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接枝改性后FFA-3和FFS-1纤维织物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容器振荡法,溶液为生理盐水,纤维含量为2.5%,受试菌接种量为105~106CFU/ml,作用12h.结果 2种纤维中的大肠埃希菌存活菌数均为0;葡萄球菌存活菌数分别是1.02×104和4.16×103CFU/ml.而对照纤维中2种受试菌存活菌数分别为1.6×105CFU/ml和2.99×104CFU/ml.结论 FFA-3和FFS-1纤维织物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生理浓度硫氰酸根离子(SCN-)的乳过氧化物酶(LP)-I--H2O2抗菌系统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和具核梭杆菌(Fn)生长的影响.方法 Pg和Fn各分5组每组含Pg(6.0×108/ml)或Fn(1.0×108/ml)菌悬液、含不同浓度I-的LP-I-系统、SCN,在37 C震荡水浴分别培养0 min(加H2O2前)和30min,5μl DTT终止反应,10倍浓度系列稀释,接种于BHI-S琼脂培养基,厌氧培养4 d,并计数CFU.结果 I-浓度增加至大于等于500 μmol/L时,LP-I-抗菌系统抑菌作用明显高于单独的LP-SCN--系统(P<0.05).结论生理浓度SCN-存在时,通过增加I-的浓度可达到显著提高LP-I-抗菌系统抑制Pg和Fn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发酵前后以及在贮藏期间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的变化。方法 :应用改良MRS琼脂平板法检测含菌量 ,应用吉尔涅尔度表示酸度 (°T)。结果 :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双歧杆菌含量为 3 1× 10 7CFU/ml,乳酸菌含量为 4 1× 10 8CFU/ml;°T为 6 5± 5。随着贮藏进程的延长 ,特定菌的含量随贮藏期进程而下降 ,第 4~ 5天下降明显 ;°T随贮藏期延长而逐渐上升 ,保质期内°T为 75~ 110之间。结论 :双歧双元蛋白酸奶符合酸奶国家GB2 74 6~ 1999标准。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旋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幽门螺旋菌在固体及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上生长的特性,37℃72小时培养后,定量实验表明,固体培养基上菌数为1.02×10~2cfu/ml,而双相培养基上则为1.14×10~4cfu/ml;用血液双相培养基,对CP进行了生长曲线的测定,从0小时加入1.02×10~2cfu/ml开始,按每天平皿活菌计数,共5天(24、48、72、96、120、144h)分别为2.5×10~2cfu/ml,4.97×10~2cfu/ml,1.14×10~4cfu/ml,1.24×10~5cfu/ml,2.87×10~5cfu/ml,9.75×10~4cfu/ml以后逐日下降;液相培养液24—144小时pH测定,pH由7.2下降至6.4—6.9。  相似文献   

5.
初始接种量对Bt33菌株孢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温度 30± 0 5℃、转速 180r/min的条件下 ,用Bt发酵培养液对Bt33菌株进行振荡培养 ,考察不同接种量和液培时间对孢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将孢子含量为 2 5× 10 9CFU ml的母液按 1%~ 15 % (V V)的比例接种后培养 33~ 5 0h ,9%和 12 %接种量处理能产生 8 5× 10 9CFU ml以上的孢子浓度。通过拟合逻辑斯蒂生长模型 ,发现该菌在上述液培条件下的最大孢子含量为 1 0 3× 10 1 0 CFU ml。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监测和评估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在制备、保存和使用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 ,消除对健康造成潜在不良影响的危险。方法 :在有效期 (1年 )和保存 2 4个月 (2年 )时 ,定期随机对“海生元”口服液和胶囊取样 ,按常规方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验 ,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检查及霉菌、酵母菌计数。结果 :(1)贮存 12个月时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显示 :口服液各项指标均为阴性。胶囊剂分别为细菌数 <2× 10CFU/ g ,大肠菌群数 <3MPN/ 10 0 g、真菌和酵母菌总数分别 <5CFU/g ,未检出致病菌。 (2 )储存 2 4个月时的微生物限度检验结果显示 :口服液细菌总数、霉菌数和酵母菌数均 <1CFU/ g ,大肠菌数 <3MPN/ 10 0 g。胶囊剂细菌总数 <4× 10 3 CFU/ g ,大肠菌数 <30MPN/ 10 0g ,霉菌和酵母菌数 <10CFU/ g ,未检出致病菌。