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SSP)关键酶磷酸丝氨酸氨基转移酶1(PSAT1)与肺腺癌细胞粘附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siRNA抑制PSAT1蛋白表达,观察肺腺癌细胞形态以及粘附变化,同时过表达PSAT1,反向观察PSAT1对肺腺癌细胞粘附的影响。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采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谱法寻找与PSAT1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差异蛋白,并在过表达细胞体系中验证。结合临床公共数据库分析互作蛋白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发现敲低PSAT1引起肺腺癌细胞形态改变;敲低PSAT1抑制肺腺癌PC9、HCC827细胞粘附;过表达PSAT1增强PC9及HCC827细胞粘附;免疫共沉淀-蛋白质谱检测到2560个可能与PSAT1结合的蛋白,进一步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印迹法验证PSAT1过表达使细胞中与间皮素(MSLN)结合显著上升;通过临床样本数据观察PSAT1与MSLN共同高表达的肺腺癌患者,其预后更差。结论:本文首次报道PSAT1可能通过与MSLN等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影响肺腺癌细胞粘附的新机制,提示PSAT1有望成为潜在抗肿瘤靶点,靶向其相互作用蛋白能为小分子抑制剂设计及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肺腺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首先从GEO数据库、TCGA平台中获取肺腺癌的转录组数据和相应的临床信息,通过非参数检验分析苹果酸脱氢酶1/2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这四种关键酶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别,再进一步分析其和肺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人口学特征、TNM参数以及肿瘤恶性生物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中苹果酸脱氢酶1/2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2均呈高表达;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 (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2,GOT2)和肺腺癌的生存概率有关,高表达GOT2的病人往往具有较短的总生存期;GOT2的表达和肺腺癌的人口学特征、TNM参数、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统计学关联,与肿瘤恶性标志物PCNA呈显著正相关(r=0.2,P0.05)。结论:肺腺癌组织中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途径中关键酶GOT2呈高表达,并可能促进肺腺癌的发生和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POLE和POLD1突变导致DNA聚合酶校对功能丧失可能会影响基因组稳定性并导致突变增加和肿瘤形成。本文结合在线数据库和真实世界样本进一步分析肺腺癌(LUAD)患者POLE和/或 POLD1 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肺癌术后组织标本115例,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基因突变;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肺腺癌数据集,通过Cbioportal在线数据库获得肿瘤突变分布图,通过Cibersort法计算获得样本的免疫相关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真实世界样本中POLE/ POLD1突变的比例为7.83%(9/115)。TCGA数据显示POLE/POLD1突变的LUAD患者总生存期(OS)减少(P=0.0359)。然而,携带该突变的患者并发其他基因改变的频率明显增加,尤其是与TP53突变存在正相关;同时,POLE/POLD1突变与LUAD组织浸润性免疫杀伤细胞呈正相关,与免疫抑制细胞呈负相关,提示这部分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敏感。结论:LUAD患者POLE/POLD1突变预示较高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免疫微环境改变,可作为ICI疗效预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AXL在肺腺癌细胞(Lung adenocarcinoma cell, LAC)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作用,为肺癌临床治疗和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肺腺癌模型并通过CCK-8法检测耐药株对肺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奥希替尼(Osimertinib)的敏感性。基于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克服耐药的靶点AXL,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AXL的表达情况,并同时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分子标志物。R428是AXL的小分子抑制剂,通过CCK-8法、Transwell以及划痕实验等探究靶向AXL对肺腺癌亲本及耐药株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AXL在构建的耐药株中显著高表达,其蛋白表达水平上调15-20倍(P0.001),m RNA水平上调2-5倍(P0.01);EGFR-TKIs耐药株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靶向AXL选择性抑制耐药株的增殖能力并且恢复了耐药株对EGFR-TKIs的敏感性(P0.001);靶向AXL显著抑制耐药株增强的迁移能力,与亲本株相比最高抑制率可达80%左右(P0.001)。结论:用遗传学和药理学手段靶向AXL可以显著逆转肺腺癌对EGFR-TKIs耐药,逆转耐药株所增强的迁移等肿瘤生物学特征,对克服EGFR-TKIs获得性耐药有着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以及转化医学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转移酶omega1 (GSTO1)如何调控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s)的功能。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测GSTO1缺陷及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表面MHCII分子的表达。将BMDCs与来自OTII小鼠的CD4 T细胞在OVA存在下共培养,并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循环和内化。实时定量PCR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总蛋白质水平。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GSTO1抑制剂处理后MHCII分子的泛素化水平。结果 GSTO1缺陷或GSTO1抑制剂不影响BMDCs的增殖和凋亡,但会降低细胞膜上抗原递呈分子MHCII分子的表达。GSTO1缺陷或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活化CD4 T细胞的能力受损。在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s中,MHCII分子的循环和内化过程正常。GSTO1抑制剂不影响MHCII分子的转录,但会降低其总蛋白质水平。另外,在GSTO1抑制剂处理的BMDC...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肺鳞状细胞癌(鳞癌)和腺癌PD-L1蛋白及相关miRNA表达的差异。