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禾本科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和影响胚胎发生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等植物的细胞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面,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这些进展显示了生物技术在植物的遗传修饰和用传统方法难以进一步奏效的作物改良方面,所具有的威力和潜能。不过在过去12年,对作为主要农作物的禾本科植物的生物技术研究,主要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对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有个较系统的认识,本文叙述了禾本科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的发展过程,并试图归纳提出可能影响这类植物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Webb  K.J  邵宏波 《生物学杂志》1989,(5):10-12
导言为科学界所知的三十五万多种植物中,仅一百到二百种植物具有主要的经济意义.世界粮食的绝大部分则来自其中的十五种植物,主要是谷类,豆类和根类农作物。借助于有力的遗传操纵工具,改良其中的许多植物均遇到了困难,主要原因是组织培养学家还必须去验证使这些植物在试管内再生成功的方案。马铃薯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因该类植物现可以高度可靠地保证由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本文就对马铃薯培养技术的改良进行审查同时也对自第六届国际原生质体会议以来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的原生质体进展做一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3.
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生产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药物来源于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已成为生产药用成分的重要手段.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选择高产的外植体,寻找合适的培养条件,运用两相培养法和毛状根培养技术以及控制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污染、褐化及玻璃化等问题,则是提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介绍其近来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植物种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试管苗移栽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试管苗是在玻璃容器内,并在条件恒定的培养室中生长的,把试管苗从容器内移到室外,也就是让试管苗脱离封闭的生长环境进入到开放的生长环境中去。封闭环境里发育的试管苗,缺少或没有抗蒸腾的表面物质,进入开放环境后,很容易萎蔫,抗微生物侵害的能力也低。若使它能顺利移到田间,要求我们提供一个适宜的保护栽培  相似文献   

5.
组织培养技术由Harrison在1907年开始创立,到目前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肿瘤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理学、生化学、组织化学、遗传学等各门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对于脊椎动物和植物两方面的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至于在昆虫方面的工作因为开展较晚,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组织培养技术是将各种各样的组织或细胞(包括人、动物、植物和昆虫等)置于各种玻璃器皿内进行离体人工培养的技术。在培养水平上一般可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三种,通常所说的组织培养则可笼统地包括这三个方面。1915年Goldschmidt首先将Harrison所创立的粗组织养方法用于昆虫组织,他用昆虫的血淋巴作为培养基培养蛾子的睾丸囊泡细胞,但是没有获得完满结果。本文主要介绍昆虫组织  相似文献   

6.
石竹科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工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工程研究在石竹科植物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现从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单倍体育种、试管开花、转基因等5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并展望了石竹科植物在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研究方面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遗传操作系涉及改变生物遗传结构的技术。本文试图按照年代顺序评述较重要的研究工作,以及不同的研究人员为培育具有人类所需性状的植物而采用的方法。回顾六十年代,我们发现早期的研究是以种子和幼苗作为引入外来基因的受体材料,而外来基因则采用“裸露的”DNA。尔后七十年代,研究重点转移到以花粉和组织培养物作为摄取外来基因的受体材料,而外来基因则开始采用置于噬菌体内加以保护的DNA。最近随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连接酶的发现,愈来愈多地采用质体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在这方面,土壤杆菌的Ti质体具有更突出的特点。现在,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当土让杆菌感染植物细胞时,至少有几个Ti质体的片段掺入到植物细胞基因组,从而引起细菌性根癌病。所以土让杆菌系统是天然遗传工程的一个实例。其他基因能不能也通过Ti质体掺入到植物细胞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许多植物学家已把其注意力转向这个问题,并做了一些相应的实验。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农产品不仅养活了全世界庞大的人口,也提供了许多工业生产的基本原料。在过去30年内,农业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以上,从而保证了世界范围内新增加的近30亿人口免受饥饿的威胁。根据统计,从1960年到1990年,世界谷物的年产量从800百万吨增加到2000百万吨,其中通过培育新品种而增加的产量占总增产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应用组织培养这一技术来研究植物生理问题,逐渐增多,国内对于此项工作,也有不少人注意。本文拟就植物组织培养作一简略的介绍,分为组织培养的意义,组织培养的优点和缺点与应用问题三个方面,来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读者指教。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问题,请参阅植物生理学通讯1957年第五期“植物组织培养”一文。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针叶树,不仅为植树造林所需大量苗木开辟了一条快速高效的新途径,是生产优良无性系的捷径,而且也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针叶树品种改良的前提条件。它将在林木种苗产业化和林木良种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叶树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性系育林业的日益重视,针叶树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3]。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及绿化树种,其木材和松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园种子…  相似文献   

11.
亚麻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近几年有关亚麻应用和基础研究的进展,重点介绍了亚麻组织细胞的再生、体细胞发生、原生质体分离培养、细胞悬浮培养、花药培养,以及亚麻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目前在亚麻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国内外红麻等麻类作物快速繁殖、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胚发生、器官发生等几个方面的组织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一些见解,以期为促进麻类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猕猴桃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花药培养、胚培养、胚乳培养、子叶、叶、茎段等器官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以及遗传转化等,并对生物技术在猕猴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在猕猴桃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The species Linum usitatissimum (flax/linseed) has been the focus of a great deal of both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 effort in plant cell and biotechnology studies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review we consider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iques of plant biotechnology in this species under several distinct headings. Plant cell and tissue regeneration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techniques of somatic embryogenesis, protoplast isolation, culture and fusion and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in this species are described. A major area of study is the use of anther and microspore culture where clear advantages to breeding programmes could be applied. In addition, embryo and ovary culture studies hav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findings. The more recent technologies of gene transfer and expression by genetic transformation are reviewed, and a section on 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s in technological quality is also included. Finally we propose conclus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this ancient, but still highly relevant crop.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我国植物学家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上一世纪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 1934年以来 ,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进行。我国学者在离体器官发生、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子房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大量培养等分支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引证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植物组织培养论文的基础上 ,着重评述了那些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此外 ,还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上一世纪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1934年以来,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一直与国际发展同步进行.我国学者在离体器官发生、茎尖培养、花药培养、子房培养、胚乳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大量培养等分支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引证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植物组织培养论文的基础上,着重评述了那些被国际同行公认的研究成果.此外,还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在我国农业和工业上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菊科植物原生质体研究进展,重点对菊科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培养、影响原生质体再生的因素、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变异、原生质体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