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免疫增强型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对老年重症肺炎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68)、对照组(n=68),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干预,研究组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干预,对比两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T细胞亚群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10 d后各项营养状态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GB)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0 d后两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均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0 d后两组CD3+、CD4+、CD4+/CD8+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与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相比,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均更好,且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9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接受全肠外营养治疗)和研究组(60例,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的营养状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和肠道菌群数量,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90.00%)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33%)(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研究组治疗3周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同期,大肠杆菌数量则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UC伴营养不良患者选用肠内营养进行治疗,可促进营养状况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屏障、细胞免疫功能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290例IBD患者,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45例。研究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治疗,对照组采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T细胞亚群、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72%(104/145),低于研究组的86.21%(125/145)(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骨钙素(BGP)、I-型胶原C末端肽(CTX)、CD8+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2疗程后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治疗1疗程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的CD4+、CD4+/ CD8+较治疗前升高,治疗2疗程后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治疗1疗程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复合益生菌治疗IBD患者,可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肠黏膜屏障和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水罐疗法联合白头翁汤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h1/Th2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5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患者接受白头翁汤灌肠,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水罐疗法。对比两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Th1/Th2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里急后重、身热不扬、腹泻黏液脓血便、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腹痛、口干口苦等症状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两组Th1/Th2相关指标白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IL-4、IL-10均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水罐疗法联合白头翁汤灌肠治疗UC患者,总有效率高,可缓解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对调节患者的Th1/Th2免疫平衡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液对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重度AECOP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封信封法随机分为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FEN组)及不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组(NFEN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重度AECOPD规范治疗,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FEN组给予能全力进行营养支持治疗,NFEN组给予能全素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30 d的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营养状况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肠道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DLA)、细菌内毒素(BE)、二胺氧化酶(DAO),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30 d后,FEN组ALB、PA和Hb水平均显著高于NFEN组(P<0.05);FEN组DLA、BE和DAO水平均显著低于NFEN组(P<0.05);FEN组CD4+、CD4+/CD8+以及IgG、IgA水平均显著高于NFEN组(P<0.05);FEN组PCT、IL-6水平均显著低于NFEN组(P<0.05)。FEN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均显著少于NF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老年重度AE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预后,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对比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和Th17/Treg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93例T2DM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研究组接受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血糖水平、营养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和Th17/Treg免疫应答平衡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 1~7 d 后的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血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Th17、Th17/Treg低于对照组;Tre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有利于降低T2DM并发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肠内营养(EN)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肠道功能、营养状态、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市第一医院EICU 2020年4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3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EN)和研究组(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接受常规EN),各为68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营养状态、免疫功能指标、肠道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7 d内EN达标率、7 d内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研究组的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研究组的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研究组的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能量代谢监测下EN干预老年危重症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道功能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患者96例,并成功实施ACLR,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和研究组(n=48,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干预)。对比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膝关节功能、腘绳肌肌力和步行功能。结果:研究组的临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3.75%(45/48)高于对照组68.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患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健侧腘绳肌等长肌力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步长、步速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被动活动察觉阀值、进行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平衡训练联合NMES应用于ACLR术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腘绳肌肌力,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在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指导其进行盆底肌训练,研究组患者则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加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比两组尿潴留发生率以及膀胱功能、免疫功能、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3周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盆底肌综合肌力测定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FVS)、最大尿流率(MFR)、最大尿意膀胱容量(MVS)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残余尿量(PVR)均较术后1周时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3周时FVS、MFR、MVS高于对照组,PVR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周时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较术后1周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发生率4.08%(2/49)低于对照组22.45%(1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联合盆底肌训练可减少早期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和膀胱功能,促进免疫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MI)联合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术(PNF)躯干模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步行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三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按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对照组(n=56)和研究组(n=5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联合MI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的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分级(FAC)、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坐-站-坐时间以及躯干前倾距离。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UEFT、FMA、mBI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FAC、TGA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TCT、BBS评分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坐-站-坐时间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躯干前倾距离逐渐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步行功能、上肢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观察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肠内组(n=30)、肠外组(n=30)和序贯组(n=30)。对比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黏膜功能和免疫功能,观察并记录三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序贯组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短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均高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均高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序贯组营养支持2周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均低于肠内组、肠外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应用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同时还可促进胃肠黏膜功能恢复,缩短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集体语言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发育水平、言语功能及神经中枢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常规语言训练联合tDCS)和研究组(n=45,集体语言训练联合tDCS)。对比两组疗效、发育水平、言语功能、神经中枢营养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干预后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复述、听理解、口头表达、出声读、抄写、阅读、描写、听写以及计算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较干预前升高(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BDNF、NGF、GDNF、NT-3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语言训练联合tDCS干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改善言语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发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使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进行诊治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方案为伤后经鼻胃管持续泵入康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所有患者均治疗2周。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GO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感染、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糖代谢紊乱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gA、IgG、IgM和补体C3、C4以及Th1/Th2水平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联合使用益生菌与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消化道不良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而且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营养状态、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NSCLC化疗患者13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6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联合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状态、肺功能、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干预后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更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气峰流速值(P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iper 疲乏量表(PFS)的行为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认知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训练联合肠外氨基酸营养支持干预NSCLC化疗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肺功能,缓解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及早期肠内营养对营养不良患者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老年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简表(MNA-SF)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MNA-SF评分结果分为营养不良组(n=83)和营养正常组(n=97)。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对老年HF营养不良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观察其治疗前、治疗一周后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与性别、居住地、饮酒史、病因、职业类别、谷丙转氨酶、血肌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无关(P>0.05),而与年龄、医保类型、病程、婚姻状况、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文化程度、C反应蛋白(CRP)、家庭人均月收入、B型脑钠肽(BNP)、吸烟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偏长、CRP偏高、BNP偏高、NYHA分级为IV级、年龄偏大、吸烟史是老年HF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LVEF升高,BNP下降(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升高(P<0.05)。治疗1周后,营养不良组老年HF患者的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下降(P<0.05)。结论: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受到病程、CRP、BNP、NYHA分级、年龄、吸烟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针对老年HF患者营养不良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营养状况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