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为推广超早期康复治疗在高危儿神经心理发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171例0~3月高危儿为研究对象,按家长意愿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超早期儿童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采用全身运动量表(GMs)、Gesell量表(GDS)评估患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扭动运动阶段、不安运动阶段的异常例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不安运动阶段异常数明显较对照组减少(P0.05);对照组的粗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DQ值和观察组适应性、粗大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DQ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适应性、粗大运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高危儿的神经心理发育,对患儿及早进行康复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运动发育迟缓与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25-羟维生素D3[25(OH)D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0月到2018年6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500例(6~12月龄)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儿童发育迟缓的发生率,检测发育迟缓患儿血清ALP与25(OH)D3水平,Gesell测评评定小儿的运动发育状况,所有患儿每天均给予了维生素D3 400 IU,对于发育迟缓患儿每天给予维生素D 800 IU~1200 IU补充,治疗3个月,再做Gesell测评评估其运动发育水平,对比治疗后运动发育情况,并分析影响儿童运动发育的相关因素。结果:在500例小儿中,判断为运动发育迟缓120例(迟缓组),占比24.0 %。两组小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围、身长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缓组的血清ALP水平高于非迟缓组(P<0.05),25(OH)D3水平低于非迟缓组(P<0.05)。迟缓组的大动作、精细运动、适应性行为、语言、个人社交评分都低于非迟缓组(P<0.05),迟缓组治疗后,大动作、精细运动、适应性行为、语言、个人社交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在120例发育迟缓中,Pearson分析显示ALP、25(OH)D3与小儿运动迟缓发育具有相关性(P<0.05);二分类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LP、25(OH)D3都影响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与血清ALP、25(OH)D3水平存在相关性,两者的联合检测可为儿童发育迟缓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经过维生素D治疗后,能显著的改善其患儿的运动发育,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临床实验研究发现:1.早产儿40Hz AERP Pa和Pb波潜伏期在三种强度(40,60和80dB-nHL)的短音(500Hz)刺激下明显长于足月新生儿(P<0.05,P<0.01,P<0.001),Pa-Pb波间期未见显著性变化(P>0.05);2.早产儿40Hz AERP Pa和Pb波潜伏期与500Hz短音强度高度相关(r≥0.98),Pb波潜伏期-刺激强度函数斜率K值明显有别于Pa波K值(P<0.01);3.早产儿40Hz AERP Pa和Pb波潜伏期与孕龄高度相关(r>0.7),Pb波潜伏期-孕龄函数斜率K值亦明显区别于Pa波K值(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80例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保健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定期随访两年,观察比较患儿纠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评分(NBNA),智力及运动发育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纠正胎龄40周NBNA评分为33.04±1.12,对照组NBNA评分为30.95±0.8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MDI与PDI指数分别于9月龄始和6月龄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1岁时进行Gesell智力发育检查,干预组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个人-社会交往等五个能区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17.5%的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5%的发生率(P<0.01)。结论:联合早期干预治疗可有效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神经系统功能修复,改善智能及运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出生体重对婴儿早期体格及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巨大儿的早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我院2007 年1 月~2009 年12 月出生的巨大儿及足月适于胎龄儿中,随机选取50 例足月巨大儿作为观察组(除外生后低血糖、窒息、高胆 红素血症者),及50 例与之匹配的足月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周、生后评分、性别比例、父母收入、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定期检查和记录两组的各体格及智能发育评估指标,了解两组婴儿体重指数及智能发育特点,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 表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出生后3、6、9、12、18、24 个月的超重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随年龄增长体重指数有下降趋势,6 月龄时体重指数最高,24 月时最低;观察组6 月时大运动发育商数为(100.86± 3.34), 对照组则为(104.58± 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月时,观察组的发育商数已接近正常,两组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行 为、语言和个人- 社会性行为5 个方面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在2 岁以内的体重指数显著高于足月适于 胎龄儿;较重的体重负荷可对其生后6 月内的大运动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集体语言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发育水平、言语功能及神经中枢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抽签法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对照组(n=45,常规语言训练联合tDCS)和研究组(n=45,集体语言训练联合tDCS)。对比两组疗效、发育水平、言语功能、神经中枢营养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干预后动作能、应物能、言语能、应人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复述、听理解、口头表达、出声读、抄写、阅读、描写、听写以及计算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较干预前升高(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BDNF、NGF、GDNF、NT-3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体语言训练联合tDCS干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改善言语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其发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肠道微生态环境对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挑选2018年10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15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纳为观察组,采用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联合头颅MRI,诊断患儿是否并发胆红素脑病(ABE),并将患儿分为胆红素脑病(ABE)组与非胆红素脑病(NABE)组,将同期于我院产科分娩的50例健康新生儿纳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总胆红素(STB)和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UCB)水平,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其肠道菌群,分析肠道菌群与ABE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ST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ABE患儿血清STB水平显著高于NABE患儿(P<0.05);ABE患儿脑脊液UCB浓度显著高于NABE患儿(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α-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Chao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BE组与NABE组的α-多样性指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NABE组属水平上肠道各菌群丰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郭玉姣  唐国庆  李学伟  朱砺  李明洲 《遗传》2008,30(5):602-606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长白猪和太湖猪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基因在30、60、90、120和150日龄时表达水平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 (1)品种内日龄间比较, 长白猪IGF2 mRNA 在30日龄时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 之后逐渐下降, 至120日龄降到最低, 150日龄时又明显上升; 太湖猪IGF2 mRNA在30~60日龄的表达量较高, 90日龄降至最低, 120日龄迅速回升, 之后又有所下降。两品种IGFBP3 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30日龄时表达量最高, 60日龄显著下降(P<0.05), 之后趋于平缓但略有波动。(2)品种间同日龄比较, 120日龄时太湖猪IGF2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 150日龄时太湖猪IGFBP3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 其余日龄间两品种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 猪脂肪组织IGF2和IGFBP3基因表达存在明显的发育性变化和品种差异; IGF2基因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脂肪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方法:选取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鼠共计36只,随机分为1、2、3周龄组(1-, 2-, 3-Week)、1、2、3月龄组(1-, 2-, 3-Month)(n=6)。