方法: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纳入本项研究;按照病理类型,将患者分为腺癌组和鳞癌组;H&E染色检测免疫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检测PD-L1、ki-67、PD-1、CTLA-4和LAG-3的表达;miRNA测序筛选鳞癌和腺癌间差异表达的miRNA。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鳞癌组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数量为86.86±8.96个/高倍视野(HPF),腺癌组的数量为26.29±3.99个/HPF(t=6.173,P<0.001);肺鳞癌组微环境免疫细胞PD-1、CTLA-4和LAG-3阳性表达的比例分别为53.71±6.88%、35.29±3.25%和34.43±3.29%,腺癌组阳性表达的比例分别为22.29±3.80%、13.43±2.32%和24.00±1.98%(t=3.997,P=0.002;t=5.476,P<0.001;t=2.719,P=0.019);肺鳞癌组患者PD-L1蛋白阳性表达的比例为76.67%,腺癌组的比例为36.67%(P=0.001);肺鳞癌PD-L1(miR-135、miR-24和miR-30b等)和PD-1(miR-802、miR-155和miR-3127-5p等)相关mi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腺癌。结论:肺鳞癌PD-L1蛋白及相关miRNA的表达、微环境免疫细胞PD-1、CTLA-4和LAG-3阳性比例均显著高于腺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SSP)在肺腺癌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后引起的适应性耐药中发挥的作用,探究早期适应性耐药机制以寻找抗耐药靶标。方法:使用EGFR-TKIs药物短时刺激肺腺癌细胞系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技术检测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蛋白及m RNA水平变化,同时利用LC-MS检测细胞内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产物及相关代谢产物变化情况。通过CCK8法检测敲低关键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体内实验进行肺腺癌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注射,采用剂量爬坡法构建体内适应性耐药模型,检测肿瘤组织中关键酶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内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PHGDH、PSAT1、PSPH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下有不同程度上调,且m RNA水平也上调了20-50%左右(P0.05);2.HCC827细胞中SSP及下游代谢通路产物如P-Serine、Serine、Glycine、AMP等均有显著性上调(P0.01);3.敲低关键酶PSAT1及PSPH后可抑制细肺腺癌细胞HCCC827及PC9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最高抑制率可达60%左右(P0.01);4.体内诱导PC9细胞适应性耐erlotinib后,肿瘤组织中的PHGDH及PSAT1表达均有明显上调。结论: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介导了肺腺癌EGFR-TKIs靶向治疗的适应性耐药,其关键酶有望作为抗耐药靶标进行联合治疗,从而提高EGFR-TKIs靶向药物的早期疗效并最终克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NOK(Novel Oncogene with Kinase-domain:蛋白络氨酸激酶结构域新基因)在雌激素促进肺腺癌细胞系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共分四组,其中第一组细胞NOK基因不下调,不加雌激素,为空白对照组,第二组细胞NOK基因下调,不加雌激素,第三组细胞NOK基因不下调,加雌激素,第四组细胞NOK基因下调,加雌激素。用慢病毒下调A549细胞系中NOK基因表达量,并用浓度为1×10-8 mol/L的雌激素刺激各组细胞,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OK和EMT标志物表达量,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相比于第一组,第二组细胞中NOK和Vimentin表达量降低、E-cadherin表达量增高,分别为0.09±0.01、0.16±0.02、4.83±0.61,与第一组有统计学差异;第三组细胞中NOK和Vimentin表达量显著增高、E-cadherin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为6.03±0.92、5.77±0.86、0.33±0.04,与第一组有统计学差异;第四组细胞中NOK和Vimentin表达量降低、E-cadherin表达量增高,分别为0.11±0.01、0.19±0.03、4.92±0.59,与第一组有统计学差异,与第二组无统计学差异。各组细胞中NOK和EMT标志物的蛋白表达量与mRNA表达量的趋势一致。第二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第一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第三组细胞迁移数显著高于第一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第四组细胞迁移数显著低于第一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雌激素可以促进肺腺癌细胞系EMT过程,而下调NOK基因表达可以阻断这一过程,由此认为,雌激素可以通过NOK调控肺腺癌EMT过程。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胸腔积液中肺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突变状态与DNA含量的相关性,以期探究EGFR突变状态是否同肿瘤的恶性程度存在一定关联。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EGFR基因检测以及基因定量分析的591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是否出现EGFR基因突变将其分为突变组(335例)与非突变组(256例),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均使用激光图像细胞仪开展DNA含量以及非整倍体峰检测,并开展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1)将591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及是否吸烟等临床特征进行分组对比显示,性别(P=0.034)与吸烟(P=0.007)同肺腺癌患者胸腔积液细胞出现EGFR突变具有一定关联,而年龄因素与是否出现突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2)突变组患者的最大DNA指数(DI)、大于5C细胞的平均DI以及大于9C细胞的平均DI均明显高于非突变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3)开展DNA非整倍体细胞峰比较显示突变组在单峰、双峰占比中明显高于非突变组,而无峰占比明显低于非突变组(P<0.05),多峰占比方面两组差异不大(P>0.05)。结论:经研究显示,同未出现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相比较,发生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明显DI值更高,非整倍体细胞以及非整倍体峰值也呈现异常升高态,这提示EGFR发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恶变洗吧的侵袭性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在肺腺癌PD-1和PD-L1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技术在35例肺腺癌手术和肺穿刺活检组织切片上同时检测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结果双染检测结果显示35例肺腺癌中,6例呈PD-L1和PD-1双阳性。PD-1阳性反应产物位于淋巴细胞细胞膜和(或)胞质被标记呈红色(GBI-久红),PDL1阳性反应产物位于肿瘤细胞细胞膜和(或)胞质着色呈棕黄色(DAB)。