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黑蝽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奕泉  叶昌富 《昆虫知识》1995,32(4):202-204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率测定及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室内饲养观察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5龄幼虫食量最大,第1、2代占总食叶量的68.42%和71.60%,4龄次之,第2、3代分别占总食叶量的18.30%和15.78%。因此,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可控制为害。对不同为害程度与水稻产量损失量关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第2代为害主要可使千粒重降低,同时对每穗粒数和空壳率也有较大影响。第3代为害主要表现在空壳率的上升和千粒重下降。第2代主要为害倒4、5叶,少量为害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而第3代主要为害剑叶和倒2叶,产量损失明显地大于第2代,是防治的关键世代。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出不同世代、不同虫龄盛发期的动态经济阈值模型。  相似文献   

3.
陈振富 《昆虫知识》1992,29(6):328-331
<正> 一、异稻缘蝽的发生及为害 异稻缘蝽Leptocorisa acuta(Thunberg)以成虫、若虫刺吸稻株、穗汁液,造成生长缓慢,花穗萎缩,谷粒干瘪,秕谷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降低米质。异稻缘蝽以前在我县间歇性零星发生。自80年代后,发生面积迅速扩大,每年发生面积3.5~4.6万亩,目前全县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山坑田发生较洋田严重,晚造稻为害重于早造。我县1981、1982、1983、1986、1989年发生严重,1986年晚造在翁田、昌洒、龙马发生面积21000亩,一般百株有虫100~300头,多达1000头以上,损失20~40%,受害严重的稻田颗粒无收,1989年新桥、蓬莱、南阳、  相似文献   

4.
单季晚稻稻秆潜蝇为害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银方  徐永强 《昆虫知识》1996,33(6):323-326
稻秆潜蝇ChloropsoryzaeMatsumura自60年代末发现为害以来,一直是浙江山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面积继续扩大,且为害加重,已成为单季晚稻生产的主要障碍。肖锋[1]、李克诚等[2]根据被害株率与产量损失的相关方法提出被害株率作为防治指标,对指导防治有一定意义,但缺少以卵量为指导的研究和报道。为摸清稻秆潜蝇卵、株为害率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防治的经济阈值,开展“查定”防治,1994年我们安排了单季晚稻秧田,本田上的一、二代稻秆潜蝇不同卵量密度为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的田间小区试验,并制定出秧田和本田…  相似文献   

5.
水稻对稻瘿蚊为害补偿力与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1998年针对水地稻瘿蚊为害补偿力及经济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水稻对稻瘿蚊为害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但基本属于不足补偿,不同标葱梯度其补偿力不同,每造成1%的标葱引起的产量损失远小于1%,其补偿率一般在55%-80%之间,产量损失及其损失率与标葱数呈极显正相关,有效穗和产量补偿率与标葱数则呈显负相关;⑵在相同受害程度下,密植损失大,补偿力小,而稀植损失小,补偿能力大,秧苗期补偿效  相似文献   

6.
黑肩绿盲蝽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建明  程家安 《昆虫知识》1992,29(6):370-373
<正> 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亦称苍翅盲蝽,属半翅目、盲蝽科、嗜卵盲蝽属Cyrtorhinus(=Cyrtorrhinus)它分布广泛,是水稻产区稻飞虱等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早在1920年就发现对飞虱有捕食作用(Usinger,R.J.1939),1952年日本首先研究了黑肩绿盲蝽的捕食行为(Suenaga,H.et al.,1952)。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于70年代初已在东阳县病虫测报站开始观察其生活习性、田间消长情况和施药影响等。现将有关该天敌的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相似文献   

7.
黑肩绿盲蝽成虫迁出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国文  韩娟 《昆虫知识》1995,32(6):357-359
  相似文献   

8.
华北棉区第二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盛承发 《昆虫学报》1985,(4):382-389
1980—1983年在河北省饶阳县及安徽省濉溪县的不同的土壤肥力类型、不同的棉花品种和不同的栽培管理条件下进行了模拟为害和自然为害的试验,旨在确定第二代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übner)数量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和质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对于第二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力很强,这种补偿力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而增强。棉花品种、年份以及栽培管理方法对补偿力的影响属于次要。通过组建的一个静态模型,收进了二代棉铃虫防治的直接收益与代价以及间接收益与代价,算得高、低肥力地的第二代经济阈值,百株累计卵量分别为332粒和34粒。产量水平在80—90斤的中等偏低肥力地,其阈值可定为60粒。  相似文献   

9.
害虫经济阈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盛承发 《昆虫学报》1989,32(4):492-500
在害虫研究与防治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多少为害引起的作物损失抵得上防治代价?多大密度的害虫能造成如此为害?一般认为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简称ET)能回答这类问题,因此它是现代害虫防治的基本决策依据,也是当今经济昆虫学和害虫防治中谈论得最多的问题(Pitre等,1979;Gutizrrez等,1984;Pedigo等,1986)。然而,目前国内外文献中ET的概念模糊、定义繁多、技术零散、争论激烈而持久,缺乏较为系统的探讨与清理,给研究、教学及应用带来很大不便;笔者在棉铃虫ET研究中,处理了从田间试验到一般理论的整个问题,发展了ET的理论与技术。结合广泛的文献资料,本文试对ET研究在各方面的进展作一剖析,提出个人见解,其内容包括概念,定义、  相似文献   

