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链格孢侵染引起的苹果霉心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苹果果实病害。该病菌从侵染到发病的周期较长,对其侵染规律较难开展研究,若借助荧光标记则有望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基于PEG介导的菌丝体原生质体转化,将带有GFP基因的外源DNA随机插入链格孢菌基因组中,共获得150个转化子。选取菌落形态、生长速率、致病力均未受影响的转化子NC-1,在田间盛花期接种苹果花组织。48h后花瓣、花柱、花药和花丝发生褐变,出现水渍状病斑,4d后发病严重的花干枯脱落,20d后感病幼果霉变脱落,发病部位菌丝体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试验结果表明,作者成功构建了PEG介导的链格孢菌丝体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且获得的链格孢荧光菌株NC-1可用于田间侵染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适用于粉红粘帚霉绿色荧光标记的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含有完整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和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质粒,观察该质粒在丝状真菌粉红粘帚霉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酶切、去磷酸化、酶连、转化等多种分子生物学手段,利用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的方法将其转入机会真菌粉红粘帚霉中,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于真菌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ANGH3,将其转化粉红粘帚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有绿色荧光产生.[结论]重组质粒pANGH3的成功建立及其在染粉红粘帚霉中的表达,为研究真菌侵染机理的模型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PEG 介导的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摘要: 【目的】建立PEG 介导的苹果腐烂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方法】本文利用带有hph 基因的质粒,以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 03-8 为受体菌株,通过PEG 融合法对其原生体进行转化。【结果】于YEPD 内培养48 h 的菌丝,在酶解液浓度为50 mg /mL Driselase + 10 mg /mL Lysing Enzymes 情况下,按10 mL酶液/0. 5 g湿菌体比例,酶解2 h时可以释放出4 × 107 个/mL 原生质体,其转化效率为44 个/μg DNA。对转化子的PCR 检测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hph 基因已经整合进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基因组中。转化子在PDA 培养基中继代5 次后,87. 5% 的转化子仍能正常生长,表明外源基因hph 能在苹果树腐烂病菌中稳定遗传。【结论】该转化体系的建立为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5.
电击法介导的紫孢侧耳原生质体转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基因脉冲导入仪成功地将糙皮侧耳DNA导入紫孢侧耳单核原生质体内,获得了具有\"锁状联合”特征的双核转化菌株T1,和T2。转化率为8.2×10-5,转化比为3.6%。酯酶同I酶分析结果表明,转化菌株除具有受体菌的酶带外,还存在供体菌的酶带,由此证明转化菌株确为紫孢侧耳和糙皮侧耳DNA重组的产物。转化菌株子实体形态也发生了变化。两菌株子实体均不释放孢子;T1。菌柄中生,T2成熟子实体菌盖中部易长出菌丝。 相似文献
6.
对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原生质体制备的各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体系为:液体培养5d的猴头菌丝,以0.6mol/L KCl作为稳渗剂,加入含1.0%纤维素酶+1.0%蜗牛酶+1.0%溶壁酶的复合酶,在30℃酶解猴头菌丝3h时,原生质体得率达到3.0×106个/mL。潮霉素敏感性测试表明,猴头菌在PDSA固体培养基上的潮霉素最低筛选浓度为60μg/mL。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法,将质粒pBgGI-hph(含有灵芝gpd1-Gl启动子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h)转化猴头菌原生质体,经潮霉素初步筛选以及PCR鉴定,表明有4株猴头菌拟转化子的基因组扩增出hph基因;转化子经过多次转接后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4个转化子的基因组中均稳定整合了hph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7.
8.
