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半量睫状体光凝术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及血清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80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接受术式的差异区分为研究组(n=40,接受半量睫状体光凝术治疗)与对照组(n=40,接受小梁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前房反应及角膜水肿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视力以及血清ET-1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实施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1)术后1 d和术后7 d两个时间点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前房反应以及角膜内皮水肿情况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2)研究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20例,相对成功19例,手术总成功率为97.50 %,对照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15例,相对成功22例,手术总成功率为87.50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方面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3)术后7 d、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眼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ET-1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半量睫状体光凝术对青光眼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手术成功率相比小梁切除术更高,同时患者术后眼压降低明显,且手术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小儿紫癜性肾炎及其并发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0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CP-1、sVCAM-1表达水平,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MCP-1、sVCAM-1表达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MCP-1联合sVCAM-1判断肾损伤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MCP-1、sVCAM-1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MCP-1、sVCAM-1表达水平均与24 h Upro、Cys-C、SC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在108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中,发生肾损伤34例;肾损伤组血清MCP-1、sVCAM-1表达水平均高于非肾损伤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MCP-1联合sVCAM-1判断紫癜性肾炎患儿发生肾损伤的AUC为0.862,明显大于单一指标MCP-1的0.660和sVCAM-1的0.663(P<0.05)。结论: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MCP-1、sVCAM-1表达水平升高,与肾脏受累程度有关,联合判断肾损伤的效能较好,为监测病情演变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中心医院2018年05月~2021年0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以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利湿化痰方治疗。评估对比组间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糖代谢、血清MCP-1、IL-1β、HMGB1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8%(47/52),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8%(3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中医症候包括口苦咽干、神疲乏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等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代谢指标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MCP-1、IL-1β、HMGB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9.62%(5/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痰方对痰湿瘀热型2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纠正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中医症候程度,抑制MCP-1、IL-1β、HMGB1水平的表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尿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肾损伤分子-1(Kim-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早期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HDCP患者80例纳入研究,按照HDCP严重程度分作妊娠期高血压组2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26例,另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规律孕产检以及分娩正常妊娠孕妇40例作为正常妊娠组,检测并比较各组尿Netrin-1、Kim-1、RBP水平。此外,将HDCP患者按照是否出现早期肾损伤分作肾功能损伤组4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38例,比较两组尿Netrin-1、Kim-1、RBP以及肾功能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DCP早期肾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尿Netrin-1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尿Kim-1、RBP水平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多组数据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肾功能损伤组尿Netrin-1水平低于肾功能正常组,而尿Kim-1、RBP以及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白蛋白排出量(UAE)水平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HDCP早期肾损伤患者尿Netrin-1水平和血尿素氮、血肌酐、UAE均呈负相关关系,而Kim-1、RBP水平和血尿素氮、血肌酐、UAE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Netrin-1是HDCP早期肾损伤的保护因素,而尿Kim-1、RBP是HDCP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随着尿Netrin-1水平的降低以及Kim-1、RBP水平的升高,HDCP早期肾损伤风险越高,检测尿Netrin-1、Kim-1、RBP水平可能有助于评估HDCP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连蛋白(zonuli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l(MCP -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克罗恩病(CD)患者疾病活动度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CD患者,根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将CD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和轻度组,分别为42例、69例和51例,另选同期151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C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zonulin、MCP-1、HIF-1α与CDAI评分、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价值。结果: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普拉梭菌相对丰度轻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与CDAI评分、大肠杆菌、沃氏嗜胆菌、Atopobium parvulum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与普拉梭菌相对丰度呈负相关(P<0.05)。联合zonulin、MCP-1、HIF-1α鉴别重度CD的曲线下面积为0.856,高于单独zonulin、MCP-1、HIF-1α的0.706、0.693、0.747。结论:CD患者血清zonulin、MCP-1、HIF-1α水平均升高,且与CD疾病活动度增加和肠道菌群紊乱有关,可能是重度CD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同轴常规切口与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研究组采用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前房稳定性、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超声能量、角膜散光程度、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泪液炎性因子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1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中前房稳定人数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轴常规切口超声乳化术相比,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在改善患者角膜散光、视力以及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方面效果显著,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功能及血清ET-1、Hcy、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AP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茁-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QT间期离散度(QT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收缩末径(LVESD)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研究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素1(ET-1)、同型半胱氨酸(Hcy)、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硫氮唑酮治疗UAP患者疗效较好,能减少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增强患者的心功能,降低ET-1、Hcy、cTnT水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全飞秒激光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的效果,并分析治疗对患者角膜曲率、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40眼)高度近视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的方式将其区分为研究组(n=60,接受飞秒激光辅助Lasik治疗)与对照组(n=60,接受全飞秒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值及客观散射指数(OSI)、角膜曲率变化、屈光度差异、视力情况差异,统计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MTF值及OS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MTF值和OS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术后90 d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内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3)术前两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曲率以及后表面曲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时开展组间比较,研究组患者角膜前表面曲率中K1、K2以及Km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后表面曲率中K1、K2以及Km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前表面曲率K1、K2以及Km值有明显变化(P<0.05),后表面曲率K1、K2以及Km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统计研究组患者共出现弥漫性层间反应2例,感染1例,角膜内生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3.33%(4/1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120)(P<0.05)。结论:全飞秒激光和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对高度近视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全飞秒激光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术在改善患者视觉质量方面明显占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同样更高,全飞秒激光术术后视觉质量,但安全性更高,建议临床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术式,以改善高度近视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硫酸镁治疗,47例)和研究组(硫酸镁联合拉贝洛尔治疗,47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 h尿蛋白量(24hUP)、凝血功能、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SBP、DBP、24hU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可减少24hUP,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参数联合血清小窝蛋白-1(caveolin-1)、水通道蛋白4(AQP-4)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6例HICH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5例),预后不良组(51例)。