10.
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承发  杨辅安 《生态学报》1999,19(5):720-723
就华北棉区棉田棉铃虫经济阈值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作者分析指出:1)用幼虫部分龄期的为害量取代全部龄期的为害量,导致经济阈值的过高估计;2)用一个世代为害期前半段中半段的单虫为害量取代整个世纪的单虫为害量,导致经济阈值的过高或过低估计;3)将以蕾为主的蕾铃被害量等同于成铃减少量,导致算出的经济阈值成倍下降;4)在确定产量损失与为害量关系的试验时,当某一处理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能断言这一为害量对  相似文献   

11.
棉田中黑盲蝽和绿盲蝽危害症状异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永垠  丁志宽 《昆虫知识》1998,35(3):168-168
中黑盲$Adelphocorl,suturallsJakovlev.和绿盲吟吟guslucorumMeye,Der.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棉区的重要害虫,每年都有发生。由于作物品种布局及非栽培寄主等发生条件因素的改变,两种盲蟑在年度间及代次间种群比例交替升降,主次地位随之变化。盲峡对棉花的嫩头:叶、蕾、花、铃均能危害,对棉花产量影响很大。为鉴别两种盲峙的危害症状,以便于搞好田间诊断、了解消长动态、正确指导防治,我们采取大田调查和接虫模拟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了两种盲格危害症状异同点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于后。王子叶期危害症状棉苗子叶刚平展时受中黑盲…  相似文献   

12.
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82、1984—1985年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不同棉花品种上进行了模拟为害和自然为害试验,旨在确定第三代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虫口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对于第三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较弱.较好的土壤肥力亦不能促使棉株完全补偿三代期间的受害损失.每亩皮棉减产斤数Y与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E3的关系为:Y=-0.2801+0.0643E3.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代价,算出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35粒,这一阈值可适用于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相似文献   

13.
简代华 《昆虫知识》1994,31(3):138-140
稻棘缘蝽CletuspunctigerDallas分布范围很广,局部危害水稻较重。原来在安徽省广德县危害水稻的蝽类主要是稻褐蝽,但近年来,稻棘缘蝽危害早稻趋势加重,甚至超过稻褐蝽,两种蝽象复合危害损失达到10%~15%,最高达20%。目前,关于稻棘缘蝽的研究报道不多,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奖。1988、1989、1991年,笔者就稻棘缘蝽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室外纱罩饲养纱罩规格有2×2×2m3和30×30×50cm3两种,前者用来观察活动规律、危害特点、越冬、世代发生期、产卵选择和取食选择;后者用于观察雌虫…  相似文献   

14.
梁振中 《昆虫知识》1990,27(3):141-144
根据中黑盲蝽田间分布规律,初次提出以虫株百分率来估测百株虫量的简易调查法。经检验认为,估测百株虫量理论值与实查百株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用平行线式与随机式抽样方法比较估测法与实查法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程度,均表明前者差异相对最小。还明确估测法的相对允许误差水平在10%左右,同时确定了盲蝽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5.
中黑盲蝽的寄主植物和越冬场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典志  杜国忠 《昆虫知识》1996,33(5):264-266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转Bt水稻对其非靶标害虫稻飞虱的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cry1Ac/cry1Ab融合基因型转Bt抗虫水稻"华恢1号"及其对照亲本"明恢63"为供试水稻,于2011、2012和2013连续3年在广西兴安县"转基因水稻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结果】与对照亲本稻田相比,转Bt水稻稻田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量有增加趋势,且在2012年出现极显著差异。此外,就被捕食者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而言,无论在水稻品种,年份还是两者交互作用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就两种稻飞虱总量而言,只在不同年份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水稻品种及两者交互作用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表明,2011—2013连续3年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白背飞虱和两者总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转Bt水稻稻田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较大,这与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种群发生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黑盲蝽的寄主及其寄主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民 《昆虫知识》1991,28(3):140-143
6年的系统调查,揭示了中黑盲蝽在苏北沿海棉区的寄主有19科57种植物。寄主间变化是以成虫随着季节演替或植物性状变化而更换的,在常年间有4个转移高峰,进入棉田繁殖危害的途径有5条。文章就寄主转移与控制为害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狠治一代和重治四代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利用铷标记方法对河南省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和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的春季迁移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省2种棉盲蝽均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绿盲蝽2 d内可迁移2 560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中黑盲蝽6 d内可迁移5 120 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本文提供了春季绿盲蝽和中黑盲蝽由越冬场所向棉田转移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是目前我国棉花上的一种重要害虫。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其触角形态和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中黑盲蝽雌雄成虫及若虫触角上分布4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刺形、毛形、锥形和蒲姆氏鬃毛,且这些感器不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中毛形感器有2个类型,若虫触角上的部分蒲姆氏鬃毛组合成弧形感觉簇。  相似文献   

20.
通过在华北棉区棉花蕾铃期阶段,连续5a的田间蕾铃脱落原因的观察,明确了在第三代棉铃虫的中常发生年份,影响蕾铃期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是棉株本身的自然脱落其脱落率占总脱落的90%以上,而因第三代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脱落率在5%以上。根据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3龄幼虫虫量与为害力的关系研究,结合多年第三代棉铃虫田间生命表,文中提出了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