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诱导及其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ATCC15834感染三裂叶野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叶片外植体20 d后产生毛状根,毛状根可直接从叶片外植体叶脉处或从叶脉处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产生。感染35d后,约85%的叶片外植体产生毛状根。毛状根能在无外源生长调节剂的 MS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自主生长。PCR扩增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rolC基因已在三裂叶野葛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与固体培养的毛状根相比,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毛状根不仅生长迅速,也不会形成愈伤组织。在无外源生长调节剂的液体MS培养基中培养15d的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鲜重、干重、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分别为固体培养毛状根的1.59倍、1.18倍、5.25倍和1.16倍。  相似文献   

2.
用吸附法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003-V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出导致昆虫患病的毒素粗提物(以下简称毒素),并对其进行了毒力检测.结果表明,该毒素对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幼虫有明显毒性;对棉铃虫(Heliothis zea)幼虫口服毒性较弱,血腔注射毒性较强;仅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菌作用.对草地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f-21细胞株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毒力回归方程为y=2.03+2.39x,半致死浓度是0.01751%,其95%可信极限为0.01517%~0.0202%.高压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该毒素含有三种在结构和性质上非常相近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背景】鹿衔草(Pyrola incarnata Fisch)化学成分丰富,而且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食品、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尚未见其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相关报道。【目的】对鹿衔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olitum (P.soli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筛选出具有抗神经炎症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柱层析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鹿衔草内生真菌P.solitum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和高分辨质谱进行结构鉴定,利用反向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抗神经炎症活性的化合物,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从鹿衔草内生真菌P.solitum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12个化合物,分别为cyclopenin (1)、dehydrocyclopeptin (2)、viridicatin (3)、对羟基苯甲酸(4)、吲哚乙酸(5)、methyl compactin (6)、cyclopeptine (7)、cyclopenol (8)、原儿茶酸(9)、viridicatol (10)、N-[2-(3-indolyl) ethyl]malonamic acid (11)和solitumidine A (12)。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化合物11与炎症相关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简称p38)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1,ERK1)有较高的结合活性。BV-2细胞实验表明,化合物11 (10、20μmol/L)能显著提高BV-2细胞存活率,并有效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一氧化氮的释放。【结论】化合物11是新天然产物,具有抗神经炎症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和ERK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商陆毛状根的诱导、培养及其皂甙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1601 感染商陆叶片外植体1周后,在其切口处产生毛状根,20d后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比例达70%;毛状根可直接从叶片外植体叶脉处或从叶脉处产生的愈伤组织上产生。毛状根能在无激素的 MS培养基上自主生长,其呼吸速率比对照根提高85.6%。冠瘿碱检测和PCR扩增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TDNA的冠瘿碱合成酶基因及其Ri质粒的rol 基因均已在商陆毛状根基因组中得到表达。毛状根中总皂甙含量约为自然根的154倍,但其多糖含量则仅为非转化根的70%。  相似文献   

5.
降解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蔚文  张灼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3):146-150
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污染土壤中分离到12株能降解LAS的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属于青霉属(Pr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帚霉属(Scopulariopsis)和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研究了Aspergillus f-11降解LAS酶活诱导生成的条件及降解LAS的特点。还利用液相色谱对真菌和细菌降解LAS的产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从云南省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根中分离出一菌根真菌,经系统形态学研究后,将其鉴定为小菇属(Mycena)一新种: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室(HMAS)。用石斛小菇伴播12种兰科植物种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真菌对天麻(Gastrodia elata)和密花石斛(Dendrobum densiflorum)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衣芽孢杆菌产生碱性蛋白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自动控制发酵设备,首先进行分批发酵试验摸索了地衣芽孢杆菌2709生长与代谢的基本规律。然后采用补料分批发酵方法限制生长基质浓度,测定了一系列(SI,μI)、(μj,qpj)数据,获得KSμmax、α、β等参数的值,并且推导出了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的动力学公式,从而证明了用Monod方程描述地衣芽孢杆菌2709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关系的合理性和合成碱性蛋白酶的发酵属于生长部分关联型。  相似文献   

