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1H磁共振波谱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7例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接受弥散加权成像及1H磁共振波谱检查,观察研究组新生儿普通MRI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的脑代谢化合物相对浓度。结果:与普通MRI检出率相比,研究组患儿的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AA/Cr比值低于对照组,Cho/Cr、MI/Cr、Glu-Gln/Cr、Lac/C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弥散加权成像与1H磁共振波谱的联合应用可提升诊断准确率,通过对代谢物浓度的分析有利于评价缺氧缺血导致脑组织损害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脑组织电导率不仅对脑电源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及时发现脑组织发生功能性病变的重要依据之一.扩散张量成像是一种无损伤功能性成像新技术,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基于扩散张量成像的脑组织电导率计算是近年来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已有脑组织各向异性电导率的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张量特征值线性模型、电场力-粘力平衡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间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鳞癌69例,腺癌21例。另选择同期因其他原因来本院行宫颈检查的90例非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DWI检查。观察两组MRI影像学特征,分别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病理分型以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宫颈癌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DWI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宫颈癌患者ADC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RI影像学图像全部符合诊断和测量要求,无显著的伪影、变形;研究组患者的病变位在宫颈,其信号特征T1加权像(T1WI)显示为等信号,而T2加权像(T2WI)显示为稍高/高信号,经DWI检查显示为高信号肿块,且边界清晰。研究组患者DWI检查的ADC值低于对照组(P0.05);鳞癌患者DWI检查的ADC值也明显低于腺癌患者(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DWI检查鉴别诊断宫颈癌和非宫颈癌、鳞癌和腺癌的AUC分别为0.912、0.827。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为Ⅰ-Ⅱ期、中/高分化以及肿瘤细胞间质占比70%的宫颈癌患者ADC值分别高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为Ⅲ-Ⅵ期、低分化以及肿瘤细胞间质占比≥70%的宫颈癌患者(均P0.05)。结论:DWI对宫颈癌诊断价值高,且DWI成像参数ADC值和宫颈癌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能从一定程度上辅助医师了解宫颈癌病理分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肾脏扩散峰度成像(DKI)的可行性,并明确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是否存在影响。方法: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的41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DKI扫描。按年龄因素分四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行t-test及方差分析及比较不同年龄因素对肾皮质和髓质的分数各向异性(FA)值、平均扩散(MD)值、峰度各向异性(FAK)值、平均峰度(MK)值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肾皮质的FA值、FAK值、MK值(0.327±0.047,0.325±0.088,0.688±0.087)显著低于髓质(0.389±0.062,0.396±0.091,0.802±0.124);而正常肾皮质MD值(1.633±0.157)显著高于髓质(1.588±0.162)。不同年龄段之间的FA、MD、FAK、MK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右肾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肾脏DKI良好的揭示了肾皮质与髓质的水分子扩散特性;年龄因素对肾脏水分子扩散特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9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胸科院区)放射科收治的肺部结节患者74例,包括病理证实为肺部良性病变54例(良性组)和非小细胞肺癌20例(肺癌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增强MRI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记录影像学特征并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的病灶形态、边缘等MRI特征与良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值=0、600、800、1000 s/mm~2条件下,肺癌组的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都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肺癌组的病灶MRI增强Ⅰ型+Ⅱ型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MRI鉴别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1%和94.4%。结论:MRI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能反映病灶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与水分子活动状况,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功能成像在缺血性心肌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3.0T磁共振仪,对32例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进行CMR平扫及钆对比剂动态增强扫描。应用Cardiac MR Analysis软件进行相关后处理分析,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室壁增厚率等心功能参数并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相比较。采用17节段分段法分析心脏形态学、心肌组织运动、局部灌注、延迟增强等特点,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参数均降低,包括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室壁增厚率,心脏磁共振和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并无明显差异(49%±5.3%vs 52%±8.2%;42.8 mL±8.9 mLvs 45.7 mL±10.6 mL; 3.5 L/min±0.6 L/min vs 3.8 L/min±0.9 L/min; 28%±4%. vs 31%±6%)(P0.05)。所有患者中存在室壁运动异常的为184段(184/544);其中心肌血流灌注信号减低的有136段(136/184),呈现心肌延迟强化的有98段(98/136)。结论:CMR功能成像对于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可提供与心肌形态及功能相关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与高分辨率MRI检查,记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分型,以DSA诊断为金标准,判断MRI的诊断价值(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结果:在134例患者中,高分辨率MRI显示未见斑块62例,Ⅰ型5例、Ⅱ型26例,Ⅲ型26例、Ⅳ型15例,与DSA诊结果一致124例,占比92.5%。