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华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3-33
虎刺是大戟科大戟属的一种多年生栽培观赏花卉。常规枝条扦插法培育的虎刺分枝有晚的 ,有早的 ,不能形成比较整齐的分枝 ,造形不太美观。我结合虎刺生长发育规律 ,总结了虎刺造形扦插法。方法如下 :首先选择粗壮生长旺盛的枝条作为未来的扦插条。在枝条上部幼嫩部分选择切面 ,在 3个茎刺上 1~ 2 mm处切去枝条顶端。由于虎刺茎的芽原基几乎同时分化 ,最终将分化为 3个几乎相同的枝条 ,让其生长 1~ 2年 ,使其比较充分生长。在扦插前 2个月 ,将扦插枝条环割 ,让枝条在环割上端贮存足够的营养 ,以利于扦插时较快地形成愈伤组织 ,分化出幼根。…  相似文献   

2.
肖元 《生物学通报》2003,38(1):27-27
1 探究目的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了解茎靠哪部分运输有机物。2 提出探究问题茎靠哪部分运输有机物。学生已经知道植物的茎具有输导作用 ,并进行了“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自然联想到有机物是靠茎的哪部分运输的 ?3 作出假设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4 设计实验学生分组讨论 ,团结合作 ,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在选材上 ,有的组选杨、有的组选柳、有的组选茉莉。在方法设计上 ,既受到教材的启发 ,又在教材基础上有大胆创新和超越。通过横向交流、集思广益 ,初步设计出实验方案 ,教师再帮助补充、完善 ,使实验设计科学 ,可行性强…  相似文献   

3.
在植物学教学中,讲解植物对有机物的输导作用知识,离不开木本茎制作的节瘤标本。通过对一些常见木本植物,如苹果、梨、杨、柳、椿树、大叶黄杨、洋槐等木本茎进行环割实验,发现多数节瘤的形成较慢,或在一个生长季节达不到要求,或第二年被环割的枝条易枯死。但是,用...  相似文献   

4.
王爱霞  方炎明 《植物研究》2011,31(4):478-488
以南京市常见行道树二球悬铃木为试材,通过对交通繁忙区和相对清洁区道路两边悬铃木叶和一年生枝条中6种重金属元素在组织水平分布的研究,揭示其在悬铃木各组织中可能的分布机理,以及对重金属可能的抵御机制。结果表明,置于空气污染下悬铃木叶片与一年生枝条各组织具有累积重金属元素的能力,且污染区相对含量高于清洁区(除Ni外);叶片各组织累积能力大小为下表皮>上表皮、海绵组织>栅栏组织。悬铃木一年生枝条表皮因具有皮孔、表皮毛和蜡质,故也有一定的重金属累积能力;悬铃木表皮系统是重要的重金属吸滞组织,且累积于表皮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表皮进入皮层和髓,这与一年生枝条内重金属元素的运输途径有关,具体运输机理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根据悬铃木各组织重金属的分布,认为叶片和茎的表皮系统更能反映空气污染的真实情况,且这两种材料采集容易、破坏性小,建议在空气污染监测中大力采用。  相似文献   

