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尖状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Lagerheim) Chodat)是一种高产油淡水单细胞绿藻,该藻在较低氮素浓度下能显著提高产油效率,是生产生物柴油的理想藻株。本研究以尖状栅藻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藻细胞硝酸还原酶和Rubisco活性、碳氮元素含量和培养液硝酸根离子浓度,分析18.0、9.0、6.0、3.6 mmol·L-1初始氮浓度下尖状栅藻的碳氮同化特征和时相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8.0 mmol·L-1组尖状栅藻细胞密度最高,为7.9×107 cells·mL-1,硝酸还原酶和Rubisco的活性高,且持续时间长。培养液中产生的NO2-随初始氮浓度的升高而增多,18.0 mmol·L-1组至培养期结束仍保持相对较高的NO2-水平。4个实验组(初始氮从高到低)培养10 d藻细胞的氮含量依次为7.2%、4.1%、2.8%和1.9% DW,碳含量为46%、52%、54.5%和57.4% DW,细胞的C/N摩尔比值为:8.0、16.7、24.3和35.2。研究结果表明初始氮浓度影响尖状栅藻的生长繁殖,藻细胞的碳氮同化相互影响,适宜的低氮浓度可促进藻细胞碳固定。  相似文献   

2.
LED短期连续光照与氮营养对水培生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意  杨其长  刘文科 《生态学杂志》2015,26(11):3361-3366
设置10和15 mmol·L-12个氮水平处理,NO3- -N∶NH4+-N比例分别为1∶0、4∶1和1∶1的3个氮形态处理,水培紫叶生菜,研究其在LED红蓝组合光短期连续光照(SCL)后的品质提升效果.结果表明: 各处理生菜地上部干质量在LED光源SCL处理后均显著提高,最小增幅为35.1%,根系干质量除NO3- -N∶NH4+-N为1∶1且氮水平为15 mmol·L-1的处理和NO3- -N∶NH4+-N为1∶0且氮水平为10 mmol·L-1的处理外,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SCL处理前,不同氮营养处理生菜总酚、类黄酮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SCL处理后,不同氮营养条件下生菜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相对含量差异显著.2种氮水平下,总酚和类黄酮相对含量随铵氮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花青素相对含量随铵氮比例增加而先降低后升高.SCL处理使生菜叶片、叶柄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叶片硝酸盐含量降低23.2%,生菜叶片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片硝酸盐含量降低速率随氮水平和铵氮比例的增加而提高.抗坏血酸含量增加速率主要受氮水平影响,氮水平较低时抗坏血酸含量增加速率较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速率随着铵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SCL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氮营养水培生菜干物质的积累,同时显著降低了硝酸盐的积累,显著提高了抗坏血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氮营养条件对SCL改善生菜品质的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乐元  陈年来  韩国君  李良 《生态学杂志》2017,28(10):3274-3280
以豆科牧草“绿宝石”小冠花为试材,研究PEG-6000(浓度8%和12%)模拟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0、0.5、1.0和2.0 mmol·L-1)对小冠花种子萌发和幼芽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0.5~1.0 mmol·L-1水杨酸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小冠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芽长,12%PEG胁迫下1.0 mmol·L-1水杨酸处理小冠花幼芽干质量显著高于干旱处理.0.5~1.0 mmol·L-1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小冠花幼芽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了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幼芽细胞电解质渗透率、H2O2含量、O2产生速率,其中以1.0 mmol·L-1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水杨酸浓度超过2.0 mmol·L-1时对干旱胁迫没有缓解效应.表明适宜浓度的水杨酸(0.5~1.0 mmol·L-1)可以提高小冠花幼芽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促进小冠花生长,缓解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4.