高分辨率MRI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Kappa值为0.89,MRI对各分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分别为:Ⅰ型87.0%、99.2%、95.8%和99.2%,Ⅱ型81.0%、98.5%、83.4%和98.5%,Ⅲ型82.7%、82.7%、84.0%和95.7%,Ⅳ型100.0%、100.0%、100.0%和100.0%。结论:高分辨率MRI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与DSA检查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反映硬化斑块的分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扩散张量成像(DTI)作为定量分析方法,对脊髓型颈椎病(CSM)脊髓早期损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5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常规MRI检查显示脊髓内无异常信号,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SE-EPI)序列,进行DTI扫描.测量压迫部位脊髓的ADC值及FA值作为病例组,选择病变上或下方两个节段以上未受压正常脊髓作为正常对照组,测量其ADC值及FA值.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间ADC及FA值差别,计算ADC值及FA值诊断脊髓损伤的敏感性.结果:所有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DTI检查均可得到ADC图及FA图,经图像后处理,脊髓显示清晰,图像无变形及伪影.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降低,4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ADC值增高,平均ADC值为(1.388± 0.149)x 10-3 mm2/s.44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降低,1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FA值增高,平均FA值为0.476±0.085,受压处脊髓平均ADC值升高,平均FA值下降,与正常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3.33%,FA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结论:DTI与常规MR比较,能早期而准确地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早期损伤.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预后不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62例体检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TI参数,血清NSE和Lp-PLA2水平。脑梗死组出院90d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上述指标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TI参数联合血清NSE、Lp-PLA2诊断脑梗死和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脑梗死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不良组FA值、ADC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NSE、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联合FA值、ADC值、NSE和Lp-PLA2诊断脑梗死以及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0.874,均高于各因素单独诊断和预测。结论:脑梗死DTI参数FA值、ADC值降低,血清NSE、Lp-PLA2水平增高,联合DTI参数和血清NSE、Lp-PLA2检测在脑梗死诊断和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CT血管成像的血流储备分数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2018年1月到11月选择在本院进行诊治的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CT检查与CT血管成像,记录成像特征与相关血流储备分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判断诊断价值。结果:在60例患者中,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20例,非淋巴结转移40例。转移组的毛刺征、分叶征、棘突征、空泡征等CT征象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转移组的肺动脉BF、BV值显著低于非转移组(P0.05),MTT值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5)。在60例患者中,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MTT成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BF、BV值成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CT血管成像在肺癌中的应用能反映患者的血流储备分数状况,有利于判断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不同严重程度的磁共振(MRI)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的表现,分析MRI对新生儿HI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HIE新生儿76例,其中轻度46例,中度24例,重度6例,所有患儿均接受MRI和CT检查,比较MRI与CT对新生儿HIE的诊断结果、对新生儿HIE严重程度的诊断结果及对患儿颅内病变检出率的结果。结果:以临床表现为金标准,76例患儿经MRI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的有72例,准确率为94.74%;经CT检查确认为新生儿HIE的有63例,准确率为82.89%,MRI检查对新生儿HIE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x2=5.365,P=0.021)。MRI检查对轻度、重度HIE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1.74%(33/46)、100.00%(6/6),显著高于CT检查的43.48%(20/46)、50.00%(3/6)(均P0.05);MRI与CT对中度HIE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5.00%(18/24)、66.67%(16/2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3,P=0.525)。MRI检查对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节损伤、脑水肿的总体检出率为98.68%(75/76),高于CT检查的90.79%(69/76)(x2=4.750,P=0.029)。结论:与CT相比,MRI能够更清晰显示新生儿的脑组织结构,对新生儿HIE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准确率优于CT,且对新生儿HIE脑组织病变情况的诊断也较CT更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鼻咽癌颅底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复查的4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测量放疗前、后ADC值,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结果分为复发组(n=5)及未复发组(n=35)。结果:复发组放疗前ADC值为(0.797±0.031)×10~(-3)mm~2/s,与未复发组放疗前ADC值(0.805±0.028)×10~(-3)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ADC值为(1.097±0.091)×10~(-3)mm~2/s,与未复发组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ADC值(1.705±0.128)×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鼻咽癌颅底放疗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通过DWI对ADC值的测量,可有效的预测患者预后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13.
