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CRP/PAB)比值与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Sepsis-3.0诊断标准分为普通脓毒症组44例、脓毒性休克组53例,根据入院后30 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5例和存活组62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并检测血清sTM、PCT、CRP/PAB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和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高于普通脓毒症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升高为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脓毒性休克、合并器官损伤≥3个、机械通气时间延长、APACHEⅡ评分增加、SOFA评分增加、sTM升高、PCT升高、CRP/PAB比值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sTM、PCT、CRP/PAB比值升高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增加密切相关,血清sTM、PCT、CRP/PAB比值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病情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118)和死亡组(n=3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血清PCT、CRP,PT、APTT,APACHE II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7.32 ng/mL、CRP>86.73 ng/mL、PT>15.48s、APTT>36.74s、APACHE Ⅱ评分>15.88分和SOFA评分>6.48分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099、1.747、2.333、1.596、1.916、2.208,P<0.05)。血清PCT和CRP均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两者与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存在正相关,并且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糖原磷酸化酶脑型(GPBB)、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与脓毒症患儿心肌损伤指标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六医院收治的271例脓毒症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伤组)和同期收治的227例脓毒症感染性疾病但未发生心肌损伤患儿(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以及心肌损伤指标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PCT、CRP、GPBB、HMGB1与心肌损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心肌损伤组患儿28d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脓毒症心肌损伤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肌损伤组血清PCT、肌红蛋白(Mb)、CRP、GPBB、心肌肌钙蛋白I(cTnI)、HMGB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均与血清Mb、CK-MB、cTnI水平呈正相关(P<0.05)。死亡组脓毒症休克比例、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尿素氮、血肌酐、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前白蛋白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PACHE Ⅱ评分、存在脓毒症休克、高PCT、高CRP、高GPBB、高HMGB1、高cTnI是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儿血清PCT、CRP、GPBB、HMGB1水平增高,且与预后不良以及心肌损伤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老年肺炎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8年3月到2021年2月选择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住院诊治的老年肺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Apelin-13水平,使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CT严重程度指数(CTSI)、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随访患者的预后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到2021年7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18.47±2.82个月,死亡18例(死亡组),占比23.1 %。死亡组的性别、年龄、生活行为、体重指数、病程、合并疾病等与非死亡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血清Apelin-13表达水平具有差异,且死亡组较非死亡组低(P<0.05)。死亡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TSI评分高于非死亡组(P<0.05)。在78例患者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Apelin-13水平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TSI评分存在负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elin-13水平(OR=3.770)、APACHEⅡ评分(OR=3.624)、SOFA评分(OR=2.422)、CTSI评分(OR=1.842)都为影响患者预后死亡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炎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呈现低表达状况,与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TSI评分等疾病严重程度指标存在相关性,也是影响患者预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脓毒症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紊乱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凝血功能检验,并依据检验结果,将患者分为凝血功能异常组(n=60)及正常组(n=20),分析凝血功能障碍异常及正常患者临床特征、凝血功能障碍异常及正常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依据脓毒症患者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n=64)及死亡组(n=16)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凝血功能正常组及异常组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WBC)、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指标水平无较大差异(P>0.05),与凝血功能正常组比较,凝血功能异常组患者呼吸、脉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指标水平相对较高,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水平相对较长,PLT指标水平相对较高(P<0.05);与凝血功能正常的脓毒症患者相比较,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及急性生理功能评分(SOFA)评分更高,住ICU时间均相对较长(P<0.05),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比较(P>0.05);脓毒症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均未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产生较大影响(P>0.05),PT、PCT、APTT、CRP、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对脓毒症预后产生严重影响,死亡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将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单因素予以赋值,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PCT、PT、APTT、CRP、SOFA、APACHE Ⅱ 评分为自变量,结果显示,PCT、PT、CRP、SOFA、APACHE Ⅱ 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发生凝血功能紊乱会对临床相关指标产生影响,从而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依据脓毒症患者预后,研究结果显示,PT、PCT、CRP、SOFA及APACHE Ⅱ评分均会对脓毒症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检验上述指标水平,可为临床评估脓毒症预后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It-1)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5),重度脓毒症组(n=20)与脓毒症休克组(n=15),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分析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的相关性。通过对60例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结果情况分为存活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和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三者对重症感染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PCT、sFIt-1、sofa评分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sFIt-1、sofa评分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疾病、病原学、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PCT、sFIt-1、sofa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CT、sFIt-1、sofa评分为重度感染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PCT、sFIt-1、sofa与重症感染呈正相关,且三者水平越高患者死亡率可能越高,因此需针对PCT、sFIt-1、sofa升高的感染患者改良治疗措施,预防预后不良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105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入院后给予血常规、血清PCT水平、血气分析及生化全项等检查,并进行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SOFA评分。根据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27例和存活组78例,比较两组组患者血清PCT水平、白细胞(WBC)、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同时比较和分析APACHEⅡ评分、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PCT和SOFA评分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结果:死亡组患者血清PCT水平、SOFA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WB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2);PCT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P=0.001),SOFA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0(P=0.012),APACHE II评分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大于PCT和SOFA评分(P0.05),PCT和SOFA评分联合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0.761(P=0.001),与APACHE I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39)。