5.
紫茉莉对铅胁迫生理响应的FTI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生国  朱锋  叶晟  王钧  吴雪娥 《生态学报》2011,31(20):6143-6148
铅是一种毒性强的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环境将很难修复,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具有准确度好、简便快捷、分辨率高的特点,是一种探讨植物重金属耐性机理的可行方法。紫茉莉是一种生长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应用于铅污染土壤植物稳定的前景。通过温室培养,研究不同铅处理条件下(0,50,100,200,500,1000μmol/L),紫茉莉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谱变化,结果发现,生长介质铅处理浓度低于500μmol/L时对紫茉莉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当Pb处理浓度达到1000μmol/L时,生物量略显降低,但是各处理浓度间生物量差异性不显著。紫茉莉根组织在3420,2920,1610,1060 cm-1 等处峰高先上升后下降,反映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羧酸等物质在低铅处理条件下往往作为渗透性调节物质出现, 有机物含量升高,但随着铅含量的升高, 其合成和运输受限, 有机物含量逐渐下降;茎组织在2920,1630,1380,1060 cm-1 等处峰高无明显变化;叶组织在1650 cm-1 处峰高随铅处理浓度升高而升高,这可能与紫茉莉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含量升高有关。这表明,紫茉莉通过根系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将植物吸收的Pb大部分积累在根部,阻止Pb向地上部分运输,有效的保护了植物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6.
植物茎分枝的分子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茎分枝结构决定了不同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本文从腋生分生组织的发生、腋芽的生长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分枝发生发育相关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进展.发现在不同植物中腋分生组织形成的基本机制是相似的,LS(lateral suppressor)及其同源基因在不同植物中都参与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而BL(blind)及其同源基因也参与调控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腋生分生组织的形成可能也是受激素调控的.目前,对腋芽生长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生长素通过二级信使的作用调控腋芽的生长.而生长素调控腋芽生长的机制已经较为清楚的有两条途径:一是生长素通过抑制细胞分裂素合成来调控腋芽的生长;另一途径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衍生的信号物质参与生长素的运输调控(MAX途径)来调控腋芽的生长.最新研究表明,TB1的拟南芥同源基因在MAX途径的下游负调控腋芽的生长.此外,增强表达OsNAC2也促进腋芽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取银杏树干上萌生的幼嫩枝条的基尖、茎段和叶片分别接种到高生长素含量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可高达90%。在低生长素浓度下,诱导频率较低,但能促进茎外植体顶芽和侧芽的生长。以银杏幼茎、幼叶作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形态结构不同:幼基愈伤组织较疏松,呈粒状,色浅黄,生长迅速;幼叶愈伤组织较致密,平滑,色黄绿,生长稍慢。叶片的放置方式很重要:下表皮接触培养基时,愈伤组织只从上表皮发生,而反向放置,上下表皮都不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8.
试验品种采用早花及晚花榆叶梅。通过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枝条和部位的接种试验。按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芽的分化频率比较认为一年生生长枝的茎尖,为最理想的接种材料(参见表1)表1 不同外植体来源对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鳄嘴花生长动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研究得到,5×5组生根率较大,而种植密度过于稀疏将严重影响鳄嘴花根系的形成和生长,甚至导致植株死亡。鳄嘴花叶片在15×15组表现出较高的叶片数量。但是较高或较低的种植密度均导致鳄嘴花叶片数量下降,且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但是不同种植密度的鳄嘴花叶片叶绿素a、b浓度、相对叶绿素含量均不显著(P0.05)。10×10组(或15×15组)的枝条长度较长、枝条数和枝节数较均较多,而2×2组(15×15组的枝节数也较少)的枝条长度均较短、枝条数和枝节数较均较少。地上空间资源充足减轻了由于密度制约带来的生长限制,更有利于鳄嘴花地上部分的生长。但是茎围的变化与以上3个指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15×15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和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均较高,而2×2组均较低。随着种植株行距增大,鳄嘴花的根冠比和根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均逐渐下降。说明在高种植密度环境下鳄嘴花将更多的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以保证根的生长来吸收更多的水分及其他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王晨  李龙  倪细炉  李健 《西北植物学报》2018,38(7):1279-1287
通气组织(aerenchyma)是植物薄壁组织内一些气室或腔隙的集合,对于水生及湿地植物体内的气体运输至关重要。该实验以沉水植物穿叶眼子菜为材料,利用石蜡切片技术,通过对茎的纵切面及横切面结构进行观察,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其茎、叶通气组织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1)穿叶眼子菜的茎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及维管柱,通气组织发达,存在于内皮层与表皮之间;茎通气组织由距茎尖约0.6mm处开始形成,并成熟于约2.4mm处。(2)穿叶眼子菜的叶由表皮、皮层薄壁细胞及维管柱组成,其通气组织形成于靠近茎尖的第2~3片新生叶且仅形成于主叶脉。(3)穿叶眼子菜的茎和叶通气组织的发育过程相似,起初为排列致密的细胞团,然后由皮层细胞的分裂产生小的细胞间隙,随后的腔隙膨大过程涉及细胞的生长分裂及细胞降解,最终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4)穿叶眼子菜的通气组织发育过程可划分为实心期、形成期、膨大期、成熟期四个时期;不同时期茎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差异很大,实心期、形成期、膨大期和成熟期的孔隙度分别为0.54%、10.90%、27.61%和57.58%;但节处通气组织不发达,成熟期的节处孔隙度仅为3.62%。  相似文献   

