蛇(P. styani)(李德俊1986,赵尔宓2006,Zhong et al. 2015)。福建颈斑蛇是小型穴居无毒蛇,已知分布于安徽、福建、甘肃、广西、湖南、江西、四川、浙江(陈壁辉1991,赵尔宓2006)。2016年7月,在贵州省雷公山(108°5′~108°24′E,26°15′~26°32′N)采集到成体雄性蛇类标本1号(采集号:HS16154),经鉴定该标本为游蛇科(Colubridae)颈斑蛇属福建颈斑蛇(图1),为贵州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川南短腿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4~31日,在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爬行资源调查时,在江口县黑湾河龙泉寺(27°51'06″N,108°41'06″E,海拔559 m)采集到1只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该标本为雌性川南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chuannanensis),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贵阳学院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与应用生态学特色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2010年7和8月,采用样带法于贵州省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两栖动物资源调查,在三叉河片区(28°30′43.67″N,106°25′03.72″E,海拔1 087 m)采集到25只形态相似的两栖动物标本,经过鉴定,该标本为无尾目(Anura)叉舌蛙科(Dicroglossidae)棘胸蛙属(Quasipaa)的合江棘蛙(Q.robertingeri),系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贵阳学院生态研究中心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小杜鹃在强脚树莺巢中寄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迎昕  梁伟  杨灿朝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2006,41(5):31-31,F0004
2006年6~7月作者在贵州省宽阔水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小杜鹃(Cuculus poliocephalus)在强脚树莺(Cettiafortipes)巢中寄生(封4图片),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连续观察,对小杜鹃的雏鸟生长进行了测量。报道如下:宽阔水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北部(28°06′25″~28°19′25″N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正封面照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威同学拍摄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境内的木王山国家森林公园双头马景区。木王山国家森林公园(33°21'22″—33°28'22″N,108°34'50″—108°42'25″E)位于秦岭南坡中段,汉江支流旬河上游,海拔2601.6 m,总面积3616hm2。该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2℃,年均降雨量840 mm,无霜期190~235d,年日照时数1947.7 h。森林覆盖率达98.3%,分布有种子植物138科686属1300余种,其中红豆  相似文献   

9.
贵州发现寒露林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6年5月,在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刀村(26°21′N,108°20′E,海拔1 400 m)采集到2只林蛙标本,经鉴定为寒露林蛙(Rana hanluica),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刘强  雷宇  刘慧 《动物学杂志》2021,56(1):72-72
2019年9月5日,在贵州省贵阳市龙洞堡国际机场内(106°48′11″E,26°32′30″N,海拔1132m,挂网高度1.5 m)网捕到1只鹬科(Scolopacidae)鸟类,但因挂网时间过长而死亡.其体重105 g、体长290 mm、嘴长37 mm、翅长190 mm、尾长72 mm、跗跖57 mm.依据其趾间基...  相似文献   

11.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7,26(4):0-344
贵州大方响水发现石器时代遗址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及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等文博部门联合组成野外考察队,对毕节地区的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古人类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化石爱好者孙贵川等人提供的线索,在大方县响水乡韦家坡穿洞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石制品、动物遗骸等遗物。韦家坡穿洞位于北纬27°16′14·8″,东经105°30′35·5″。洞穴沿层面发育于三叠系石灰岩中。洞口向西,高出洞前小河30余米,海拔约1370m。洞宽约8m,高约12m,进深20余米。洞内堆积由口及里略斜,…  相似文献   

12.
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境内,处于黔北山地大娄山脉东部斜坡地带,林区所处位置海拔多在1400~1700 m之间.2007年10月初在宽阔水保护区核心站附近林间带草丛中(北纬28°13.478′,东经107°09.650′,海拔1540 m)采集到蜥蜴标本1号,经鉴定为康定滑蜥Scincella potanini (Gunther,1896)(王跃招, 赵尔宓,1986;赵尔宓等,1999).标本保存在贵州师范大学动物学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8月25日,在贵州省荔波县(108.027 637°E,25.217 600°N,海拔735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时,于1株灌木上采集到白环蛇属Lycodon Fitzinger, 1826雌性成体标本1号。经形态对比,鉴定为锦白环蛇Lycodon pictus Janssen, Pham, Ngo, Le, Nguyen&Ziegler, 2019(图1),贵州省新记录。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标本号:CIB 119085)。  相似文献   

14.
<正>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共1250户,5600多人。2008年,借贵州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之机,当地政府对村寨进行了全面整修,修建了铜鼓坪、观景台、步行街、风雨桥等景观设施,期望将西江打造为5A级景区,耗资人民币8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7月,在山东省泰安市桃花源景区进行野外鸟类调查时,在环山路小溪流旁茂密的松树林中(117°3'18.96″E,36°16'37.41″N,海拔510 m)发现一只体长约100 mm的小型啄木鸟;同年11月,在泰安市黑龙潭山脚处的柏树林中(117°06'5.39″E,36°12'40.49″N,海拔356 m)用相机拍到了该种鸟。经鉴定,该鸟为斑姬啄木鸟Picumnus innominatus(约翰·  相似文献   

16.
2020年7月7日,在贵州省六枝地区(105°13′~105°24′E,26°10′~26°14′N)的一山上矮灌木丛中发现1个鸟巢,巢内有4枚卵,其中1枚明显较其余卵大,为棕色浸斑卵且集中在钝端,而其余为纯白色卵(图1).为防止寄生卵遭到捕食而导致无法记录其繁殖生态,将其带回驻地采用孵化箱(型号:XC-01)孵化,孵...  相似文献   

17.
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浪士当景区山谷内(36°86′50″N,102°36′12″E)布设的一部红外相机(编号HDXM03,型号易安卫士L710,位点海拔3 930 m)于2020年9月4日19:40时拍摄到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豹(Ppantherauncia)母子活动的影像资料(图1).  相似文献   

18.
封面说明     
《应用生态学报》2019,(3):968-968
封面照片白龙江流域的迭部高山裸岩景观,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巩杰博士拍摄于2018年6月.甘肃白龙江流域(32o°36,—34°24,N,103°30'-106°0,E)地处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向青藏高原的生态过渡带,是长江上游的主要水源区和生态屏障,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2016年9月28日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斯木扎景区(27°49′34.89″N,91°43′44.77″E,海拔2 830 m)发现一群约20~30只猕猴。通过比较几种猕猴属物种的照片和相对尾长值,并查阅相关文献,确认其为藏南猕猴(Macaca munzala),这是该物种在中国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0.
2021年4月16日,在云南大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围城景区附近(103°41′45.47″E,22°54′35.22″N;海拔2109 m)发现1种蛇类,结合野外拍摄照片(图1 ) ,依据《中国蛇类》(赵尔宓,2006 )及相关文献(崔继法等,2018;黄汝怡等,2019;谭艳等,2021 )进行分类,确定该蛇为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