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及生物胞素细胞内标记技术区分锥体神经元与中间神经元,同时记录各组小鼠脑片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动作电位(AP)及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EPSCs)。结果:与中间神经元相比,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AP放电特征表现为规则放电(RS),放电频率较为缓慢。小鼠运动皮层锥体神经元的被动膜特性在出生后发育期间表现为:与1周龄组小鼠相比,2周龄组的静息膜电位(RMP)表现为显著超极化(P<0.01),2周后再无明显改变;1月龄组的膜输入阻抗(Rin)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1),在1月龄后无明显变化;膜电容(Cm)无明显变化。AP在发育早期的变化表现为:与1周龄组小鼠相比,3周龄组AP阈电位绝对值和幅值显著增加(P<0.01),2周龄组AP半波宽显著降低(P<0.05),在此之后无显著变化。sEP...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对比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拔管(INSURE)技术与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技术对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极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INSURE技术治疗,研究组54例,给予LISA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浆β-内啡肽(β-EP)、智力发展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水平,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的指标、并发症、神经运动评价(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的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检测发育商DQ)及死亡率。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后β-EP水平均下降,MDI、PD水均提高,研究组?茁-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DI、P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患者反复呼吸暂停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心动过缓、血氧饱和度(SpO2)降低、72 h内机械通气、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等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3)两组患儿住院期间气胸、视网膜病变、脑室内出血(Ⅲ°或以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不良并发症和死亡率对比无差异(P>0.05)。(4)两组患儿在纠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的5个能区评分和总发育商(DQ)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LISA技术可减轻呼吸窘迫综合征极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损伤,亦能减少住院期间相关早产儿并发症,且对婴儿远期神经心理发育无不良影响,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脑瘫)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择在本院儿保科门诊就诊的脑瘫患儿134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两组康复观察3个月,记录智力及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5 %,高于对照组的83.6 %(P<0.05)。两组康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适应与语言行为评分都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也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康复后的F波振幅高于康复前(P<0.05),阈值低于康复前(P<0.05),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在脑瘫患儿的应用能促进改善智力及肢体功能,重建患儿的肌电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评价应用行为分析(ABA)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行为、发育以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ASD儿童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两组均予以ABA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感觉统合训练。评价两组的行为、发育及睡眠情况等,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两组治疗后ABC和ATEC量表的各项得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减少,而观察组减少幅度更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esell量表各项得分明显升高(P<0.05),而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SHQ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SHQ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低(P<0.05)。结论:ABA疗法联合感觉统合训练能够减轻ASD患儿的疾病症状,改善行为状态及睡眠质量,促进患儿发育,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疗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干预,包括Bobath技术和核心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干预,包括手功能、手眼协调能力、进食、如厕、更衣及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及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GMFM评分、F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DQ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DQ评分增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试验组在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应充分重视脑瘫的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采用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价治疗前后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采用踝关节活动度及GMFM-88粗大运动功能测试表评估治疗前后患儿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语言理解商与表达商较治疗前均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8%,高于对照组的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康复方法可以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语言发育能力及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对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侧前颞叶切除术(ATL)组(n=51,给予ATL治疗)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组(n=52,给予SA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认知功能、记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智商(FIQ)、语言智商(VIQ)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SAH组高于ATL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优势半球侧记忆商数(MQ)评分降低,非优势半球侧MQ评分升高(P0.05);SAH组术后6个月非优势半球侧MQ评分高于AT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叶癫痫患者采用ATL、SAH术式治疗,可获得相似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均较好,但SAH术式在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记忆能力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青少年治疗过程心理干预对患儿语言能力恢复和心境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7~18岁听力障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所有患儿应用人工耳蜗植入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言语训练以及健康教育等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增加全治疗过程的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语言能力恢复,心境状态,ABC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言语形成、听觉能力以及听觉感知明显提升,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的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通过治疗与干预之后,精神、控制、能力、忍受消极情感以及接受变化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兴奋、易激怒、刻板行为以及不恰当语言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各评分均下降,其中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听力障碍青少年在常规治疗与干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能够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提升语言能力恢复情况,减少负面情绪,提升患儿的心境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CT及MR灌注成像对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进行分组,其中A级32例为轻度肝硬化(记为A组),B级16例、C级12例为中重度肝硬化(记为B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C组,对三组受试者分别进行DWI检查、CT及MR灌注成像,对比各组ADC值、肝脏动门脉灌注比率[SSr(ct)及SSr(mr)],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ADC值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的ADC值较C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SSr(ct)、SSr(mr)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Sr(ct)及SSr(mr)较A、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两组的SSr(ct)及SSr(m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SSr(ct)与SSr(mr)呈正相关(r=0.687,P=0.000)。结论:CT以及MR灌注成像均可较好地反映出肝硬化的病变程度,且二者较DWI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