柱状田头菇(茶树菇)Agrocybe aegerita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其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也逐渐展开,其中,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作为技术基础成为研究重点。本研究以柱状田头菇原生质体为受体、潮霉素抗性基因(hph)作为筛选标记,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报告基因,应用PEG介导法进行柱状田头菇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结果表明,150μg/mL潮霉素可以完全抑制柱状田头菇的生长。30℃下用2%裂解酶液酶解菌丝3h,能够获得最大得率的原生质体。通过PEG介导将构建好的DNA片段转化入柱状田头菇原生质体,通过潮霉素抗性筛选获得转化子,转化得率达到7个/μg DNA。PCR验证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外源片段成功转入柱状田头菇中并稳定表达。本研究建立的PEG介导转化体系,为柱状田头菇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研究中 ,构建了含有编码绿色荧光蛋白的改进型基因质粒pJPM5。用基因枪法分别把pJPM5和另一带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pSBG70 0转入水稻TNG6 7愈伤组织。用South ern杂交法证实了转基因的存在 ,而且表明多数转基因植株含有 1到 8个拷贝的转基因。取 2个月的转基因植株上的叶片用于分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用SLM - 80 0 0荧光分析仪定量测定绿色荧光蛋白。多数转基因植株具有很高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虽然水稻植株有少量自发荧光 ,但是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出的绿色荧光蛋白信号比植株的自发荧光强得多 ,其测定不会受自发荧光的太大影响。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借助观察分析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瞬时表达 ,本研究还发现基因枪法转化中 ,如果两枪的气压为90 0psi& 135 0psi,比两枪的气压都为 90 0psi或者 135 0psi更好 ,因其能使质粒进入更多的细胞。研究结果表明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以作为水稻 (甚至小麦、玉米 )转基因研究中的报告基因。研究还显示 ,MAR序列能明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能力 (这一结果在另文讨论 ) . 相似文献
10.
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引致的苹果霉心病发生严重。对于新红星品种,T. roseum的侵染过程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T. roseum荧光标记菌株TR45分析其在新红星品种上的侵染时期和侵入通道。发现T. roseum可以侵染花器组织,引起枯萎坏死;落花后10-15 d,受侵染的花器残体被萼片包裹于萼筒内,随后T. roseum从离生花柱合并处的孔口部位入侵进入合生花柱,沿花柱内的多细胞毛状体间扩展;花后30 d左右,花柱缝逐渐开裂,随果实膨大心室腔壁也开裂,逐渐形成一条贯通萼筒与心室开放通道——萼窦;花后60 d左右,T. roseum的菌丝沿着萼窦扩展进入心室腔,从心室上的裂缝进入果肉组织,最终引起果实霉心。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新红星苹果品种发病重以及难防治的原因,对苹果霉心病防控新策略构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实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egfp) 在生防真菌淡紫拟青霉9410菌株中的转化,借助中间质粒pcDNA3.1(-) 构建nptⅡ-egfp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pUPNGT,然后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将egfp基因转化到淡紫拟青霉9410菌株中。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egfp基因以单拷贝形式整合到淡紫拟青霉9410的基因组中。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转化子在488 nm下能产生绿色荧光。这些结果说明egfp基因已成功转化至淡紫拟青霉9410菌株并获得表达。这些工作可为淡紫拟青霉在不同条件下的防效评价、环境安全评价等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The construction of four plasmids optimized for transgenic studies in barley and other monocot plants is presented. All vectors contain the promoter and first intron of the rice actin 1 (Act-1) promoter to drive expression of the coding sequence of choice. Two of the vectors utilize the gene for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 from Aequorea victoria as a screenable marker. 相似文献
15.
16.
The first successful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een alga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Flot. using the binary vectors hosting the genes coding for GUS (β‐glucuronidase), GFP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and hpt (hygr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 is reported here. Colonies resistant to hygromycin at 10 mg · L?1 expressed β‐glucuronidase. The greenish yellow fluorescence of GFP was observed when the hygromycin‐resistant cells were viewed with a fluorescent microscope. PCR was used to successfully amplify fragments of the hpt (407 bp) and GUS (515 bp) genes from transformed cells, while Southern blots indicate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hygromycin gene into the genome of H. pluvialis. SEM indicated that the cell wall of H. pluvialis was altered on infection with Agrobacterium. The transformation achieved here by Agrobacterium does not need treatment with acetosyringone or the wounding of cells. A robust transformation method for this alga would pave the way for manipulation of many important pathways relevant to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and nutraceutical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7.
18.
甘蔗SPSⅢ5′侧翼序列缺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化烟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朝华;陈玲;周平;高玉娜;叶冰莹;陈由强 《植物研究》2011,31(6):696-701
蔗糖磷酸合成酶是糖代谢调节的关键酶之一,根据本实验室克隆到的SPSⅢ5′侧翼序列,构建了3个侧翼序列缺失表达载体,转化云烟85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可用于核心启动子确定的研究。转基因植株叶片冰冻切片结果表明3段缺失侧翼序列均有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