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明盐度、氮、磷含量对翅碱蓬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方法,控制土壤的盐度、氮、磷浓度,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在不同水平的盐度、氮含量和磷含量条件下翅碱蓬的发芽和生长状况。使用三因素方差法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盐度显著影响翅碱蓬种子萌发和苗重;盐度和氮含量显著影响翅碱蓬苗高、叶绿素积累及对氮磷的吸收;磷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盐度和氮含量是影响翅碱蓬生长的关键因子,低盐环境有利于翅碱蓬生长,氮含量增加促进翅碱蓬的生长。磷含量对翅碱蓬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了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底物流加方式及底物浓度对菌体生长和热凝胶合成的影响,并对粪产碱杆菌WX—C12(Alcaligenes faecalis)发酵生产热凝胶的补料工艺进行了优化。方法:15L发酵罐发酵生产热凝胶,改变培养基中氮源、碳源浓度及流加方式,测定残氮、残糖、菌体浓度及热凝胶产量的变化,确定较优的补料工艺。结果:在菌体生长阶段用氨水控制pH在7.0,可使培养基中氮源浓度维持相对稳定状态,且NH,a初始浓度较低(O.5gtL)更适合菌体生长;热凝胶合成阶段采用葡萄糖连续流加优于间歇补加培养。菌体浓度为11.9g/L时,热凝胶产量最高(72g/L),产物得率Vp/s为78.8%;当菌体浓度再增加时,热凝胶产量反而下降。结论:确定了粪产碱杆菌发酵生产热凝胶的较优工艺条件,热凝胶产量最高为72g/L,比分批发酵28g/L增加了157%。  相似文献   

3.
果糖及葡萄糖混合物为底物的丙酮丁醇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以果糖和葡萄糖混合物模拟能源作物菊芋块茎水解液发酵生产丁醇。在培养基初始pH 5.5,发酵过程不控制pH的混合糖发酵中,出现了发酵提前终止现象,终点残糖浓度达23.26 g/L,而丁醇产量仅5.51 g/L。进一步对比混合糖及葡萄糖、果糖不控制pH的发酵结果表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有机酸毒性太大和pH太低。全程控制pH的混合糖发酵结果表明,高pH条件有利于提高糖利用率,但产酸多,丁醇产量较低;而低pH条件下发酵残糖较多,但丁醇产量相对较高。基于此,文中采用阶段性pH调控策略,即将发酵初期的pH控  相似文献   

4.
多粮浓香型白酒中特征酵母菌与耐酸乳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多菌种协同代谢是浓香型白酒发酵的根本特征之一。【目的】探究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菌株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为实现发酵过程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了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特征酵母菌和耐酸乳杆菌,并探讨了共培养过程中菌株的相互关系以及主要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共分离到3株优势特征性酵母菌(KazachstaniahumilisZ1、PichiakudriavzeviiZ2、CandidaethanolicaZ3)和1株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W)。K. humilis Z1和L. acetotolerans W共培养体系中耐酸乳杆菌数量明显少于纯培养L. acetotolerans W的菌体数量;3株酵母菌均一定程度抑制L. acetotolerans W产乳酸,K. humilis Z1能抑制L. acetotolerans W不产乳酸;K. humilis Z1纯培养与Z1W共培养体系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构成相似;纯培养P. kudriavzevii Z2与Z2W共培养体系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共培养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共培养体系条件下,产乙醇酵母菌对耐酸乳杆菌的乳酸代谢有抑制作用,而耐酸乳杆菌又对酵母菌的乙醇代谢有一定影响,这对多粮浓香型白酒品质调控和菌群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木聚糖酶分离和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均质提取法相结合,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的木聚糖酶,进一步用薄层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对木聚糖酶进行鉴定。结果:采用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均质提取法相结合,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了两种内切木聚糖酶,酶解桦木木聚糖的产要产物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结论: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均质提取法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分离纯化木聚糖酶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发酵过程中参数的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发酵液中的菌体浓度、营养成分、产物等的测定对于控制发酵过程是很有用的。过去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化学测定法进行,但由于测定步骤多、时间长,往往达不到指导生产的作用。当然,这些成分中的大多数也可采用光学法如分光光度计测定。然而发酵液本身是混浊且不透明的,因此不能用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发酵液中的单个成分。由于微生物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所以许多生物敏感器已利用酶电极测定发酵液中某一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法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刺糖多孢茵(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H-2产多杀菌素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葡萄糖和棉籽粉为最适碳源和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发酵培养基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4个因子:葡萄糖、棉籽粉、黄豆饼粉及玉米浆。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4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发酵产多杀菌素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64.5g,麦芽糖20g,玉米浆2g,大豆油40g,棉籽粉25g,黄豆饼粉2.4g,蛋白胨25g,CaCO35g,定容至1L,pH7.0。培养基优化后多杀菌素产量由278.1mg/L提高到508.7mg/L,比初始多杀茵素产量提高了1.83倍。  相似文献   

