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志义 《生态学报》1982,2(3):255-266
随着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发展,生态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农业害虫防治系统中去,指导农业害虫防治工作的发展。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国马世骏等运用生态观点对大田作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分类、影响大田作物群落更替的因素及控制大田作物害虫种群的途径进行过论述(马世骏,1962)到1976年又结合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途径对农作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物质循环进行详细分析(马世骏,1976)1978年结合农业害虫测报展望对害虫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作了概括(马世骏,1978)。朱弘复在1978年对有害生物的治理的战略与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生态学会自成立以来,参与并组织了10余次生态科学考察。中国林学会副理事朱济凡、土壤专家席承藩、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等,均到广东考察。下面两幅画,就是时生态考察的速写。 (图为土壤专家席承藩教授在广东考察期间与林业专家朱济凡教授交流学术思想)(图为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教授在广东考察期间,构思“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蓝图)生态考察赞──纪念广东省生态学会成立十周年@张社尧 @凌美珍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学学会于1983年1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动物种群数量变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单位的8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复旦大学黄文几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北京大学陈德明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长马世骏教授参加了开幕式,北京大学林昌善教授致闭幕词。会议收到论文(摘要或论文题目)60多篇,大会宣读的论文有23篇。中国科学院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长夏武平研究员首先向大会宣读了“棕背(?)22年数量变动周期”的论文,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昆虫学会于1980年1月19日至23日在湖北咸宁召开了全国棉垫种群数量生态学学术讨论会。全国重点棉区25个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共35名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上海昆虫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等亦派代表参加了会议。昆虫生态学组召集人马世骏教授主持了会议。会上着重讨论了棉虫生物防  相似文献   

5.
粘虫的迁飞发生区及其分布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邬祥光 《生态学报》1981,1(4):327-334
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的年周期远距离迁飞,早已为我国多数昆虫学者所证实(林昌善等、1963、1964;马世骏;1963;陈永林等,1963;李光博等,1964;陈瑞鹿等;1965;李绵春等,1965)。作者亦曾于1962年全国昆虫学会及1963年广东省植保学会上提出数据,同意此观点。并作出全国粘虫迁飞发生区地图,综合粘虫的水平迁飞及垂直迁飞为害实况,绘出福建南部,广东中、南部,广西中、南部,云南南部为第一次发生区,2—3月幼虫为害小麦。山东南部,河南中、南部,陕西东、南角西至贵州、四川、云南的平坝地  相似文献   

6.
“种群”这一概念出现在高中生物课本第七章“生物与环境”第二节中 ,记住这个概念并不难 ,但在理解这一概念时学生易产生歧义。种群定义为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理解要点之一是对“同种”的理解。同种意即同一物种 ,按照分类学的分类单位 ,种应属于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鱼”、“鸟”、“乔木”、“双子叶植物”和“昆虫”等视为物种 ,造成对种群的错误理解。应当明确指出“鱼”、“鸟”和“昆虫”等是一大类群 ,分类单位属于纲 ,其中包含着许多物种 ,如鲤鱼、鲫鱼、喜鹊、乌鸦、蚂蚁和蜜蜂。理解要…  相似文献   

7.
动物种群动态模型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其取得的丰富成果, 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种群动态包括种群数量动态和时空分布动态, 根据其形式和研究内容,可以将种群动态模型分为数量模型和空间模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程模拟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它包括“J”型增长模型、“S”型增长模型和Lotka-Voltera模型等; 空间模型侧重于种群和生境的空间化表达, 包括异质种群模型、空间精确性种群模型和基于个体的种群模型等。种群动态模型在物种保护、气候变化和土地管理等方面都有成功应用。目前, 种群动态模型的空间描述能力不足, 未来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将有助于种群动态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动物生长数学模型的研究是生态学和遗传学理论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广泛地研究T动物生长过程(Wemouth等,1930; Laird, 1964, 1965a, 1965b, 1966a, 1966b; Laird等,1965; Laitd等,1967; Kidwell等1969)。高原鼠兔(Ochotona curxoniae)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消费者之一(刘季科,1982),定量地探讨其体重生长规律,是估计种群的生物生产量和能量动态必不可少的资料。有关自然条件下,高原鼠兔体重生长的研究,还尚乏报道。本文旨在报道其自然种群中,个体平均体重生长的逻辑斯蒂一指数饱和(Logistic-exponential saturation)动态数学模型,为分析高原鼠兔种群生产量动态提供子模型,亦为科学地制订管理该鼠种的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
生态工程是“模拟生态系统原理而建成的生产工艺体系”,这是在七十年代的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于八十年代明确提出来的(马世骏,1983年)。这个概念把生态学,特别是系统生态学,从一个应用基础学科推向发展为应用技术学科,使生态学更加紧密地结合经济建设各  相似文献   

10.
三化螟生命表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生命表作为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近年来由于水稻改制和品种等关系,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危害日益严重,有必要深入地掌握其种群数量动态,分析其主导因素,以便准确地进行数量预测,并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策略。为此,作者(黄)于1965、1966两年在广东湛江地区遂溪城月观察了三化螟的种群数量变动,共得生命表9个;1979年又在广东四会县大旺华侨农场观察了一年,又得生命表2个,现作如下初步报道。 一、第一代生命表的初步分析 1965、1966两年所得第一代生命表见表1。  相似文献   

