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术后肠道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先后收治 2 2 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 ,行脾切除或脾切除加断流术后分层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n=116 )服用微生态制剂 ,对照组 (n=10 4)服用安慰剂 ,分别观察其肠道真菌感染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真菌感染率分别是 2 .6 %和 8.7% (P<0 .0 5 ) ,血内毒素 (86 .8± 2 6 .3) pg/ml和 (10 1.5± 6 2 .4) pg/ ml(P<0 .0 5 ) ,血氨 (6 2 .6± 2 8.3)μmol/ L和 (83.0± 2 4.8)μm ol/ L (P<0 .0 5 )。结论 :对门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微生态制剂 ,能防止二重感染和内毒素血症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医用几丁糖 (水溶性 )涂治 (浅、深 ) °烧伤 52例 ,强力碘液对照治疗 °烧伤 1 2例。观察医用几丁糖涂治 °烧伤创面后促进愈合的作用 ,抑制细菌生长和止痛的作用。方法 :凡是住院 °烧伤病员先直接涂几丁糖治疗 40例 ,观察有效后 ,按患者入院顺序随机编入治疗组 (几丁糖 A组 )和对照组 (强力碘 B组 )。创面清洁后分别涂上几丁糖和强力碘治疗。结果 :A组共治愈 52例 ,B组治愈 1 2例 ,其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 ,A组浅 °1 0 .73± 1 .98天 ,深 °2 2 .47± 3.0 6天 ;B组浅 °1 4 .83± 1 .75天 ,深 °30 .33± 4.39天。 A组创面没发生感染 ,B组深 °创面有不同程度感染。A组涂药后疼痛减轻 ,B组创面疼痛加重。结论 :本组临床研究表明 ,A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提前 4- 9天 (与对照组相比 P<0 .0 1 ) ,证明几丁糖确实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和抑菌作用 ,同时能减轻创面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新生儿变异耐药菌败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 L 型细菌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 6 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IVIG加抗生素组、单纯 IVIG组 ,观察各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 ,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IVIG加抗生素组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是 (4.1± 1.2 ) d、(9.6± 2 .0 ) d,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是 (9.4± 2 .5 ) d、(15 .8± 2 .8) d,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t分别是 4 .2 5、3.6 5 ,P均 <0 .0 1)。单纯 IVIG组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是 (6 .1± 1.8) d、(11.4± 2 .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分别是 2 .34、2 .6 1,P均 <0 .0 5 )。 IVIG加抗生素组体温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单纯 IVI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分别是 2 .2 5 ,P均 <0 .0 5 )。结论 :IVIG联合应用抗生素及单纯应用 IVIG治疗新生儿变异耐药菌败血症均有可靠疗效 ,尤以 IVIG联合应用抗生素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BB(PDGF- BB)在肺炎支原体反复肺感染导致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于 2 4周内给大鼠反复 9次吸入肺炎支原体复制慢性肺感染模型。随后用 PDGF- BB单克隆抗体按 SABC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定量图像分析 ,以观察肺组织 PDGF- BB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1)感染组动物 (n=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支原体 - PCR检测均为阳性 ,而对照组 (n=4)和感染加红霉素治疗组动物 (n=4)均为阴性 (P<0 .0 5 ) ;三组动物的支气管和肺组织常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感染组动物透射电镜检查见肺泡间隔增宽 ,其中有较多胶原纤维堆积 ,其余两组则未见明显异常。 (2 )感染组动物肺间质结缔组织内、支气管壁和小血管壁内可见较强的 PDGF- BB阳性染色 ,其积分光密度为 37.90± 10 .14(n=4) ,显著高于对照组者 (7.5 4± 1.98,n=4,P<0 .0 5 )和感染加红霉素治疗组者 (10 .90± 3.30 ,n=4,P<0 .0 5 )。提示肺炎支原体反复肺感染的 PDGF- BB蛋白质水平表达增加 ,可能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易顺强  刘丽 《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284-286,289
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种及两种以上真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混合感染的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的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对窒息新生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窒息新生儿 38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2 0例和非金双歧治疗组 (简称对照组 ) 1 8例。于生后 2 4h内采血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E 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E ICR) ,随后予以脱水、止惊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金双歧 (双歧杆菌活菌制剂 )口服 7d ,并于第 7~ 8天各组再次抽血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生后第 1天两组新生儿E C3bRR和E ICR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7~ 8d时治疗组E C3bRR为 (1 9 2 0±4 1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 2 2 7%± 3 63 % ,p <0 0 5) ,E ICR为 (1 1 53± 3 1 8) %显著低于对照组(1 5 40 %± 3 0 2 %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可使红细胞免疫功能上调 ,从而增强窒息新生儿的抗感染能力和减轻脑的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7.