人脑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不同的功能区域相互作用、互相协调,共同构成一个网络来发挥其功能。人脑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具有高效的“小世界”拓扑属性。本文从脑结构到脑功能方面介绍了从不同模态影像学数据构造脑网络的主要进展,并探讨不同的脑疾病患者脑网络拓扑结构是否发生了异常,以及这些异常特征能否用来进行疾病分类,最后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做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比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TPOF)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拟诊断为TPOF且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所有受试者进行MRI、CT检查,且以手术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TPOF的效能。此外,比较MRI、CT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节段各向异性值以及对TPOF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RI检查诊断TPOF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8.61%、94.12%、97.75%,均高于CT检查的79.17%、64.71%、76.40%(均P<0.05)。MRI检查诊断TPOF的表观扩散系数高于CT检查,而节段各向异性值低于CT检查(均P<0.05)。MRI检查对骨皮质骨折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而对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均P<0.05)。结论:MRI检查诊断TPOF的价值高于CT检查,且在骨小梁骨折的检出率方面优于CT检查,但CT检查应用于骨皮质骨折的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工作中可能通过联合MRI以及CT检查,继而达到提高TPOF检出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1版(PI-RADS V2.1)评分联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相关指标对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187例经病理证实且PSA为灰区(4-10 ng/mL)的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前列腺癌(PCa)组与前列腺增生组(BPH)组。由两名经验丰富的MRI诊断医师通过盲法对所有患者MRI图像进行PI-RADS V2.1评分,统计并计算血清PSA相关指标: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PSA/t-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采用t检验比较各项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项指标对灰区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PI-RADS V2.1评分与PSAD在PCa与BPH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A、f-PSA、f-PSA/t-PSA在PCa与BPH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PI-RADS V2.1评分、PSAD、PI-RADS V2.1评分联合PSAD诊断灰区前列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671及0.838,且PI-RADS V2.1评分联合PSAD的AUC显著高于单独应用PI-RADS V2.1评分(Z=1.989,P<0.05)与PSAD(Z=3.174,P<0.05)。结论:PI-RADS V2.1评分与PSAD对诊断灰区前列腺癌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且联合PI-RADS V2.1评分与PSAD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6.
佟金龙  王凯  刘放  刘芳  王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2):6369-6374,6361
目的:探讨健康志愿者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人体多脏器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图像特征。方法:对50例健康志愿者行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其中,20.30岁、30.40岁、40—50、50.60、60岁以上各二十例,每组内男女各十例。所得图像均经nDeMR后处理工作站(AW4.3)行MIP重建和黑白反转显示技术,并重建ADC图,观察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人体多脏器弥散加权图像的特点,并测定不同部位的ADC值,测量的部位主要包括脑灰质、脑白质、尾状核头、丘脑、桥脑、腮腺、肝脏、脾脏、T8椎体、T8—9椎间盘、L2椎体、L2.3椎间盘、前列腺、乳腺、子宫颈等,每个部位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单位为×10^-3mm^2/S。结果:1、WB-DWI的正常表现。2、不同性别及年龄组间各组织器官ADC值的统计学分析脑白质、T8椎体ADC值在不同性别及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T8.9椎间盘、L2.3椎间盘及女性乳腺ADC值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2椎体ADC值在男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部位ADC值平均值。结论:正常人体不同组织器官弥散加权图像特点及ADC值受到性别、年龄的影响,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正常WB-DWI表现存在差异。了解健康成人正常WB-DWI的表现对于准确判断各组织器官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e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undergo rapid development in early lif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ir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has yet to be examined. We performed imaging on neonates and examined how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volume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amygdala and hippocampus varied by genotype, and compared with prenatal maternal mental health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Gene × Environment models outcompeted models containing genotype or environment only to best explain the majority of measures but some, especially of the amygdaloid microstructure, were best explained by genotype only. Models including DNA methylation measured in the neonate umbilical cords outcompeted the Gene and Gene × Environment models for the majority of amygdaloid measures and minority of hippocampal measures. This study identified brain region‐specific gene network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genetic and epigenetic variation within CUX1 wa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8.
MRI是目前直肠癌诊断、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在判断肿瘤对邻近器官、结构的浸润程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有较高复发风险的低位肿瘤。常规MRI尤其是高分辨MRI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相关解剖,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通过确定肿瘤边界,直肠系膜有无受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以准确有效的进行术前诊断、分期;DWI有助于鉴别辅助治疗后失活与存活组织、筛选出辅助治疗有效的患者,在评估治疗后疗效、提示患者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发现准确进行淋巴结分期、鉴别复发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进一步探讨,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价、术后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MRI是目前直肠癌诊断、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在判断肿瘤对邻近器官、结构的浸润程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对有较高复发风险的低位肿瘤。常规MRI尤其是高分辨MRI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相关解剖,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通过确定肿瘤边界,直肠系膜有无受侵,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可以准确有效的进行术前诊断、分期;DWI有助于鉴别辅助治疗后失活与存活组织、筛选出辅助治疗有效的患者,在评估治疗后疗效、提示患者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发现准确进行淋巴结分期、鉴别复发仍然存在困难,需要在以后进一步探讨,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本文就近年来MRI在直肠癌术前评价、术后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