结论:血清PCT水平联合SOFA评分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与APACHE II评分相当,均明显优于血清PCT水平和SOFA评分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251例纳入研究,将其按照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116例和非AKI组135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此外,将AKI组患者按照随访28d时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32例和存活组84例,比较两组尿液NGAL水平、基线资料、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以及实验室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AKI组尿液NGAL水平、RRI、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尿液NGAL水平与RRI、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死亡组AKI分期2~3期人数占比高于存活组,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尿液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均高于存活组,而尿胱抑素C(CysC)水平低于存活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KI分期2~3期、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尿液NGAL以及尿Kim-1均是脓毒症合并AK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而尿CysC为其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尿液NGAL在脓毒症合并AKI患者中明显高表达,且和RRI、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对危重症产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危重症产妇84例,根据住院期间危重症产妇的生存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4)及预后不良组(n=10)。所有纳入本研究的危重症产妇均于入院24 h内完成APACHEⅡ评分评估;对所有危重症产妇应用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比两组危重症产妇APACHEⅡ评分及动脉血乳酸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危重症产妇APACHEⅡ评分与其动脉血乳酸水平的相关性;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重症产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危重症产妇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均高于于预后良好组(P<0.05)。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危重症产妇APACHEⅡ评分与其动脉血乳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体质指数(BMI)≥25 kg/m2、剖宫产、产后并发心力衰竭、高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危重症产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危重症产妇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高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是影响危重症产妇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对危重症产妇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集的80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按抛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治疗7 d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总清除率;比较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7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0%(2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细菌总清除率为67.50%(27/40),高于对照组的30.0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 两组APACHE Ⅱ评分及CRP、PCT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控制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变化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重症肺炎患者、96例普通肺炎患者和同期来院体检的100名健康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死亡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30例)。采用丁酰硫代胆碱底物法检测血清CHE水平,采用乳酸底物法检测血清LDH水平,测量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患者血清CHE、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重症肺炎组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LDH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普通肺炎组血清CH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LD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存活组患者血清CHE水平随时间显著增加,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患者血清CHE水平随时间显著降低,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增加(P<0.05)。死亡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CHE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LDH水平和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3)重症肺炎患者血清CHE与LDH和APACHE Ⅱ评分间均呈显著负相关,LDH和APACHE 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4)ROC曲线结果表明:入院第1d血清CHE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AUC为0.790(95%CI:0.688~0.891),最佳诊断cutoff值为≤3.3 kU/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77.59%、44.26%、60.61%和81.82%;血清LDH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AUC为0.924(95%CI:0.862~0.985),最佳诊断cutoff值为≥382 U/L,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79.31%、72.64%、70.00%和95.83%。APACHE 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AUC为0.966(95%CI:0.931~1.000),最佳诊断cutoff值为≥23.5分,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100.00%、83.33%、100.00%和92.06%。结论:入院第1 d时血清CHE、LDH和APACHE Ⅱ评分都能有效预测重症肺炎发生死亡的风险,LDH和APACHE Ⅱ评分预测效能更高,且LDH操作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及与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患者进行研究,设为病例组,并选择我院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血清sCD14、CRP、PCT水平变化情况及与APACHEⅡ、BISA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sCD14、CRP、PCT及APACHEⅡ、BIS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患者血清sCD14、CRP、PCT及APACHEⅡ、BISAP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血清sCD14、CRP、PCT及APACHEⅡ、BISA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患者,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CD14、CRP、PCT与APACHEⅡ、BISAP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9,0.649, 0.584,0.488,0.674,0.663,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sCD14、CRP、PCT均呈高表达,且与APACHEⅡ、BISA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98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患者在ICU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121例)和死亡组(77例)。对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多药耐药G-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对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98例重症肺炎患者中,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60例,占比30.30 %,共分离出病原菌290株,其中多药耐药菌65株,占比22.41 %,其中占比比较高的有鲍曼不动杆菌(23.08 %)、铜绿假单胞菌(20.00 %)、金黄色葡萄球菌(20.00 %)、肠炎克雷伯菌(10.77 %);重症肺炎患者多药耐药G+对青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较为敏感;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G-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表现出耐药性,其中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中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的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存活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两组患者肺部基础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联合使用其他抗生素的占比,以及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无差异(均P>0.05);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1.568、1.203、2.812、1.674,均P<0.05),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542,P<0.05)。结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的主要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且男性、年龄≥70岁、APACHEⅡ评分≥26分、有创通气为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是多药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尿调节素(UMOD)、肝素结合蛋白(HBP)、Klotho蛋白联合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预测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28天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脓毒症并发AKI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8天以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86例)和死亡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血清UMOD、HBP、Klotho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分期的AKI患者血清UMOD、HBP、Klotho蛋白表达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UMOD、HBP、Klotho蛋白及APACHEⅡ评分单独及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预后的价值。