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血清鸢尾素(Irisin)、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LS患者62例,根据E1 Escorial诊断标准分为ALS早期组(n=30)和ALS晚期组(n=32),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Irisin、HSP70水平,分析ALS患者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改良后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ALSFRS-R)评分、爱丁堡认知行为量表(ECAS)评分和肌电图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HSP70对ALS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S早期组、ALS晚期组患者血清Irisin、HSP70、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降低,且ALS晚期组低于ALS早期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LS早期组、ALS晚期组患者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且ALS晚期组高于ALS早期组(P<0.05);ALS晚期组ECAS评分、ALSFRS-R评分低于ALS早期组(P<0.05);与ALS早期组比较,ALS晚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以及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水平明显降低(P<0.05);Pearson 检验结果显示,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血清8-OHDG、MDA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GPX、SOD水平、ECAS评分、ALSFRS-R评分以及正中神经CMAP、尺神经CMAP、腓总神经CMAP、胫神经CMAP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risin、HSP70联合应用时曲线下面积(AUC)(0.95CI)为0.850(0.722~0.976),诊断效能较高。结论:ALS患者血清Irisin、HSP70水平与患者体内氧化应激的过度激活、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损害相关,血清Irisin、HSP70有可能成为ALS诊断和病情评估的生物标记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甲状腺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甲状腺癌组患者术后实施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清甲治疗成功组(n=75)、清甲治疗失败组(n=45),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成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甲状腺癌组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清甲治疗成功组治疗前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均明显低于清甲治疗失败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清甲治疗成功组与清甲治疗失败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1碘首次治疗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原发病灶直径、淋巴结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31碘首次治疗前低TSH水平、原发病灶直径较大、存在淋巴结远处转移、甲状腺腺叶切除手术方式、治疗前高血清Tg水平、高血清TgAb水平、高血清VEGF水平、高血清MIP-1α水平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TgAb、VEGF、MIP-1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低131碘首次治疗前 TSH水平、原发病灶直径较大、出现淋巴结远处转移、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方式、治疗前高血清Tg水平、高血清TgAb水平、高血清VEGF水平、高血清MIP-1α水平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首次131碘清甲治疗成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取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各20只。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及给药后7d采用Longa标准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和炎症因子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脑缺血再灌注皮质微血管密度(MVD)。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低氧诱导生长因子- 1 (HIF-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术后具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表现,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小檗碱组大鼠Longa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MDA水平显著降低,而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IL-1β、TNF-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7 d后,模型组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MVD、VEGF mRNA和HIF-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给药7 d后,小檗碱组和模型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小檗碱组VEGF和HIF-1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小檗碱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促进血管生成从而达到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HIF-1 /VEGF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E钙粘蛋白(SE-CAD)、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sPD-L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AML患者纳入AML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的SE-CAD、sPD-L1、MIP-1α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对AML组患者经标准化治疗后,进行为期9个月的随访观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对比不同疗效及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并采用Pearson检验对AML患者血清SE-CAD、sPD-L1、MIP-1α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AML组患者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疗效患者对比中,未缓解组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高于部分缓解组和完全缓解组,且部分缓解组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在不同预后患者对比中,死亡组的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SE-CAD与sPD-L1、MIP-1α呈正相关性(r值=0.498、0.509,P值=0.006、0.002)。sPD-L1与MIP-1α呈正相关性(r值=0.517,P值=0.000)。结论:AML患者血清SE-CAD、sPD-L1、MIP-1α水平异常升高,且观察以上指标水平对患者疗效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作用,可能作为AML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骨钙素(BGP)、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elin)及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0例记作病变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BGP、ghrelin及YKL-40水平,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情况,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变组血清BGP、ghr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而YKL-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变组除语言、延迟记忆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老年T2DM患者血清BGP、ghrelin水平和FPG、HbA1c、HOMA-IR均呈负相关,与FINS及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而血清YKL-40水平和FPG、HbA1c、HOMA-IR均呈正相关,与FINS及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血清BGP、ghrelin存在明显低表达,而血清YKL-40水平呈明显高表达,且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均与胰岛素抵抗和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褪黑素(MT)水平与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偏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将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从2020年1月-2021年1月治疗的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记作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人员的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并对比两组人员的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偏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早晚问卷(ME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绝对夜晚型、中间夜晚型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中度清晨型、绝对清晨型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EQ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CB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与PSQI总分、PANSS评分呈负相关,而与MEQ、MCCB总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α-synuclein、MT水平降低,且与睡眠质量、昼夜节律偏好以及认知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参数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状腺球蛋白(Tg)、半乳糖血凝素-1(Gal-1)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入我院就诊的15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77例甲状腺癌患者纳入恶性组,81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纳入良性组,比较两组的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此外,恶性组患者亚分组为淋巴结转移组(n=51)和无淋巴结转移组(n=26),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参数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检查参数联合血清VEGF、Tg、Gal-1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效能。