结论 :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2种剂型 (口服液和胶囊 )在效期内的染菌情况均符合规定限度要求。在普通条件下储存 2 4个月 (2年 ) ,仅对胶囊的细菌总数略有影响 ,但结果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的限度标准。本实验结果证实了复合益生菌制剂制备、储存过程中卫生安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昂立一号口服液的保存情况。方法将不同月份生产的昂立一号口服液在常温、4℃及37℃加速情况下计活菌数(CFU/ml)。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昂立一号口服液常温保存1年后,菌数仍有1.0×106CFU/ml以上。结论实验证明,昂立一号口服液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载金属离子的5A沸石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白色念珠菌,利用倍比稀释法对5A沸石组、磺胺嘧啶银组及载不同浓度Ag+、Zn2+5A沸石共15组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抗菌效果离子负载方案。结果:三种细菌的MIC,双金属离子负载在抗菌上具有协同载Ag+5A沸石分别达到了125μg/ml~500μg/ml、31.25μg/ml~500μg/ml、250μg/ml~500μg/ml;附载Zn2+5A沸石分别达到了12.5mg/ml~25mg/ml、6.25mg/ml~50mg/ml、25mg/ml;负载双离子5A沸石分别为250μg/ml~500μg/ml、62.5μg/ml~500μg/ml、500μg/ml。结论:5A沸石负载金属离子后均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作用与附载金属离子的量正相关;负载相同质量Ag+的5A沸石较附载Zn2+者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双金属离子负载在抗菌上具有协同作用;2%Ag++8%Zn2+与2%Ag++10%Zn2+及4%载银组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λ噬菌体EMBL3作载体,用体外包装技术构建了志贺氏菌属弗氏2a染色体基因文库。该体外包装系统的包装效率达1.6×10~2pfu/μg DNA,重组噬菌体的产量达2×10~6pfu/μg DNA。对重组噬菌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即分别对7个标记(leu,pro,his,arg,thr,purIaroA)作了测定。测得当噬菌体母液的效价为8.7×10~8pfu/ml时,带有以上标记的重组噬菌体的效价为5×10~4-8.2×10~5pfu/ml。这个令人满意的结果为尔后克隆志贺氏菌属弗氏2a染色体上的与群抗原3,4和型抗原Ⅱ有关的基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载金属离子的5A沸石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白色念珠菌,利用倍比稀释法对5A沸石组、磺胺嘧啶银组及载不同浓度Ag+、Zn2+5A沸石共15组进行了体外抗菌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抗菌效果离子负载方案。结果:三种细菌的MIC,双金属离子负载在抗菌上具有协同载Ag+5A沸石分别达到了125μg/ml~500μg/ml、31.25μg/ml~500μg/ml、250μg/ml~500μg/ml;附载Zn2+5A沸石分别达到了12.5mg/ml~25mg/ml、6.25mg/ml~50mg/ml、25mg/ml;负载双离子5A沸石分别为250μg/ml~500μg/ml、62.5μg/ml~500μg/ml、500μg/ml。结论:5A沸石负载金属离子后均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作用与附载金属离子的量正相关;负载相同质量Ag+的5A沸石较附载Zn2+者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双金属离子负载在抗菌上具有协同作用;2%Ag++8%Zn2+与2%Ag++10%Zn2+及4%载银组与阳性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PLF-1对百合种球的促生作用及对百合尖刀镰孢菌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淡紫紫孢菌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效果,以及淡紫紫孢菌对百合抗尖孢镰刀菌的抗性作用。同时监测百合种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4.34×104 CFU/mL和4.34×105 CFU/mL的淡紫紫孢菌孢子悬浮液对百合种球表现为促进作用,浓度为4.34×104 CFU/mL时最高茎长达11 cm。平板拮抗实验中该淡紫紫孢菌菌株能有效抑制尖孢镰刀菌生长,抑制率高达72%。接种淡紫紫孢菌和病原菌的百合种球茎长会增长37.6%,根长会增长33%。该菌株能提高感染尖刀镰孢菌百合种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效抑制尖刀镰孢菌的毒害作用,促进植株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2.