结论以DAB和GBI-久红作为显色剂的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实验结果对比直观,提供的诊断信息量比传统单染高,更加利于病理医生判别。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索HOXC8与PDX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 NSCLC)细胞生长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荧光定量PCR及染色质免疫沉淀等方法筛选并鉴定HOXC8调控的靶基因;通过Western blot、CCK-8、克隆集落生成及生物信息学等手段分析靶基因PDX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结果:实验证明HOXC8可结合到PDX1基因的启动子上,并作为转录因子激活PDX1的表达。PDX1的表达促进NSCLC细胞的生长与EMT过程,而沉默PDX1能显著地抑制NSCLC细胞的生长与EMT过程,并诱导细胞的凋亡。通过分析已知的肿瘤数据库, 我们发现在NSCLC中PDX1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PDX1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呈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发现HOXC8-PDX1轴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可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波形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的NSCLC癌组织标本15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79例,提取两组的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波形蛋白的蛋白表达,分析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波形蛋白m RNA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NSCLC癌组织中波形蛋白m RNA表达水平的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P0.05)相关。结论:波形蛋白在NSCLC患者中表达异常升高,与NSCLC的发生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每位患者的卵巢癌组织样本、癌旁正常组织样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织标本中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ERCC1、Vimentin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并对患者进行统一的手术治疗,分析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预后。结果: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45/83)、69.88%(58/83),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64%(8/83)、20.48%(1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织的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ERCC1、Vimentin的阳性表达率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病灶直径、病理分型无关,而与卵巢癌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ERCC1、Vimentin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总体生存期(OS)均短于ERCC1、Vimentin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ERCC1、Vimentin的表达水平与卵巢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Vimentin可能作为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 (LPS) stimulation of macrophages and inflammation via the Toll-like receptor 4 (TLR4) signaling pathway through NF-κΒ generate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IL-1β, IL-6, and TNFα. Because glutathione transferase Omega 1-1 (GSTO1-1) can catalyze redox reactions such as the deglutathionylation of proteins and has also been implicated in the release of IL-1β we investigated its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PS-mediated inflammation. Our data show that shRNA knockdown of GSTO1-1 in macrophage-like J774.1A cells blocks the expression of NADPH oxidase 1 and the generation of ROS after LPS stimulation. Similar results were obtained with a GSTO1-1 inhibitor. To maintain high ROS levels during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LPS stimulation causes the suppression of enzymes such as catalas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that protect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The knockdown of GSTO1-1 also attenuates this response. Our data indicate that GSTO1-1 needs to be catalytically active and mediates its effects on the LPS/TLR4 inflammatory pathway upstream of NF-κΒ.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GSTO1-1 is a novel target for anti-inflammatory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97例患者全部如期完成治疗,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率分别为9.28%(9/97)、24.74%(24/97)、31.96%(31/97)、34.02%(33/97)。根据近期疗效结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PR,n=33)和无效组(SD+PD,n=64)。本研究中患者的毒副反应多为 I、Ⅱ度非血液学毒性,最常见的是皮肤毒性,如皮疹等;其他毒副反应如胃部不适、腹泻等,经对症治疗后均能缓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性别、肿瘤临床分期、骨转移、肿瘤直径有关(P<0.05),而与年龄、肾上腺转移、脑转移、吸烟史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肿瘤分期Ⅳ期是影响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疗效的危险因素(OR=1.473、2.042,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具有不错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性别为男性、肿瘤分期Ⅳ期是影响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肺腺癌疗效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