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calcium,RC)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 holesterol,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 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改善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及其对患者血脂、颈动脉斑块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均予以瑞舒伐他汀(10mg/次,1次/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次,1次/d)口服治疗,并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降压、降糖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630mg/次,3次/d,温水口服。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标[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及肠道菌群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降脂作用,并能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降低IMT及斑块面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致病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血脂、抗氧化能力和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接受治疗的152例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n=76),接受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照组(n=76),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疗效、神经功能情况、血脂、抗氧化能力和TLR4/NF-κB信号通路变化情况,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LR4、NF-κB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CI,有利于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可能与调节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K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首先将30只ApoEKO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高胆固醇饮食组(对照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和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各组分别给予蒸馏水或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8周;将主动脉根部行冰冻切片油红染色,评估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根部粥样硬化斑块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结果:各组小鼠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明显小于未经治疗的小鼠(P<0.01),同时瑞舒伐他汀能明显增加粥样硬化病变处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且呈现剂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观察到瑞舒伐他汀不仅能减小ApoEKO小鼠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能使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增多,推测瑞舒伐他汀可以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而起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心功能、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血脂,记录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1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脑梗死患者6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双抗治疗,阿托伐他汀组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MMP-2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的总有效率为93.8 %,高于对照组的68.8 %(P<0.05)。两组治疗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治疗前,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MMP-2含量低于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低血压、静脉血栓、头晕脑胀,组内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能降低MMP-2水平,可在平衡血脂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提高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速度,且为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利福布汀胶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10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患者予以利福布汀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利福布汀胶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2个月后、治疗18个月后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8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18个月后CD4+/CD8+、CD4+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利福布汀胶囊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水平,且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胶囊联合喘可治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给予静注喘可治注射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血气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4.13%(53/63)高于对照组66.67%(42/63)(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动脉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2周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在喘可治注射液的基础上联合补肺活血胶囊治疗,血气指标、肺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可得到显著改善,且用药安全性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肱动脉街道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以及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RP的水平相对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FMD、NO和6-Keto-PGF-la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各指标方面的升高程度相对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ET-1和TXB2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也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ET-1和TXB2指标方面相对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2例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予美托洛尔片25 mg,起始量12.5 mg/日口服,日2次,如无首剂反应将剂量加至25 mg/日,日2次,瑞舒伐他汀片10 mg口服,日1次;实验组21例予稳心颗粒9g温开水冲服,日3次,瑞舒伐他汀10 mg口服,日1次。治疗28天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肝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胱抑素C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升高(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LVEF及胱抑素C水平较高(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可有效降低血脂,缓解患者胸闷、心悸等症状,对肝脏及肾脏功能损伤小,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5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ADMA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AD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内皮素-1(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TG、TC、LDL-C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ADMA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0例ACI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n=173)和不稳定斑块组(n=127),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对ACI患者和对照组进行RBP、NLR、PTX3、血脂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组间统计学对比。采用Pearson检验对ACI患者的RBP、NLR、PTX3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等基础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RBP、NLR、PTX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不稳定斑块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经Pearson检验分析,ACI患者的RBP、NLR、PTX3水平与TC、TG、LDL-C、FIB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ACI患者中RBP、NLR、PTX3水平较高,并与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紧密的关联性。初步推测RBP、NLR、PTX3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进而影响ACI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4月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早期CAS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周后脑梗死稳定后再给予手术,C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3~5 d后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PLA2和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CAS组治疗后7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CAS组治疗后7 d的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7 %,对照组无出现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颈内动脉相对脑血流量与脑血容量高于治疗前(P<0.05),CAS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Lp-PLA2、Hcy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CAS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应用能抑制Lp-PLA2、Hcy的表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研究组),另选取非脑梗死患者或者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部位、颈动脉内径并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存在于颈总动脉者最多,且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P0.05);研究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纤维蛋白原(FIB)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年龄、糖尿病、高血压、FIB和血脂均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肌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心益气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F、SV治疗后明显升高,而LVEDV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LVEF、SV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而LVEDV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WBC、NEU、肌红蛋白、CRP含量,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