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气、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重症医学一科在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AECOPD合并轻度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丹参注射液滴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α(TNF-α)]和血清生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内皮素-1(ET-1)、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PaO2显著增加,PaCO2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较对照组高,PaCO2较对照组低(P<0.05)。(3)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高(P<0.05)。(4)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对照组低(P<0.05)。(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ET-1和CT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GF-β1、ET-1和CT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改善患者血气和肺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辅助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预后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5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给予两组抗感染、祛痰、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低流量吸氧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选择合适面罩进行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肺功能指标[1 s用力呼气量(1 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1,sTREM-1)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量化评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率分别为92.00 %和74.67 %(P<0.05)。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aCO2、SIRS评分以及血清IL-6、IL-8、TNF-α和sTREM-1水平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aO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1、FEV1/FVC、FEV1%、PaCO2、SIRS评分以及血清IL-6、IL-8、TNF-α和sTREM-1水平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BiPAP能够提高老年AECOPD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血气水平和预后,缓解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治疗效果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C reaction protein,CRP)、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以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至2019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吸入剂施治,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EV1 in the predicted value,FEV1%)、二氧化碳分压(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SaO2、PH值、CRP。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两组SaO2、PaCO2、PH值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S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两组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阻肺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炎性状态。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肥大细胞羧肽酶(MC-CP)、Th17表达及其与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组(SG),另选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CG),对比两组患者血清MC-CP、Th-17、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血氧分压(PaO2)、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数(FEV1/FVC)差异,就研究组患者MC-CP、Th-17水平与其呼吸功能、肺功能的相关性开展Spearman分析。结果:(1)研究组患者的MC-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h17百分比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PEF、PaO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患者MC-CP与PEF、PaO2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558、-0.700,P<0.001),研究组患者Th17与PEF、PaO2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95、-0.774,P<0.001);(4)研究组患者MC-CP与FEV1、FEV1/FVC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09、-0.481,P<0.001),研究组患者Th17与FEV1、FEV1/FVC呈现明显负相关联系(r=-0.622、-0.561,P<0.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C-CP及Th17水平会出现异常升高状态,而呼吸功能与肺功能会出现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此类患者血清MC-CP及Th17水平与其呼吸功能、肺功能均呈现负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联合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间收治的84例中重度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单吸入器三联疗法治疗)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分钟步行距离(6MWD)、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治疗期间急性加重频率、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实验组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6MWD高于对照组,CAT评分、治疗期间急性加重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吸入器三联疗法联合肺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治疗中重度COPD患者,可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活动能力,减少治疗期间疾病急性加重频率,同时还可改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4(CTRP-4)、CTRP-6、CTRP-9与肺功能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为SCOPD组,另选取同期5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RP-4、CTRP-6、CTRP-9水平,通过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老年AECOPD患者血清CTRP-4、CTRP-6、CTRP-9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SCOPD组、AECOPD组血清CTRP-4水平依次升高,CTRP-6、CTRP-9水平依次降低(P<0.05)。老年AECOPD患者血清CTRP-4水平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与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CTRP-6、CTRP-9水平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与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CTRP-4水平升高和CTRP-6、CTRP-9水平降低与老年AECOPD患者肺功能降低和炎症反应有关,可能成为老年AECOPD防治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四级:I级轻度(22例),Ⅱ级中度(24例),Ⅲ级重度(19例),Ⅳ级极重度(15例)。使用肺功能仪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功能进行检查,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水平,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期COPD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稳定期COPD组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IL-17水平和PaCO2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水平与FEV1%、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P<0.05),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可能共同参与了稳定期COPD慢性炎症过程,引起气流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可以辅助评估稳定期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MP-12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AECOPD 痰热壅肺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n=58,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和实验组(n=58,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清气化痰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IL)-6、IL-8、降钙素原(PCT)]、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或喘息气急、大便干结、口渴喜冷饮、痰多色黄或白黏、CAT评分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6、IL-8、PCT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2、MMP-9、MMP-12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气化痰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和血清MMP-2、MMP-9、MMP-12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与血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2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肺功能与血气指标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22例患者根据合并呼吸衰竭情况分为呼吸衰竭组(n=48)与非呼吸衰竭组(n=74)。呼吸衰竭组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FEV1/FVC、MMEF、MEF50、MEF25值都显著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呼吸衰竭组的PaO2与Hb值显著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两组PaCO2、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组的低氧血症、高血红蛋白血症等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5),两组高碳酸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呼吸衰竭组中,Spearman 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FVC、FEV1、FEV1/FVC、MMEF、MEF50、MEF25与PaO2、Hb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多伴随有肺功能下降与血气指标异常,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指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1-磷酸鞘氨醇(S1P)、T细胞免疫球蛋白域及黏蛋白域蛋白4(TIM4)与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气道炎症和治疗后再次急性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2016年7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47例缓解期患者纳为缓解组,73例急性发作期患者纳为发作组。