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胸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术后的相关临床指标,为临床手术方式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100例,分别采用单孔胸腔镜(40例),两孔胸腔镜(32例)及三孔胸腔镜(28例)手术方式,比较三组手术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少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明显短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组内疼痛评分术后24h低于术后12h,术后48h低于术后2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发现,单孔胸腔镜组疼痛评分低于两孔胸腔镜组和三孔胸腔镜组(P0.05),而两孔胸腔镜组低于三孔胸腔镜组(P0.05)。三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淋巴结站数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与两孔、三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优势明显,且不会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可作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全胸腔镜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研究组则应用ERAS模式进行围术期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d、3d、5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前、术后3d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IRS、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5.00%,均低于对照组的15.0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 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d,且两组患者术后5d VAS评分低于术后3d(P0.05),研究组术后1d、3d与5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 CRP水平高于术前,且研究组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肺癌根治术患者,ERAS联合全胸腔镜可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单孔胸腔镜、单操作孔胸镜和传统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生存期差异,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A组(n=57例)、B组(n=58例)和C组(n=58例)。A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B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C组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通过观察3组患者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差异,本研究发现B组和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且C组患者术后1 d、3 d和7 d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3组患者中位OS、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的初步结论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获得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及开胸手术相同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效果,且可减少创伤,降低术后疼痛感,有利于术后恢复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应激因子、肺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研究组给予FTS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应激因子、肺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Cor)升高,但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低(P<0.05)。两组术后5 d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通气量(MVV)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幅度更高(P<0.05)。研究组术后4 h、24 h、48 h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TS应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应激,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单孔与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手术治疗气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对照组行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切口长度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d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和CRP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两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用于气胸患者的创伤更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应激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根治术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单孔组(n=63,采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和三孔组(n=64,采用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临床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应激反应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三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而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而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术后7d单孔组皮质醇、生长激素、PGE_2均低于三孔组(P0.05)。术后3d单孔组CD3~+、CD4~+以及CD4~+/CD8~+高于三孔组(P0.05)。术后3个月单孔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平均分数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损害较轻,且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1例(128眼),根据术后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6周,44例(61眼),B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12周,47例(67眼)。对比两组疗效、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主诉溢泪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A组拔管当天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拔管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6个月两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3个月视力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主诉溢泪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视力、生活质量、主诉溢泪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留置6周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留置12周者,提示临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尽量缩短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组)60例与对照组(开胸手术组)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等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癌患者术前1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 d、3 d及7 d胸腔镜手术组的细胞炎症因子及疼痛物质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指标较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根治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不仅减少了患者体表创口,亦减小了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且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亦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胸腔引流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引流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0,传统引流)和B组(n=40,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炎性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引流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d、术后7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术后3d、术后7d B组以上指标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引流相比,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效果显著,可减少炎性刺激,安全可靠,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60例肺癌患者,根据肺癌胸腔镜术后72 h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7例和非肺部感染组30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1d检测患者血清CRP/Alb、PCT、SAA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CRP/Alb、PCT、SAA水平对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时间≥5 d比例和血清CRP/Alb、PCT、SAA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时间≥5 d和血清CRP/Alb、PCT、SAA升高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RP/Alb、PCT、SAA水平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CRP/Alb、PCT、SAA升高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RP/Alb、PCT、SAA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心胸外科收治的7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预后情况以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引流量、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的手术切缘转移率为0.00%(0/35),死亡率为11.43%(4/3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复发率、胸腔内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率、远处转移率、肿瘤相关性死亡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无病进展生存期为8.24个月(95%CI:9.34~6.27),中位生存期为15.29个月(95%CI:12.14~21.78);观察组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11.26个月(95%CI:9.37~14.35),中位生存期为18.13个月(95%CI:15.24~22.36),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CD64指数、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CD163)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415例。根据术后是否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未感染组(394例)。检测外周血CD64指数和血清sCD14、sCD163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D64指数、sCD14、sCD163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外周血CD64指数、血清sCD14、sCD163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D64指数、sCD14、sCD163、降钙素原(PCT)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呼气峰值流量(PEF)是保护因素(P<0.05)。CD64指数、sCD14、sCD163、PCT预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0.815、0.842、0.784,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28,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D64指数、sCD14、sCD163、PCT水平升高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联合CD64指数、sCD14、sCD163、PCT可较好地预测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的10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常规清创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的5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术的基础上联用高压氧疗法。检测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 PCT)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计数水平;并记录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明显降低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血清hs-CRP、PCT和WBC水平,加快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速度,提高疗效,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后,对其镇痛效果、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于2015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接收的131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6),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自控静脉镇痛(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术后2h、12h、24h、48h安静时以及咳嗽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 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背景输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术后48h、术后72h 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99(CA199)、糖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的疗效及对患者疼痛、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PSP患者12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60例。给予对照组微创胸腔常规闭式引流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6 h、1 d及3 d的疼痛评分(VAS),术前及术后1 d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 d以及术后3 d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精密可控负压吸引术治疗PSP的疗效肯定,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氧化应激反应,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