对缺刻缘绿藻(Parietochloris incisa(Reisigl) S.Watanabe)在不同光强和氮源及其浓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油脂和花生四烯酸(AA)的积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刻缘绿藻在3种氮源条件下均能较好地生长。在高氮浓度条件下,增大光强能显著提高缺刻缘绿藻的生物量并促进油脂和AA的积累。缺刻缘绿藻在300 μmol·m-2·s-1光强、8.8 mmol·L-1NaNO3条件下生物量达到最大(4.17 g·L-1)。油脂含量在100 μmol·m-2·s-1光强、1.0 mmol·L-1氮浓度下达到最高,分别为41.17%(NaNO3)、42.04%(NH4HCO3)和39.96%(CO(NH22)。AA绝对含量在300 μmol·m-2·s-1光强、2.9 mmol·L-1 NaNO3条件下达到最高,占细胞干重的16.44%。油脂和AA产率,在300 μmol·m-2·s-1光强、以NaNO3为氮源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分别为134.6 mg·L-1·d-1(1.0 mmol·L-1)和35.85 mg·L-1·d-1(2.9 mmol·L-1)。综合考虑成本等因素,选择NH4HCO3(5.9 mmol·L-1)和CO(NH22(2.9 mmol·L-1)为氮源、在300 μmol·m-2·s-1高光强下培养缺刻缘绿藻进行AA的生产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通过添加不同浓度(0.05、0.1、0.2、0. mmol·L-1)的硝普钠(SNP)作为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NO3-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及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140 mmol·L-1 NO3-胁迫下,外加0.1 mmol·L-1 SNP处理1 d和7 d后,黄瓜幼苗叶片中SOD、CAT和APX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说明外加0.1 mmol·L-1 SNP增强了黄瓜幼苗对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幼苗生长势增加,对高浓度NO3-胁迫的抗性增强;当SNP浓度达0.3 mmol·L-1处理7 d后,SOD、POD、CAT和APX活性均开始降低,MDA含量增加,黄瓜幼苗受害加重.外加一定浓度(0.1~0.2 mmol·L-1)的外源NO可缓解NO3-胁迫对黄瓜幼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沙培条件下,以16 mmol NO3-·L-1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NO3-(64、112 和160 mmol·L-1)对草莓幼苗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8 d后,随NO3-浓度的增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当NO3-浓度达到160 mmol·L-1时,较对照分别降低67.7%、68.4%、35.7%、23.2%、26.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64、112 和160 mmol NO3-·L-1处理较对照分别升高4.4%、10.9%、75.8%;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浓度增加,草莓叶片及根系中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凯氏氮含量逐渐增加,蛋白氮含量减少.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随NO3-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处理浓度增加草莓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Ⅱ电子传递受阻,氮素积累,高浓度下氮代谢酶活性降低,营养液中NO3-浓度为64 mmol·L-1时开始产生胁迫,不利于草莓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沙培条件下,以16 mmol NO3-·L-1为对照,研究不同浓度NO3-(64、112 和160 mmol·L-1)对草莓幼苗光合特性和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8 d后,随NO3-浓度的增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显著降低,当NO3-浓度达到160 mmol·L-1时,较对照分别降低67.7%、68.4%、35.7%、23.2%、26.9%;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逐渐升高,64、112 和160 mmol NO3-·L-1处理较对照分别升高4.4%、10.9%、75.8%;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气孔限制值(Ls)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浓度增加,草莓叶片及根系中硝态氮、铵态氮、全氮和凯氏氮含量逐渐增加,蛋白氮含量减少.