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球急性冠状动脉疾病登记(GRACE)风险评分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心功能及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276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RACE评分结果进行分组,GRACE评分140分者作为高危组(93例),GRACE评分109~140分者作为中危组(96例),GRACE评分109分者作为低危组(87例),比较三组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心功能指标、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GRACE评分与心功能指标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和中危组男性所占比例、年龄、高血压比例、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IB)、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胺酸(Hcy)、左心房前后径(LAAP)、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以及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所占比例高于低危组,且高危组高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和中危组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Apo-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低危组,且高危组低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RACE评分与LAAP、LVESD、LVEDD、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GRACE评分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GRACE评分越高,ACS患者的心功能越差,冠脉病变越严重,GRACE评分可以反映ACS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和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CI的CH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一年再行冠脉造影检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SR分为观察组(38例,发生ISR)和对照组(162例,未发生ISR),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的人数占比、病程及支架直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及尿酸(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小)以及高水平LP(a)、低水平UA为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论:CHD患者行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有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以及高水平LP(a)、低水平UA,因此在PCI术中应尽可能选用较大的支架,同时戒烟、控制血糖有利于预防ISR的发生,定期检测血清LP(a)、UA水平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医疗与保健措施能够减少ISR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实施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测(CTA),而后2 w内再对其实施DSA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血管狭窄程度、不同性质斑块检出率的差异,最后以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CTA检测狭窄血管共计387支,轻度狭窄152支(39.28%),中度狭窄118支(30.49%),重度狭窄105支(27.13%),闭塞12支(3.10%);DSA检测狭窄血管392支,轻度狭窄150支(38.27%),中度狭窄124支(31.63%),重度狭窄112支(28.57%),闭塞6支(1.53%),两组各血管狭窄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A检测斑块69个,其中钙化斑43个(62.32%),非钙化斑26个(37.68%),DSA检测斑块61个,其中钙化斑33个(54.10%),非钙化斑28个(45.50%),两种检测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DSA检测为金标准,CTA对重度及以上血管狭窄诊断一致性为99.23%,特异度为98.31%,灵敏度为99.64%,阳性预测值为99.15%,阴性预测值为99.27%。结论:与DSA相比,CTA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相当,且属于无创检测,在冠心病早期筛查中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内超声在冠脉复杂病变介入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先采用冠脉造影(CAG),选择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推荐的冠脉分型C型中弥漫性病变(>20mm)、近端血管过度扭曲病变,然后行IVUS检查,PCI术后再行IVUS检查,比较两者及PCI前后IVUS结果的差异。结果:CAG示支架贴壁良好,再行IVUS检查示支架贴壁不良率达78.4%,IVUS观察均达到支架置入理想标准。结论:IVUS在评价支架贴壁情况、选择高压球囊后扩张时,有着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率、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90例于我院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20 mg/天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剂量(5~10 mg/天)瑞舒伐他汀治疗,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一氧化氮合酶(e NOS)、内皮素-1(ET-1)水平及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率(ISR)。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较治疗前增加明显(P0.05),而对照组该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合酶(e NO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P0.05),但对照组以上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IS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通过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患者机体炎症状态,积极恢复内皮组织损伤,进而预防IS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重叠支架置入术是临床上用来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的常用方法,以往曾采取重叠裸金属支架置入术,但其临床预后不佳,目前较为常用的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被认为相对安全、有效,但仍存在许多潜在问题。本文介绍了适合使用重叠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回顾了重叠裸金属支架的临床应用情况,阐述了近年来药物洗脱支架的发展以及重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的优势,比较了四种负载不同药物的药物洗脱支架同种重叠置入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了异种药物洗脱支架混合重叠置入后的临床特点和支架重叠段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分析了重叠支架置入术与几种其它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长病变方法的应用区别,并对新一代药物支架的重叠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PCI术后发生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血液标本,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此外,将所有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存在ISR分成ISR组120例与非ISR组34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SR的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比34.21%,革兰阳性菌22株,占比57.89%,真菌3株,占比7.89%。ISR组男性、糖尿病、吸烟史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ISR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糖尿病、吸烟史、TC(较高)、UA(较高)、hs-CRP(较高)均是影响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引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随着TC、UA、hs-CRP水平的升高,PCI术后ISR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和指导冠脉介入的金标准。然而,随着介入手术的发展,冠脉造影在评价冠脉病变方面存在的缺陷逐渐显露出来,已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血管内超声以其优越的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在冠心病介入领域发挥独特的作用。作为冠脉造影的有效补充,血管内超声不仅能提供管腔和血管的直径信息,还能告知术者斑块负荷、斑块构成和血管重塑等,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稳定性。此外,血管内超声还可以判断病变是否可以延迟血运重建,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治疗策略和评估支架植入效果,有效地预防手术并发症。本文从血管内超声的概况,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血流储备分数(FFR)对高原高海拔环境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接受CCTA检查并行导丝测量FFR的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lash双源螺旋CT采集数据,基于C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基于CCTA的FFR(CT-FFR)。以FFR为金标准,分析CT-FFR诊断冠心病和冠脉血管病变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准确性、特异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对冠心病和冠脉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采用Bland-Altman图分析CT-FFR与FFR的一致性。