8.
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工程植酸酶发酵过渡相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发酵是一个涉及不同尺度的互相关联的复杂生物系统的过程 ,将重组毕赤酵母表达工程植酸酶过渡相的在线和离线参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的在线细胞代谢生理参数 (OUR)和环境参数 (DO)的变化进行相关分析表明 :甘油和葡萄糖碳源对AOX合成的阻遏强度不同 ,葡萄糖的阻遏性明显强于甘油 ,相对于醇氧化酶启动子 ,葡萄糖为强阻遏性底物。根据甲醇代谢途径关键酶酶活性变化 ,推测出各代谢途径流量分布的变化 ,即甲醇诱导后糖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途径代谢流比例下降 ,而磷酸戊糖途径中代谢流通量上升 ,甲醇完全氧化代谢流成为主要代谢流 ,与过渡相在线参数pH、OUR(CER)和RQ等相关分析的甲醇代谢途径的变化结果一致。此外 ,建立了生产过程在线控制与分析的标准 :当OURCER逐渐增大 ,则可判断甲醇已被利用和启动子已被甲醇成功诱导 ,即工程植酸酶开始启动表达.  相似文献   

9.
几种固氮菌nifA基因片段的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参照已知数种固氮菌nifA基因的DNA序列,选择其中间区域的两个保守性较强的序列合成引物,利用肺炎克匠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f)、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巴西固氮螺菌(Azospirllum brasilense)、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和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总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均扩增出约450bp大小的片段,经证实为各种固氮菌的nifA基因部分片段。 核酸印迹分子杂交结果显示出nifA基因在不同固氮菌中的同源性不强。  相似文献   

10.
Bax是哺乳动物细胞凋亡基因Bcl-2家族中的一员. 以往的研究报道表明, Bax基因可以诱发拟南芥等模式植物的超敏反应 (hypersensitive reactions, HR). 为了考查Bax基因对药用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我们构建了长春花雌二醇诱导型Bax基因工程细胞系. 实验结果表明, 转基因长春花细胞中Bax基因的表达水平对β-雌二醇浓度呈现明显的依赖性, 说明雌二醇诱导型启动子可以有效控制转基因长春花细胞中Bax基因的表达. 在30 μmol/L β-雌二醇处理下, 转基因长春花细胞中的长春花碱和总生物碱含量分别比野生型细胞高5. 0和5. 5倍, 表明哺乳动物Bax基因对长春花细胞中生物碱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Northern blotting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 Bax基因可以提高转基因长春花细胞中萜类吲哚碱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TdcStr的转录水平, 并且促进细胞中防御相关蛋白PR1的积累, 说明Bax基因可以诱发长春花细胞的防御反应, 激活细胞中萜类吲哚碱生物合成途径, 从而提高长春花生物碱的合成代谢流量. 研究结果表明, 哺乳动物Bax基因可以从细胞水平上促进植物次生产物的合成, 为植物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利用PCR方法从水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 oryzae)两个致病变种(pv. oryzae和pv. oryzicola)的12个菌株中, 扩增出了编码诱导植物过敏反应蛋白激发子Harpin的3类hrf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functioning factor A)同源基因hrf1, hrf2hrf3. 同源性分析表明, 这些同源基因推测的编码产物均富含甘氨酸, 缺乏酪氨酸, 在序列的第45位附近的氨基酸都有一个半胱氨酸. HarpinXoo由来源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hrfA基因编码, 产物包括两类, 一类代表菌株为JxoⅢ, 其中GGG-GG基序的重复数为3个, 分子量为15.6 kD; 另一类代表菌株为Pxo112, 产物中GGG-GG基序的重复数为4个, 分子量为15.9 kD, 这两个基因分别命名为hrf1hrf3. HarpinXooc由来源于水稻条斑病细菌的hrfA基因编码, 代表菌株为RS105, 其中GGG-GG重复数为2个, 分子量为15.3 kD, 水稻黄单胞菌Harpin分子中的一个半胱氨酸残基是其特有的. 将这3类基因与已报道的hpa1xo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可以将其分为4类, 来源于水稻黄单胞菌的HarpinXoo和HarpinXooc被分在相邻的两类中. 对3种产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3个代表菌株JxoⅢ, RS105和Pxo112的hrfA基因(hrf1, hrf2hrf3)表达蛋白的相对浓度分别为: 0.389, 0.530, 0.083 mg/mL. hrf1, hrf2hrf3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表达产物(Harpins)在烟草上均能激发过敏反应和诱导抗病性, 其生物活性依次为Hrf2, Hrf1和Hrf3.  相似文献   

