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针菇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及液体发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针菇菌丝体液体培养表明,淀粉、玉米粉是适宜的碳源,黄豆粉、酵母粉、蛋白陈是适宜的氮源。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其最适浓度。除碳、氮源外,Vb1及K、P、Mg、S等元素也是金针菇菌丝体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因子。适宜的碳氮比(C/N.)为21~24:1。本研究建立的有实用价值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是(%):玉米粉4.0、葡萄粉1.0~2.0、黄豆粉15、KH2PO40.1~0.15、MgSO4·7H2O0.05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FV088菌株液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FV088的适宜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5.0%玉米粉,2.0%鼓皮,0.L%KH2PO4,0.05%MgSO4·7H2O,10μgVB1/100ml,50μgVB2/100ml;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的起始pH6.0~7.0,500ml  相似文献   

3.
杂交瘤细胞培养的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杂交瘤细胞培养中单克隆抗体生产的动力学原理,采用灌注培养方式、添加醋酸钾和丰富营养物培养的途径,对反应器放大培养过程进行了优化。每天灌注l/2反应器工作体积,与分批培养相比,细胞密度由4 5×105/ml提高到l1×105/ml,单抗浓度由19mg/L提高到28mg/L;添加1g/L醋酸钾,细胞密度基本保持不变.但单抗浓度增加到38μg/ml;用丰富营养物培养后,细胞密度和单抗浓度分别进一步提高到42×105/ml和94mg/L。抗B型红细胞单抗的血凝滴度,由分批培养的1:32.最终提高到l:256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在淀粉废水中发酵的营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摇瓶试验对金针菇菌丝体在淀粉废水中培养的营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淀粉废水进行金针菇液体发酵的最适营养条件为:经液化处理的淀粉废水,加KH2PO40.25 g/100 mL,MgSO4·7H2O0.05g/100mL,VB1150μg/L,VB250μg/L,pH5.40。测定了该营养条件下菌体的生长曲线及发酵过程中培养基残糖的变化。发酵周期为7d,发酵终点生物量达2.08 g/100 mL,COD去除率为70.8%。  相似文献   

5.
巴西蘑菇菌体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薇  张劲松等 《菌物系统》2002,21(4):573-579
对巴西蘑菇深层发酵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确定了巴西蘑菌体发酵的最成方案是:7%葡萄糖,1.5%酵母膏,0.3%磷酸氢二钾,0.1%硫酸镁,VB110mg/100ml,自然pH,接种量为15%,装液量为100mg/250ml三角瓶,150r/min,25℃恒温培养9天,菌丝干重达到1.8g每100ml发酵液。通过对巴西蘑子实体与深层培养菌丝体中蛋白质营养成分及多糖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它们均是极好的营养食品之源。  相似文献   

6.
人参培养细胞的单细胞克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培养基组成成分能影响人参培养细胞单细胞克隆的植板率。Ms培养基中2,4-D和KT需要一个适合的浓度比才能有效地促进细胞克隆的形成,其最佳浓度组合是2,4-D1.5mg/L和KT O.5mg/L。适合人参细胞克隆形成的NH4N03浓度是400mg/L,CaCl2.2H2O浓度是750mg/L。向培养基中补加适量的琥珀酸、精氨酸和维生素等都能明显提高植板率。通过优化培养基的组成成分,细胞克隆的植板率可增加到2.34倍。悬浮培养两周左右的细胞平板培养最有利克隆形成,当细胞植板密度低于4×103个细胞/ml时,几乎没有克隆形成。  相似文献   

7.
膜-生物硝化反应器处理含氨废水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小鹰  郑平  胡宝兰   《生物工程学报》2005,21(2):279-283
研究了膜 生物硝化反应器对含氨废水的处理效能以及分离膜的截留和渗透效能。膜_生物反应器启动迅速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1d的情况下 ,反应器最高进水浓度达 80mmol(NH4+-N)·L-1 ,最高容积负荷达 1 12kg(NH4+ -N)·m-3·d-1 ,氨氮去除率保持在 95%以上。试验证明 ,分离膜对微生物有良好的截留作用 ,50天内反应器的污泥浓度从 5g·L-1 增长到 10g·L-1 ,分离膜表面附着的生物层则对废水氨氮和亚硝氮有进一步的转化作用。在液位差低于 80cm时 ,提高液位差可增大膜渗透通量 ;液位差超过 80cm后 ,增大液位差的膜渗透通量效应很小 ;其中 ,当液位差为 2 0cm左右时 ,膜通量达 2 . 5 1L·m-2 ·h-1 ,阻力最小 [(2 . 6 3× 10-5)m-1]。该膜_生物硝化反应器可依靠液位差压力驱动出水 ,无需外加动力。  相似文献   