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是一株分离自传统酸马奶中的益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例、微量元素及缓冲盐对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增殖培养的效果, 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优选的碳源、氮源和缓冲盐类的组成含量进行优化, 得到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的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 20.9 g/L、大豆蛋白胨10.45 g/L、酵母粉10.45 g/L、K2HPO4 3.5 g/L、醋酸钠14.6 g/L、柠檬酸钠2.3 g/L、MgSO4?7H2O 1 g/L、MnSO4?5H2O 54 mg/L、CuSO4?5H2O 10 mg/L、吐温80为1 g/L。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在此增殖培养基中经37℃18 h培养活菌数可达到4.78×109 CFU/mL, 比在MRS中(4.8×108 CFU/mL)提高近10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不同浓度的柞蚕蛹抗菌肽D,对大肠杆菌K_(12)D_(31)的杀灭作用动力学。在LEG培养液中,抗菌从D的浓度在5微克/毫升时显效。浓度在10微克/毫升以上时,其杀菌速度大于细菌的增殖速度。固定抗菌肽浓度为10微克/毫升,细菌浓度在3×10~7个细菌/毫升,培养在磷酸钾盐缓冲液中,4小时后能全部杀灭。同样浓度细菌在LEG培养液中,4小时后细菌数下降到约为10~2个细菌/毫升,但不能全部杀灭。同时还提供了柞蚕蛹抗菌肽D和B对大肠杆菌K_(12)D_(31)作用不同时间的电镜照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减毒甲型肝炎病毒( HAV) ( H2减毒株)在Hep G2 .2 .15细胞中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达HBs Ag和HBe Ag的影响。方法 在Hep G2 .2 .15细胞中,加入含3×10 - 2 ( 3×10 4 .5CCID50 / ml) ,3×10 - 3( 3×10 3.5CCID50 / ml)浓度的减毒HAV。按不同疫苗浓度,每4 d换液1次,留取第12和第16天的培养上清液;同时设立对照组。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HBs Ag和HBe Ag含量。计算减毒HAV在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作用时间长度的条件下,对Hep G2 .2 .15细胞表达HBs Ag和HBe Ag的影响。结果 3×10 - 2 Ampoule/ ml的减毒HAV作用Hep G2 .2 .5细胞12 d后,培养上清液的HBe Ag浓度为( 4 7.2 3±6 .18) S/ CO,低于对照组的( 10 1.15±15 .77) S/ CO,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16 d后,上清液HBe Ag含量为( 4 0 .2 7±13.30 ) S/ CO,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 5 .85±3.4 6 ) S/ CO( P<0 .0 5 ) ;HBs Ag含量为( 2 .6 8±0 .31) S/ N,低于对照组的( 5 .10±1.2 7)S/ N,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而3×10 - 3Ampoule/ ml的减毒HAV作用Hep G2 .2 .15细胞12 d后,培养上清液的HBs Ag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 P<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减毒HAV可能有直接抑制HBV表达HBs Ag,HBe 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黑曲霉提取甲壳素和壳聚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电解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甲壳素 ;采用碱提取法从培养的黑曲霉湿菌体制壳聚糖。甲壳素提取的得率干菌重量的 2 0 6 %。所得干燥壳聚糖产品的游离胺基为 93 76 % ,0 5%壳聚糖的 0 5%醋酸的运动粘度为 5 4 4 8× 10 6 m2 /s ,粘均分子量为 8 2 75× 10 4 ,含水量为 9 16 % ,产品得率为 12 11%。  相似文献   

16.