12.
发根农杆菌诱导玉米毛状根发生及再生植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rhizogenes)侵染玉米愈伤组织15天左右获得毛状根. 转化根在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上快速生长, 并表现出典型的毛状根性状. 在含ZT 1.6 mg/L和NAA 0.4 mg/L的MS培养基上, 毛状根再生成完整转化植株. PCR-Southern杂交证实T-DNA已整合入转化株的染色体组.  相似文献   

13.
将经典的形态分类法与化学分类法(细胞壁与醌的化学分析)相结合,对从我国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2株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它们分别属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小多孢菌属(Micropoly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和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等6个属,13个种。  相似文献   

14.
研究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为丹参毛状根培养的生产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以茉莉酸甲酯作为丹参毛状根的诱导子,进行丹参毛状根诱导培养。发现茉莉酸甲酯诱导的丹参毛状根的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53倍和1.16倍,酚酸类化合物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分别是无茉莉酸甲酯诱导的1.37倍和4.43倍。茉莉酸甲酯能显著提高丹参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通过茉莉酸甲酯诱导实现丹参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势与接种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枝菌根(AM)真菌的侵染势(Colonizationpotential,CP)和接种势(inoculumpotential,IP)是菌根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IP已定义为接种物中有活力的真菌繁殖体及结构的数量(Liu&Luo,1994)。而CP的定量描述和测定方法尚未建立。本文将CP定义为单位数量接种物在侵染初期侵染植物根系的能力,其定量测定公式为:CP=N×L/IP×T,其中N为单位根长侵入点数+根内和根外菌丝数+含有丛枝的细胞数+泡囊数;L为每株寄主植物根系总长度;IP为接种物的接种势单位数;T为接种后的天数。用棉花(Gossypiumhirsutum)、大豆(Glycinemax)、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和玉米(Zeamays)和3种AM真菌Gigasporamargarita(Gim),Glomusintraradices(Gi),andGlomusversiforme(Gv)不同剂量(100,300,900,2700and8100接种势单位)的接种物进行试验,以定量测定CP、以及CP和I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数量的IP条件下,不同AM真菌具有不同的CP,应用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滇重楼寄生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地下茎中分离和鉴定出两种细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以及三种真菌——黑团孢霉(Periconia sp.)、白色厚顶孢霉(Pachnocybe albida)和重楼索霉(Hormomyces paridiphilus)。对蜡状芽孢杆菌、产碱假单胞菌和重楼索霉进行了液体培养并测定了胞外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重楼索霉可分泌大量胞外多糖,这可能是导致滇重楼地下茎胶质化和多糖含量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报道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染色体上的β-内酰胺酶基因的克隆化,及以此基因为基础建造了一批能在大肠杆菌(E.Coli)和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lis)中都起作用的穿梭质粒的实验。该β-内酰胺酶基因在枯草杆菌中产生大量产物并可分泌到细胞外。  相似文献   

18.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oxydans)SCB3 2 9以D 山梨醇为底物培养时可产生微量 2 酮基 L 古龙酸 ;而葡萄糖酸杆菌 (Gluconobactersp .)SCB1 1 0能将D 山梨醇以较高效率转化为L 山梨糖 ,但不产 2 酮基 L 古龙酸。将两种微生物在以山梨醇为底物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其代谢产物经分离提纯后进行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测定等 ,确定其主要的代谢产物是 2 酮基 L 古龙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福建省的锈菌29属150种,它们包括无柄锈科(MeLampsoraceae)11属36种,柄锈科(Pucciniaceae)15属98种以及半知锈(Uredinales Imperfecti)3属16种;其中无柄锈科的拟夏孢锈属(Uredinopsis)、明痂锈属(Hyalopsora)、膨痂锈属(Puccini-astrum)、栅锈属(Melampsora)、赭痂锈属(Ochropsora)、两型锈属(Pucciniostele)和柱锈属(Cronartium),柄锈科的不眠多胞锈属(Kuehneola)、不休白双胞锈属(Leucotelium)、戟孢锈属(Hamaspora)、多胞锈属(Phragmidium)、伞锈属(Ravenelia)、不眠单胞锈属(Maravalia)和鞘柄锈属(Coleopuccinia)以及半知锈的夏孢锈属(Uredo)在福建首次发现。文中对每个种列出学名、寄主、采集地及标本号。某些种附加了讨论。所有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从稀有爬行动物五爪龙(Varanus salvator)的体内同时分离出三种肠道病原菌,伦敦沙门氏菌(Salmonella london)、德比沙门氏菌(S.derby)和一株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mas shigelloides)。并提出应注意经常监测各类动物的带菌状况,加强对带菌动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