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概念关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研究,远在第二世纪的中叶就已开始。当然,那时的研究还是很初步、浮浅、甚至有一些还是错误的。例如当时加伦(Galon)曾错误地把交感神经干和迷走神经干认为是同一个结构,并断定是由头骨里发出来的。至十八世纪末,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研究乃有了很大的进展。法国学者俾沙(Bichat)更认为机体是由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迷走神经刺激对蟾蜍离体心脏的心率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将蟾蜍心脏和右侧迷走交感干离体后,以不同频率电刺激神经,记录心电图曲线并作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交感神经阻断后,电刺激迷走交感干,心率(HR)显著下降(P0.01),全部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和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显著升高(P0.01),不同频率刺激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变化较大;给药组0.2Hz时高频(HF)显著升高(P0.01),低频/高频比值(LF/HF)明显降低(P0.05),0.8Hz时HF和LF/HF接近刺激前水平。结论: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频率,迷走神经降低心率的作用增强;没有交感神经调节条件下的迷走神经对心率和心率变异的调节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梅歇欧·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1511—1553)西班牙的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他亦是一位神学家。1531年由于发表了一篇反对宗教关于神的“三位一体”的文章,引起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的攻击,被迫逃到法国,曾在里昂的一个印刷所作工。1535—1538在巴黎研究医学,并学习解剖学,是解剖学家维萨利的门生。他和当时流行的,占统治地位的盖仑的意见相抵触,提出了所谓生命的精气(Vital Spirit)是由  相似文献   

4.
大鼠蓝斑核区神经降压素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珞  陈家津 《生理学报》1991,43(1):84-88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核团微量注射及组织荧光分光测定等实验方法,研究大鼠蓝斑核区神经降压素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蓝斑核区和下丘脑中神经降压素免疫活性物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2.蓝斑核区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减弱(P<0.01),并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3.蓝斑核区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迷走-加压反应明显加强(p<0.01)。4.蓝斑核区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该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增高(p<0.05)。以上结果提示:内源与外源性神经降压素参与迷走-加压反应的调节过程,并可能与神经降压素引起蓝斑核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交感神经节细胞的分类、形态、机能及其与其他神经结构的相互联系,对于理解参与机体某些机能调节的神经机制,以及对于神经系统的结构,机能特性及其发育的一般概念有很大意义。为此,将苏联学者及本文作者对此问题的研究文献加以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1896年把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及其他的交感干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区分为Ⅰ型及Ⅱ型细胞两种类型。在1899年又把交感干神经节的神经细胞区分为Ⅰ型、Ⅱ型及Ⅲ型细胞三种类型。对这三型神经细胞的形态及其机能意义作了如下的叙述。Ⅰ型细胞:细胞呈星形,树状突短而粗,接近细胞体再一次分枝,数目不等,约2—20条,轴突从细胞体发出,或从一条树状突宽的锥体形底部发出,  相似文献   

6.
关于兔耳血管的神经调节,Claude Bernard 发现切断了颈部交感神经后耳部血管舒张,温度升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则耳部血管收缩。这种缩血管的神经纤维是从胸部脊髓发出,这一事实已得到公认。在 Langley 的著作中提到 Schiff 摘除兔子的高颈神经节,当起源于高颈神经节的纤维退化后,发现大耳神经调节耳朵血管运动的作用并不减弱。因此 Schiff 认为这种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纤维是从颈部脊髓的颈神经根中发出,进入大耳神经,分布于耳部血管。但是 Langley 在靠近硬脊瞋部位刺激猫和兔的土颈部的脊神经,并未看到耳  相似文献   