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找出能及早有效地纠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的新方法。方法将52例新生儿黄疸病例随机分为“金双歧”治疗观察组32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金双歧”片剂口服。结果“金双歧”治疗观察组25例显效,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常规治疗对照组15例显效,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85%,2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8,P>0.05)。但治疗后,“金双歧”治疗观察组胆红素开始下降时间为(2.5±0.5)d,常规治疗对照组为(3.6±0.2)d,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t=9.17,P<0.01);“金双歧”治疗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3.5±0.6)d,常规治疗对照组为(5.2±0.85)d,治疗观察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t=8.5,P<0.01)。结论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好,可迅速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缩短治疗时间,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便秘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老年性便秘患者肠道菌群构成特点。方法 :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 ,动态观察 30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粪菌群的变化规律 ,并与 32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 :老年性便秘组每克粪便的活菌数(x± s)分别为 :大肠埃希菌 9.90± 1.4 9,肠球菌 7.81± 2 .6 8,乳酸杆菌 7.2 7± 1.0 1,双歧杆菌 6 .6 8± 1.2 9,类杆菌 6 .92± 0 .91,梭杆菌 10 .0 5± 1.2 1。老年健康组每克粪便各类活菌数 (x± s)分别是 :大肠埃希菌8.6 1± 2 .2 9,肠球菌 7.5 4± 2 .5 2 ,乳酸杆菌 8.2 2± 0 .6 3,双歧杆菌 9.86± 0 .4 4 ,类杆菌 9.4 1± 0 .35 ,梭杆菌7.73± 1.32。两组比较 ,老年性便秘组肠杆菌显著增高 (P<0 .0 5 ) ,梭杆菌非常显著性增高 (P<0 .0 1) ;类杆菌和双歧杆菌非常显著性减低 (均 P<0 .0 1) ;乳酸杆菌显著性减低 (P<0 .0 5 )。结论 :老年性便秘病人肠道菌群正常结构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有益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减低 ,腐败梭菌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呈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评价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氨苄西林治疗产褥期阴道淋球菌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1例产褥期阴道淋球菌感染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40例)和联合组(41例)。常规组患者给予氨苄西林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氨苄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阴道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及阴道pH,同时观察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检出情况,患者疗效和随访12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口红肿、阴道口疼痛、显脓性白带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灌洗液TNFα、IL6水平和阴道pH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以上指标水平均低于常规组[(42.45±10.20)ng/L vs(107.66±12.59)ng/L、(33.30±6.71)ng/L vs(59.74±7.99)ng/L、(4.27±0.25) vs(5.47±0.29)](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内乳杆菌检出情况及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联合组患者阴道内乳杆菌3+/4+者构成比明显高于常规组[82.93% vs 62.50%](P<0.0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7.56% vs 82.50%),而其复发率低于常规组(0.00% vs 15.15%)(均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氨苄西林能够加快产褥期阴道淋球菌感染患者症状缓解,控制炎症反应,降低阴道pH;同时改善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定植情况,疗效理想,对患者复发率也有积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和比较水面舰艇和核潜艇长时间航行对艇员幽门螺杆菌 (H P)感染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1)对象分组 :水面舰艇长航组 67例 ,核潜艇长航组 73例 ,岸勤组 5 2例 (对照组 )。2 ) H P感染的测定 :用1 4 C—呼气试验检测 ,以 DPM值 >2 0 0为界值 ,判定两长航组艇员 H P感染发生率。3 )相关性分析 :用 Wilcoxo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长航艇员 H P感染与环境社会因素、肠道正常菌群及心理应激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1) H P感染情况 :水面舰艇组长航后 ,DPM值为 2 67.13± 48.92 ,H P感染发生率为 47.76% ,与航前 (DPM值 86.95± 2 0 .3 2 ,H P感染率 8.96% )和岸勤组 (DPM值 81.3 5±19.86,H P感染率为 13 .46% )比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核潜艇组航后 DPM值为 198.3 3±73 .5 1,H P感染率 3 9.73 % ,与航前 (DPM值 73 .2 8± 41.0 3 ,H P感染率 10 .96% )和岸勤组 (DPM值 81.3 5± 2 9.86,H P感染率 13 .46% )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2 )相关性分析 :环境社会因素中 ,水面舰艇组和核潜艇组 H P感染均与营养条件、文化程度呈非常显著负相关 (P<0 .0 1) ,与活动空间及兵龄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 ,与工作强度呈正相关 (P<0 .0 5 ) ;核潜艇组 H P感染还与专业分工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联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原则将76 例老年慢性 支气管炎患者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对照组76 人采用头孢菌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鱼 腥草注射液治疗,对两组临床费用、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6.0± 4.2)d 和 (32.4± 3.4)d,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医疗费用为(10477± 1273.2)元,对照组医疗费用为(12790± 892.3)元,两组 医疗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70.8%)(P<0.05)。结论:头孢菌素联 合鱼腥草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联合前列腺素E1(PGE1)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GE1、PHGF,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PT.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显效率、死亡率、SB和PTA值分别为43.3%、36.7%、(120士102)μmol/L和(70±23)%,对照组分别为13.3%、63.3%、(202±87)μmol/L和(40±18%).2组间显效率、死亡率、SB及PTA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 PGE1联合PHGF在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Ⅱ在紧张应激引起大鼠血压升高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u LM  Wang J  Yao T 《生理学报》2000,52(5):371-374