术后监测颅内压参数[压力反应指数(PRx)、平均颅内压波幅(MWA)、20 mmHg阈值下颅内压剂量(Dicp20)],检测血清caveolin-1、AQP-4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颅内压参数联合血清caveolin-1、AQP-4预测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PRx、MWA、Dicp20以及血清caveolin-1、AQP-4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低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高PRx、高Dicp20、高caveolin-1、高AQP-4是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PRx、Dicp20、caveolin-1和AQP-4预测HICH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不良的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大于PRx、Dicp20、caveolin-1和AQP-4单独预测。结论:高PRx、Dicp20、caveolin-1、AQP4是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颅内压参数PRx、Dicp20及血清caveolin-1、AQP4预测HIC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亚低温联合手术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抛硬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9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组则在术后进行亚低温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ET-1、Ang-1、G-CSF水平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第1、3、7、14天的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血清ET-1、Ang-1、G-CS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血清各指标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脑梗死、脑积水、癫痫、肺部感染、切口脑脊液瘘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达到49.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56%;而治疗组的死亡率(5.08%)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3.56%),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手术治疗较单纯手术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血清ET-1、Ang-1以及G-CSF水平,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低,从而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2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ESWL治疗,并于术后辅助使用盐酸坦洛新,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排石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排净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绞痛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石排出时间、血尿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1年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1 d血清NGAL、Cys-C水平逐渐升高,GFR逐渐下降,术后3 d上述指标逐渐恢复。观察组术后1 d、3 d NGAL、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GF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前术后各时点Scr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石汤联合盐酸坦洛新辅助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有效改善ESWL引起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儿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经皮肾镜激光碎石,观察组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的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IL-10、CRP及WBC水平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患儿各项炎性因子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者患儿IL-10、CRP及WB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上尿路结石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CKD 5期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组)上尿路结石的患病情况,并与健康体检者80名(对照组,n=80)、CKD1~3期患者(非血液透析组,n=80)进行比较。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中结石和非结石者人口学资料、血清白蛋白、血糖、血脂、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并记录二者透析时间及24 h尿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尿路结石的患病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血液透析组上尿路结石患病率为25.0%,显著高于非血液透析组13.8%、对照组10.0%(P<0.05);非血液透析组、对照组上尿路结石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与非结石患者在性别、透析时间、TG、TC、UA、ALB、24 h尿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UA、TC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上尿路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LB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上尿路结石的患病率较高,对血脂代谢异常、高血UA、低血清ALB及长期透析者应早期筛查,并纠正脂代谢紊乱和低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钙敏感受体(Ca SR)基因单核昔酸多态性与泌尿系结石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黑龙江地区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及9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中的基因组DNA,采用PCR(聚合酶链反应)结合DNA测序,检测并分析Ca SR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分布。结果:泌尿系结石组和对照组Ca SR基因第986位、990位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其基因型分布频率在泌尿系结石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泌尿系结石患者组内Ca SR第990位GG纯合子和RG杂合子出现频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 SR基因第7外显子第986、990多态性位点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无直接相关性,但第7外显子第990位A/G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眼压、血流动力学及内皮素-1(ET-1)、基质金属蛋白酶-2抑制因子(TIMP-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和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治疗周期为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治疗4周、8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IOP)、昼夜IOP差,并对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的睫状后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浆ET-1及房水TIMP-2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IOP、昼夜IOP差、PCA和CRA血流动力学、血浆ET-1及房水TIM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8周、12周后,两组平均IOP、昼夜IOP差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12周后观察组平均IOP、昼夜IOP差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PCA和CRA的PSV、EDV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CA和CRA的PSV、EDV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ET-1和房水TIMP-2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浆ET-1和房水TIMP-2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POAG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血浆ET-1、房水TIMP-2水平,并改善患者PCA、CRA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5/S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 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 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5/S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 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 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老年翼状胬肉患者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的本院2018年08月至2020年07月期间295例翼状胬肉患者(共442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差异将患者分为联合组(150例,共224只眼)和参照组(145例,共218只眼),参照组病患仅择取翼状胬肉切除手术,联合组病患于以上基础实施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病患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1周、1个月、3个月)的BUT、SIt、UCVA、CAD、CAA,统计病患术后3个月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UT在术后1周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而在术后1月和3月较术前显著延长(P<0.05),两组BUT在术后1周对比差别明显(P<0.05),而其他时间点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前术后SIt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1月和3月的两组UCVA均高于术前(P<0.05),而两组在各时间点UCVA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角膜CAD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而两组角膜CAD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术后CAA术后3月与术前比较,WR比例显著降低,AR、OA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别(P>0.05)。术后复发率联合组(6.67%)与参照组(32.26%)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与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 ,老年翼状胬肉病患实施翼状胬肉切除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对患者早期眼表无较大影响,两种术式均不影响泪液分泌,且能够改善裸眼视力、散光度及轴向,但联合治疗在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活性分子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管紧张素II(Ang II)、醛固酮(ALD)、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V、CO、CI、VE、VA、VE/V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的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LVEF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SD、LVEDD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LVESD、LVEDD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ng II、ALD、NO、ET-1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ng II、ALD、ET-1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Ang II、ALD、ET-1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NO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管活性分子水平及心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