7.
选用 Wistar,大鼠68只,乌拉坦麻醉下观察了电刺激弓状核对胃内压的影响。结果为:电刺激弓状核,胃内压显著降低;这一作用被迷走神经切断或腹腔神经丛摘除而减弱;酚妥拉明也能减弱电刺激弓状核的这一作用,但阿托品和心得安对此均无影响;同时去除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时,刺激弓状核的这一作用虽被减弱,但仍然存在。上述结果表明:(1)刺激弓状核降低胃内压的外周神经途径同时涉及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前者由α-受体介导,后者可能由其中的非胆碱能、非肾上腺素能纤维发挥作用;(2)体液因素可能参与刺激弓状核的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兔颈交感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和膈神经发放有明显的同步关系,是为交感发放的呼吸性节律。改变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状态后,交感发放的呼吸性节律也随着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切断缓冲神经不影响交感的呼吸性节律发放。(二)必须保留脑桥和延髓完整,交感发放才能表现出呼吸性节律。在脑桥水平切断脑干而动物发生长吸式呼吸时,交感发放的呼吸性节律消失。(三)本文讨论了交感神经和膈神经同步化发放的机制,认为呼吸中枢的兴奋过程使血管运动中枢的活动被周期性地“强化”。于是交感发放出现呼吸性节律。呼吸中枢对血管运动中枢的“强化”的程度,乃取决于这两个中枢的兴奋性的高低,这一过程可能是在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在46只麻醉兔,记录了经冠脉内注射尼古丁诱发Bezold-Jarisch反射时不同区域交感神经传出放电的变化。肾神经、心脏神经、脾神经、星状神经节-颈神经交通支和颈前神经节的颈外动脉支五个部位的交感性传出放电,在冠脉内注射尼古丁后均减少,其中以肾神经、心脏神经和脾神经的减少更为显著。此结果表明,交感神经传出放电减少所致的总外周阻力降低,在Bezold-Jarisch反射诱发的低血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电刺激猫腹部迷走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与兔腹部迷走神经中枢端均引起快速升压反应,而刺激兔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则为降压反应。无论刺激其中枢端或外周端在猫均伴有明显的瞳孔扩张,而兔则无此现象。 (二)刺激动物腹部迷走神经引起的升压反应是通过延脑血管舒缩中枢所致的交感性缩血管作用,其中枢端的加压效应主要是由颈迷走神经传入的,猫外周端的加压效应则是由内脏大神经传入。腹部迷走神经与内脏大神经中传入纤维的联系机制尚待研究。 (三)兔腹部迷走神经外周端的降压效应可能通过中枢和局部两种因素的作用而实现。中枢的作用系经内脏大神经传入,而外周的局部作用既不能被阿托品所取消,也不能被依色林所加强,但却能为抗组织胺药所抑制,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1.
在31只麻醉猫观察了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CSB)在低血压时的快速重调现象。所得结果如下:(1)切断颈部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和双侧窦神经条件下,以记录窦神经单位传入放电的方法,测得急性失血性低血压时(70mmHg,10min,n=13),其CSB阈压(TP),正常发放压(NFP)和饱和压(SP)分别从正常血压水平(123.0±2.9mmHg)的61.0±1.6mmHg,111.2±1.7mmHg和163.0±2.8mmHg下降为41.4±0.8mmHg,83.7±1.7mmHg和125.6±8.2mmHg,各相应参数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低血压时CSB功能曲线较正常血压时向左上方移位,曲线斜率的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P>0.5)。如颈交感神经保持完整(n=8),失血性低血压猫CSB的TP,NFP和SP与常压时相比未发生变化。(2)在硝普钠诱发的低血压猫(68.0±1.2mmHg,10min,n=10),其CSB的TP、NFP和SP与正常血压时(128.5±4.8mmHg)相比,分别从80.0±2.7mmHg,131.0±3.3mmHg和181.9±4.6mmHg下降到58.1±3.6mmHg,96.0±3.6mmHg和133.8±4.3mmHg,各相应参数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SB功能曲线移位方向和斜率的变化与失血性低血压时相似。上述结果表明,猫CSB在失血性或药物性低血压10mir后产生快速重调。颈交感神经对失血性低血压10min时CSB的重调有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交感神经(颈部交感神经,心神经,肾神经和内脏神经等)传出放电和心搏同步的现象已由许多学者报导过。一般认为产生同步的机制是反射性的,导源于主动脉和颈动脉竇的压力感受器。Iriuchijima观察到切断蟾蜍迷走-交感干后,内脏神经放电的心搏同步现象消失,因此他也认为同步机制是反射性的。  相似文献   

13.
渔游蛇(Xenochrophis piscator)的脑及脑神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晏  汤玉霞 《蛇志》1997,9(4):24-28
了解渔游蛇的脑及脑神经,方法 解剖整体和观察蛇头标本。其形态特点与乌稍蛇相似但逼神经已与迷走神经分开并单独出颅,出颅后第一脊神经,然后进入脑颈干。  相似文献   

14.
赵工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0,42(5):453-459
本实验观察了心房肽Ⅱ(Atriopeptin Ⅱ,APⅡ)对麻醉大鼠血压(AP)、心率(HR)和肾交感神经传出放电(RSNA)的影响,并与硝普钠对 AP 和 RSNA 的影响作比较。结果如下:(1)缓冲神经完整和迷走神经完整条件下(n=12)静脉注射 APⅡ(50μg/kg)后,动脉收缩压(SAP)降低23.0±1.66 mmHg(Μ±SE,p<0.001),HR 减慢9±3.5b/min(p<0.05),RSNA 降低4.89±2.95%(P>0.05)。迷走神经切断后,静脉注射 APⅡ引起的~⊿SAP 虽有所减小,但与切断迷走神经前的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R 减慢不再出现,而 RSNA 则有所增加;(2)缓冲神经切断和迷走神经完整条件下(n=7),静脉注射 APⅡ时 SAP 降低27.4±3.25mmHg(P<0.001),HR 减慢13±3.1b/min(P<0.01),RSNA 降低11.67±1.95%(P<0.001)。切断迷走神经后,静脉注射 APⅡ引起的 SAP 降低程度有明显減小(P<0.01),HR减慢不再出现,RSNA 则反而增加(3)无论在迷走神经完整还是切断条件下,静脉注射硝普钠(n=6) SAP 均明显降低,同时伴有 RSNA 的反射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APⅡ的降压效应,部分是通过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在切断缓冲神经条件下,APⅡ可经由迷走神经传入纤维的激活而反射地抑制 RSNA。  相似文献   

