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摘要 目的:评价多次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小鼠的体内毒性作用。方法:48只健康ICR小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通过微静脉注射不同剂量hUC-MSCs悬浮液,间隔3天给药1次,共给药4次。记录小鼠摄食量、体重、体温,给药结束后恢复两周后牺牲动物作大体解剖,检查各个器官器质性病变;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CD4、CD8阳性细胞亚群数量;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IgM、IgG、C3、C4指标;对肺脏、脾脏、肾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注射不同剂量干细胞后一般观察、体重、体温、摄食量、IgM以及C3在给药期和恢复期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恢复期,注射中、高剂量hUC-MSCs组血清IgG和C4水平略有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CD4阳性T细胞集群数量以及CD4/CD8系数在hUC-MSCs中、高剂量组显著上升(P<0.05)。大体剖检,除脾脏相比溶媒对照组略显增大外其它各器官均未发现肉眼可见明显异常;称重后发现hUC-MSCs高剂量组脾重量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脾脏、肺脏、肾脏病理学检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健康ICR小鼠尾静脉注射临床剂量hUC-MSCs(1×106 cells/kg)可能调动动物免疫反应,此外,未观察到hUC-MSCs对小鼠有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脊柱骨折大鼠愈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模型30只随机分为hUC-MSCs组与对照组,各15只。hUC-MSCs组大鼠在骨折部位移植0.5 mL的hUC-MSCs(细胞浓度为2×106/mL),对照组大鼠移植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大鼠愈合及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造模后15 min、30 min、90 min的平均动脉压都波动明显,不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造模后2 w对比,两组造模后4 w的神经功能BBB评分均升高,且hUC-MSCs组造模后2 w、4 w的神经功能BBB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s组造模后8 w的骨体积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hUC-MSCs组骨折部位附近有少量骨痂生长,骨折线逐渐消失;骨痂已明显包裹骨折部位。hUC-MSCs组造模后8 w的脊髓细胞凋亡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UC-MSCs在脊柱骨折大鼠的应用能促进骨折愈合与改善神经功能,也可以抑制脊髓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自我更新和跨胚层多向分化的潜能,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并活跃地向组织损伤部位迁移,参与伤口修复。在对肿瘤的信号发生反应后,MSCs不断被招募并成为肿瘤微环境的成分。肿瘤相关MSCs(Tumor-associated MSCs, TA-MSCs)在肿瘤发生、促进、进展和转移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对MSCs在调节肿瘤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药物抵抗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及MSCs对肿瘤微环境免疫状态的影响作一综述。我们强调了MSCs和其他肿瘤基质细胞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炎症细胞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状态,以期通过对TA-MSCs进一步的研究来取得对不同肿瘤类型和肿瘤进展不同阶段中肿瘤相关MSCs功能的更好的理解,并优化MSCs来得到更有效和安全的MSCs为基础的肿瘤治疗。MSCs已被有效用于治疗慢性炎性疾病和慢性损伤,因此,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还有利于在其他疾病中合理利用MSCs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卵巢早衰(POF)是女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相关机理复杂,其中涉及自身免疫缺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可用于组织再生和修复,因此,该研究旨在探究hUCMSCs在自身组织抗原免疫诱导的大鼠POF中的作用.将不同浓度的hUCMSCs注射入诱导的POF大鼠卵巢中,通过评估发情周期、卵泡形态、激素分泌以及颗粒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慢性实验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理。方法 50只7周龄的NOD/SCID小鼠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慢性肝损伤模型后,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2组:模型组(25只)和UC-MSC移植组(25只)。UC-MSC移植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1×106 UC-MSC,模型组注射同样体积的PBS。分别于移植后1、2、3和4周收集肝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T-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析细胞移植前后肝组织的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变化。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C-MSC移植治疗后肝组织表达人肝细胞特异性AFP,Alb,和内皮细胞特异性CD31,Flk-1。细胞移植4周后v WF标记的血管密度明显增加,同时伴有部分的肝功能改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从(55.71±11.33)U/L减至(36.75±12.80)U/L(P〈0.05)。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UC-MSC分泌几种重要的生长因子HGF,FGF-2,VEGF,和VEGF受体通过旁分泌的途径发挥肝组织修复的功能。结论在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人UC-MSC可以分化成肝细胞样细胞和内皮细胞样细胞,同时旁分泌多种细胞生长因子修复损伤的肝细胞,并伴有肝功能的改善。