杂交瘤细胞培养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杂交瘤细胞培养中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动力学原理,采用灌注培养方式、添加醋酸钾和丰富营养物培养的途径,对反应器放大培养过程进行了优化。每天灌注l/2反应器工作体积,与分批培养相比,细胞密度由4 5×105/ml提高到l1×105/ml,单抗浓度由19mg/L提高到28mg/L;添加1g/L醋酸钾,细胞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单抗浓度增加到38μg/ml;用丰富营养物培养后,细胞密度和单抗浓度分别进一步提高到42×105/ml和94mg/L。抗B型红细胞单抗的血凝滴度,由分批培养的1:32.最终提高到l:256  相似文献   

17.
将乙型脑炎SA14 14 2减毒株 (简称 14 2株 )病毒液和灭活 14 2株病毒液皮下和腹腔免疫小白鼠 ,P3株死苗作对照 ,测免疫效价 ,结果 14 2株病毒液的效力为 1 8× 10 -5~ 6 .1× 10 -6ID50 /ml,灭活 14 2株病毒液为 9 9× 10 -1~ 7 2× 10 -3 ID50 /ml,P3株死苗为 4 0× 10 -3 ~ 2 2× 10 -4 ID50 /ml。同时免后 14天采血用PRNT法测抗体 ,结果为 14 2株病毒液 1∶2 (皮下和腹腔 ) ;灭活 14 2株病毒液 <1∶2 ,P3株死苗为皮下 1∶2、腹腔 1∶10。结果表明 :14 2株在小白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远远高于灭活 14 2株病毒液和P3株死疫苗 ,14 2株经灭活后对小白鼠基本无保护作用。 14 2株抗体水平不高 ,而免疫力远高于P3株死苗 ,说明 14 2株与P3株死疫苗免疫性质不同 ,有细胞免疫参与。  相似文献   

18.
嗜酸乳杆菌固态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嗜酸乳杆菌在 4种不同固态基质 (豆渣、麦麸、芋艿渣、纤维素 )中的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 :1)豆渣作为基质时嗜酸乳杆菌生长最佳 ,最高活菌数可达 1.6 45× 10 9cfu/g ,麦麸次之 ,达 3.2× 10 8cfu/g ,纤维素最差 ,仅为 2 .1× 10 7cfu/g ,并且豆渣固态培养基优于对照的 3种液体培养基 ;2 )豆渣的含水量以 75 %左右为宜 ;3)通过加入可中和所产酸量的CaCO3 ,并用缓冲液代替水配制培养基 ,结果发现用pH 6 .0的缓冲液配制的培养基 ,培养后活菌量可达 2 .12 4× 10 9cfu/g ,,比对照用自来水提高了 4.2倍 .  相似文献   

19.
水稻(Oryza sativa L.)原生质体产生的细胞团加上10-20%的二甲亚枫(DMSO)和10-20%的蔗糖,置于液氮中保存,冻后细胞生存率达到对照的40-50%,存活的细胞在附加2×10^-5mol/l 2,4-D的Linsmier-Skoog(LS)固体培养基上再生长,然后将形成的愈伤组织块转到附加10^-6mol/l NAA,4×10^-6mol/l激动素和10^-6mol/l 2 IP及8%的蔗糖的LS培养基上分化出芽并形成植株。  相似文献   

20.
红拟石首鱼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1年9月-12月,浙江舟山部分网箱养殖红拟石首鱼发生了陆续死鱼,发病鱼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失去方向性,皮肤溃疡等症状。从病鱼的肾脏和肝脏中分离到菌株SO-2和SO-3,对两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两者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均有致病力,SO-2和SO-3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4.8×108CFU/尾和1.9×107CFU/尾2、.8×108CFU/尾和8.3×107CFU/尾及9.6×106CFU/只和4.2×106CFU/只,试验感染鱼出现眼球突出、浑浊及失去方向性等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确定该两株菌为致病菌。两分离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呈链状球菌,β溶血,10℃生长,45℃不生长;接触酶阴性,水解七叶灵、精氨酸;VP试验、脲酶和马脲酸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水杨苷、蔗糖和淀粉,不发醇阿拉伯糖、菊糖、乳糖、蜜二糖、棉子糖和山梨醇。分离株对氨卞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先锋Ⅴ等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氟哌酸等不敏感。应用16SrRNA基因进行的菌株PCR鉴定,确定该两株菌为海豚链球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