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统计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EA)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5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4例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躁动-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观察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4例患者中有47例发生EA,发生率为23.04%,纳为EA组,剩余的157例未发生EA,纳为非EA组。EA组、非EA组在性别、全麻方式、术前用药、苏醒时间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非EA组在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留置胃管/导尿管、麻醉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后镇痛、术后疼痛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或泌尿外科手术、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为Ⅱ级、术后疼痛是EA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后镇痛是E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类型、留置胃管/导尿管、ASA分级、术后疼痛、术后镇痛是全麻术后患者EA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给予相应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胃癌腹腔镜术的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观察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208例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中,约有22例患者发生EA,发生率为10.58%。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n=22)和无EA组(n=1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与ASA分级、年龄、合并高血压、性别、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前焦虑、尿管留置时间、术后镇痛情况、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中低体温、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补液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 h、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无术后镇痛、术前焦虑、年龄≧60岁、术中低体温、合并糖尿病、ASA分级II级、性别男均是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麻醉恢复室胃癌腹腔镜术后患者EA发生率较高,且受到手术时间、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后镇痛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防治措施,以期降低EA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因素及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标准评估患者EA,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量表统计患者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EA患者的影响因素,观察EA与POCD的关系。结果:10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中,EA的发生率为13.00%(13/100),其中发生EA的患者纳为躁动组(n=13),未发生EA的患者纳为安静组(n=87)。POCD的发生率为38.00%(38/100),其中发生POCD的患者纳为POCD组(n=38),未发生POCD的患者纳为非POCD组(n=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A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嗜酒史、术中补液、放置导尿管时间、ASA分级、术后镇痛、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而与麻醉风险等级、麻醉方式、术后血小板、术后白蛋白等因素无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0岁、ASA分级为III级、术后无镇痛、诱导后放置导尿管为EA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OCD组患者EA的发生率高于非POCD组(P<0.05)。结论:EA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对年龄≥60岁、ASA分级为III级、术后无镇痛、诱导后放置导尿管等因素予以关注并适当干预,同时POCD与E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措施对患儿全身麻醉后体温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保温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300例择期需要手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实验组(n=240),实验组根据不同的保温措施分为输液输血加温组(A组)、身体包裹组(B组)、冲洗液加温组(C组)、加热毯组(D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常规加盖棉被,室温控制在24~26℃,对照组不再采取另外的保温措施。观察并记录各组患儿在入室不同时间的鼻咽温和肛温。结果:A、C组鼻咽温和肛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且入室90 min后较入室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在入室后鼻咽温和肛温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均P0.05);D组鼻咽温和肛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上升,在入室90 min后较入室时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首选加热毯保温能够维持全身麻醉的患儿体温正常,提高麻醉后的安全性,其次选身体包裹保温,必要时可联合应用多种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依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1例,接受全身麻醉)和观察组(52例,接受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变化,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诱导麻醉后(T2)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前(T1)时间点下降,观察组置喉罩即刻(T3)~置喉罩后60 min(T5)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苏醒期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均较麻醉维持期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记忆、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定向力、延迟回忆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结合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术后苏醒质量,减轻应激反应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按照是否发生低血糖将患者分为低血糖组(n=47)和无低血糖组(n=53)。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患者1个月内共检测血糖 1200次,其中有47例出现低血糖症状,低血糖发生率为47.00%(47/100),53例患者未发生低血糖。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与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医保类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方式、收缩压、空腹血糖(FB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无关(P>0.05),而与年龄、DN病程、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尿微量蛋白尿排泄率(UAER)、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照护能力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DN病程偏长、体质量指数偏低、UAER偏高是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用药依从性、照护能力良好则是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其中年龄偏大、DN病程偏长、体质量指数偏低、UAER偏高是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用药依从性、照护能力良好则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与麻醉因素的相关性,为优化麻醉管理方案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1192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出血量将其分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00 mL)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500 mL)。