8.
内循环空气提升式发酵罐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研制了55 1规模的内循环空气提升式发酵罐。本文从氧传递速率殛正烷烃发酵两方面考察了发酥罐各主要结构,如内循环通气管直径的大小,各种空气分布器,内循环通气管内加装筛板等与发酵罐性能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归纳出氧传递速率Na与风液比Q/V及料液高度H之间的关系为:Na=0.51·Q/V.(H)0.75本罐在所试验的条件下,氧传递速率可达210m mole02/1·h,以C14一C18正烷烃为碳源,培养Y-17酵母,发酵液中油、水混台良好,生产能力可达2.7g/1·h,能通应连续培养工艺的要求。该罐已成功地放大1000、6000 1及12m3规模。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荧光染料双苯并咪唑Hoechst 33258(bisbenzimlde),应用于香菇(Lentinusedodes)、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金针菇 (Flammulina velutipes)、木耳(vAurtculariaaurieula),毛木耳(A.Polytricha)等5种食用菌菌丝体。担孢子、分生孢子核的荧光染色研究。配制染液的Mcllvaine缓冲液pH值、缓冲液含0.6M MgSO4·7H2O、菌丝生长期、孢予贮存期亦与染色效果密切相关。我们观察到,使用插片法,爬片2/5的菌丝体,pH7.0一7.4 Hoechst 33258染液,染色3分钟为菌丝体核荧光染色的最佳效果。新鲜的担孢子,分生孢子、使用pH 6.8含0.6 M MgSO4·7 H2O Hoechst 33258染色液染色3分钟比使用pH 6.8 Hoechst 33258的染液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腐菌Phanerochaeta chrysosporium MIG. 383降解桉木时具有显著的选择性,30天内降解37.23%Klason木素,7.29%综纤维素。该菌株产胞外锰过氧化物酶,并在高碳低氧培养基中显示较高酶活。静置液体培养的优化培养条件是(L-1):10g葡萄糖,2mmol酒石酸铵,10mmol pH4.5醋酸钠缓冲液,1g吐温80,2gK2PO4,0.5g MgSO4·7H2O,0.1g CaCl2·2H2O,lmg VB1,70ml微量元素混合液:最适产酶温度是37℃。上述条件下,该菌接种后静置培养4天,产锰过氧化物酶活达1840U/L,酶作用最适温度是37℃,最适DH是3.5。  相似文献   

11.
自絮凝酵母SPSC01在组合反应器系统中酒精连续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建立了一套由四级磁力搅拌发酵罐串联组成、总有效容积4000mL的小型组合生物反应器系统 ,其中一级罐作为种子培养罐。以脱胚脱皮玉米粉双酶法制备的糖化液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底物 ,进行了自絮凝颗粒酵母酒精连续发酵的研究。种子罐培养基还原糖浓度为100g L ,添加 (NH4)2HPO4 和KH2PO4 各 20g L ,以0.017h-1 的恒定稀释速率流加 ,并溢流至后续酒精发酵系统。发酵底物初始还原糖浓度 220g/L ,添加 (NH4)2HPO4 15g/L和KH2PO42 5g/L ,流加至第一级发酵罐 ,稀释速率分别为 0.017、0.025、0.033、0.040和0.05 0h-1。实验数据表明 ,自絮凝颗粒酵母在各发酵罐中呈部分固定化状态 ,在稀释速率0.040h-1 条件下 ,发酵系统呈一定的振荡行为 ,其他四个稀释速率实验组均能够达拟稳态。当稀释速率不超过 0 0 33h-1 ,流出末级发酵罐的发酵液中酒精浓度可以达到 12 % (V/V)以上 ,残还原糖和残总糖分别在 0 11%和 0 35 % h-1,流出末级发酵罐的发酵液中酒精浓度可以达到12%(V/V)以上,残还原糖和残总糖分别在0.11%和0.35%(W/V)以下。在稀释速率为0.033h-1时,计算发酵系统酒精的设备生产强度指标为3.32(g·L-1·h-1),与游离酵母细胞传统酒精发酵工艺相比,增加约1倍。  相似文献   

12.
针对笼式通气搅拌生物反应器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可信的测量丝网内外液体交换速率的实验方法,根据此方法,在CellCul-20 A生物反应器中得出了通过丝网的液体交换速率关联式: 单层丝网:Qs=1.93×1O-5N1.81+1.13×10-4UG0.61(Ⅰ) 双层丝网:Qs=3.42×10-5N1.49+1.46×10-4UG 0.68 (Ⅱ)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台适的深层通气的氧传递模型,得到: 1- 1- 1- (KLa)d.Vc Qs + Vb.[(KLa)b-(KLa)d](Ⅲ)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增大丝网内的液体体积和提高丝网内的氧传递速率,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器的体积氧传递系数。  相似文献   

13.
磁场处理对螺旋藻多糖生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一定磁场强度(0~0.6T)处理下培养的螺旋藻生长加快,于物质积累增多,由072mp/Inl增加到0.80mg/ml;多糖含量提高,由4.2%增加到5.1%.磁场处理使培养液电导率随磁场强度增加而降低,使NO-3-N含量随磁场强度增加而增加,有利于细胞吸收和新陈代谢。  相似文献   

