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激性特别强调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而且刺激必须来自生物体以外的刺激;反应必须是生物体接受刺激后自身作出的反应。即:外界刺激存在,生物发生反应:外界刺激停止或消失,生物的反应停止:因此判断是否为应激性的依据主要有3:①是否存在外界刺激;②生物体是否对外界刺激作出了反应;③此反应是否  相似文献   

2.
李保兴 《生物学通报》2006,41(5):M0002-M0002
在高中课本中,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产生一定反应的特性,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从这两个概念可以看出.应激性的内涵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刺激来自生物体外:反射的内涵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反应。刺激既有外界环境的,又有内部环境的.反应的发生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完成,二者内涵是不相同的.自然其外延也不相同。应激性的外延涉及到一切生物体,既包括植物也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人,它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而反射的外延仅是具有神经系统的人和动物,比应激性要窄。那么能否说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反射属于应激性呢?不能,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也属于应激性,人和动物对内部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但不属于应激性。例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又称加压反射),都是由内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反射,依照概念都不属于应激性,这样应激性与反射之间既有交叉重叠的地方.又有不相同的地方,用下图表示。  相似文献   

3.
答: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最难掌握的是应激性和适应性的判断,现加以比较。应激性是指生物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一定反应的能力,即应激性随刺激源的出现而产生,随刺激源的消失而解除。不同的生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部位也不同,对刺激的反应能力也不同,比如:植物的应激性是通过植物激素的作用实现的。植物根的向重力生长,茎的背重力生长,是生长素作用的结果,只在受力情况下存在,在失重条件下不存在;向日葵的向太阳性,有单侧光才表现,无单侧光则不表现。动物的应激性是相当复杂的,对于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一般来说,应激性可看着是短时间的反应,且…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理卫生》“内分泌系统”一章和高中《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里都讲到生长素这一概念.根据上海辞书社出版的辞海《生物》分册里的解释是:“生长素是植物的一种激素,即β-吲哚乙酸.有调节茎的生长速率、抑制侧芽、促进生根等作用……”而内分泌系统一文里所讲的生长素是指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即生长激素.根据辞海里的解释是:“生长激素是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之一.是一种蛋白质.具有促进生长,保留体内蛋白质的储存,使骨骼迅速增长等功能.”从上述辞海里的解释来看,生长素与生长激素应是具有不同结构,由不同生物体产生的,对生物体有着  相似文献   

5.
原生动物对于外界或内部的刺激,均可引起适当反应。刺激或反应之间,便发生了行为。近年来,磁与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利用磁铁在原生动物四周所产生的磁场及铁磁质内部,存在着许多自发饱和磁化的小区域即磁畴等一般磁性现象,试以各个方向刺激原生动物,观察和探究其激应性。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几处提到“基质”。那么,什么叫“基质”呢?《辞海》(生物分册,1975年上海人民版)P.70和《简明生物学词典》(1983年上海辞书版)P.1225解释说:1.结缔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均匀而无显微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34只猫在浅麻醉下,以方波电刺激中脑“怒叫中枢”引起的叫反应为指标,观察到:镇痛药、电针穴位及脑部刺激对叫反应都有压抑作用,痛刺激使叫反应增强,多次单独刺激“怒叫中枢”叫反应均较恒定。提示这种叫反应与痛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生物》“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表达与交流中 ,课本对学生提出了“如果用其他有害刺激代替盐粒 ,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吗 ?”我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把知识迁移 ,设计了“草履虫对各向磁铁的反应”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 ,加深了学生对草履虫的认识 ,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素质。1 实验原理原生动物对于外界或内部的刺激 ,均可引起适当反应。刺激与反应之间 ,便发生了行为。2 实验目的本实验利用磁铁在草履虫四周所产生的磁场 ,试以各个方向刺激草履虫 ,观察和探究其反应。3 材料及用具  草履…  相似文献   

9.
全国统编高中《生物》课本关于无机盐在细胞内的作用中谈到“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钙盐,如果钙盐的含量太低或太高,都会使动物和人出现病态。哺乳动物的血液中,钙盐的含量太低时,这种动物就会出现抽搐。”钙盐的这一生理作用,很多书中都提到过,但这种作用的生理机制,都没有明确解释。本文仅这一问题进行浅析,供学习时参考。 (一)可兴奋细胞兴奋性的维持可兴奋细胞是指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它们对极微弱的刺激能够产生兴奋或反应,并把受刺激局部所发生的反应传布到整个细胞。  相似文献   

