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估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服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的27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无法切除或复发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被纳入研究,给予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其毒副反应,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生存期、炎症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CR)4例(14.81%),部分缓解(PR)4例(14.81%),稳定(SD)8例(29.63%),进展(PD)11名患者(40.74%),疾病控制率(DCR)为59.26%(16/27),客观缓解率(ORR)为29.63%(8/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63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13.667个月。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高血压59.26%(16/27)、蛋白尿59.26%(16/27)、腹泻74.07%(20/27)以及手足综合征62.96%(17/27)。治疗后炎症因子指标中C反应蛋白、白介素2水平下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颗粒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肝癌细胞系SNU739、HepG2,以CCK-8细胞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测定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阿帕替尼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阿帕替尼影响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帕替尼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P0.05)。平板克隆实验提示与对照组相比,10μM和20μM阿帕替尼组肝癌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10μM和20μM阿帕替尼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经阿帕替尼处理的肝癌细胞,促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的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显著下调(P0.01)。结论:阿帕替尼通过调节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的疗效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病例搜集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病例搜集范围为我院接收的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为35例。对照组给予替吉奥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两组均连续化疗2个周期。对比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对比两组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后的T细胞亚群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两组中位总生存期(m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及生命质量评分,记录两组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45.71%、疾病控制率6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42.86%(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CD3+、CD4+、CD4+/ CD8+均较化疗前降低,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化疗前升高,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2个周期后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较化疗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mOS、mPFS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3个月QLQ-OES24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同时还可减轻免疫抑制,延长mOS、mPFS,且不增加毒副反应,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二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与胃黏膜四项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80例二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糖蛋白抗原199(CA199)]、胃黏膜四项[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Ⅱ),胃泌素17(G-17)、幽门螺旋抗体(Hp-Ab)]、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EA、CA125、CA199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PG Ⅰ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G Ⅱ、G-17水平、Hp-Ab阳性率均较治疗后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生存时间(OS)均长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化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较好,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胃粘膜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信迪利单抗联合白紫+替吉奥(S-1)二线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胃癌治疗中的近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Her-2阴性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白紫+替吉奥二线治疗,观察组给予白紫+替吉奥二线+信迪利单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随访24个月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达到中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RR、DCR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位OS、PFS较高(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白紫+替吉奥二线)是影响HER-2阴性胃癌达到中位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白紫、替吉奥二线与信迪利单抗联合治疗不仅能保障Her-2阴性胃癌治疗的安全性,还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与替吉奥单药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对照组给予替吉奥单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51.1%(23/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7%(12/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281,P=0.017);研究组中位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29,10.412,P=0.021,0.019);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517,12.041;P=0.023,0.019)。结论:替吉奥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结肠癌较单用替吉奥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癌HBV感染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以血清HBV-DNA载量10~5 copies/ml为界限,分为高病毒复制组128例,低病毒复制组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病毒复制组分为高-治疗组64例、高-对照组64例,将低病毒复制组分为低-治疗组76例、低-对照组75例。高-治疗组和低-治疗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0.5 mg/d,高-对照组和低-对照组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7 d各组的血清HBV-DNA水平,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前白蛋白(PA),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高-治疗组、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低-对照组术后血清ALB、PA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AL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ALB、PA均高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血清ALT水平均低于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或低-治疗组术后血清HBV-DN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均低于同期高-对照组或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治疗组与高-对照组、低-治疗组与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显著改善肝癌HBV感染患者术后的血清HBV-DNA载量水平和肝功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乌苯美司胶囊联合SOX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接诊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给予SOX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乌苯美司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D_4~+、CD_8~+、CD_4~+/CD_8~+、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6个月、12个月生存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MP2、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89%(31/45)vs48.89%(22/45)](P0.05),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肝功异常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6个月、12个月时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93.33%(42/45)vs77.78%(35/45),82.22%(37/45)vs57.78%(26/45)](P0.05)。结论:与单用SOX方案相比,乌苯美司胶囊联合S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远期生存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结合吉非替尼片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6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吉非替尼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减轻率、睡眠质量改善率和饮食改善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28例存活,对照组22例存活,实验组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片较单纯应用吉非替尼片治疗EGFR阳性晚期NSCLC的疗效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饮食状况,减轻疼痛,用药安全性较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整肠生胶囊)联合庆大霉素预防伊立替康(irinoteean,CPT-11)所致腹泻的疗效。方法31例接受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晚期癌症患者,采用自身随机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于2个治疗周期接受化疗(对照组)、化疗+整肠生胶囊+庆大霉素(预防组),比较腹泻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31例患者在2个治疗周期中,预防组较对照组腹泻发生率有显著降低(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8.4%VS61.3%,P〈0.05;3/4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9.7%vs16.1%,P〈0.05),且减少合并用药;同时骨髓抑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P〈0.05),而2组便秘、肝肾功能异常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联合庆大霉素能有效预防伊立替康所致腹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K-Ras野生型mCRC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西妥昔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总生存期(O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观察组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17%和91.67%,均高于对照组的31.25%和81.25%(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PFS和中位OS均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皮肤痤疮样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mCRC的ORR、DCR与年龄、肿瘤部位、肿瘤转移部位、肿瘤分化程度以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有关(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野生型mCRC疗效确切,预后较好,患者对不良反应可耐受,患者年龄、肿瘤部位、转移部位、分化程度及西妥昔单抗治疗时间可能是其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多西他赛联合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胃癌根治术后病理分期为IIA-IIIC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多西他赛联合方案辅助化疗。根据不同的多西他赛联合用药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氟尿嘧啶的三药静脉联合腹腔化疗方案(DCF组),共计20例患者;另一组为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DP组),共计30例患者。分析经两种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的2年无复发生存时间(RFS)、2年总生存时间(OS)、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DCF组2年RFS率、OS率较DP组升高(P<0.05);DCF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时间明显长于DP组(P<0.05);两组复发转移部位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2周,DCF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DP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可控,患者可耐受,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多西他赛联合化疗方案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均安全有效,采用三药静脉联合腹腔化疗有助于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与他克莫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20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80例OL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0.1%的他克莫司软膏与康复新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糜烂面大小、疼痛程度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口腔糜烂面积和疼痛程度均显著降低(P 0.05),且联合组口腔糜烂面积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出现1例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轻微的黏膜烧灼痛,停药后两天后症状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联合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病变部位出现黏膜萎缩,1例出现色素沉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他克莫司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康复新液与他克莫司治疗,其能明显降低粘膜糜烂面积和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于包头市中心医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晚期胃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观察组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65.38%,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1.15%,高于对照组的34.62%(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更低(P<0.05)。CD3+、CD4+、CD4+/CD8+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低于对照组的15.38%,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1年中位生存期为6.16个月,短于观察组的8.3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 4.219,P=0.040)。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晚期胃癌,可有效阻止肿瘤进展,提高临床有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研究信迪利单抗与阿帕替尼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信迪利单抗与阿帕替尼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并在治疗前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糖类抗原50(CA-50)、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鳞癌抗原(SCC)水平;随后通过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期,并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患者达到中位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RR、DCR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50、CA199、CEA、SCC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位OS、PFS较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CA50、CA199、CEA、SCC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利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开展二线治疗,不仅能降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浓度,还能延长患者的预后生存期,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按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新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紫杉醇135 mg/m2以及奈达铂75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的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以及脉管浸润阳性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 %(24/3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脉管浸润阳性率均明显较低(P<0.05);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