采用Spr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水平变化与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患者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淋巴转移组患者的VI、FI及血清VEGF、Tg、Gal-1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P<0.05);超声检查参数VI、FI联合血清VEGF、Tg、Gal-1诊断甲状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933、敏感度为85.50%、特异度为80.00%,均明显高于五项指标单独检测。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超声检查参数VI、FI以及血清VEGF、Tg、Gal-1与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声检查参数VI、FI及血清VEGF、Tg、Gal-1对甲状腺癌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且上述指标均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慢性盆腔炎(CPID)大鼠粘连修复相关指标、免疫功能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选择SD清洁级雌性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剂量组(给药剂量为2.0 g/kg)、中剂量组(给药剂量为1.0g/kg)、低剂量组(给药剂量为0.5 g/kg)。造模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均予以蒸馏水灌胃,1次/d,剂量为1 mL/100 g,各剂量组均根据相应剂量的桂枝茯苓胶囊灌胃,1次/d。对比各组大鼠粘连修复相关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指标[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免疫球蛋白A(IgA)、IgG、IgM]、TNF-α、IL-2水平及子宫内膜病变情况。结果:造模后,各剂量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IL-2、IgA、IgG和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但各剂量组IgA、IgG和IgM水平仍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各剂量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TNF-α、病理综合评分、TGF-β1和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但各剂量组病理综合评分、TGF-β1和VEGF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CPID可能与其抑制炎症水平、促进粘连修复、提升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半胱氨酸天冬酶-3(caspase-3)水平与肺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组),另选取50例COPD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和肺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析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与肺功能、MoC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pred)、MoC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与FEV1、FEV1/FVC、FEV1%pred、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COPD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水平较COPD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明显升高,8-iso-PGF2α、HIF-1α、NGAL、caspase-3升高与肺功能下降和认知功能受损均存在相关性,对COPD患者病情及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病程的自身免疫性卵巢早衰(APOF)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白介素-1β(IL-1β)、血清抑制素B(INHB)、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变化及其与血清性激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且被确诊为APOF的52例患者纳入APOF组,另选取同期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且确定为卵巢功能正常的健康女性50例纳入健康组,比较APOF组与健康组、不同病程的APOF患者血清BMP15、IL-1β、INHB、MIF水平差异,比较APOF组与健康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分析血清BMP15、IL-1β、INHB、MIF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POF组血清BMP15、INHB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APOF组血清IL-1β、MIF水平较健康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病程>3年的患者血清BMP15、INHB水平较病程≤3年的患者明显降低,血清IL-1β、MIF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APOF组促卵泡激素(FSH)较健康组明显升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均P<0.05);APOF组CD4+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BMP15、INHB与FSH及CD4+呈明显负相关,与E2呈明显正相关,血清IL-1β、MIF与FSH及CD4+呈明显正相关,与E2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结论:APOF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其血清BMP15、INHB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IL-1β、MIF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上述各指标与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性激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8例PCOS患者(PCOS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PCOS患者分为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161例)和正常体重组(18.5 kg/m2≤BMI<24 kg/m2,107例),另选择135例于妇科门诊体检的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水平以及性激素、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标,Pearson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COS组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01)。PCOS患者超重/肥胖组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T、TC、LDL-C、FPG、FINS、2hPG水平,HOMA-IR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01)。PCOS患者血清IMA、HIF1α水平与T、HOMA-IR呈正相关(P<0.05),血清Vaspin、IGF-1水平与TC、LDL-C、FPG、FINS、2hPG 、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IMA、HIF-1α、Vaspin、IGF-1水平均升高,IMA、HIF-1α、Vaspin、IGF-1均与PCOS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应用Gensini评分法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将≤20分的30例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20~50分的45例患者分为中度病变组,≥50分的25例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对比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依照PCI术后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非MACE组(n=79)和MACE组(n=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血清ox-LDL及HIF-1α的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ox-LDL及HIF-1α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的三组患者血清ox-LDL及HIF-1α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病变组ox-LDL、HIF-1α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和轻度病变组(P<0.05),而中度病变组与轻度病变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F-1α、ox-LDL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TIMI评分、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PCI介入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x-LDL及HIF-1α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且ox-LDL及HIF-1α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手术后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对于HIF-1α、ox-LDL升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注意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预防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40例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HCC患者,根据TACE术后1年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分析三者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对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HCC患者术前VEGF、HMGB1及HIF-1α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化程度和血管侵犯有关(P<0.05)。随访1年,240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5.42%(61/2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B级、甲胎蛋白≥400 μg/L、血管侵犯和VEGF、HMGB1、HIF-1α升高为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VEGF、HMGB1、HIF-1α单独预测。