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9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采用通胆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输注治疗熊去氧胆酸(UDCA)应答不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影响UC-MSCs疗效应答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0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UC-MSCs输注治疗UDCA应答不佳的PBC患者29例。患者均以4周为间隔给予3次外周静脉输注细胞1.0×106个/kg。通过实验室指标、生命体征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UC-MSCs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患者临床症状、肝功指标和Child-Pugh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以"巴黎Ⅰ标准"作为疗效标准,评价患者UC-MSCs治疗后的疗效应答情况,比较有效患者及无效患者基线临床症状和肝脏功能差异,分析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年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UDCA治疗时间、激素治疗时间、实验室数据等,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性别、临床症状和Child-Pugh分级等指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影响UC-MSCs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1例患者在治疗后因合并严重感染出现高热,所有患者未出现UC-MSCs相关严重不良事件。UC-MSCs输注后与基线相比,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281.00 (182.50,428.50)比201.00 (149.50,402.00)]、γ-谷氨酰转移酶(GGT)[156.00 (73.00,390.00)比84.00 (43.50,312.50)]、总胆固醇(TC)[5.10 (3.14,7.69)比3.94 (3.00,6.01)]均下降(P < 0.05)。其中,9例(31﹪)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达到"巴黎Ⅰ标准",与无效组患者基线相比,有效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93.50 (77.75,100.75)比53.00 (46.00,78.00)]、ALP[342.00 (237.25,516.00)比185.00 (152.50,295.50)]、总胆红素(TBIL)[58.50 (33.45,69.33)比13.10 (11.25,20.25)]均下降(P <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疗效的重要独立因素[HR为0.817 (95﹪CI:0.715 ~ 0.935),P < 0.05]。 结论UC-MSCs输注对UDCA治疗应答不佳的PBC患者是安全可行的且耐受性良好,部分患者肝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血清TBIL是影响UC-MSCs治疗疗效的独立重要因素,提示在疾病进展早期TBIL较低的阶段进行UC-MSCs治疗可能有效改善和减缓患者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以胆汁淤积及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为特点的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肝脏病。熊去氧胆酸(UDCA)作为PBC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可使患者的生化指标、存活指标以及组织学等都得以改善。尽管如此,PBC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大约40%的PBC患者对UDCA的治疗仅获得了不完全应答,而肝移植则为晚期PBC患者治疗之首选。本文简要介绍近些年治疗PBC药物的新进展,包括熊去氧胆酸、布地奈德、免疫抑制剂、贝特类、6α-乙基鹅去氧胆酸、利妥昔单抗以及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期望为PBC的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最终可发展为终末期肝病。PBC模型是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和药物选择的有利工具,目前已开发出不同种类的动物模型,从遗传、免疫和环境方面模拟了PBC的特征,但没有一种动物模型能完美复制PBC的病理变化。本文对基因工程自发模型、化学物质诱发性模型、细菌诱发性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回顾及比较,为PBC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Th17/Treg免疫失衡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发病机制中起到关键作用。自噬是调节T细胞稳态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探索自噬对PBC患者Th17/Treg免疫失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初次诊断的PBC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PBMCs中Th17和Treg细胞分布及其胞内自噬的水平,进一步体外利用氯喹抑制自噬,证实自噬对PBC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者,PBC患者Th17细胞占CD4~+T比例上升(P0.05),且血清中IL-17含量较高(P0.01);Treg细胞比例下降(P0.05),且血清中TGF-β含量较低(P0.01)。而PBC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内自噬水平均升高。另外,体外实验结果证实,自噬抑制剂氯喹能够有效地恢复PBC患者PBMCs中Th17/Treg平衡。结论:异常活化的自噬可导致PBC患者Th17/Treg免疫失衡,抑制自噬能够在体外恢复此平衡。因此,对异常自噬的干预可能将成为PBC疾病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汁淤积性黄疸儿童94例,按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肝功能及免疫指标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TBil、DBil、ALT、AST、ALP、GGT、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6.29±11.07)μmol/L vs.(132.75±16.53)μmol/L、(53.47±6.71)μmol/L vs.(86.72±9.09)μmol/L、(76.53±8.60) U/L vs.(127.05±11.79) U/L、(138.59±12.14) U/L vs.(160.08±15.82) U/L、(206.88±79.04) U/L vs.(270.40±68.19) U/L、(223.04±89.59) U/L vs.(280.62±96.17) U/L、(22.80±3.79)%vs.(26.52±4.30)%](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38.91±7.20)%、(1.69±0.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67±6.26)%、(1.31±0.49)](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没有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胆红素水平及肝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9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肝、利胆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及肝功能指标水平,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以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其肝功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表达水平,探索其与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疗效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自2013年-2015年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的40例新诊断PBC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收集PBC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和血清样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治疗前PBC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2)PBC患者在接受UDCA治疗后的第3,6和12个月血清IL-6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在第3个月时下降最明显。3)无论是依据Paris I标准还是Barcelona标准,结果显示,UDCA应答者与应答不佳者相比其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73;P=0.409)。但UDCA应答者在治疗3个月时其血清IL-6表达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应答不佳者治疗3个月时血清IL-6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667;P=0.186)。结论:IL-6可能在PBC发病的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不能认为PBC患者治疗前血清IL-6表达水平能独立评价UDCA疗效,但是治疗三个月后患者血清IL-6水平下降趋势能够提示PBC患者对UDCA的应答情况。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MK-4074)联合非诺贝特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脂质含量以及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20只C57BL/6小鼠给予60%高脂饲料连续喂养8周构建NAFLD小鼠模型后,随机分为安慰剂组、MK-4074组、非诺贝特组以及MK-4074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每组各5只,继续高脂喂养并分别给予安慰剂(Placebo)、MK-4074(10 mg/kg/天)、非诺贝特(30 mg/kg/天)、以及MK-4074(10 mg/kg/天)+ 非诺贝特(30 mg/kg/天)治疗持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小鼠体重、肝指数、肝脏脂质含量、肝功能以及肝脏病理和肝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单用MK-4074治疗可显著降低肝指数、肝脏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含量以及血清ALT和AST水平,而对小鼠体重和血清TC没有显著影响;单用非诺贝特可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肝脏TG、TC、NEFA以及血清TG、 ALT和AST水平,对小鼠的肝指数、血清TC没有显著影响;而MK-4074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可显著降低小鼠体重、肝脏TG、TC、NEFA,以及血清TG、ALT和AST水平,降低肝脏脂质积累以及中性粒细胞与巨噬细胞浸润,效果优于MK-4074或非诺贝特单药治疗。结论:MK-4074联合非诺贝特可显著减少NAFLD小鼠肝脏的脂质含量,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共94例,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思美泰+地塞米松,观察组采用思美泰+熊去氧胆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瘙痒评分及妊娠结局、围生儿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BA、TB、ALT及AST、瘙痒评分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产率19.15%(9/47)、剖宫产率27.66%(13/47)、羊水污染率10.64%(5/47)及胎儿窘迫率12.77%(6/47)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40.43%(19/47)、57.45%(27/47)、21.28%(10/37)、19.15%(9/47),其中早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联合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胆汁酸、肝酶水平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一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骨肽注射液,每次30 mg,每天1次。