认为UCMSC移植或许成为将来肝脏损伤疾病一个重要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联合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测定白藜芦醇及其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共同处理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后对细胞增殖及活性的影响;细胞迁移试验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能够抑制HTR8细胞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及MMP-9蛋白的表达,改变Bax和Bcl-2蛋白表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逆转白藜芦醇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通过调控Bax、Bcl-2、MMP-9的蛋白表达逆转白藜芦醇对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的抑制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可作为潜在的治疗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功能障碍的临床手段,孕妇需要小心使用白藜芦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与纯度鉴定的方法。方法:无菌环境中,从SD大鼠股骨与胫骨端采集骨髓,先行酶消化,利用全骨髓细胞悬液贴壁法对提取BMSCs实施传代培养,选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进行鉴定;对BMSCs实施成脂与成骨诱导分化,同时经由油红O(ORO)与茜素红(ARS)染色法对诱导分化效果加以鉴定;借助流式细胞术(FCM)对CD34、CD44与CD90这3类BMSCs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展开分析。结果:BMSCs是长梭状贴壁细胞,生长状态为纤维细胞样漩涡状;在第3代BMSCs传代期间,其第1-3 d发展至生长潜伏期,呈较慢速的生长;第3-5 d发展至对数生长期,呈高速生长;待至第7 d长速增殖最大,速度停止上升进入平缓期;BMSCs成骨、成脂诱导结束后,对其诱导分化鉴定发现: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变化,通过ORO对脂肪染色,细胞显示橘红色;待成骨诱导培养结束,通过ARS对钙盐染色,显示红色,且出现矿化结节沉积,说明B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成脂分化能力;FCM测定发现:CD34表达呈阴性(1.09 %),CD90(96.8 %)与CD44(92.4 %)皆呈阳性,与BMSCs表型相符。结论:经由全骨髓黏附培养技术有效分离BMSCs,且完成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与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进行原代培养,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标志进行检测,通过向成骨成脂分化对其多向分化潜能进行鉴定,RT-PCR对其干细胞特性基因Oct4、Nanog、Sox2、Nestin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可在2周左右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高表达CD29、CD44、CD105、CD106,低表达CD34、CD45;经成骨成脂诱导2周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RT-PCR检测发现原代细胞表达Oct4、Nanog、Sox2、Nestin基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扩增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种方式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UCMSC,并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TNBS制备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移植人UCMSC进行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动物的死亡率、体重改变及结肠炎症变化,并进行大体和病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移植UCMSC组动物死亡率下降,体重恢复较早,结肠病变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显著改善;2种方式移植组之间的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尾静脉和腹腔移植人UCMSC对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化学诱导的方法,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许旺细胞,为组织工程神经寻找一种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P3),以1×103/cm2接种于培养瓶中,待细胞长至亚融合状态,吸弃培养液,加入含β-巯基乙醇的培养液预诱导24 h。然后,加入含有全反式维甲酸的培养液进一步诱导72 h。最后,加入含有胶质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作用两周。对诱导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荧光及RT-PCR法,进行形态观察和表型鉴定。结果:经过上述诱导过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由开始时的扁平、片状、多极,类似成纤维细胞状,逐渐变为长梭形,双极或三极,类似许旺细胞。同时,表达许旺细胞特异性标志S-100、P75;而且S100,P75的m RNA水平也明显上调,并且可以观测到GFAP的m RNA条带。结论:化学诱导法,可以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类许旺细胞,有望为组织工程神经提供一种新的许旺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比较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SMSCs)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生物学性状.流式细胞仪鉴定hSMSCs和hUC-MSCs.比较两种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极其应用价值。方法:25例脑瘫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方法采用静脉输注联合腰穿鞘内注射的方法。