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随NO3-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NO3-处理浓度增加草莓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PSⅡ电子传递受阻,氮素积累,高浓度下氮代谢酶活性降低,营养液中NO3-浓度为64 mmol·L-1时开始产生胁迫,不利于草莓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环境因子对眼斑拟石首鱼精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研究了pH、盐度、离子及葡萄糖等因子变化对眼斑拟石首鱼(Csiaenops ocellatus)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精液中精子平均浓度为(1.203±0.22)×1010个·mL-1;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0~35,其中盐度25时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达94.32%、9.14min及12.55min;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pH为6.0~8.5,适宜的KCl、NaCl及CaCl2溶液浓度分别为600~700mmol·L-1、600mmol·L-1及400~600mmol·L-1,适宜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700~900mmol·L-1;精子在缺少HCO3-或Mg2+或Ca2+的人工海水中激活率与在人工海水中的激活率无显著差异,但运动时间和寿命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精子的激活率、运动时间及寿命研究了环境因子变化对黄姑鱼精子活力的影响及超低温冻存后黄姑鱼精子的活力。结果表明,黄姑鱼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盐度为25~35、适宜pH为7.5~8.5。在pH 8.0~8.5、盐度25条件下,精子激活率达(85.33±2.52)%,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为(336±14.02)s及(405.33±12.22)s。精子激活与运动的适宜NaCl、KCl、MgCl2及葡萄糖溶液浓度分别为300~500 mmol·L-1、600 mmol·L-1、800~1000 mmol·L-1及900mmol·L-1;精子在缺少HCO3-的人工海水中未能被激活;精子在无Ca2+或无Mg2+的人工海水中激活率均大于80%,但运动时间及寿命均有所缩短。以Cortland及HBSS溶液为稀释液、10%EG为抗冻剂冻存黄姑鱼精子,冻精激活率>80%,运动时间均超过200s。  相似文献   

10.
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因子之一,也是植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研究速生木本植物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旱柳新无性系A42为对象,于2017年7—9月在温室大棚中进行浮床水培试验,研究了旱柳对不同磷营养水平水体(低磷0.1、0.2 mg·L-1;中磷1.0、2.0 mg·L-1;高磷10.0 mg·L-1)的吸收和净化机制.结果表明:旱柳能有效净化水体中的磷营养(21 d达到79%以上),去除量与水体磷浓度呈正相关,但去除率随水体磷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旱柳可于7 d内将磷浓度为0.1~1 mg·L-1的富营养水体中磷浓度降低至富营养阈值(0.016~0.032 mg·L-1).旱柳富集同化的磷含量占水体磷总输入量的29.0%~66.9%,富集同化量与富集同化率分别与水体磷浓度呈正相关和负相关.旱柳在不同磷浓度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根冠比随水体磷浓度下降而显著增加.氮、磷在旱柳体内积累均表现为茎>叶>根,旱柳的氮、磷转运系数均大于3,在高磷浓度水体中,氮磷营养在旱柳的茎部大量积累,氮、磷转运系数分别显著增加至4.53±0.24和4.92±0.62.表明旱柳在不同磷浓度富营养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有良好的净化能力,能够通过富集转运磷营养至地上部来减少二次污染.实际应用中,对于低磷浓度水体,适合做短期净化;对于高磷浓度水体,适合做长期净化.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合理施肥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明确当前安徽省冬小麦施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指导冬小麦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安徽省冬小麦为对象,于2018年对全省冬小麦主产区1591户农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种、肥料用量、施肥方式、种植面积和产量水平。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安徽省冬小麦种植过程中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以全省冬小麦平均产量和平均施肥量为基准,采用Cate-Nelson方法(十字交叉法)评估安徽省冬小麦产量与氮、磷和钾肥施用的关系,以探索安徽省冬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效的主要施肥途径。结果表明: 安徽省冬小麦平均产量为5185 kg·hm-2,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06、80和78 kg·hm-2。其中旱茬麦氮、磷和钾肥平均施用水平比稻茬麦分别高14、16和3 kg·hm-2。总体上,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中化肥平均用量趋于合理化,但是在施肥方式、养分运筹和肥料品种上还存在不合理现象。Cate-Nelson方法结果表明,全省冬小麦氮、磷、钾肥施用量中,仅有23.8%、21.2%和2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却获得较高的产量,此时氮、磷、钾肥偏生产力最高;有26.3%、19.3%和22.5%的施用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没有实现高产;有26.2%、29.6%和25.0%的施用量虽然获得了高产,但施用量较高,氮磷钾肥偏生产力较低。这说明安徽省冬小麦增产增效还有很大的空间。全省冬小麦基肥和追肥机械化比例分别为62.7%和10.0%。虽然氮肥普遍实现了分次施用,但氮肥作基肥的比例仍然占到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69.0%,应适当降低。