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脉压指数(PPI)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唐山市3850名老年人集中体检,按照PPI水平分为四组,分别为≤0.400,0.401~0.500,0.501~0.600和0.600,分析各组血压指标特点及与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关系。结果:随着SBP的增加,PPI相应增加(P﹤0.001)。随着PPI水平增加,DBP呈下降趋势(P﹤0.01)。脑卒中和冠心病患病率的增加与PPI水平的提高有关(P﹤0.05)。结论:PPI反映了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并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脉压 (PP)变化特点及与脑卒中患病率的关系。方法 :对 385 0名老年人集中体检 ,将PP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为≤ 60mmHg ,60~ 80mmHg ,80~ 1 0 0mmHg和 >1 0 0mmHg。分析各组血压指标特点及与脑卒中事件的关系。结果 :随着SBP的增加 ,PP相应增加 (P <0 .0 0 1 )。脑卒中患病率的增加与PP水平的提高有关 (P <0 .0 5 )。结论 :PP反映了老年人的血压变化特点 ,并与脑卒中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都地区1992年时非肥胖中年居民脉压(PP)、脉压指数(PPI)对该人群15年后(2007年)肥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1992年时年龄处于45~60岁且BMI正常者1017人,依据PP(PP≤60mmHg及PP>60mmHg)及PP(I PPI≤0.450及PPI>0.450)分为PP/PPI正常组及增高组,分析两组人群在15年后(2007年)BMI分布特征及肥胖的患病情况。结果:①1992年PP/PPI增高人群2007年时BMI皆高于PP/PPI正常人群,t检验示BM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7年肥胖患病率亦呈类似BMI的特点,亦为PP/PPI增高组高于PP/PPI正常组,经x2检验,肥胖患病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根据该队列人群1992年的PP增高与否计算2007年的肥胖患病率的相对危险度(RR)为4.109,P值为0.000,95%可信区间为2.874~8.847;1992年PPI与2007年肥胖患病的RR为4.998,P值为0.000,95%可信区间为2.876~8.687。③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1992年基线PP/PPI对2007年肥胖患病的影响,在调整了SBP、WC、BMI、HR、TG后,PP、PPI的相对危险度仍为1.040及1.044。其各自相应95%CI分别为1.017~1.065、1.025~1.063。结论:脉压、脉压指数的异常与肥胖的发生关系密切,脉压、脉压指数可以预测肥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和运动诱导的血压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Bruce方案,对70例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症状限制运动试验,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即分别在患者仰卧休息和运动结束后测量血压。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运动后血压反应异常者与正常者相比,前者的静息脉压显著高于后者。表现出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静息脉压明显高于无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患者(P=0.007)。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梗阻等混杂因素后,静息脉压可以有效预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运动性非正常血压反应(P=0.016)。结论:与传统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动脉压相比,静息脉压可作为一个有效的辅助检测指标预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焕志 《蛇志》2017,(3):329-330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疗的老年人(60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收治≤60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研究组心肌梗死后诱发疾病如典型胸痛、心律失常及休克等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吸烟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脉压(P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CS)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57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男性EH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收集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前1年内的多次血压水平及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CS〈50%组(n=66)及CS≥50%组(n=91),并进一步将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I—V级),分析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①CS≥50%组收缩压(SBP)及PP显著高于CS〈50%组,而舒张压(DBP)显著低于CS〈50%组(P〈0.05),CS≥50%组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外周动脉疾病(OR:4.543,95%CI:1.415.14.590)及脉压(OR:1.096,95%CI:1.038.1.157);②CS分级与PP(r=0.402,P〈0.01)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0.200,P〈0.05)呈正相关,经校正年龄、体重指数(BMI)、SBP、DBP、总胆固醇(T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ime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氨基酸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等危险因素后,CS分级仍与PP及FIB有关。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狭窄有关,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当尽量减小脉压。  相似文献   

8.
近来,连日的雾霾天气袭击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导致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出现咽喉发痒、咳嗽、鼻塞、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数量也在激增。我院急诊科2012年12月1日~2013年2月28日共诊治在雾霾天气晨练突然发病的老年患者20例,比往年同时期增加了20%。因此,在遇到雾霾天气时老年人要采取自我保健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脉压和脉压指数的关系.方法:对185例A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来表示,并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结果:与脉压<65mmHg的患者相比,脉压≥65mmHg的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和Gensini积分显著增高(P<0.01).与PPI<0.500的患者相比,PPI≥0.500的患者冠状动脉3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和Gensini积分亦显著增高(P<0.01).结论:PP和PPI与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桂荣  刘玫 《蛇志》1996,8(3):28-28
对100例男性老年人晨起排尿前后的血压进行了观察比较并对晨起血压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男性老年人晨起排尿前后血压有较明显的变化,排尿前动脉压平均值高于排尿后(P<0.05)。因此,观测老年人的血压时间,应选择在晨起排尿后10min~20min后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utomated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are usually characterized by poor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and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complexity in performing the measure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in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an individual. The technique is based upon a statistically consist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plitude of the pulsative pressure waveform at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oints, and the amplitude of pulse signals detected when the artery is fully occluded. Clinical testing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iques are used to derive appropriate numerical values for these relationships. The proposed procedure thus incorporates an adaptive measurement philosophy achieving minimum observer involvement and consequently high instrument accuracy. Overall measurement errors are maintained well within proposed standards for automated sphygmomanometer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