治疗6个月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甲状旁腺素(PTH)、血磷(P)、血钙(Ca)和碱性磷酸酶(ALP))以及骨转换指标(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ALP、PTH以及BAP等骨代谢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O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TX-1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骨转换指标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9/50)](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骨肽注射液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骨代谢及骨转换状态,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达泊西汀联合他达拉非治疗原发性早泄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他达拉非片5 mg,每天1次,性交前按需口服盐酸达泊西汀片30 mg。对照组只按需口服盐酸达泊西汀片30 mg。疗程2个月。治疗期间嘱患者进行规律的性生活,每周1-2次,并做好相关记录。治疗前后行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ntravaginal ejaculation latency,IELT)IELT测评、患者及配偶性生活满意度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IELT、患者及配偶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IELT、患者及配偶满意度改善更为明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头晕、鼻塞,无需特殊处理,症状均自行缓解。结论:盐酸达泊西汀联合他达拉非治疗原发性早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观察羚羊角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来东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小儿癫痫患儿100例,按照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拉莫三嗪治疗)和研究组(羚羊角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为50例,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疗效,癫痫症状、自控能力、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炎症因子和神经损伤指标变化,记录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76.00%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94.00%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平均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操作智商(PIQ)、言语智商(VIQ)和全智商(FI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信号素3A(SEM3A)、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羚羊角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可提高患儿认知功能和自控能力,调节NSE、IL-2、S-100β、TNF-α水平,促进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不同剂量的叶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A患者,按照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50例和低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0 mg 每周1次)50例。高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10 mg 每周1次 或5 mg 每周1次随机分为两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5 mg 每周1次或不使用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高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组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叶酸10 mg组(P<0.05),但是两组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MTX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 组与无叶酸组患者治疗后hs-CRP、ESR、MTX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A高疾病活动时,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联合叶酸5 mg 每周1次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TX浓度变化不明显。RA低疾病活动时,MTX 10 mg 每周1次,与是否使用叶酸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未使用叶酸患者的MTX浓度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基多巴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酚妥拉明治疗,每次20 m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口服甲基多巴,每次250 mg,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妊娠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舒张压(DBP)和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微量清蛋白(M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胎盘剥落、子痫前期、羊水栓塞先兆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SBP、MAP和D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BP、MAP和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r、BUN水平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β2-MG和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多巴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酚妥拉明治疗,其可以更有效控制血压,改善患者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纤维化程度及自身抗体表达对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2011年住院的20例做过肝穿活检的经熊去氧胆酸单药治疗达到满意效果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12例患者(60%)的肝穿标本活检评估处于肝纤维化S3或S4期,其初诊时基线特征与肝纤维化处于S0-S2期的患者基线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该20例患者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的阳性率较低(1/20)。结论:肝脏纤维化程度不会引起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用治疗瘢痕疙瘩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瘢痕疙瘩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A组给予A型肉毒素治疗,B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C组给予A型肉毒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改善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C组患者体积、痛痒觉、硬度和自我评价的改善评分均高于B组和A组(P0.05),B组的各项指标改善评分和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治疗后半年、1年瘢痕疙瘩复发率均低于B组(P0.05),但A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A型肉毒素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相比,A型肉毒素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使用治疗瘢痕疙瘩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泼尼松(Pre)治疗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6-2017.06我院收治的102例行IMN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Pre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MMF+Pre进行治疗,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12个月后疗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后肾功能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并记录用药间期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20%,显著高对照组74.51%(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患者24 h UP、Cys C、TC、TG水平较治疗前均依次显著下降而Alb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BUN和Scr水平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7.45%(P0.05)。结论:应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成人IMN疗效更佳,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并改善患者脂代谢,药物方案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0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3)与实验组(n=53),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基于对照组加以桂枝茯苓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3%,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CA125、CA199、VEGF、SOD、IL-6、IL-8、TNF-α、hs-CRP水平、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和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7例,按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新辅助化疗(静脉注射紫杉醇135 mg/m2以及奈达铂75 mg/m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的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以及脉管浸润阳性率。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的复发率、转移率以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3.94 %(31/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 %(24/34)(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宫旁累及阳性率、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脉管浸润阳性率均明显较低(P<0.05);经过3年的随访,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给予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