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研究盆底电刺激对大鼠盆底肌肌肉、神经发育的形态学影响.方法:36只Wistar产后健康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刺激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与刺激组都建立了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建模后刺激组给予盆底电刺激,每3 d一次,持续治疗12d;模型组在建模后不给予任何治疗处理.结果:模型组与刺激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方法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下小腿肌肉的电学特性,旨在将EIT作为一种长期监测方法,从而可视化NMES训练对人类小腿肌肉的训练效果。方法 16名实验对象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control group,CG,n=8)和最佳电压强度的NMES训练组(optimal voltage intensity training group,OG,n=8)。对照组保持正常生活方式并不进行NMES和其他的肌肉训练;NMES训练组中使用商业NMES设备对实验对象右小腿进行23 min的NMES训练,每周3次,为期5周。应用EIT测量在每周一训练开始前的电导率分布。并且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方法测量右腿细胞外含水量与身体总含水量的比率(ECW/TBW) βrl,及身体总含水量(TBW)τ。为了量化NMES在肌肉训练过程中的作用,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EIT重建图像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评价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行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并经阴道试产的初产妇200例,均无硬膜外镇痛禁忌证,根据分娩镇痛要求,将其纳入镇痛组(P组,100例)及对照组(C组,100例)。记录两组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P组较C组的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显著延长,催产素使用率P组明显高于C组;两组第一产程中转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羊水胎粪污染率,新生儿娩出后1、5min Apgar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使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延长、催产素使用率增加,但不增加急诊剖宫产率和经阴道器械助产率,明显降低了社会因素手术率,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分娩镇痛对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154例分娩镇痛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将受试者进行分组,对照组77例产妇接受常规的静脉麻醉镇痛,研究组77例产妇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分级、母婴结局及24h泌乳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0级及Ⅰ级疼痛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级及Ⅲ级疼痛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尿潴留及产后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及10 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产妇产后24h有效泌乳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减轻疼痛,改善母婴结局,促进产后泌乳。 相似文献
5.
赵青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4):1760-1766
为了揭示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产科建卡并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300例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妊娠妇女分为干预组(常规产检就医嘱+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 n=140)、对照组(常规产检就医嘱, n=142),对比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和分娩结局。研究显示,干预组的分娩孕周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顺产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64.79%(p0.05);干预组的第一产程潜伏期、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第三产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分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8%(p0.05)。本研究表明,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初产妇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分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本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当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进入第二产程后,观察组的51例产妇采用0.4μg/m L舒芬太尼以及0.08%罗哌卡因进行持续镇痛分娩;对照组的50例产妇则在宫口开全后,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泵内的局麻药物,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一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产妇对第二产程镇痛和修复会阴部时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母婴结局及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48例拟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74例)于宫口扩张≤2 cm开始分娩镇痛,B组(74例)于宫口扩张>2 cm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程、宫口扩张全时间、催产素使用、疼痛、母婴结局、盆底肌电指标以及盆底障碍发生情况。结果:A组宫口扩张全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高于B组(P<0.05)。A组给药30 min(T1)、60 min(T2)、宫口扩张7-8 cm(T3)、宫口扩张全(T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P<0.05),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低于B组(P<0.05)。结论:宫口扩张≤2 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分娩对女性盆底肌群的损伤;宫口扩张>2 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相对较低,应结合产妇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利弊选择最佳的镇痛时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实施产前常规检查的妊娠妇女200例,其中100例接受常规产前指导(对照组)、100例妊娠妇女定期接受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随访至分娩结局,观察两组妊娠妇女的产程、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有1例妇女出现流产、对照组有2例妇女出现自然流产;研究组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第三产程时间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14.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5%(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分娩相关并发症率3.03%低于对照组的11.22%(p<0.05)。