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 (RCA)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L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RCA行DPMAS联合LPE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RCA的抗凝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成功完成10例次治疗,治疗结束体外循环管路内无凝血块形成,RCA可延长体外循环管路使用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未出现代谢性酸碱紊乱。有2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总钙(total calcium,Catot)/离子钙(ionized calcium,Caion)≥2.5判定为枸橼酸蓄积,24小时后恢复正常。在治疗中、治疗结束后患者无新发或再发出血现象。结论:肝衰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代谢枸橼酸的能力,且RCA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有助于延长体外循环管路的使用时间,同时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运用RCA行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组(20例)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小板输注组患者治疗显效数10例,有效数6例,总有效率80.00 %,PE组患者治疗显效数27例,有效数12例,治疗总有效率97.50 %,PE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PE组患者的PLT、RBC计数和Hb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升高,WBC计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血小板输注组PLT、RBC计数和Hb水平也出现明显升高,WBC计数水平出现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PE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血小板输注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为4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 %,PE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 %,P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结论:血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细胞计数异常情况,但血浆置换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 vs 72.5 %,P<0.05);两组TBA、AST、ALT、TBi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 vs. 27.50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与分析重症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及蛋白血浆制品干预的疗效。方法:2018年7月到2021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重症胰腺炎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1:1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蛋白血浆制品治疗,所有患者都治疗观察5 d。对比与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及机械通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的血乳酸值低于治疗前,乳酸清除率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的SOFA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的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水平都低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联合蛋白血浆制品干预在重症胰腺炎的应用能改善患者的病情与血乳酸状况,有利于血小板与血红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从而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与机械通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到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股神经脉冲射频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远期膝关节疼痛程度,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膝关节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逐渐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6、IL-1、TNF-α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主观(IKDC)评分、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单采富含血小板血浆治疗能够减轻患者近远期疼痛感,降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提升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围术期处理,n=75)与研究组(重组人促红素+铁剂,n=75)。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血液指标、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失血量和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CV、SF、Hb、MCH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治疗后的膝关节Lequesne指数评分、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治疗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提升MCV、SF、Hb、MCHC水平,促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观察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P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DPMAS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WBC和NLR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ALT、AST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BIL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T和PT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Na+和K+水平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l-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K+和C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LR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和DPMAS对肝衰竭均具有显著的的临床疗效,均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NLR,但两种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电解质等部分指标的影响不一,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取应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凝血指标、血浆代谢指标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prague- Dawley大鼠24只,制备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凝血指标(PT及ATPP)血气分析指标(包括pH、PO2、PCO2、乳酸),采用比色法检测常见代谢酶活性,采用PCR法检测mRNA含量,记录并对比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B、C、D三组大鼠的输血量。结果:与A组大鼠相比,B、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高(P<0.05),A组与C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大鼠相比,D组大鼠的ATPP、PT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A组相比,B、C、D组大鼠的pH、PO2水平明显降低、PCO2及乳酸水平明显升高对比(P>0.05);与B组大鼠相比,C、D组大鼠的pH、PO2明较高,PCO2、乳酸明显较低(P<0.05);C、D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大鼠的血浆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动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高,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低(P<0.05),C组大鼠的血浆miR-24与肝脏FX mRNA与A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D组大鼠的血浆miR-24水平明显较低,肝脏FX mRNA水平明显较高(P<0.05)。达到目标血压为80 mmHg时,输血量B组>C组>D组(F=133.139,P<0.001)。结论: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比为1:1的输血策略较1:2.5的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更好,可能与其降低大鼠的循环miR-24水平,提高肝脏FX mRNA水平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研究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浆Hcy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叶酸治疗,研究组30例,给予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认知功能、血浆Hcy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认知功能评分、血浆Hcy水平、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MoCA认知功能评分、ADL评分均升高,血浆Hcy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3.33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16.00 %,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 % vs.74.00 %,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叶酸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患者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Hcy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究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瘦素(leptin)、白介素-4(IL-4)、白介素-18(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11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1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浆leptin、IL-4、IL-18、TNF-α水平及24 h蛋白尿、血浆白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浆leptin、IL-4、IL-18和TNF-α与24 h蛋白尿、血浆白蛋白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血浆leptin、IL-4、IL-18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24 h蛋白尿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浆leptin、IL-4、IL-18和TNF-α水平与24 h蛋白尿均呈正相关性,而与血浆白蛋白均呈负相关性(P<0.05)。血浆leptin、IL-4、IL-18和TNF-α联合检测对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浆leptin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患者24h蛋白尿以及血浆白蛋白具有相关性,血浆leptin和IL-4、IL-18、TNF-α联合检测对肾病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血液灌流组(n=30)、联合治疗组(n=36),两组均接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血液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接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血液灌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较短,而长托宁用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抢救成功率较高(P0.05)。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浆ALT、AST、总胆红素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治疗过程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血流灌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据治疗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63,采用ERCP联合金属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和PTCD组(n=64,采用PTC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5d黄疸缓解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黄疸总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低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低于ERCP组,而高位梗阻患者黄疸缓解率高于ERCP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TBIL、ALT、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TBIL、ALT、DBIL水平较术前比较均下降(P0.05)。ERCP组患者术后舒适度量表评分总分低于PT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D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4.06%(9/64),低于ERCP组的41.27%(26/63)(P0.05)。结论:ERCP与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可改善患者肝脏功能、疗效满意,但ERCP对低位梗阻患者治疗效果优于PTCD,且术后舒适度优于PTCD,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具体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根据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地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加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一个星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心肌酶、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TBIL、DBIL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DH、CK、CK-MB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较单用蓝光照射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谱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活性因子、肝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1)和研究组(n=52),对照组患者给予RFA治疗,研究组给予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和预后。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3.85%(28/5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3.33%(17/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氨基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治疗后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年、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活性因子水平,未加重肝功能损伤,且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一步法腹腔镜胆囊切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在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9月行一步法LC+LCBDE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9例(观察组),并以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胆红素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步法LC+LCBDE治疗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成功率高,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率、肝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F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生存率、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9.84%(44/6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79%(32/6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D4+、CD4+/CD8+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安全性较好,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机体免疫抑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对比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单纯性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聚桂醇注射液进行硬化治疗,对照组30例在超声引导下给予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月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及白蛋白(ALB)。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4 h两组各项血常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ALT和AST升高(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ALP降低,CHE升高(P0.05),对照组ALT、AST及ALP降低,CHE升高(P0.05)。术后1周实验组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BIL、ALP、CHE及ALB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实验组患者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BIL、AST、ALP及CHE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聚桂醇注射液作为硬化剂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无水乙醇,对肝功能的损伤也较无水乙醇小。因此对于单纯性肝囊肿的硬化治疗,聚桂醇注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硬化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逆行胰腺胆管造影术(ERCP)对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于2016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结石性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按照介入治疗术式的异同将患者分为ERCP组(n=40,给予ERCP治疗)和PTCD组(n=40,给予PTCD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肝功能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成功率、黄疸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患者住院费用少于PTCD组患者,住院时间亦短于PTCD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7 d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两组患者术后7 d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术后1 d(P0.05),ERCP组术后1 d、术后7 d ALT、TBIL、DBIL水平与PTC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D、ERCP治疗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且手术安全性相当,但ERCP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