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下肢血管,按下肢血管有无病变将其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租和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1例发生不同程度下肢血管病变,占62.24%.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比较,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病程、SBP及LDL-L是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程、血压及血脂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410例为研究对象,连续3d对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平均血糖水平(MBG)及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以及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按照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电图检查分为心律失常组(n=112例)和非心律失常组(n=298例),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结果:410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112例患者发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3%,心律失常中以房性早搏为主、其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组患者收缩压(SBP),LDL-C、Hb A1c、HOMA-IR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而MBG及SD、MAGE以及MODD亦高于非心律失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MAGE(OR=2.478,CI 1.632~5.145,P0.05)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呈现独立相关。此外糖尿病病程、SBP、Hb A1c、HOMA-IR亦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较高,且与血糖波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合理控制血糖波动水平对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T2DM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或眼底荧光造影,根据DR程度分为糖尿病背景期视网膜病变(BDR)组、糖尿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组、无视网膜病变(NDR)组,记录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测量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血脂指标.选取三组中上述基线指标具有可比性的病例共106例(BDR组38例,PDR组35例,NDR组33例)纳入观察.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患者血糖72 h.结果:各组间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LAGE)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MBG、SDBG、MAGE及LAGE呈正相关(P<0.05).校正MBG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SDBG、MAGE及LAG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97、0.396、0.284(P<0.01).结论: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发展有关,应尽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双下肢血管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下肢血管病变组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152例患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69.1%.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SBP、2hBG、HbA1c、HOMA-IR、TC、LDL-C等因素与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有关.而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TC、合并神经病变是引起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较高,临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及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意义,为临床超声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检出85例斑块、23例狭窄、13例闭塞,对照组分别为21例、12例及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管腔斑块、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病程10--15年的患者,其足背动脉管径为(1.25±0.07)mm,显著低于对照组;病程超过25年的患者,全部下肢动脉血管管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观察组股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股总动脉、胭动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可有效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情况,且具有无创、可多次检查等优势,费用较低,降低了患者诊疗负担,为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在预防和控制患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任轶飞马建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8):1593-1596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下肢血管病变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点主要有间歇性跋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严重者可发生肢端坏疽,一旦出现以上症状,治疗相当困难,甚至导致截肢。因此尽早发现并预防该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临床价值[1]。目前临床上对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评估方法众多,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临床表现,足部动脉搏动检查,踝-肱血压指数,经皮氧分压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在现今超声及影像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本文对以上方法的价值、局限性及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我院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100例,糖尿病有下肢血管病变者(PVD)50例,糖尿病无下肢血管病变者(NPVD)50例;正常人(NC)40例。测定血清胱抑素C浓度、血脂等指标,并测定其临床一般资料,记录身高、体重等。结果:糖尿病合并PVD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无PVD、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无PVD组与NC组相比,糖尿病无PVD组血清Cys C水平也高于N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有PVD与Cys C、糖尿病病程(Course)、血糖(FBG)、年龄(Age)相关(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病程、年龄是PVD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并PVD的发生与发展除了与病程、年龄有关外,还可能与胱抑素C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及分析T2DM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苏州市6个社区符合纳排标准的539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社区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生化指标,统计社区T2DM患者的DPN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DPN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39份,实际回收531份,其中T2DM并发DPN者86例,根据是否并发DPN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DPN组(n=86)和无DPN组(n=445)。社区T2DM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平均得分率为(49.38±5.23)%,DPN组和无DPN组在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低 密 度 脂 蛋 白(LDL-C)、血 尿 素 氮(BUN)、血肌酐(Cr)、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7年、HbAlc≥8 mmol/L、合并PAD、合并DR、BMI≥25 kg/m2是社区 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苏州市6个社区的T2DM患者血糖自我管理水平较低,且T2DM并发DPN的概率较高,病程≥7年、HbAlc≥8 mmol/L、合并PAD、合并DR、BMI≥25 kg/m2均是社区 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临床可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有效降低T2DM并发DP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高抗性淀粉主食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02例,均由医院给予个性化的医学营养治疗(MNT)。试验共3d,试验第2~3天午餐和晚餐用等热量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连续3d监测患者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值;分析监测点平均血糖变化、血糖波动指标及低血糖发生次数。 结果:试验期间早餐前后平均血糖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3天午餐前后血糖值低于前2d血糖值,且午餐后血糖值随试验天数有下降趋势;试验第3天晚餐前后血糖值均低于第1天血糖值;试验第2天、3天睡前血糖值均低于第1天血糖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平均血糖逐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第3天血糖波动指标明显降低,较试验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 结论:含高抗性淀粉主食替代普通米饭可以改善患者监测点平均血糖水平、降低血糖波动及减少低血糖发生次数,为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合理选择主食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肝损伤标志物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为2 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
