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二种心脏停搏液不同灌注方法对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0例双瓣患者随机分为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n=10),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n=10),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n=10),观察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C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体外循环后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肌酶激酶同工酶较其他2组明显增高;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组和冷血停搏液持续灌注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无明显差异。结论:冷血停搏液的心肌保护优于冷晶体停搏液,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持续灌注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左心辅助循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机械方法部分或完全替代左心做功,减少左心负荷和氧耗量,增加心肌血供,改善心肌代谢,使左心得以休息,有利于左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7):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 μg/kg,静脉泵注10 min,随后维持剂量0.5 μg/(kg·h)至手术结束。C组相应时间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麻醉前2 h连接Holter记录仪,静息平卧连续记录1 h作为基础值,其后连续记录24 h。并在T0(诱导前)、T1(手术开始1 h)、T2(术后4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采集血样测定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血清肌钙蛋白I(cTnI)。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心血管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D组在T1、T2、T3时IMA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在T1、T2、T3、T4时cTnI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Holter显示D组ST段缺血样改变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DEX可以减轻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减少ST段缺血样改变和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肺保护、心肌保护的作用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PB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80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麻醉诱导后研究组给予右美托咪定维持至术毕,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停机后6h(T2)、停机后24h(T3)的肺功能[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心肌功能[心肌肌钙蛋白I(cTnI)、缺铁修饰白蛋白(IMA)]、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应激反应[皮质醇(Cor)、血糖(Glu)、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情况。结果:两组T2~T3时间点RI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OI、CL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cTnI、IMA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Cor、Glu、NE、E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时间点IL-6、TNF-α、IL-1β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儿术中予以右美托咪定,可有效保护其肺功能、心肌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炎性刺激,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49例脓毒症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及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48 h,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24h后再静脉注射左西孟旦24 h。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心脏功能参数、血流动力学指数、肌钙蛋白、乳酸、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例数及ICU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及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排血量、每搏量指数、左室每搏作功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脏功能参数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此外,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及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机械通气例数及ICU病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心脏功能,优化血流动力学,但并不能降低患者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腺苷和乙酰胆碱后适应诱导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ang WJ  Sun L  Yu XJ 《生理学报》2007,59(5):593-600
近年来缺血后适应的提出成为抗再灌注损伤的里程碑,其良好的临床可控性和可靠的保护效应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缺血后适应即在心肌长时间缺血后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的再灌注,缺血的循环处理,诱导产生心肌保护效应,其循环次数和间隔时间存在种属差异。研究证实后适应不仅限制急性期梗死面积,还可以减轻长期损伤,其是否与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中性粒细胞介导的氧化损伤相关还存在争议。上调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Hnase,RISK)通路是后适应保护的重要机制之一,即激活磷脂酰肌醇一3激酶(phosphatidy linositol3-kinase,P13K)-Akt途径和,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途径,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但是这两条途径的地位和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为了更加适用于临床,研究者将机械调控转变为药物干预,观察药物能否模拟缺血后适应发挥保护作用,即药物后适应。腺苷是研究最广泛,也是最有希望成为临床正式用药的一种药物。我们实验室首先提出了乙酰胆碱可以模拟缺血后适应,通过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发挥心肌保护效应。本文着重阐述缺血后适应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和信号转导通路,尤其是腺苷和乙酰胆碱模拟药物后适应的可能机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对心肌细胞凋亡保护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力竭组(E)、短期运动预适应组(S-EP)、长期运动预适应组(L-EP)。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分别进行3 d和3周的反复间歇游泳训练方案。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结构改变;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Caspase-8、Caspase-3基因和蛋白表达;采用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E组心肌细胞损伤严重,血清IMA、CK-MB含量及心肌组织中TNF-α、Caspase-8、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E组相比,S-EP组血清CK-MB及心肌TNF-α、Caspase-8mRNA明显降低(P<0.05),而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MA及Caspase-3 mRNA和蛋白均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L-EP组血清IMA、CK-MB含量及心肌TNF-α、Caspase-8、Caspase-3 mRNA及蛋白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EP组相比,L-EP组血清IMA、CK-MB含量及TNF-α、Caspase-8、Caspase-3 mRNA和蛋白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S-EP组和L-EP组均能抑制凋亡,且L-EP组与S-EP组相比心肌凋亡明显减少。结论:短期和长期运动预适应均可减轻力竭后的心肌损伤,但短期运动预适应并未改变Caspase蛋白酶的表达,长期运动预适应明显抑制Caspase-8、3 mRNA表达,减少蛋白合成,从而发挥心肌保护效应,故长期运动预适应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方面较短期运动预适应更强。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复苏被子植物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Bunge)R.Br.)离体叶片在微弱光强下(3μmol photons.m^-2.s^-1)和黑暗中叶黄素循环组分及叶绿素荧光随脱水复水的变化,结果发现:脱水期间随着光系统Ⅱ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qP)和非光化学淬灭(NPQ)值的降低,微弱光强下的对照叶片玉米黄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微弱光强下DTT处理的叶片和黑暗中的叶片都没有玉米黄素的积累,经过3d复水后,微弱光强下对照叶片的Fv/Fm,ΦPSⅡ,qP和NPQ值能完全恢复,但是微弱光强下DTT处理的叶片和黑暗中的叶片其Fv/Fm、ΦPSⅡ、qP和NPQ值能完全恢复。说明脱水的牛耳草主体叶片光系统Ⅱ的光化学活性的恢复明显受到DTT处理和黑暗的影响,因此玉米黄素可能对微弱光强下脱水的牛耳草叶片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不同口服双抗治疗时限对颈内动脉破裂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2017年2到2022年1月选择在我院及贵州省职工医院已行颈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的患者2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服药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分别术后都口服双抗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与1年。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支架种类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术后1年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A组术后1年的MRS评分都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三组术后1年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A组术后1年的血清TNF-α与IL-6含量也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A组术后1年的血栓、再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 %、1.1 %,都明显低于B组与C组的19.1 %、10.6 %、18.1 %、11.7 %(P<0.05)。结论:颈内动脉破裂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术后短期口服双抗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血栓、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1600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方法CPB中采用低液面预充、中度血液稀释、浅低温、HCT22~25%,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跳液灌注。对心胸比例超过85%,合并肝大、腹水、肺长期淤血的患者,CPB中采用超滤法。结果体外循环时间90~35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170min,心脏停跳时间54~175min,术中灌注压55~70mmHg,中心静脉压0~5cm H2O,尿量平均200~800ml,自动复跳1047例,占65%。结论为了提高重症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强调:(1)中度血液稀释,提高胶体渗透压;(2)CPB中用高钾含血停搏液作为心肌保护,必须做到按时、足量灌注;(3)及时补充碱性药物和电解质;(4)补充充足的镁离子可增加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生理盐水组(C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A组)和Ala-GLn组(G组)。G组泵注丙氨酰谷氨酰胺0.4 g/(kg·d),A组和C组分别泵注等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输注24 h。分别于:麻醉后(T_0)、开胸后CPB前(T_1)、主动脉开放30 min(T_2)、关胸(T_3)、术后5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6),经静脉采血3 m L,检测血浆IL-6、TNF-α和SP-A的含量;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ICU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T_0比较,三组患者在T_2、T_3、T_4、T_5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G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与T_0比较,三组患者在T_2~T_5各时间点的SP-A水平显著升高(P0.05),G组患者血清SP-A含量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与T_0比较,三组患者在T_2~T_5时的RI值显著升高(P0.05),G组患者RI值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G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比C组和A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能降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肺泡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效果差异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接诊的112例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A组38例,B组38例,C组36例。A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10 mg/kg单次静脉推注,B组在切皮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10 mg/kg的单次静脉推注后,之后再以5m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不使用氨甲环酸。比较三组围术期情况、不同时间点凝血功能及引流量的变化,并评价安全性。结果:通过对三组患者的术后24 h出血量、输液量、异体红细胞输血例数和输血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组和B组上述情况均比对照组少(P<0.05),但A组和B组患者上述情况经过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时点时,A组和B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结果均比C组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水平的结果均明显比C组低(P<0.05),但A组和B组患者在上述时间点各指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在T2、T3、T4时点时引流量均比对照组低(P<0.05),但是A组和B组术后各时间点引流量的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具有血液保护作用,但和单次静脉推注氨甲环酸相比,术中持续泵注氨甲环酸并没有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出血量及引流量,且有增加肾损伤的风险,在临床应用上应注意药物使用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华法林联合肝素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第二天口服华法林治疗,实验组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当天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术后第二天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7 d、14 d空腹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红细胞比容、血沉、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7d、14 d血沉值、全血比粘度水平、全血还原比粘度水平、血浆比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14 d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单独应用华法林相比,瓣膜置换术后采用联合应用华法林及肝素能更好改善患者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运用双重组合设计建立黑龙江省玉米降水产量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旋转设计进一步发展的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建立黑龙江省关于降水、有机质、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的玉米产量模型,探讨了双重组合试验设计在建模时用可控因素去挂接不可控因素的应用,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和频数分析,提出玉米产量大子3000公斤的高产在艺措施.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Crohn’s disease (C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challenge economies worldwide. Detailed health economic data of DRG based academic inpatient care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patients in Europe is unavailable.