14.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 L·)在培养时受蓝光诱导,其菌丝体中有高产量的类胡萝卜素积累。当温度为25℃且蓝光光照强度为6·5μmol·m-2·S-1时,菌丝体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含蚕蛹粉的培养基上24h达到最高峰的495·5μg/gFW;而在不含蚕蛹粉的培养基上72h才达最高峰414·1μg/gFW。蛹虫草菌丝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也受蓝光光照强度的影响,最适光照强度可随培养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黑暗培养时间的长短和温度也可共同影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葡萄糖氧化酶产生菌z—I—c的分批发酵与恒化培养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在以葡萄糖为生长限制性基质的恒化培养中,该产生菌的维持系数为O.04 g葡萄糖/g菌体.H,生长得率系数YmaxG=O.714 g菌体/g葡萄糖,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O.385h-1,饱和常数Ks=4.76g/L,理论最适稀释度Dm=0.260h-1,最大酶比活(E/x)max为2.16×103μ/mg,其值较分批发酵的最大酶比活(1.5l×103μ/mg)提高43%。当向恒化培养的补料培养基中添加0.02%的α-甲基-D-葡萄糖时,由于该葡萄糖结构类似物的诱导作用,可使(E/x)max达3.11×103μ/mg,较分批发酵之值提高106%。  相似文献   

16.
纤维载体固定化红螺菌反应器处理发酵废液及其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充填软性纤维材料的玻璃柱式反应器中,利用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Y6光合细菌(PSB)连续处理发酵废液。建立了该处理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出模型参数t Ks=45.56mg/m1,μm=0.224h-1。模型理论曲线与实验值较吻合。研究得出较适合的稀释率Dopt为o.129-1’,此时COD去除能力最大为1686.Oppm COD/h。本文为纤维载体固定化PSB处理有机废水提供了一些放大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17.
葡萄糖的添加对昆虫细胞Sf21悬浮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添加葡萄糖对昆虫细胞Sf21(Spodoptera frugiperda)悬浮生长的影响,发现补加糖量在lg/L时·能明显提高细胞生长的速度和最高密度,细胞最高密度由2.5×104/ml增加到4.9×106/ml; 朴加糖量在2g/L时,则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使增加接种密度.细胞生长的最高密度也只有2.1×106/ml。当采取流加葡萄糖方法来培养细胞时,则其生长的最大密度可提高到5.2×106/ml。  相似文献   

18.
从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209出发,选育出B.S.796变异株。该菌在麦芽糖6%,豆粕水解液6—7%, Na2HPO4·12H2OO.8%, (NH4)2SO4 O.4%, CaCl2 O.2%,NH4Cl0.15%,pH6.5—7.O的培养基(麦芽糖培养基)中可获得较高的a-淀粉酶活性,在1.5m3发酵罐中试验a-淀粉酶活性平均可达477u/ml(比原菌提高40.6%)。按上法所得发酵液能快速通过板框压滤机,过滤回收率高达95%,提取总收率约为78%。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细胞液体培养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对西洋参细胞在改良MS培养液中发酵过程和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胞生长动力学为:dXdt=μmax·s Ksx,式中μmax=o.1613d-1,Ks=47.59g/L,基质消耗动力学为。-dsdt=1.75dXdt。西洋参细胞液体培养收获最佳期23天以上,皂甙累积的高峰期为25天以后。液体培养时,细胞中大部分皂甙释放到培养液中,经薄层层析后仅含Rg1;而愈伤组织中则含Rg1、Rb1、Re、Rd、Re五种,其总皂甙含量比人工栽种西洋参提高23%。  相似文献   

20.
微载体高密度培养Vero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载体是动物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有效手段。首先在硅化的方瓶中对Cytodex 1、Cy-todex 3、Biosilon、Bellco Glass Microcarrier、CT-1、CT-3、MC-1、CT-28种国产和进口微载体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确定以Biosilon作为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的首选微载体。用500mlWheaton搅拌瓶探索影响Vero细胞高密度培养的条件,表明50~60mg/ml的微载体浓度、1~2×106/ml的细胞接种密度、适当的通气(95%O_2+5%CO2)对该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200ml培养体积的Wheaton搅拌瓶中,微载体浓度为50~60mg/ml,细胞接种密度为9.24×105/ml,搅拌速度为65~85r/min,经25d培养,Vero细胞密度可达2.34×107/ml,表明50~60mg/ml的微载体浓度对培养细胞没有毒性。接着在1.5L CelliGen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细胞接种密度为4.98×105/ml,培养体积为1.2L,日灌流量从0.20L逐渐加大到3.65L,经22d连接灌流培养,最终细胞密度可达2.05×107/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