此外,在肥料品种选择上存在偏施化肥、不重视有机肥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盐碱胁迫是制约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Ca2+和H2O2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作物逆境响应调节。为了解Ca2+是否参与H2O2对盐碱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成苗的调控,以燕麦(Avena nude)为试验材料,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胞外游离Ca2+螯合剂EGTA、质膜Ca2+通道阻断剂LaCl3和液泡膜Ca2+释放抑制剂钌红(RR)与H2O2共处理对盐碱混合(NaCl:Na2SO4:NaHCO3:Na2CO3=12:8:9:1)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25~200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显著抑制燕麦的种子萌发和成苗,抑制程度随浓度提高而增强;0.001~2 mmol·L-1 H2O2能够促进燕麦种子的萌发和成苗,且0.5 mmol·L-1 H2O2可以显著缓解75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抑制作用;而EGTA、LaCl3和RR均能消减H2O2对盐碱混合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促进作用。表明Ca2+参与H2O2促进盐碱混合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   

13.
细胞外三磷酸腺苷(extracellular adenosine-5'-triphosphate)是植物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以烟草悬浮细胞BY-2(Nicotiana tabacum L.cv.Bright Yellow-2)为材料,探讨了胞外三磷酸腺苷对铅胁迫下细胞损伤、H2O2(过氧化氢)含量及H2O2清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Pb(NO32浓度的不断提高(30~400 μmol·L-1),细胞外三磷酸腺苷含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胞内三磷酸腺苷含量及细胞的受损伤程度逐渐增大;同时,H2O2含量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有所上升,并在200 μmol·L-1 Pb(NO3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不断降低。较之Pb(NO32胁迫下的细胞,对Pb(NO32胁迫的细胞加入外源三磷酸腺苷使得细胞受损伤程度显著降低,H2O2含量减少,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弱,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实验结果表明,Pb(NO32胁迫诱导的植物细胞损伤和H2O2及其清除酶水平的变化能受到细胞外三磷酸腺苷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苹果-玉米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双因素三水平水肥耦合试验,分析不同水肥调控措施下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本试验根据玉米及苹果适宜的水分和养分条件设置9(3×3)个处理(W1F1、W2F1、W3F1、W1F2、W2F2、W3F2、W1F3、W2F3、W3F3),设置的3个灌溉水平为:田间持水量(Fc)的50%(W1)、65%(W2)和85%(W3), 3个施肥量水平为:N 289 kg·hm-2+ P2O5118 kg·hm-2+ K2O 118 kg·hm-2(F1)、N 412.4 kg·hm-2 +P2O5168.8 kg·hm-2 +K2O 168.8 kg·hm-2(F2)、N 537 kg·hm-2 + P2O5 219 kg·hm-2 +K2O 219 kg·hm-2(F3),另设一组无水肥补给的空白对照(CK).结果表明: 不同水肥调控方式对光合指标日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但水肥补给可提高作物净光合速率(Pn)的峰值,降低作物日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值,延长气孔开放时间,影响胞间CO2浓度(Ci)最低值的出现及维持时间;各处理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均为非气孔因素.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与距树行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分利用效率则与距树行距离呈显著正相关(P<0.05);距树行距离平均每增加1 m, Tr可减少0.56~1.41 mmol·m-2·s-1,gs可减少0.028~0.093 mol·m-2·s-1,WUE可增加0.08~1.00 μmol·mmol-1.灌水施肥可以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均值;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均值;W3F1拥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日均值(10.64 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3.05 μmol·mmol-1)、气孔导度日均值(0.295 mol·m-2·s-1)以及较低的蒸腾速率日均值(4.32 mmol·m-2·s-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拔节-灌浆期内,灌水总量为1300 m3·hm-2、施肥总量为525 kg·hm-2时,作物净光合速率最大,理论值为10.32 μmol·m-2·s-1.