8.
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分别进行了接种时间、摇床转速、接种量和装液量对法夫酵母细胞生产虾青素摇瓶发酵过程影响的实验,比较了DMSO法、酸热法、碱法和自溶法等破壁方法和提取溶剂之间的差别,测定了法夫酵母生长过程中的生物量、类胡萝卜素产量和培养基中的残糖。结果:确定了最佳的摇瓶发酵条件为:种瓶至发酵摇瓶的接种时间为40h,摇床转速为160r/min,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50mL;DMSO法和丙酮分别为合适的破壁方法和提取溶剂。结论:初步确定发酵的基本条件,为进行法夫酵母高产虾青素菌种的筛选以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渣固体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以提高马铃薯渣的营养价值为目的,以马铃薯渣为主原料,选用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4个菌株,采用了多菌协生固态发酵技术,经糖比,发酵,干燥等工艺,试制出了菌体蛋白饲料。通过对其感官特征的比较和主要理化指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经黑曲霉糖化多菌种协生(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8:1.5:0.5,总接种量为10%,28℃,56h)发酵后,产物蛋白质含量可提高到22.16%,并使原料的霉腐味等异味消除。  相似文献   

10.
南瓜实蝇,是瓜果类蔬菜的一种危险性害虫,近年来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多杀霉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一刺糖多孢菌经有氧发酵后产生的胞内次级代谢产物.是防治南瓜实蝇的最有效药剂之一。为评估南瓜实蝇对多杀霉素的抗性,本文测定了多杀霉素胁迫对南瓜实蝇体内靶标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霉素诱导36h后,南瓜实蝇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比活力显著增加,LC50与LC902种浓度处理下分别是对照的1.25倍和1.36倍:细胞色素P450氧脱甲基酶诱导作用强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在LC50与LC902种浓度处理下分别增加2.39倍和3.53倍.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工业配方中不同MgSO4添加量对枯草芽胞杆菌B201发酵过程及菌液保存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设置5个MgSO4添加量梯度(质量分数,下同)( 0.13%、0.24%、 0.46%、0.87%、1.70%)。分别记录不同梯度MgSO4处理的发酵液灭菌前后pH值,以及发酵过程中的菌体形态的变化,统计发酵结束后细菌的发酵周期、活菌数和芽肥率,测量发酵结束后发酵液pH以及残糖和残氮含量。实验表明,MgSO4的不同添加量对菌株B201发酵及菌液保存均有显著影响。添加量为0.87%和1.70%处理组灭菌后培养基的pH较灭菌前升高,培养基由中性变为弱碱性。接种后12 h取样观察,菌体明显变形,视野内菌数较少,且随着MgSO4添加量的增加发酵液活菌数下降,残糖和残氮升高,不利于保存。MgSO4相对合适的添加量为0.13%、0.24%和0.46%,三种MgSO4添加量的发酵液活菌数、残氮含量无显著差异;MgSO4添加量为0.24%时菌株B201芽肥率最高为89.33%,而MgSO4添加量为0.13%和0.46%时,芽肥率分别为80%和82.67%;0.46%MgSO4添加量可加速菌株B201发酵进程,发酵周期较其他两个处理缩短45.8%。为提高菌株B201的发酵水平,降低其生产成本,综合考虑MgSO4的添加量以0.46%为宜。研究结果不仅为实验室菌株B201的发酵优化提供参考,还为培养基的优化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克雷伯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发酵工艺,根据1,3-丙二醇的生产和菌体生长相关的特点,采用营养基质限制性流加的发酵工艺,通过控制氮源氯化铵以保持细胞稳定生长。结果表明:过低的氮源浓度,细胞生长受到限制,影响产物1,3-PD的合成;过高的氮源浓度,细胞比生长速率增加,但1,3-PD关于消耗甘油的得率降低,用于生长和维持代谢所消耗的甘油量增加。以0.41 g/(L·h)的氮源流加速率,残余氯化铵浓度在0.1 g/L时,转化率和生产强度最高。发酵25 h~28 h后,1,3-丙二醇最终浓度达到52.03 g/L,生产强度为2.04 g/(L·h),相对于甘油的摩尔转化率为0.66,分别比氮源限制前提高了28.0 %、35.1 %及29.4 %。通过限制性流加氯化铵,控制细胞的比生长速率,使底物甘油有效转变为发酵的目标产物1,3-PD,有效实现产物1,3-PD的高生产强度以及对甘油的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13.
新型生物农药-多杀菌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经有氧发酵后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新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兼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本文主要就多杀菌素的研究历史、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作用机制、杀虫活性和非靶标生物毒性及降解途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电渗析发酵法生产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  王建龙 《生物技术》1993,3(1):10-14