实验在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上进行。实验动物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组和应激 腹腔注射卡托普利 (captopril)组。应激组大鼠每天给予电击足底结合噪声的应激刺激 ,每日 2次 ,每次 2h ,连续 15d ;应激 ipcaptopril组大鼠在给予应激刺激期间 ,经腹腔内注射captopril 5 0mg/kg d。实验结果观察到 ,15d后 ,三组大鼠平均尾动脉收缩压分别为 :对照组 16 32± 0 5 5kPa (n =7) ,应激组 19 75± 1 0kPa (n =8) ,应激 ipcaptopril组17 6 9± 1 0 7kPa (n =8)。应激 ipcaptopril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动物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但又显著低于应激组大鼠 (P <0 0 5 ) ;同时 ,三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AVP mRNA水平分别为 :对照组 7332 6 6± 5 2 2 6 5 (n =6 ) ;应激组 12 990 33± 15 33 5 8(n =6 ) ,应激 ipcaptopril组 10 6 15 5± 1410 49(n =6 )。应激 ipcaptopril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AVP mRN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 (P <0 0 0 1) ,但又显著低于单纯应激组大鼠 (P <0 0 5 )。统计结果显示 :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AVP mRNA水平与血压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P <0 0 0 1)。对照组大鼠在侧脑室注射 (icv)选择性血管升压素 (AVP)V1受体拮抗剂d(CH2 ) 5Tyr(Me)AVP 0 3μg后 ,其平均动脉压 (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白色念珠菌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与白色念珠菌上调小鼠血清TNF α水平、胸腺细胞caspase 3的活性及bax ,p5 3基因表达有关。尾静脉注射 4× 10 6白色念珠菌 ,于 2 4h处死小鼠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白色念珠菌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百分率 (2 3.6 3± 1.85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87±0 .81) %,P <0 .0 1。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白色念珠菌组呈现典型的凋亡“梯状带” ,而正常对照组无“梯状带”出现。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TNF α水平结果发现 ,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TNF α小于 2 5ng/L ,而…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于骨科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松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骨科创面感染患者48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一般临床治疗,术后常规换药,而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换药次数、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愈合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术后行二次手术率为4.1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9.2%)(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组织病理学评分(8.4±1.1)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3±1.2)d、抗生素费用(206±16)元、换药次数(2.8±1.0)次、愈合时间(17.9±1.6)d及总住院时间(20.1±4.3)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0.8%(χ2=5.400,P<0.05)结论 应用VSD于骨感染创面的修复中,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孟鸿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2):183-186, 200
目的观察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16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患儿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腹泻停止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和呕吐停止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肠道菌群状况,评价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2.41±0.70)d]、发热消退时间[(1.71±0.52)d]和呕吐停止时间[(2.09±0.6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 vs 83.75%,χ2=5.331,P=0.021)。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gG和IgM水平[(5.83±0.59)g/L和(1.07±0.16)g/L]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肠道菌群正常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92.50% vs 76.25%,χ2=8.012,P=0.005)。两组患儿恶心、便秘、皮疹和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8.75%,χ2=0.074,P=0.786)。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有效缩短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症状改善周期,提高疗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应文跃  徐慧松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2):1386-1390, 1396