11.
韧皮部一般与木质部相联合,构成维管植物的维管系统。它也和木质部一样是由多组织所组成的复合组织。“韧皮”一名称显然是因为这部分组织往往含有抗拉性强的纤维而得名,但抗拉性并不是韧皮部的主要功能,而且有些植物的韧皮部中不含有纤维,故也就没有这种功能。韧皮部主要功能是有机物质的运输。自从1837年哈蒂格(Hartig)在韧皮部中发现筛管以后,一般都认为筛管是一长距离运输有机物的组织结构。但在早期的实验都是采取茎环割的方法,这种方法所割去的组织除去韧皮部外还有皮层和形成层,因此并不能明确地证明物质运输是韧皮部,更不能证明是筛管。1930年舒马希尔(schumacher)用天竺葵属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腋生枝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琦丽  林荣   《广西植物》1989,9(2):103-104+194
用罗汉果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MS+BA1.0+IBA0.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罗汉果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腋生枝的形成。罗汉果茎段培养5天后,潜伏腋芽开始萌动和生长。培养10天后罗汉果茎段的基部一端开始膨大。培养20天后产生大量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这时腋生枝已经长成3—6厘米长。培养30天后基部的愈伤组织中有少量瘤状小突起,但再分化形成芽的频率极低。结果表明,罗汉果茎段组培形成的苗均是从腋芽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水稻蔗糖转运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蔗糖是植物体内主要的光合产物和运输形式,在叶片中合成并经过维管组织向库器官转运,在库组织中水解并用于合成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等有机物。水稻蔗糖转运对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别是在逆境条件下的产量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水稻蔗糖韧皮部装载、运输和卸载机制以及关键酶的活性和基因表达调控,并讨论了其与水稻产量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杜仲茎组织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杜仲茎内初生结构的分化和次生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杜仲的茎端是由原套和原体组成,原套为一层细胞。茎的初生结构的分化开始于皮层和髓二部分基本分生组织,而原形成层环首先在3—4个分散的束内分化出初生维管组织,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由于分化出更多的束,使初生维管组织联接成环状。参照Esau的观点,杜仲茎的初生维管系统应属于叶迹系统,而其节部结构的特征为单叶隙、单叶迹。在杜仲茎内初生结构分化完成时,其表皮即转变为木栓形成层,产生第一次周皮,此时,维管形成层也开始细胞分裂,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因此,在生长季结束时,茎内次生结构已成为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
绿色植物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茎的韧皮部向下运输供给根的需要。通过课外探究将茎的韧皮部环剥一周后,被环剥树枝并不一定死亡。某些树种还会因有机物输送暂时受阻和积累而储存营养,在生殖季节供给果实营养,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这一技术在果园发展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复习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孝溪  胡玉 《生物学通报》2002,37(11):39-42
1 建构知识结构植物激素的调节植物激素的概念体内合成、微量有机物运输到作用部位高效调节作用生长素发展史1 880年达尔文对金丝雀 草胚鞘生长的研究1 92 8年荷兰人温特对燕麦胚芽鞘的研究1 934年荷兰人郭葛从植物中分离出吲哚乙酸理论要点产生部位 :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发育的种子分布部位 :多集中于生长旺盛的部位运输方向、方式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生理作用向性运动 :植物的向光性、向重力性两重性 :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一样植物的顶端优势生产应用顶端优势原理的利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根、茎、横走茎及叶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生物碱在苦豆子各营养器官中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苦豆子根、茎及横走茎的初生生长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的发育规律一致,但在次生生长时,部分维管形成层细胞平周分裂只形成薄壁组织,从而将次生维管组织也分离成束.茎与横走茎的功能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叶是等面叶,上下表皮内都有栅栏组织的分布,其组织分化和发育过程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发育规律一致.在茎、横走茎及叶主脉中,韧皮部的外侧都包围有纤维束,其来源都是原生韧皮部.应用硅钨酸、碘化铋钾及I-KI溶液进行沉淀反应,测定出生物总碱在苦豆子根、茎、横走茎及叶的薄壁组织细胞中均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开花作为植物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折点,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对植物发育和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 FT)蛋白作为拟南芥开花信号核心分子,在开花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拟南芥叶片在感应外界温度光照等因素变化后,通过生理钟(constants,CO)等蛋白及部分Mico-RNA正负协调调控筛管伴胞中的FT基因表达,FT蛋白通过筛管从叶片运输到茎顶端分生组织后,与一个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b ZIP)蛋白FD结合调控茎顶端分生组织(shoot apical meristem,SAM)中的花组织形成相关基因表达,继而诱导开花。对近年来FT基因在叶片中的调控、FT蛋白的运输及其在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开花诱导机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完善FT表达调控及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金亭  胡正海  高鹏 《广西植物》2008,28(2):173-178
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研究了牛膝茎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牛膝茎的发育包括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生长5个发育阶段。原分生组织具有典型分生组织的细胞特征;初生分生组织包括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在茎的发育过程中,初生生长和早期的次生生长是正常的,但在次生生长过程中,次生维管组织仅有束中形成层产生,而没有束间形成层的分化和活动。茎的三生生长是由维管柱外侧保留的原形成层细胞发生的额外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额外形成层开始只向内交替产生三生木质部和其间的结合组织,后来向外产生三生韧皮部,形成一轮三生维管束。牛膝茎内的韧皮纤维来源于原形成层,应属于原生韧皮部性质。牛膝茎中的2个外韧型髓维管束也来源于原形成层,与正常维管束在位置上没有相关性。但其结构类型具有多样性,有时可形成不完全的周木型髓维管束。  相似文献   

20.
用石蜡切片法对一年生野生大豆(Glycine sojaSieb.et Zucc.)的通气组织发育过程进行观测研究,以探讨其耐湿机制.研究表明:(1)在正常生长条件下,一年生野生大豆播种3~5周后主根开始形成皮层通气组织,经过2周左右基本形成根系与茎贯通的通气道;皮层通气组织首先在根茎连接点上下开始形成,再向根尖方向和茎扩展.(2)来自不同生态环境的一年生野生大豆开始形成皮层通气组织的部位相同,但开始产生通气组织的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