对两组产妇术中出血的一般因素和手术麻醉因素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有106例产妇术中出血量≥500 mL,发生率为8.89%,研究组产妇具有流产史比例、产前贫血比例、前置胎盘比例、胎盘粘连比例、胎盘植入比例、宫缩乏力比例高于对照组,孕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比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 Ⅱ~Ⅲ级比例、罗哌卡因用量>15 mg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次剖宫产产妇术中出血的发生与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宫缩乏力、子宫切除或部分切除及ASA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不仅与胎盘、子宫因素有关,而且受手术和麻醉因素的影响,临床医生应对产妇进行全面和准确的术前评估,优化麻醉管理方案和手术策略,从而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建设兵团“三甲”医院择期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研究收集2012年3月至9月新疆建设兵团“三甲”医院1429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术后使用改良Brice调查表进行随访,调查术中知晓情况,参照Sandin等的方法将所有患者最终判定为无知晓,可疑知晓及知晓。结果:1429例患者中,11例(0.77%)发生术中知晓,39例(2.73%)判定为可疑知晓,其中24例(1.68%)诉做梦。采用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咪唑安定、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手术时间为术中知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族别、肥胖指数、ASA分级、麻醉方法、手术类别、术中血压波动情况均与术中知晓的发生无关。结论:新疆建设兵团“三甲”医院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77%,在国内术中知晓发生率水平趋中;术前应用咪达唑仑及手术时间长是术中知晓发生的保护因素,而阿片类药物维持麻醉是术中知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80 例老年行非心脏手 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3 d 分别使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同时记 录行不同手术种类患者POCD 发生率并分析其年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及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与POCD发生的相 关性。结果:80 例患者POCD发生率为30.0%,且不同种类手术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 组术后1d MMSE 评分为较术前分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OCD组术后3 d及非POCD 组术后1、3 d MMSE 评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麻醉持续时间≥ 3 h、术中出血量≥ 350 mL及 合并高血压与POCD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POCD 发病率较高,且患者高龄、文化程度 低、高血压合并症及麻醉持续时间长等是引起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接诊的9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宫腔镜电切术)和对照组(n=45,行宫腔镜定位诊刮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48);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延长(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但是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3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OR=1.251,95%CI(1.013-1.537)]、年龄[OR=1.117,95%CI(1.033-1.449)]、流产次数[OR=1.219,95%CI(1.011-1.449)]、息肉数目[OR=1.320,95%CI(1.090-1.670)]以及合并子宫内膜炎[OR=1.344, 95%CI(1.110-1.902)]均是造成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针对年龄较大、肥胖、流产次数过高、息肉数目过多以及合并子宫内膜炎患者建议及时进行随诊,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75株,包括43株革兰阴性菌(57.33%)、28株革兰阳性菌(27.33%)、4株真菌(5.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有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1月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麻醉恢复室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谵妄)和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谵妄),分析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老年骨科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6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8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前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患者存活组80例,死亡组28例;死亡组房颤史比例、Killip心功能分级≧III级比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输注比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肌酐(Scr)、B型钠尿肽(BNP)高于存活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PACHEII评分、eGFR、cTnI预测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99、0.710,三者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2。结论:APACHEII评分、eGFR、cTnI是心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用于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认知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6月期间到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11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研究组麻醉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麻醉中输注同容量等速率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炎症因子指标、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 d的CD4~+/CD8~+、CD3~+、CD4~+较术前下降,CD8~+较术前升高(P0.05);研究组术后第3 d的CD4~+/CD8~+、CD3~+、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 d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的MMSE评分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且研究组术后第1 d、第3 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全麻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可减轻细胞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对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下降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并分析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15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以及治疗情况,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发生焦虑者48例,发生率为30.77%,发生抑郁者41例,发生率为26.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文化程度、伴随症状种类数、听力损失程度、耳聋耳鸣程度、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数、治疗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30-60岁、重度或极重度耳鸣、听力损失程度≥70 dBHL、合并基础疾病≥3种、治疗无效是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女性、重度耳聋、合并基础疾病≥3种、治疗无效是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其焦虑、抑郁水平受年龄、性别、耳聋耳鸣程度、合并疾病种类数、治疗疗效影响,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基础疾病,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