对比发作组、缓解组血清S1P、SFRP1、TIM4、SFRP5水平、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气道炎症[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痰嗜酸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嗜酸粒细胞],治疗结束后以门诊复查或电话的形式进行随访1年,根据1年内是否再次急性复发分组,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比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的血清S1P、SFRP1、TIM4、SFRP5水平。结果:发作组的S1P、SFRP1、TIM4高于缓解组,SFRP5低于缓解组(P<0.05)。发作组的FEV1、FVC、FEV1/FVC低于缓解组(P<0.05)。发作组的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FeNO、血嗜酸粒细胞高于缓解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1P、SFRP1、TIM4与FEV1、FVC、FEV1/FVC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FeNO、血嗜酸粒细胞均呈正相关(P<0.05)。SFRP5与FEV1、FVC、FEV1/FVC呈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总IgE、嗜酸粒细胞、FeNO、血嗜酸粒细胞均呈负相关(P<0.05)。复发组的S1P、SFRP1、TIM4高于未复发组,SFRP5低于未复发组(P<0.05)。结论:成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S1P、SFRP1、TIM4水平异常升高,SFRP5异常降低,且与肺功能、气道炎症、再次急性复发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肺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法评估肺动脉压的价值,本文观察了37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相同体位及取样容积位置下测量心室射血前期(PEP)、射血时间(ET)、加速时间(AT)、加速度(ACC)、F[F=PEP/(ATET)];计算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FPA/FAO),并以各项比例系数与肱动脉压(BAP)的乘积作为肺动脉压的估测值。结果显示: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与右心导管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压(PAMP)取得了较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4、0.81);ACC次之(r分别为0.72、0.65);PEP/AT较差(r分别为0.53、0.50)。提示:肺动脉/主动脉血流时间间期比为无创定量评估肺动脉压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旨在模拟人类疾病特征,是研究者探索该疾病相关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其治疗措施的重要工具。经典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包括药物型、低氧型、手术型等,进来也出现一些新的模型,但这些动物模型都存在着不同的缺陷,不能很好地全面模拟人体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经典的造模方法和近年来出现的新方法,并且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势及其局限性,力求为今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合适的方向,使其能更好地符合人类疾病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氯化钴对于原代大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PAF)的增殖、迁移、表型转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利用氯化钴刺激PAF细胞,并通过MTT、细胞划痕、Transwell、表型转化标志蛋白测定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研究氯化钴对PAF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氯化钴可以抑制大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P0.001),并呈浓度依赖性。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提示较高氯化钴(200μmol·L~(-1))处理PAF细胞后可以抑制细胞迁移。随浓度增加,氯化钴可以抑制PAF的P110α、p-Akt蛋白表达。结论:氯化钴对于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肺动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特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与氯化钴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非常差并且目前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因此,对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十分迫切,而建立稳定、操作简便、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是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基础.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采用不同剂量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建立SD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稳定性.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为C组、M1、M2、M3和M4组,每组各15只.其中M1~M4组大鼠分别一次性腹腔注射MCT 30、40、50和60 mg/kg,诱导制作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C组为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溶剂腹腔注射.腹腔注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生存率、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肥大指数(RVHI),并取肺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的病理改变,采用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综合判断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稳定性.结果:C组无死亡,M1~M4组大鼠的生存率分别为87%,87%,67%,40%.M1~M4各组S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右心肥大指数依次增大(P<0.05),肺小动脉形态计量学指标检测显示肺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依次增大(P<0.05),而M3与M4组各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注射50 mg/kg、60 mg/kg剂量野百合碱均可引起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和肺血管重构,均可诱导稳定的肺动脉高压模型,而50 mg/kg剂量有更高的生存率.所以50mg/kg剂量野百合碱腹腔注射是成功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和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无创通气治疗。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分压(PaO_2)及酸碱度(pH)等动脉血气指标。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R)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_2,PaO_2,pH,FVC,PEFR及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_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PaO_2与pH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_2低于对照组,而PaO_2与pH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PEFR及FEV1明显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无创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研究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大鼠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以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模型组(Model)和肺心通组(Feixintong)。模型组和肺心通组大鼠腹腔注射野百合碱建立CPHD模型,肺心通组CPHD大鼠通过灌胃给药肺心通进行治疗3周。治疗3周后,测量三组大鼠0.3秒呼出量(FEV0.3)、呼出肺功能量(FVC)、肺动脉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室间隔厚度 (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PO2)、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以及舒张压(pulmonary artery diastolic pressure,PADP)以及肺血管重构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肺心通组大鼠活动量、饮食饮水量以及体重均显著增高,呼吸和舌色等症状均改善。肺心通治疗3周后,CPHD大鼠肺功能指标FEV0.3、FVC和FEV0.3/FVC均显著升高(P<0.05),心脏功能结构指标LVEF、LVEDD、IVST和LVPWT均显著升高(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PASP、PADP和mPAP均显著降低(P<0.05),以及肺血管重构指标MA、WT和WA均显著降低(P<0.05),而肺血管重构指标NMA却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心通对慢性肺源性心脏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降低慢性肺源性心脏大鼠肺动脉高压,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有助于重构肺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外周血ROCK2激酶活性及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COPD合并PH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化痰、平喘等基础治疗)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片20mg/d治疗);随访观察周期12周,于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检测外周血ROCK2的活性,利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肺功能变化(测定FEV1,FV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浆中ROCK2的水平(P〈0.01);降低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P均〈0.05。结论:在常规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ROCK2激酶的活性和肺动脉压力,从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对重症监护室(ICU)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 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 在我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并肺动脉高压患者7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有创组与无创组各39 例,两组患者 一般资料比较,P>0.05。两组均给予祛痰平喘、抗感染、皮质激素、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有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气管插管或 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无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两组PaO2、PaCO2、pH 值、肺动脉压力、BNP 等 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pH 值、肺动脉压力、BNP 均显著优于本组治疗前,P<0.05;有创组治疗后PaO2、PaCO2、 pH 值、肺动脉压力、BNP均显著优于无创组治疗后,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与无创机械通气均可改善呼吸衰竭并动脉高压 临床症状,降低血浆BNP 浓度,但有创机械通气较无创机械通气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可以通过监测血浆BNP 浓度判断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