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胎儿心功能的评估价值,并分析母婴预后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GDM孕妇80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其分为良好组(48例)和不良组(32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并在我院生产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等容收缩时间(ICT)、等容舒张时间(IRT)、射血时间(ET)、Tei指数、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结果:不良组的ET小于良好组和对照组,Tei指数大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巨大儿、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的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高于良好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Tei指数对GDM孕妇胎儿心功能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可敏感地检测出胎儿心功能异常,血糖控制不良会明显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气道巨噬细胞功能变化及其与受体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COPD患者84例按病情分为轻中度组44例,重度组4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获取3组诱导痰,分离痰巨噬细胞,检测3组吞噬荧光标记曲霉孢子的吞噬指数(PI),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3组吞噬相关受体的表达。结果:轻中度组与重度组细胞总数均多于对照组,而巨噬细胞比例却显著下降(P0.05);轻中度组与重度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受到抑制,3组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巨噬细胞胶原结构清道夫系统(MARCO)、清道夫受体A1(SR-A1)表达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轻中度组与对照组Toll样受体4(TLR4)表达量比较差异不明显,但重度组TLR4表达上调,与轻中度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MUC5A、AQP5表达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巨噬细胞PI与TLR4、黏蛋白5AC(MUC5A)表达量呈负相关(P0.05),与水通道蛋白5(AQP5)表达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患者巨噬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下降,其吞噬功能也受到抑制,其机制可能与TLR4、MUC5A表达上调及AQP5表达下调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炎症表型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我院)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诊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280例,按照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分为3组,嗜酸性粒细胞<100为A组86例,嗜酸性粒细胞100~300为B组102例,嗜酸性粒细胞>300为C组92例。同时纳入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A组、B组和C组的FeNO显著高于对照组,且C组>B组>A组(P<0.05);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B组和C组的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对比无差异(P>0.05)。A组、B组和C组的CRP、IL-6、IL-8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组>B组>A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A组和B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FEV1占预测值和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P>0.05)。C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CRP、IL-6、IL-8和TNF-α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占预测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FeNO水平呈正相关,二者能够反映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气道的炎症反应,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炎症的评估、病情的程度及后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脂联素(APN)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患者70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血清BNP、TNF-α、APN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EV1、FEV1/FVC以及FEV1占预计值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NP、TNF-α以及APN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BNP、TNF-α以及APN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下调BNP、TNF-α以及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7)与研究组(n=47),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肌酸磷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APACHEⅡ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CRP、CK、LDH、AST、PaCO_2、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0、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确切,可能与其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呼吸有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及病情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ECOPD患者40例作为AECOPD组,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Ⅰ级(n=9)、Ⅱ级(n=17)、Ⅲ级(n=14)。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复诊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SCOPD)患者40例作为SCOPD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及PLR、Fib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AE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PLR、Fib对老年AECOPD的预测价值。结果:AECOPD组外周血PLR、Fib水平均高于SCOPD组(P<0.05);老年AECOPD不同临床分级患者PLR、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最高,其次是Ⅱ级,Ⅰ级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Fib的比值比分别为1.857、2.094,是老年AE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Fib及二者联合预测老年AE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2、0.853、0.948,以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5.00%)。结论:外周血PLR、Fib水平与老年AECOPD患者病情程度相关,二者联合对老年AECOPD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纳洛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炎症介质水平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纳络酮治疗。比较两组肺总量(TLC)、第1秒末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口腔呼气压(PEMAX),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最大氧耗量(VO_2)、氧摄取率(ERO_2),白细胞介素-10、18(IL-10、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LC、FEV1、PEMAX、SaO_2、PaO_2、CaO_2、IL-10、GSH-Px、SOD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aCO_2、VO_2、ERO_2、IL-18、TNF-α、CRP、LPO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炎症介质,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IPPV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动脉血气分数、肺功能指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状况以及阻塞性肺病及支气管哮喘生理状况。结果:治疗后3 d以及10 d,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急性生理性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生理(CA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辅助NIPPV有利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B型脑钠肽(BNP)、半乳糖凝集素-3(Gal-3)联合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96例拟行OPCAB患者,根据术后住院期间是否新发房颤将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36例)和非新发房颤组(160例)。检测两组血清BNP、Gal-3水平和LAVI,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Gal-3及LAVI预测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效能。结果:新发房颤组血清BNP、Gal-3水平及LAVI高于非新发房颤组(P<0.05)。术后IABP辅助、年龄偏大、高水平BNP、高水平Gal-3、高LAVI是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BNP、Gal-3和 LAVI预测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高于BNP、Gal-3、LAVI单独检测的0.773、0.711、0.766。结论:OPCAB术后新发房颤患者血清BNP、Gal-3水平和LAVI均升高,上述指标均可辅助性预测OPCAB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且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69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分为3组:A组26例左室壁厚度正常,B组23例仅室间隔增厚,C组20例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均增厚,同时选择正常健康者D组48人为对照.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出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Tei指数等评价参数.结果:高血压心脏病A、B组LVEF值均在正常范围,C组LVEF值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A值均较对照组减小(P<0.05);高血压心脏病A、B和C组Tei指数分别为(0.49±0.15)、(0.56±0.10)和(0.56±0.10),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32±0.08)(P<0.05).结论:在LVEF正常情况下Tei指数能更早地全面反映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左心功能下降情况,并且不受心率、心室几何形态,心室收缩和舒张压等因素的影响,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防止心衰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心房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及对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40例AF患者,记作AF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UA、MCP-1与心房纤维化标志物水平,并分析相关性。