15.
失血引起兔肾神经和肾上腺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献红  潘敬运 《生理学报》1992,44(5):478-486
本文观察了急性失血引起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兔的肾交感神经活动(RSNA)和肾上腺交感神经活动(AdSNA)的变化。股动脉放血,在10min内使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至5.3kPa。失血过程中RSNA先兴奋后抑制,AdSNA则一直呈兴奋反应,这反应可由动脉压力感受器去神经而消失。失血前和失血后切断迷走神经均可翻转失血引起的RSNA抑制,但不能阻断AdSNA的兴奋反应。静脉注射纳洛酮和延髓腹外侧头端(RVLM)微量注射纳洛酮可翻转失血引起的RSNA抑制,但对AdSNA兴奋反应无显著影响。失血引起心率(HR)和RSNA一样,但不能为纳洛酮所反转。上述结果表明:失血引起的RSNA抑制是由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和阿片肽(尤其是RVLM中的阿片肽)参与所致,而AdSNA的兴奋则与动脉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在迷走—加压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珞  陈家津 《动物学报》1996,42(3):281-286
采放放射免疫、核团微量注射及组织荧光分光测定等实验方法,研究了大量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对迷走-加压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神经降压素免疫活性物的含量明显增高;2.孤束核内注入抗神经降压素血清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3.孤束核内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迷走-加压反应明显减弱,4.孤束核注入神经降压素后,刺激颈迷走神经向中端,孤束核去甲腺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李智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89,41(4):328-337
对81只麻醉兔,在静脉注射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而改变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的条件下,观察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 由新福林升高血压时,心率减慢、后肢血管阻力降低和肾交感神经活动抑制;硝普钠降低血压时引起相反效应。各指标的反射性变化有良好的可重复性。(2) 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静注新福林和硝普钠诱发的心率反射性变化均显著减弱(P<0.01);切断两侧减压神经较切断两侧窦神经后减弱得更为明显,其中对于新福林升压时的心率减慢反应差异显著(P<(0.05)。相反,对于新福林和硝普钠引起的后肢血管阻力反射性变化,与缓冲神经部分切断之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对照肾交感神经活动已增高的基础上,硝普钠降压时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兴奋效应降低,而新福林升压时的肾交感神经活动反射性抑制效应与神经切断前相比无明显差异。(3) 缓冲神经全部切断(SAD)后,新福林和硝普钠引起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变动幅度显著增大(P<0.05)。此时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调节效应均明显减弱(P<0.001)。(4) 进一步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残留的反射效应即行消失。 以上结果表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以单纯相加的方式对心率进行反射性调节,以主  相似文献   

18.
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发现,推进了交感神经元和它们的靶器官之间的营养性关系的研究。最近,我们实验室观察到颌下腺的内源性NGF对支配腺体的交感神经元具有逆向的营养性影响。然而,支配颌下腺的交感神经元是否也对它的效应器官行使正向的营养性影响? 本工作比较切断颈上神经节(SCG)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对小鼠颌下腺可溶性蛋白的~3H-亮氨酸参入的影响,试图观察交感神经元的非递质因子对颌下腺蛋白质代谢的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正向影响的存在。 实验选用年龄为2月左右的ICR/JCL品系雄性小白鼠,于双简立体显微镜下沿右侧颈动脉上行找到SCG及其节前神经,摘除SCG(去节后)或切断节前神经(去节前)或将SCG自身移植于同侧的颌  相似文献   

19.
在麻醉、制动和人工通气的79只家兔上观察到,由颈动脉内注射氰化钠(NaCN)引起的颈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升压和肾交感放电增强反应(简称颈动脉体反应),在刺激腓深神经模拟电针“足三里”穴位时发生明显改变。此种改变与腓深神经刺激前颈动脉体反应的强度有关。在吸入气中加入CO_2或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以提高心血管中枢活动水平时,颈动脉体反应增强,此时刺激腓深神经可使此反应减弱(P<0.01)。在迷走神经完整、增加潮气量使血液CO_2分压降低,使颈动脉体反应减弱时,刺激腓深神经可使颈动脉体反应增强(P<0.01)。上述结果表明,刺激腓深神经,对颈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心血管反应具有调整作用,这种作用与心血管中枢反应性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迷走神经传入冲动、PaCO_2水平和麻醉深度调制。  相似文献   

20.
钱伟  伍忍 《生理学报》1988,40(4):390-394
为了探讨迷走神经切除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增加的机制,本实验用放射免疫法系统观察了大鼠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除后三个月血清胃泌素浓度的变化和交感神经在这种变化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迷走神经切除后,血清胃泌素浓度增加6倍以上,而且这种增加不是继发于胃内pH和胃内压的改变;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都切除的动物,血清胃泌素浓度也有增加,但明显低于单纯迷走神经切除组;迷走神经切除后两个月再切除交感神经可使已升高的胃泌素下降42%。实验说明,迷走神经切除后,交感神经可刺激胃泌素释放,这一作用是去迷走神经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