移植术前及移植术后定期采用粗大运动评估量表(Gross MotorFunction Measure,GMFM)及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对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移植术后6月25例脑瘫患儿中有22例患者主观上运动功能较前有明显好转,客观上25例患者GFMF与BSS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6月未发现与移植相关的副作用。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瘫患者的后遗症,提高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脐带问充质干细胞(hUCMSC)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和外胚层、存在于脐带沃顿胶和血管周围组织中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当前主要通过分离、扩增传代培养,然后超低温保存的方法提取保存hUCMSC。与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相比,hUCMSC具有来源广泛、可塑性强、对供者无不利影响、无伦理争论限制等优势,并且具有很强的向多组织分化的潜能,因此hUCMSC成为在组织工程、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基因治疗等研究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的种子细胞,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脐带干细胞(UBC-MSCs)联用对糖尿病足(DF)模型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20只)建立糖尿病足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大鼠。A组注射PBS于DF动物溃疡处,B组采用人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C组采用人UBC-MSCs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D组采用人UBC-MSCs+PRP注射于DF动物溃疡处。治疗14d后,记录大鼠的血糖水平与血清CRP、TNF-α、VEGF相对表达,采用arraystar公司12×135K芯片测定lncRNA的表达谱。结果:治疗14d后,B、C、D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D组显著低于B、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的血清CRP、TNF-α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降低,血清VEGF相对表达较A、B、C组显著升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存在1563个显著差异的IncRNA,C组与A组比较存在1982个显著差异的IncRNA,D组与A组比较存在2854个显著差异的IncRNA。将靶基因带入差异m RNA数据,筛选得到与DF相关的靶基因的lncRNA有6条,具体为CHI3L1、FA2H、CAMTA1、DOCK、STRADB和TNFRSF1A (P1101039、BF74369、Uc001aoh、N385370、AF116618和HMlincRNA1336)。结论:UBC-MSCs和PRP联合可能通过改变lncRNA的表达,影响炎症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的表达,进而发挥降血糖和治疗DF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主要来自中胚层,是从出生后废弃的胚外组织中分离获得,具有比一般的成体干细胞更强的多能分化能力,而且可以跨胚层分化,可以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内皮细胞、心肌细胞,以及神经细胞、肝脏细胞和胰岛细胞等.这表明脐带来源的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具有作为细胞替代治疗的种子细胞可能.这篇综述将浅谈UC-MSCs的优势,免疫学特性,并重点探讨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探讨人尿源性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及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生物学性状差异。分离培养hUSCs及hUC-MSCs,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表面标记物,锥虫蓝拒染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及阿利新蓝染色评估多向分化潜能。hUSCs为米粒状贴壁生长细胞,hUC-MSCs为长梭形贴壁细胞,呈旋涡状排列生长,两种细胞表型分析相似,均表达多种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但CD24在hUC-MSCs表达阳性,而CD105在hUSCs表达阳性。hUC-MSCs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优于hUSCs,但后者的克隆形成能力更强。hUSCs及hUCMSCs都具有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hUC-MSCs的成骨能力强而hUSCs的成脂能力强。该研究成功分离培养出增殖能力强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hUSCs,该细胞与hUC-MSCs相比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性状,可作为再生医学自体移植的理想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III、Ⅳ期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2012年收治的III、Ⅳ期压疮患者1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对照组30例压疮患者行常规换药,实验一组58例压疮患者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实验二组55例压疮患者仅应用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后,比较三组患者愈合时间及愈合效果。结果:实验一组和实验二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实验一组的显效时间和愈合时间较实验二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一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实验二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组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一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二组(P〈0.05),而实验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表皮生长因子较单用表皮生长因子及常规治疗方法更好的改善III、Ⅳ期压疮创面的愈合,避免患者组织感染,提高压疮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