因此,W3F1为最利于间作系统作物光合效率改善的水肥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0、100、200和400 mmol·L-1)NaCl处理对1年生大果白刺生长状况及叶片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水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低浓度NaCl处理(≤50 mmol·L-1)对大果白刺生长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叶片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有所提高;高浓度(>50 mmol·L-1)NaCl处理抑制了大果白刺的冠幅面积、分枝数和叶、枝、侧根干质量,叶片的SOD、CAT、POD活性和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 随NaCl处理浓度升高,H2O2和MDA含量增加,叶片水势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施肥与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关系,优化施肥配方,以猕猴桃品种‘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Hongyang’)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栽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红阳’植株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P、K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均会影响植株生长并降低果实产量;均衡施用N、P、K肥可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促进植株新梢和主干茎的生长,从而提高果实产量;如果N和K比例过大则会降低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从而减少果实产量;增施有机肥对提高果实产量效果不显著,但可以提高单果重,过量施用有机肥则会显著降低产量。本研究结果表明,均衡施用N、P、K并配施一定的有机肥(N 250 g/株、P2O5250 g/株、K2O 250 g/株、有机肥6 kg/株)能显著促进植株的生长并提高果实产量。氮、磷、钾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是提高猕猴桃果园养分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为不同经营目标的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8年生降香黄檀为对象,设置N(185.6 g N/株)、P(120 g P2O5/株)、K(120 g K2O/株)、PK(120 g P2O5+120 g K2O/株)、NPK(185.6 g N+120 g P2O5+120 g K2O/株)以及不施肥(对照)等六个处理,调查施肥后盛花期内一年生新梢、叶、花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6个施肥处理间降香黄檀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差异显著(P<0.05)。N处理的营养枝率、营养枝复叶数和小叶宽分别比对照提高40.25%、21.75%和9.52%,花序直径和花序生物量则降低12.75%和48.63%,显示N肥能促进降香黄檀营养生长,抑制生殖生长,有利于大径材培育;P、PK处理的营养枝率较对照显著降低47.96%和46.84%,表明P肥和K肥能促进生殖生长,有利于良种选育;NPK处理能同时显著促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其营养枝率、营养枝长度、营养枝复叶数、营养枝小叶长、宽和枝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6.04%、68.16%、32.98%、15.20%、11.40%和83.60%,花序数量和花序生物量亦提高54.20%和49.84%。因此,在降香黄檀人工林培育实践中,可通过调整肥料的NPK配比(偏向N或PK)以实现营养生长或生殖生长调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栽培介质、营养液及化学药剂对红掌生长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泥炭:珍珠岩:沙(1:1:1)、珍珠岩和水3种栽培介质及3个配方的营养液对红掌进行无土栽培,结果表明,以水作为介质,营养液配方为N:P2O5:K2O=4:1:8的培养液对红掌株高、叶片数及植株净重的增加效果最好,但水培对红掌开花无促进作用。以水为介质的红掌经高温(32℃)胁迫后叶片黄化数为零,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而在泥炭:珍珠岩:沙(1:1:1)介质中,则是6-BA处理的叶片黄化数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组。  相似文献   

19.
控释肥料对桔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药用植物栽培基地,采用盆栽技术研究控释复合肥(N∶P2O5∶K2O = 14∶14∶14)对桔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普通复合肥(N∶P2O5∶K2O = 15∶15∶15)处理相比,等养分用量控释复合肥处理能够提高桔梗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增加根粗,但降低了根长度;氮素施用量在0.24和0.32 g·kg-1时,控释复合肥的桔梗根产量分别提高了26.78%和22.50%;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总皂苷含量分别提高了9.77%和6.99%、11.38%和2.20%、8.85%和5.47%.施氮量增加使桔梗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总皂苷含量上升.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0.24 g·kg-1的控释复合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