结果:相比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血清UMOD、Klotho较低,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BP、APACHEⅡ评分较高 (P均<0.05)。不同AKI分期患者血清UMOD、HBP、Klotho及APACHEⅡ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MOD<62.43 mg/mL、HBP>30.14 μg/L、Klotho≤180.37 ng/L、APACHEⅡ评分>16.00分是影响患者28天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UMOD、HBP、Klotho、APACHEⅡ评分四者联合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0.842~0.939),明显高于血清UMOD[0.724(0.674~0.765)]、HBP[0.666(0.622~0.710)]、Klotho[0.767(0.731~0.804)]、APACHEⅡ评分[0.840(0.802~0.878)]单一检测 。结论:脓毒症并发AKI患者血清UMOD、Klotho降低,HBP水平升高且APACHEⅡ评分较高,与脓毒症并发AKI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四者联合能辅助预测脓毒症并发AKI患者28天死亡。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儿科序贯器官衰竭评估(pSOFA)评分、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评分及早期血乳酸(Lac)测定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患儿28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48例和存活组59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pSOFA评分、PCIS评分评价和血Lac检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107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率为44.86%(48/107)。死亡组脓毒症分级、合并器官损伤≥3个比例、机械通气比例、p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Lac水平高于存活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存活组,PCIS评分、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合并≥3个器官损伤、机械通气、pSOFA评分增加、D-二聚体升高、血Lac升高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CIS评分增加、白蛋白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脓毒症分级、合并器官损伤、机械通气、D-二聚体、白蛋白、pSOFA评分、PCIS评分、血Lac为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pSOFA评分、PCIS评分和血Lac水平联合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耐药性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开展痰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获取的病原菌实施药物敏感试验。此外,统计入院后28 d内死亡患者例数,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23株占75.46%、革兰阳性菌33株占20.25%、真菌7株占4.29%。其中革兰阴性菌又以铜绿假单胞菌(50株占30.67%)、鲍氏不动杆菌(32株占19.63%)以及肺炎克雷伯菌(21株占12.88%)较为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5分、氧合指数<80 mmHg、入住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时长≥10 d以及机械通气时间≥6 d均是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年龄、CRP、PCT、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入住MICU时长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不同炎症因子表达与肠道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8月到2022年8月收治的60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28 d随访,将28 d内死亡的2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将其余4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与IL-6、PCT、C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并分析SAP预后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将所有患者依照肠道屏障损伤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肠道屏障损伤组(n=42)与非肠道损伤组(n=18),对比两组患者IL-6、PCT、CRP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肠道屏障损伤的相关性,并绘制各指标诊断SAP肠道屏障损伤的ROC曲线,分析其预测肠道屏障损伤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胰腺坏死、APACHEⅡ评分、发生器官衰竭情况与IL-6、PCT、CRP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PCT、CRP、APACHEⅡ评分为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不良影响因素(P<0.05);肠道屏障损伤组患者IL-6、PCT、CR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肠道屏障损伤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6、PCT、CRP与肠道屏障损伤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从低到高依次为IL-6 (0.631)、CRP(0.667)、PCT(0.671)、联合诊断(0.852)。血清IL-6、PCT、CRP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血清IL-6、PCT、CRP单一诊断(P<0.05)。结论:IL-6、PCT、CRP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可预测SAP患者预后情况,IL-6、PCT、CRP与SAP肠道屏障损伤呈正相关,且三者联合对SAP肠道屏障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细菌性血流感染(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载脂蛋白M(APOM)、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185例(脓毒症组),根据28d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61例)和存活组(12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7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POM、sTREM-1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APOM、sTREM-1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185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28d死亡死亡率为32.97%(61/18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APOM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感染、脓毒性休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升高、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增加、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增加、血清PCT升高和sTREM-1升高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APOM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预测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908,大于血清PCT、APOM、sTREM-1单独检测预测的0.785、0.779、0.783。结论: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sTREM-1水平升高和APOM水平降低与预后不良的发生有关,血清PCT、APOM、sTREM-1联合检测对细菌性BSI所致脓毒症患者死亡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79例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A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AA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NLR、PCT、CRP水平。分析术后切口感染AA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CT、CRP对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79例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2.40%(47/379),47例术后切口感染AA患者切口分泌物共检测出75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比42.67%(32/75)、57.33%(43/75)。感染组NLR、PCT、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程≥24 h、阑尾化脓或坏疽及穿孔、开腹手术、留置引流管和血清NLR、PCT、CRP升高为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CT、CRP联合预测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NLR、PCT、CRP单独预测。结论:术后切口感染AA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术前NLR、PCT、CRP水平升高与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16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28 d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2、3、5、7 d的血清CRP、PCT水平的动态变化,入院第1 d白细胞、乳酸、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差异,并分析血清CRP、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3和5 d 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7 d 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第1、2和3 d 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死亡组患者第5、7 d 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死亡组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 d,患者CRP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87和0.396,P均0.01);入院第7 d,患者PCT水平与SOFA评分和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2和0.464,P均0.01);CRP为10.0 mg/L时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70.8%。PCT为2.0μg/L时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69.4%。结论:CRP、PCT可以评价脓毒性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且动态观察其变化有助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