所有AF患者均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并按照随访结果的差异分作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UA、MCP-1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AF组血清NT-ProBNP、UA、MCP-1以及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PⅠCP)、Ⅲ型胶原前多肽(PⅢNP)、透明质酸(H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UA、MCP-1水平与PⅠCP、PⅢNP、HA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复发与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NT-ProBNP、UA、MCP-1水平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BMI以及血清NT-ProBNP、UA、MCP-1水平较高是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T-ProBNP、UA、MCP-1水平联合检测预测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94,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0.654、0.672、0.681。结论:AF患者血清NT-ProBNP、UA、MCP-1水平与心房纤维化密切相关,且对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血清尿酸(UA)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60岁以上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66例,其中持续性房颤组85例,阵发性房颤组81例,选择同期无房颤的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83例作对照组。通过心脏彩超检查检测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40 mm为左房内径增大。并采用生化分析检测患者血清UA水平。结果:(1)持续性房颤组LAD、LVEF、左心房增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对照组,而阵发性房颤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患者血清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持续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之间血清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房内径大小、血尿酸水平与老年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不同表型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61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CAT评分、肺功能检查结果及肺外合并症、肺内并发症等情况,按临床表型分为肺气肿组(n=200)和支气管炎组(n=161),分析肺气肿组200例和支气管炎组161例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气肿组CAT评分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支气管炎组(P<0.05),吸气分数(IC/TLC)低于支气管炎组,残总比(RV/TLC)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均高于支气管炎组(P<0.05);支气管炎、肺气肿组CAT评分均与FEV1%、FEV1/FVC、IC/TLC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肺气肿各参数相关度更高(P<0.05);肺气肿组不同CAT评分患者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炎组不同CAT评分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CAT评分的升高,肺气肿组肺间质性病变、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支气管炎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上升。结论: COPD肺气肿表型CAT评分较支气管炎表型高,肺功能降低更明显,呈现肺过度通气,气流受限特点,更易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且与CAT评分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房颤大鼠模型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钙稳态和心律失常的关联性。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两组,各组8只,模型组采用乙酞胆碱-氯化钙混合液尾静脉注射法建立房颤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心室重构、心肌细胞钙稳态、心律失常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建模第2周与第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都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第2周与第4周的血清肌钙蛋白(cTn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建模第2周与第4周心脏体外牵张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都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建模第2周与第4周的LVEDD、LVESD、cTnT与牵张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房颤大鼠伴随有心室重构与心肌细胞钙离子的大量释放,可增加牵张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心室重构、心肌细胞钙稳态和心律失常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氧化三甲胺(TMAO)、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与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CHF合并AF患者175例纳入合并AF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未合并AF的CHF患者100例纳入未合并AF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risin、TMAO、MI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F合并A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risin、TMAO、MIF对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合并AF组比较,合并AF组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血清TMAO、MIF水平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血清TMAO、MIF水平升高(P<0.05)。随访6个月,175例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6.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和N末端前体B型钠尿肽(NT-proBNP)、TMAO、MIF升高为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risin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risin、TMAO、MIF联合预测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大于血清Irisin、TMAO、MIF单独预测的0.787、0.780、0.777。结论:CHF合并AF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TMAO、MIF水平升高,且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Irisin、TMAO、MIF水平联合检测对CHF合并AF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稳定期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8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四级:I级轻度(22例),Ⅱ级中度(24例),Ⅲ级重度(19例),Ⅳ级极重度(15例)。使用肺功能仪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功能进行检查,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中的氧分压 (PaO2) 和二氧化碳分压 (PaCO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水平,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稳定期COPD组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出气量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P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随着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降低(P<0.05);稳定期COPD组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IL-17水平和PaCO2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随COPD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水平与FEV1%、FEV1/FVC%和PaO2呈负相关(P<0.05),与Pa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钙结合蛋白S100A12、脂联素和IL-17可能共同参与了稳定期COPD慢性炎症过程,引起气流受限,影响肺通气功能,可以辅助评估稳定期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对胺碘酮用于急诊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7年于宣武医院急诊科诊断为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发病48h内)的患者共110例,记录所有患者人院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数据及测定肌钙蛋白I(Troponin-I, TnI)水平和基线NT-proBNP水平,均给予胺碘酮静脉转复治疗。按照胺碘酮转复情况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成功转复91例(82.7%),平均转复时间8.15小时(SD10.16),转复失败者24 h内心室率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成功组血浆基线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室血压、心室率、胸痛、房颤持续时间、入室心电图ST段压低、Tn I水平、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的自然对数,即In(NT-proBNP)为急诊房颤胺碘酮复律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非瓣膜病房颤急性发作48 h的患者,胺碘酮转复是安全有效的;基线NT-proBNP水平是药物复律成功的重要预测因子,如基线NT-proBNP水平较高,则复律成功率低,为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考虑控制心室率,而不是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房颤组(46例)和非房颤组(94例)。检测两组术前血清GDF-15、hs-cTnT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GDF-15、hs-cTnT与术后新发房颤的关系;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GDF-15、hs-cTnT对术后新发房颤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房颤组SYNTAX积分高于非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血清GDF-15、hs-cTnT水平均高于非房颤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YNTAX积分、血清GDF-15、hs-cTnT均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DF-15联合hs-cTnT预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AUC为0.933,大于SYNTAX积分的0.790,预测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25,大于SYNTAX积分的0.750(P<0.05)。结论:血清GDF-15联合hs-cTnT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及近期主要心血管事件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7(IL-17)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分为单纯AECOPD组60例及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AECOPD+PH)组6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水平及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IL-17与CRP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PH组及AECOPD组的PCT,IL-17,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ECOPD+PH组的各指标水平也均高于单纯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CT与IL-17之间存在表达正相关性(r=0.733,P0.05),PCT与CRP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817,P0.05)。此外,针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IL-17为0.71,CRP为0.77,联合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PCT、IL-17和CRP可能与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以上三项生物学指标对诊断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