Methods

IBD was identified through ICD-10 K50 and K51 code groups. We took an actual costing approach, compared expenditures to G-DRG and non-DRG proceeds and performed detailed cost center and type accounting to identify coverage determinants.

Results

Of all 3093 hospitalized cases at our department, 164 were CD and 157 UC inpatients in 2012. On average, they were 44.1 (CD 44.9 UC 43.3 all 58) years old, stayed 10.1 (CD 11.8 UC 8.4 vs. all 8) days, carried 5.8 (CD 6.4 UC 5.2 vs. all 6.8) secondary diagnoses, received 7.4 (CD 7.7 UC 7 vs. all 6.2) procedures, had a higher cost weight (CD 2.8 UC 2.4 vs. all 1.6) and required more intense nursing. Their care was more costly (means: total cost IBD 8477€ CD 9051€ UC 7903€ vs. all 5078€). However, expenditures were not fully recovered by DRG proceeds (means: IBD 7413€, CD 8441€, UC 6384€ vs all 4758€). We discovered substantial disease specific mismatches in cost centers and types and identified the medical ward personnel and materials budgets to be most imbalanced. Non-DRG proceeds were almost double (IBD 16.1% vs. all 8.2%), but did not balance deficits at total coverage analysis, that found medications (antimicrobials, biologics and blood products), medical materials (mostly endoscopy items) to contribute most to the deficit.

Conclusions

DRGs challenge sophisticated IBD ca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