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946 例,根据下肢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为以下3 组,即无动脉硬化组(276 例)、单纯性动脉硬
化组(598 例)和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72 例)。分析和比较三组之间肝损伤标志物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的差异,及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2 型糖尿病患者的ALT 水平逐渐升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硬化伴管腔狭窄或闭塞组AST 水平显著高于非动脉硬化组和单纯性下肢动脉硬化组,而动脉硬化组和非动脉硬化组之间AST 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之间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LT 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的相关系数为0.3048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LT 水平与其下肢动脉硬化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代谢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间收治的T2DM患者共96例,按是否存在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n=43,存在微血管病变)及对照组(n=53,无微血管病变)。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病程、吸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LDL、HbA1C、CysC、Hcy、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CysC、Hcy、VEGF为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1.975,3.643,4.054,4.214,P0.05)。结论:CysC、Hcy、VEGF为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对其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早期T2DM微血管病变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漂移水平与动脉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方法:共入选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应用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 V);采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收集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昼间血糖漂移幅度(MODD)等血糖参数。根据CGMS检测结果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低漂移组(47例)和血糖高漂移组(35例),比较两组中各血糖参数及CFPw V水平,计算两组动脉硬化发生率,并将各血糖参数与CFPw V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血糖低漂移组比较,2hPG、SDBG、MAGE、LAGE、MODD、CFPw V在血糖高漂移组中升高(P0.05);血糖高漂移组中动脉硬化的发生率高于血糖低漂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显示2hPG、MAGE、LAGE、MODD与CFPw V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中,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2hPG、MAGE、LAGE、MODD是2型糖尿病患者CFPw V升高的相关因素,提示血糖漂移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应该重视对血糖漂移的控制,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糖波动对体内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7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T2DM合并ACI患者100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单纯T2DM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波动幅度(MODD)、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丙二醛(MDA)、尿8-异前列腺素F_(2α)(8-iso-PGF_(2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MAGE与MDA、8-iso-PGF_(2α)、hs-CRP、TNF-α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SDBG、MAGE、MPPGE、MDA、8-iso-PGF_(2α)、hs-CRP、TNF-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O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MAGE与MDA、8-iso-PGF_(2α)、hs-CRP、TNF-α均呈正相关(r=0.657,0.732,0.724,0.538,P=0.013,0.009,0.010,0.021)。结论:与单纯T2DM患者相比,T2DM合并ACI患者存在较大的血糖波动,同时MAGE与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水平呈正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控制血糖波动来降低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程度及炎症因子水平,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对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及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DF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我院收治的94例单纯DF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进行CTA以及MR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DF下肢动脉病变的检出情况。此外,比较两组基础疾病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MRA检查对DF下肢动脉病变的检出率为98.94%(93/94),高于CTA检查的91.49%(86/94)(P<0.05);MRA检查对DF下肢动脉病变轻度狭窄的检出率为43.62%(41/94),高于CTA检查的28.79%(28/94)(P<0.05)。研究组高血压、肥胖症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且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高血压、肥胖症以及FBG、2hPG均是DF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OR=1.195、2.331、5.391、3.274,P<0.05)。结论:MRA检查对DF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较高,且高血压、肥胖症及FBG、2hPG水平的升高均可增加DF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不同病程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临床价值及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为观察组,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10年组30例,10~20年组33例,>20年组17例,另选取同时期我院收治的50名老年单纯T2DM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血清ET、NO水平。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对比不同病程患者及对照组的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及血清ET、NO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和NO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程患者LEADDP检出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P<0.05);不同病程患者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NO水平随着病程的的延长而降低,ET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动脉血管内径、动脉血流量与血清ET水平呈负相关,与NO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LEADDP患者存在明显的下肢动脉管径狭窄和血流量缓慢,病变程度随着病程延长而增加,与血清ET、NO水平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评价其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