本研究初步表明:产前多媒体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比较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与低频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入选的31名PD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电刺激手术,术后1个月,在高频刺激条件下,进行UPDRS运动评分,同时对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中轴症状进行评分;术后6个月,在关闭刺激、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三种刺激条件,同样进行相关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除中轴症状外,UPDRS运动评分和震颤、强直、运动迟缓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HFS、LFS刺激条件下,UPDRS运动评分和震颤、强直、运动迟缓评分均较OFF降低(P0.05),但中轴症状评分无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LFS较HF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丘脑底核高频和低频电刺激均能改善PD的运动功能,对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疗效明显,但对中轴症状均无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诱发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CI诱发NB患者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排尿症状、膀胱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日膀胱内压力、24 h单次排尿量、排尿次数、膀胱容量均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膀胱功能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活力、生理职能、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SCI诱发NB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症状,提高其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比较羟考酮、舒芬太尼用于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epidural controlled analgesia,PCEA)后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的初产妇210名,随机分为3组,羟考酮(O)组采用0.1 %罗哌卡因复合羟考酮硬膜外镇痛、舒芬太尼(S)组采用0.1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C)组采用0.1 %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每组70例。记录患者入室(T0)、首剂量给予10 min(T1)、30 min(T2)、宫口全开(T3)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分娩镇痛起效时间,作用持续时间、产程时间和出生后1 min、5 min 新生儿Apgar 评分。分别抽取T0、T2产妇静脉血及新生儿娩出(T4)后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清皮质醇以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结果:实施分娩镇痛的产妇疼痛缓解,O组、S组与C组在相应时间点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起效时间快于O组、C组,O组持续时间长于S组、C组(P<0.05)。S组、C组较O组NO浓度显著降低,O组较S组、C组皮质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三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羟考酮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可延缓母婴NO降低时间,降低皮质醇浓度,降低产妇的应激反应且镇痛效果优于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到2021年8月在本院住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化1:1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两组在4周后记录下肢肌力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的简化Fugl-Meye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后的120 °/s时膝关节的伸肌与屈肌峰力矩体重比都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治疗后的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高于治疗前,联合组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诱发电位,从而提高患者的下肢肌力与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可行走式分娩镇痛方法对产妇分娩结局及胎儿血氧饱和度(FSaO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123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罗哌卡因结合氢吗啡酮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组(A组)45例、罗哌卡因结合舒芬太尼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组(B组)45例以及常规分娩组(C组)33例。比较三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胎儿FSaO_2,并对比三组胎儿窒息程度。结果:三组产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剖宫产率以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胎儿轻度窒息率高于B、C组,A组胎儿正常率低于B、C组(P0.05),B、C组胎儿的轻度窒息率、正常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胎儿FSaO_2低于B、C组(P0.05),B、C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胎儿FSa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结合舒芬太尼的可行走式分娩镇痛与常规分娩均不影响产妇的分娩结局和胎儿FSaO_2,相较罗哌卡因结合氢吗啡酮在分娩镇痛中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及血清松弛素(RLX)、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15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均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变化情况,并分别在治疗前后应用盆腔脏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国际尿控协会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析量表(POP-Q)、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估两组患者的性功能、盆腔脱垂程度及尿失禁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8.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耐力收缩(Ⅱ类肌)、持续收缩和快速收缩(Ⅰ类肌)、前静息电位、后静息电位肌电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快速收缩(Ⅰ类肌)高于对照组(P<0.05),静息电位与后静息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ISQ-12、POP-Q和ICI-Q-SF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SQ-12、ICI-Q-SF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OP-Q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LX、CTGF和MMP-1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提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盆底肌表面肌电变化,改善患者性功能、盆腔脱垂程度及尿失禁情况,且能够降低血清松弛素、CTGF和MMP-1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频率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共选取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根据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不同随机分成4组,N组患者20人不做经皮穴位电刺激,E1-E3组患者60人术中在内关、百会和风池穴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其中E1组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Hz,E2组频率为100 Hz,E3组频率为2/100 Hz。观察四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N组比较E1-E3组POCD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1、E2、E3组患者POCD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内关、百会和风池穴可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但不同频率参数的刺激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96例,并成功实施ACLR,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和研究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干预)。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步长、步速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进行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应用于ACLR术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腘绳肌肌力,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肌内效贴干预,研究组接受肌内效贴联合TENS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FMA、MBI、CM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患侧肩关节的外旋、前屈、外展的主动/被动活动度(AROM/PROM)均大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TENS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可有效改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