在乳酸发酵过程中,所生成的乳酸对进一步发酵有抑制作用。采用电渗析法从发酵液中及时地分离出产物乳酸,使乳酸的生产量提高到86.4g/L,是不控制pH值发酵时的4倍多。结果表明:电渗析法能有效地消除产物乳酸的抑制作用,提高了乳酸生产率,且简化了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多粘类芽胞杆菌利用廉价底物生物柴油副产物粗甘油批次发酵生产乙偶姻,考察不同pH条件、不同转速下乙偶姻、2,3-丁二醇和乙酸3种主要产物的产量,根据发酵结果设计一种三阶段溶氧调节的方法,结果表明:经76h批次发酵,乙偶姻产量为14.62 g/L,副产物2,3-丁二醇和乙酸分别为1.24和2.93 g/L;副产物量低,且易于分离,可以有效减少后期分离提取产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vgb克隆到大肠埃希菌表达载体pQE-30中,研究vgb表达产物对细胞摄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PCR和基因重组技术克隆vgb与大肠埃希菌表达质粒pQE V,大肠埃希菌转化采用CaCl2法,VHb活性分析采用CO示差光谱法。结果克隆了vgb和重组质粒pQE V,vgb基因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在A420 nm处达到典型吸收峰。结论 vgb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产物加强了对氧的摄取能力,对解决细胞高密度发酵培养中氧需矛盾、促进代谢产物的产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链脲菌素对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产生的影响。方法:使用微生物代谢产物-链脲菌素作诱导剂,培养人骨髓基质细胞株(BMol),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GM-CSF的含量结果:链脲菌素可使BMol产生GM-CSF明显增加。结论:微生物代谢产物-链脲菌素是一种很好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陕西省石泉县玉米地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产丁醇菌株并提高其丁醇耐受性和丁醇产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多因子复合筛选方法和丁醇胁迫驯化处理,在获得丁醇高产菌株的同时提高菌株的丁醇耐受性。【结果】野生菌株D64经多轮次丁醇胁迫驯化处理和多因子复合筛选,分离获得突变株T64,其丁醇耐受性明显提高,能在丁醇浓度为20 g/L的复合筛选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发酵7%玉米醪丁醇产量由13.35 g/L提高到15.18 g/L,总溶剂(丙酮、丁醇、乙醇)达到21.8 g/L。【结论】采用长时间且丁醇浓度呈梯度渐进增加的胁迫驯化方式,可使菌种在丁醇的环境中不断进化并有效地提高菌株对丁醇的耐受性。多因子复合筛选方法较其他单一因子筛选方法更为有效,能较快获得丁醇高产菌。  相似文献   

19.
绿色木霉菌H06固体浅盘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前期筛选获得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较好的绿色木霉菌菌株Trichoderma viride H06,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生防菌株H06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固体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用量分别为锯末1.05kg、玉米粉0.72kg、KH2PO4 28.24g。培养条件优化试验得出:培养含水量、培养基厚度和温度是影响固体发酵产物孢子含量的主要因子,由所得响应曲面方程预测出这3个主要因子分别为51.26%、3.27cm和28.38℃时,在培养时间6d、接种量10%、菌龄60h、初始pH为6的条件下,固体发酵产物最大预测值为3.24×1010个/g。经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  相似文献   

20.
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ylic acid, PCA)是促进根际生长假单胞菌分泌的重要抗菌物质。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和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对假单胞菌株M18(Pseudomonas sp. M18)的gacA基因突变株M18G的次级代谢产物PCA发酵的营养条件进行建模。运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试验,从12个营养成分中筛选出4个关键的组分,进而采用RSM 法对这4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制各营养因子之间的关系图。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合理地模拟并优化发酵中各参数及其浓度,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为:黄豆粉33.4g/L,葡萄糖12.7g/L,大豆蛋白胨10.9g/L和乙醇13.8 g/L, M18G菌株经60 h发酵培养,最高PCA产率能达到1.89 g/L,比优化前提高了6倍左右。各营养因子的等值线图表明黄豆粉和乙醇在PCA高产发酵中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提供了提高PCA发酵产量的有效方法,并为其未来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