目的探讨抗生素暴露对早产儿肠道菌群及2岁时过敏性疾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30例。其中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患儿88例为暴露组,未使用抗生素42例作为未暴露组。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早产儿中,根据早产儿抗生素使用时间分为短期暴露组(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3 d)58例和长期暴露组(抗生素持续使用时间>7 d)30例。收集未暴露组和长期暴露组共72例早产儿出生后(<12 h)以及出生第3、5、7天的粪便冻存于-80 ℃冰箱,72例早产儿共采集288份粪便样本。对粪便样本进行PCR扩增,扩增后PCR产物行DGGE、细菌DNA提取和测序。比较未暴露组和长期暴露组的菌属丰富度和菌属种类多样性、菌种组成。对3组早产儿进行2年随访,记录3组早产儿0~2岁内过敏性疾病发生和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结果出生后12 h内、3 d时未暴露组和长期暴露组早产儿Shannon指数、检测物种数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5 d、7 d时,长期暴露组早产儿Shannon指数、检测物种数指数均显著低于未暴露组[5 d时Shannon指数为2.25±0.85 vs 1.81±0.90(t=2.113,P=0.038),检测物种数指数为10.00±0.43 vs 7.50±0.49(t=22.944,P<0.001);7 d时Shannon指数为2.40±0.91 vs 1.53±0.67(t=4.443,P<0.001),检测物种数指数为11.05±2.50 vs 6.50±0.45(t=11.536,P<0.001)]。出生后12 h以及出生后3 d、5 d、7 d未暴露组菌种以乳球菌属、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而长期暴露组抗生素使用后,菌种组成以肠球菌属为主,杆菌属和乳球菌属组成低于未暴露组。其中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比例明显上升且高于未暴露组。未暴露组和短期暴露组早产儿0~2岁过敏性鼻炎、特异性皮炎发病率显著低于长期暴露组[未暴露组比长期暴露组:过敏性鼻炎为2.38%(1/42)vs 33.33%(10/30)(χ2=12.953,P<0.001),特异性皮炎为0.00%(0/42)vs 30.00%(9/30)(χ2=14.400,P<0.001);短期暴露组比长期暴露组:过敏性鼻炎为13.79%(8/58)vs 33.33%(10/30)(χ2=4.640,P=0.031),特异性皮炎为10.34%(6/58)vs 30.00%(9/30)(χ2=5.402,P=0.020],且未暴露组低于短期暴露组[过敏性鼻炎为2.38%(1/42)vs 13.79%(8/58)(χ2=3.874,P=0.049),特异性皮炎为0.00%(0/42)vs 10.34%(6/58)(χ2=4.622,P=0.032)]。3组早产儿在智力发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生素暴露会降低早产儿肠道菌群数量,使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可能与早产儿2岁时发生过敏性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纯母乳喂养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婴儿的肠道菌群和母乳菌群特点,探讨两类菌群与该类婴儿F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19例FC婴儿(病例组)与6例健康婴儿(对照组)的粪便样本及母乳样本,提取菌群的基因组DNA,扩增16S rRNA基因的V3-V4片段,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的FC婴儿中,病例组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t=2.279,P<0.05),母乳菌群的分布均匀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2.874,P<0.05)。肠道菌群在属水平上,病例组放线菌属的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2.673,P<0.05),而葡萄球菌属(Z=2.617,P<0.05)、罗斯菌属(Z=2.155,P<0.05)及梭菌属(Z=2.011,P<0.05)的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母乳菌群在门水平上,病例组变形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Z=2.800,P<0.01),在属水平上,病例组的罗尔斯通菌属(Z=2.354,P<0.05)、罗伊杆菌属(Z=2.484,P<0.05)、不动杆菌属(Z=3.055,P<0.05)及伯克霍尔德菌属(Z=2.611,P<0.05)的丰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病例组婴儿,大部分(13例/19例)患儿在6月龄~8月龄时排便频次增加至1~2次/d,且其身高体质量均位于中位数正负两个标准差之间。结论6月龄以下纯母乳喂养FC婴儿的肠道菌群及母乳菌群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及丰度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大部分纯母乳喂养的FC婴儿的便秘症状可自行缓解,临床应避免过度检查及干预。  相似文献   

19.
韩柳  刘威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11):1309-1313
目的探究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莫西沙星序贯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肠道微生物变化,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水平,并评价患者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8.23±3.64、10.41±4.08)和mMRC评分(1.35±0.82、1.77±0.61)均低于治疗前(23.01±4.47、22.87±5.26、2.79±0.54、3.04±0.74),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埃希菌数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细胞、CD4+/CD8+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8+细胞数量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胀(18.4%)、胃潴留(20.4%)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6.7%、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生率(20.4%、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联合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老年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能促进患者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免疫功能,进而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和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 例确诊的难治性肺炎患者被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 例。对照组采用针对性和经验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经支气管镜局部吸痰、灌 洗和注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通气功能和血气指标变化、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病灶好转时间仅为 (12.45± 3.25)d 和(19.32± 3.86)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和病灶好转时间(P<0.05),而住院费用仅为(30721.00± 1004.00)元,显著 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体温、CRP、WBC、RR 和HR 水平分别下降到(36.74± 0.40)℃、(34.9± 3.0) mg/L、(9.49± 1.20) × 109/L 、(21± 5) 次/min 和(84± 8) 次/min,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52.08% (P<0.05),细菌培养阳性率85.42%,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29.17%(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纤 维支气管镜局部吸痰、灌洗和注药治疗难治性肺炎,能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