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与大豆磷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大豆中直接提取大豆油和纯度为95.98%的大豆磷脂。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时间等条件对大豆油和大豆磷脂的影响,确定其最佳萃取条件:萃取压力25MPa,温度50℃,CO2流量30kg/h,萃取时间150min,大豆磷脂夹带剂乙醇的流量为3kg/h,得率分别为15.72%和1.954%。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萃取鱼腥草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从萃取的压力、温度、流量和时间等条件探讨超临界CO2萃取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挥发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温度35℃、CO2流量40kg/h和萃取时间80min,鱼腥草挥发油得率为1.76%。而水蒸气蒸馏提取和石油醚提取的得率分别为0.05%和0.08%。超临界CO2法萃取的鱼腥草挥发油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紫外光谱分析法对辣椒素萃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素稀溶液为原料,利用紫外光谱法对辣椒素萃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较理想的萃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曾虹燕  张晓云  冯波 《广西植物》2005,25(3):285-288,263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均匀设计实验和微波辅助萃取艾叶挥发油的正交实验比较,考察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超临界CO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6MP,萃取温度31℃,CO2流量20kg/h和时间80min,得率3.75%;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辐射功率720w,辐射时间200s,溶剂量400mL,洗涤剂量50mL,得率4.85%。水蒸馏法提取率为1.87%。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和水蒸馏法萃取艾叶挥发油品质最好;微波萃取收率最高,但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5.
6.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花椒油树脂分离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迷萃取花椒油树脂的工艺,探讨了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花椒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花椒超临界迷流体萃取的最佳工艺:花椒原料粒度为60日,萃取条件为压力32Mpa、温度55℃、时间1h。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醇-磷酸氢二钾(K2HPO4)双水相体系萃取L-精氨酸。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K2HPO4浓度、pH、萃取温度对萃取分离L-精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L-精氨酸在该双水相体系的分配系数K随体系乙醇浓度、K2HPO4浓度的增大、萃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体系pH的增大而减小;L-精氨酸在该双水相体系的萃取率随体系乙醇浓度和pH的增大而减小,随着体系K2HPO4浓度增大、萃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葡萄果茎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了一种通过超声辅助从葡萄中萃取白藜芦醇的先进萃取工艺。同时,通过构建萃取和降解白藜芦醇过程的反应速率常数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萃取时间与回收率、可溶性白藜芦醇、绑定白藜芦醇及降解化合物等组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获得了最佳萃取时间、最大回收率及干物质的量。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乙醇/水溶剂萃取法相比,超声波辅助法萃取白藜芦醇的回收率提高了24%~30%。模拟结果表明:萃取时间对萃取过程中各组分的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当萃取时间为3.48 min时,巨峰葡萄果实茎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489.4μg/g干物质,此时回收率最大为79.8%;同时萃取过程中降解化合物含量为83.1μg/g干物质,降解物含量为13.6%。另一方面,赤霞珠葡萄果茎中白藜芦醇的最大回收率和降解化合物的含量分别占总白藜芦醇的80.6%和13.1%,其含量分别为194.8μg/g干物质和31.6μg/g干物质。此外,本研究研究了白藜芦醇对大强度运动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强度运动后,补充RES可以减少因运动所造成的心肌组织自由基损伤现象。  相似文献   

9.
反胶束萃取胰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强  李宽宏 《生物技术》1995,5(2):13-15,18
本文以含有反胶束的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进行了将胰蛋白酶从水相传入有机相,再从有机相传入另一水相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水相pH值、离子强度和种类,以及反胶束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单级萃取和反萃取率都很高,显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盐析萃取生物基化学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价生物质的生物炼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和发酵方面,对下游分离研究较少。廉价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导致发酵液中引入更多杂质,成分较单糖发酵更复杂,致使生物基化学品的下游分离过程成为其工业化生产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两相分配差异分离亲水性生物基化学品的盐析萃取技术及其在生物基化学品分离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短链醇和盐对双水相形成的影响,并对1,3-丙二醇、2,3-丁二醇、乙偶姻、乳酸等的盐析萃取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盐析萃取技术可有效地回收发酵液中的小分子亲水性产品,同时除去大多数的杂质 (细胞和蛋白质等),在生物基化学品的分离过程中将是一种有前景的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反向微胶团萃取分离酪氨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AOT反向微胶团的性质 ,并以酪氨酸为反向微胶团的萃取对象 ,探讨了各种因素对酪氨酸分配比的影响 ,优化了萃取、反萃取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PEG磷酸酯/磷酸盐两水相系统,经两次萃取从重组大肠杆菌匀浆液中提取干扰素α1。最适萃取条件为22%PEG磷酸酯t 16%磷酸盐,3%NaCI,pH6.9。IFNαl的分配系数达到155,收率9g.6%,纯度提高25倍;对反萃取条件作了初步研究,较好的条件为20%PEG磷酸酯,10%磷酸盐,pH6.0,收率达到75.6%,但浓度有所稀释。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本法可省去高速离心去除细胞碎片的步骤,操作简单,能耗较低,而且收率较高,纯度也有所提高,最后IFNα1存在于磷酸盐相中,其中PEG含量仅为0.5%左右,这对后继纯化操作很有利。  相似文献   

13.
植物体和土壤中的铁与其它营养盐一样都是限制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植物体和土壤中的铁通常都采用原子吸收和电化学法进行分析,本研究用萃取法从盐酸溶液中分离Fe(Ⅲ),采用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研究酸度,温度以及盐析剂等条件对萃取分配系数的影响并对铁的反萃取进行讨论,从而确定最优萃取条件,为植物体内铁的萃取富集分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通过研究预处理方法、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温度、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分离番茄红素的影响,探索最优化工艺,为工业化高效提取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温度55℃,温浴番茄果皮浆状物2.5 h后,经离心、乙醇洗涤,再按照固液比为1:4(g/mL),用V(石油醚):V(丙酮)为1:2的混合溶剂在封口容器中,于50℃水浴中萃取番茄红素25 min,期间不断轻微摇晃以确保萃取充分.用此法提取番茄红素成本低、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用反胶束萃取法提取与分离蛋白质和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7.
天然产物的超临界流体萃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叙述了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过程和近来在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啤酒花的萃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使用啤酒花萃取物的优点以及啤酒花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和液态二氧化碳萃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萃取分离香茅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超临界流体循环萃取装置对香茅油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以及香茅油中主要成份香茅醛、香茅醇和香叶醇的分离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得出溶解度、分离特性与萃取压力、温度的关系及其相应的数学关联式。用这些关联式计算的结果符合工程需要,为单离香茅油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萃取百合花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百合花中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要因素为C3〉A2〉B2(A为萃取压力,B为萃取温度,C为萃取时间);最佳工艺参数:SC-CO2萃取压力为18MPa,温度为50℃,时间为90min,流量为25L/min,所得百合花挥发油的出油率高达2.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