11.
郝树广 《昆虫知识》2007,44(2):158-163
2006年9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农业领域2006年度项目“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经科技部批准正式立项启动。该项目以全系统管理思想为指导,在基因、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阐明我国重大农业害虫种群分化与暴发的分子基础,解析害虫与寄主作物及天敌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建立害虫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我国农业减灾、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科学基础。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害虫生长发育与生殖调控的分子机制;害虫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机制;杀虫药剂诱导害虫再猖獗的机制;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协同进化;天敌与害虫的互作及控害机制;作物-害虫-天敌食物网关系及其调控机理;重大害虫区域性暴发监测与预警。项目的总体目标为:阐明害虫生长发育、种群分化的分子基础,揭示害虫种群调节的内在机制;解析作物、害虫及天敌间的互作机制,丰富和发展植物-害虫-天敌协同进化理论;阐明主要害虫区域性灾变机理,发展害虫预警新技术;发展与环境相容的、增强自然控害功能的新技术,提出重大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凝炼一支害虫控制基础研究的创新团队,丰富和发展我国害虫管理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提升我国有害生物防控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扩大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锋  马远 《生态学报》2021,41(23):9144-9153
城市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的实质是协调好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经济过程和社会过程之间的关系,促进复合生态系统的各方面协调高效可持续发展。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市废弃地三类主要的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进展,提出当前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存在以人工修复技术为主、自然修复不足、机理和量化研究缺乏、理论和应用脱节、管理机制不健全、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体现不足等问题。梳理了当前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热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机理、城市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和健康、问题导向的生态修复、面向人类福祉的生态修复、生态修复多学科融贯,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城市生态修复与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可为我国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持续发展—人地系统优化的新思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环境对人类需求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自然极限的,在此极限范围内,人类文化调节可实现人类生态系统的持续性,可用生产力稳定性、恢复力、公平性、自立性和协调性等系统特性和原理来衡量人类生态系统的待续性,据此,提出人地系统优化的途径是把人类需求控制在系统承载力之内,使自然资源的再生产社会化,以市场机制协调资源的供需矛盾,政府干预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技术在生态系统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技术在生态系统模型中的应用刘茂松(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210037)Applicationof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TechniquesinEcosystemModelling.¥L...  相似文献   

15.
白晓航  赵文武  尹彩春 《生态学报》2022,42(15):6054-6065
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必然途径。生态系统在平衡与非平衡之间复杂的转化模式使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备受阻力,如何科学地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内在调控机制是实现从自然资源利用到生态系统功能优化的关键。从论述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驱动机制入手,阐明扰动发生后稳态转换的路径、生态系统功能对扰动的响应模式;基于稳态转换视角深入诠释生态系统服务内涵及变化过程,以"结构-过程-功能-服务-人类福祉-可持续性"为核心架构来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框架,并从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恢复力等内在属性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对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响应情况;解析当土地利用变化超过生态系统阈值时,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互馈作用。基于稳态转换视角评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以期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及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ortfolio effect” expressed in metabolic terms indicates that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otal biomass in the eco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hree factors: metabolic diversity, total population size and organism biomass (body mas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se factors to ecosystem stability depends on the power scaling of population size to its temporal variance: the Tilman's z. In natural populations, 1<z<2 both from a theoretical and an empirical background, and so a higher metabolic diversity, a larger population size and a bigger body mas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ecosystem stability. The maximization of any of these factors will enhance ecosystem stability both at ecological (successional) and evolutionary timescales, which could explain a number of trends observed in ecosystems and in the history of life.  相似文献   

17.
多样化的棉田生态系统控害保益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数量分析与能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定量地分析和比较了华北棉区多样化的套间作棉田生态系统与单作棉田生态系统中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及其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多样化的套间作系统中苗蚜与 2代棉铃虫发生轻 ,而伏蚜与 3代棉铃虫发生重 ;套间作系统有利于天敌群落能量的生产 ,尤其是利于捕食性蜘蛛类群的能量生产 ;从棉田生态系统棉株 害虫 天敌相互作用关系来看 ,尽管间套作系统内天敌群落生产力增加 ,保护益虫 (天敌 )作用好 ,同时也增加了害虫群落生产力 ,其控害功能较差 .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徐琳瑜  杨志峰  李巍 《生态学报》2005,25(4):771-777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承载力的意义与生态学中的种群承载力意义有了很大差别。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强调其对维系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能动性特征,并在比较生物免疫力与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相似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免疫学模型”作为其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基础上设计其计量模型,分为天然承载力和获得性承载力两部分。并通过承载力与压力的相对变化趋势表达城市生态系统维系其健康水平的能力。以广州市为例,计算了广州市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与压力,获得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自1992年以来,广州市基本上处于一种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支持力同步发展的良性状态,所采取的发展模式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竹篦舟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毛竹林间系统观察和调查,明确了竹篦舟蛾种群数量消长与气候因子和天敌数量关系密切。第1代幼虫的大发生主要与2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温度、降雨有关,第2-3代幼虫的大发生主要与天敌数量多省关系密切。该虫在1年内有3个为害高峰,以6月上旬最为严重。提出了以林业防治为主要手段,应用生物、化学药剂协调防治,维持竹林的生态平衡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E Moreno 《PloS one》2012,7(7):e39054
Synthetic biology is an area of biological research that combin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re, I merge the principles of synthetic biology and regulatory evolution to create a new species with a minimal set of known elements. Using preexisting transgenes and recessive mutations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 transgenic population arises with small eyes and a different venation pattern that fulfils the criteria of a new species according to Mayr's Biological Species Concept. The population described here is the first transgenic organism that cannot hybridize with the original wild type population but remains fertile when crossed with other identical transgenic animals. I therefore propose the term "synthetic species" to distinguish it from "natural species", not only because it has been created by genetic manipulation, but also because it may never be able to survive outside the laboratory environment. The us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o design artificial species barriers could help us understand natural speciation and may hav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For instanc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nsgenic organisms towards synthetic species could constitute a safety mechanism to avoid the hybridiza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animals with wild type populations, preserving 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