结果:CT-FFR诊断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为73.08%,阴性预测值为89.29%,敏感度为86.36%,准确性为81.48%,特异度为78.13%;CT-FFR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4,95%CI为0.747~0.962;CT-FFR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71.05%,阴性预测值为91.84%,敏感度为87.10%,准确性为82.76%,特异度为80.36%;CT-FFR诊断冠脉血管病变的AUC为0.921,95%CI为0.865~0.978。无论是诊断冠心病还是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病变,CT-FFR与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CT-FFR诊断高原海拔环境下的冠心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敏感度,检测效能较理想,与FFR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既往支架术后再次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支架术后再次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的107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按照评分高低将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0-6分)、中度(7-14分)、重度组(14分),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探讨支架术后再次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脉病变重度组2型糖尿病、吸烟、血脂(TC、TG、LDL-C、ApoB)、肌酐水平升高患者比例较轻度组明显升高(P0.05),血脂(TC、LDL-C、ApoB)、肌酐水平升高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肌酐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P=0.033/P0.01),OR(95%CI)分别为4.553(0.087-2.046),15.991(0.042-0.123)。冠脉病变程度与年龄、高血压、性别、人类SLCO1B1和ApoE基因检测(他汀)检测结果、既往支架至本次发病时间无关。结论:2型糖尿病、吸烟、血脂、肌酐水平与既往支架术后患者再次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其中吸烟、肌酐水平是支架术后再次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186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DES组及CABG组,随访50.5±14.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所有入选患者中,DES组有更多双支病变(P0.05),CABG组三支病变较多(P0.05),两组在完全血运重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CABG组死亡2例(2.3%),DES组死亡1例(1.0%),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出院后对186例入选患者随访,其中失访11例(DES组5例,CABG组6例)。随访期间CABG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例(1.3%)、脑卒中6例(7.5%)、全因死亡10例(12.5%),DES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5例(5.3%)、脑卒中3例(3.2%)、全因死亡9例(9.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2例(2.5%),DES组15例(1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DES置入术或CABG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伴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远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全因死亡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但DES组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升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较高的再狭窄率有关。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超声三维斑点技术联合SYNTAX评分对冠心病病情的判断价值。方法:2022年2月到2023年1月选择在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超声三维斑点检查,同时所有患者都给予SYNTAX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350例患者中,随访到2023年2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9.14±1.13个月,发生MACE45例(MACE组),占比12.9 %,其中心源性死亡6例、冠脉综合征14例、血运重建13例、恶性心律失常7例、心力衰竭5例。MACE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C)血糖与非MACE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MACE组的超声三维斑点参数-右室收缩峰值应变率(SRs)高于非MACE组(P<0.05),右室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c)与非MACE组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MACE组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非MACE组(P<0.05),两组的SYNTAX评分分级人群占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在350例患者中,Spearsman分析显示SYNTAX评分、SRs、SRc、SRa都与MACE的发生呈现正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显示SYNTAX评分、SRs、SRc、SRa都为导致MACE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治疗后MACE的发生率依然比较高,多伴随有SYNTAX评分增高,超声三维斑点技术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超声三维斑点技术联合SYNTAX评分能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术前SYNTAX积分32分的重度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6日至2017年5月20日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外科成功行CABG且术前SYNTAX积分32分的重度病变CHD患者50名和成功行PCI且术前SYNTAX积分32分的重度病变CHD患者50名,分为PCI组与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和院内死亡发生情况,术后一年电话随访患者存活情况、病死原因、再次入院、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发生情况,通过SF-12量表和西雅图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与CABG组相比,PCI组患者心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花费更少、有PCI史的患者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SF-12量表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 SAQ)的各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与CABG治疗不同病变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14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按动脉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107例)与研究组(107例),对照组行经股动脉PCI(TFI),研究组行经桡动脉PCI(TRI),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支架置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动脉穿刺时间、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1 d,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均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期间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PCI用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相当,但经桡动脉行PCI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冠心病(CA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0-2014年于我院冠状动脉造影并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80例,其中老年患者(A组)320例,中青年患者(B组)1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疾病类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指标,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带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A组与B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及是否患有高血压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的单支病变以及三支病变者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发生率较中B组多,其中出血、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也均较中青年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的肌酐(C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B组,谷氨酰转肽酶(GGT)、三酰甘油(TG)、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FIB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较大不同,且Hcy、FIB是影响不同年龄段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示在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治疗方案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