10.
我读了周崙在“生物学通报”1955年2月号发表的“关于獲得性遗传的问题”,就获得性为什么有时会不显著,也就是说获得性能够遗传,但不一定全可遗传。周仑先生在解释这个现象时,他所指出的两點原因,都不外是新性状是否影响到性器官的新陈代谢;是否以某一定程度去改变性细胞的形成特性。只强调了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特点,而忽视遗传基础还要具备一定外界条件——引起变异的条件——的作用才能实现,不难设想,如果有机体的某一种或某些性状,更具体的说某些後天获得性状和特性,对其生殖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发生了强烈的影响,引起了性细胞特性的改变。这样看来,获得性就能遗传下去。但是如果在後代中,缺乏了引起这些性状、特性发生的原因,获得性就不能表现出来,也会成为不显著现象。正如孟德尔-摩尔根论客们常举的“运年  相似文献   

11.
果蝇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是生物体受到应激刺激时诱导产生的一组保守性蛋白,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近年来,果蝇Drosophila作为生命科学与人类疾病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其热激蛋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文章对果蝇热激蛋白的类别、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热激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调节细胞存亡和影响发育及寿命等相关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并对热激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展望。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衰老原因所提出的解释已多达三百余种。但是这些形形色色的理论和假说归纳起来却不外乎两大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衰老是由于生物体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各种损伤后缺乏完善的修复机制而引起的,称为衰老的“差错理论”(Error theories);第二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物自由基”和“自由基净化剂”定义的商榷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第3期名词解释专栏里,关于“生物自由基”和“自由基净化剂”二名词的定义,本人认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生物自由基,《通讯》中原定义(下简称原定义)是这样描述的:生物自由基“泛指通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一些不稳定的、带有多余电子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基团或分子。主要指活性氧,如、OH、~1O_2和H_2O_2等。……,已经证明,~1O_2,等自  相似文献   

14.
植物在空间的取向,除受植物携带的遗传指令的控制外,还受外界环境条件例如光照、重力、水分以及化学物质等刺激的影响。在这些外界单方向的刺激下,植物产生的定向生长运动,称为向性运动。根据外界刺激的不同,可以相应地称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水性和向化性等。那么,植物是怎样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呢?多年来,人们为探讨此奥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向光性早在一百年前,达尔文就发现金丝雀(?)草的茎尖,在单方向光照下,会发生向光弯曲。植物这种随光的方向而发生弯曲的能力,叫向光性。许多窗台上生长着的植物,都具有这种能力。由于这种茎的生长取向于光照较强的一面,故称之为正向光性。而有些植物例如向日  相似文献   

15.
1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概述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16.
生命是什么?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生命是生物体所表现的自身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等的复合现象,即生命是一个物质系统。但如果上升到更高的层面,我觉得生命是一种燃烧着的活力,是一个从生到死、再生再死的过程,并且能通过遗传的方式将这种活力和过程延伸下去。这种"延伸"不仅能对上一辈的生物体发挥着承接作用,而且能对后一代的生物体发挥着引导作用,故生物能够在遗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进化和发展。本文将从四个角度阐述生物的遗传和进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应激性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不但能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对一些抽象的刺激如时间也能作出相应的反应。地球由于本身的运动规律,有明显的时间上的交替变化过程。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和光照也有周期节律性变化。生物对这些节律性变化能作出种种时间上的反应。生物的这种反应可以用节律性来说明。节律性可分成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年节律等多种类型。昼夜节律:动物的昼夜活动行为特别明显。根据动物的这种习性可以把动物分为昼行性、晨昏性和夜行性等几个类型。属于夜行性的动物有兽类中的虎豹,飞行的哺乳小兽——蝙蝠,爬行类中的蛇、鸟类中的猫头鹰、昆虫中的蛾类等。这些夜行动物由于适应夜间活动,在外形结构和生理习性各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多种变化。虎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物》第212页对“捕食”作了正确的解释,捕食关系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但在教学中常出现错误的解释。其一,说捕食关系是一种动物以另一种动物为食的现象。其理由是既然是“捕”,其被捕对象一定是动物,不可能是植物。例如,可以说猫捕老鼠,青蛙捕食昆虫等,但是,马吃草,不能说是马捕食草。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9.
一、植物感应性的一般概念感应性是一切生物都具有的基本属性,它乃是指生物能够“感受”外界条件的变化并对之积极地发生“反应”而呈现出各种活动状态的属性。大家都知道有机体是在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新陈代谢中来维持生存、生长、与生殖的。而外界条件随时随地在变化之中,有机体若不能随机应变,获取与趋就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生理卫生》第十章第四节“高级神经活动”的教学中,条件反射的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人与动物条件反射的异同更难辨清。几年来,我做了一些探索,略有点滴体会,愿以抛砖引玉。首先,要搞清楚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生理活动。但动物只能对具体的外界刺激(物体的形状,声音频率的高低,光线的强弱等。)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就是说,在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