结论:术前血清VEGF、HMGB1及HIF-1α水平升高与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有关,三者联合预测HCC患者TACE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7例POI患者(POI组),另选取同期54名体检健康女性(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缪勒管激素(AMH)]、氧化应激[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25-OH-VD、DBP、SIRT1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OI患者血清25-OH-VD、DBP、SIRT1与性激素、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25-OH-VD、DBP、SIRT1与POI的关系。结果:POI组FSH、LH、MDA、DBP水平高于对照组,E2、AMH、SOD、GSH-Px、25-OH-VD、SIR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系数显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与FSH、LH、MDA呈负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正相关(P<0.05);血清DBP与FSH、LH、MDA呈正相关,与E2、AMH、SOD、GSH-Px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25-OH-VD(OR=0.825,95%CI:0.741~0.919)、SIRT1(OR=0.872,95%CI:0.810~0.938)是POI发生的保护因素,DBP(OR=1.173,95%CI:1.074~1.282)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POI患者血清25-OH-VD、SIRT1水平下调,DBP水平上调,与性激素和氧化应激相关,可能成为POI的辅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4、CTRP5、CTRP6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合并CHD患者为合并组,根据SYNTAX评分分为中重度病变组44例和轻度病变组56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单纯T2DM患者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0名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4、CTRP5、CTRP6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CTRP4、CTRP5、CTRP6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T2DM组、合并组血清CTRP4、CTRP5水平依次升高,CTRP6水平依次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合并CHD患者SYNTAX评分与血清CTRP4、CTRP5水平呈正相关(rs=0.820、0.833,P均<0.001),与CTRP6水平呈负相关(rs=-0.83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病程延长和糖化血红白蛋白(HbA1c)、CTRP4、CTRP5升高为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CTRP6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CTRP4、CTRP5水平升高和CTRP6水平降低与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加重独立相关,可能成为T2DM合并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参与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总胆红素水平(TBIL)、直接胆红素水平(DBIL)、NO、ET-1、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计算间接胆红素水平(IBIL),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BIL、DBIL、TBIL、VEGF和NO检测结果均显著降低,ET-1检测结果显著升高(P<0.05)。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对冠心病联合检测的AUC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值(P<0.05)。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血清胆红素、VEGF、ET-1和NO均可作为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清检测指标的关联强度依次为ET-1、VEGF、NO、胆红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紊乱,是导致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血清胆红素、NO、ET-1、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个指标,且可作为冠心病发病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与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临界病变的关系及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接诊的14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冠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分为易损斑块组(68例)和稳定斑块组(80例);另选同期的148例非冠脉临界病变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1-磷酸鞘氨醇联合神经肽Y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148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45例;功能性心肌缺血组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高于非功能性心肌缺血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1-磷酸鞘氨醇联合神经肽Y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发生功能性心肌缺血的AUC为0.928。结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1-磷酸鞘氨醇、神经肽Y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功能性心肌缺血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pro-BDNF)、α-突触核蛋白(α-syn)、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水平在不同Hoehn-Yahr(H-Y)分期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PD患者,将其按照H-Y分期的差异分作早期组(H-Y分期1~2期)45例以及中晚期组(H-Y分期3~5期)47例,另取我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以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与PD患者H-Y分期的相关性。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据此将所有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早期组和中晚期组的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中晚期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高于早期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均与PD患者H-Y分期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其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以及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有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以及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升高均是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年限较长是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血清pro-BDNF、α-syn、RANTES水平在PD患者中异常升高,且与H-Y分期呈正相关,还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可溶性fractalkine(sFKN)、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分析NPSL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中44例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NPSLE组),62例患者未出现神经精神症状(非NPSLE组)。检测血清sFKN、LDH水平,采用SLE疾病活动程度(SLEDAI)评分评估疾病活动程度,根据 SLEDAI评分将NPSLE组患者分为轻度组(17例)、中度组(15例)、重度组(12例)。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sFKN、LDH水平与SLEDAI评分之间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PSLE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NPSLE组血清sFKN、LDH水平、SLEDAI评分均高于非NPSLE组(P<0.05)。重度组血清sFKN、LDH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中度组血清sFKN、LDH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sFKN、LDH水平与SLEDAI评分均呈正相关(rs=0.868、0.7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未接受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高sFKN、高LDH是NPSLE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PSLE患者血清sFKN、LDH水平均增高,高水平sFKN、LDH与NPSLE发生和疾病活动程度增加有关,临床监测血清sFKN、LDH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NPSLE。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劳力性热射病(EH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入院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C类趋化因子5(CCL5)对该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EHS患者,入院时均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完善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检测。以康复或死亡为观察终点,将患者分成存活组(32例)和死亡组(1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清TNF-α、HMGB1、CCL5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入院时体温、心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血钠、血钾、血钙、肌红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肌酐、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存活组,收缩压、舒张压、指脉氧均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较高是EH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联合检测血清TNF-α、HMGB1、CCL5三项指标预测EHS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0.95CI)为0.869(0.739~0.975),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入院时血清TNF-α、HMGB1、CCL5水平较高是EHS患者预后的不利影响因素,且联合检测上述三指标对患者的死亡风险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