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的治疗是近年来广大科研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的关系、血管生成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功能的阐述,说明了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从而为实体瘤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小牛气管软骨经盐酸胍抽提,丙酮分级沉淀,膜超滤,柱层析等步骤得到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cartilage angiogenesis inhibiting factor,CAIF).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CAIF由单一组分组成,分子量为27700.通过[ 3H]-TdR掺入,活细胞检测等方法测定CAIF对内皮细胞、Hela细胞、QGY7703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等的DNA合成的影响,以及细胞毒作用.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测定CAIF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结果显示:CAIF对内皮细胞产生强的抑制作用,对Hela细胞抑制很弱,对QGY7703细胞、小鼠骨髓细胞、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均无抑制作用;对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AIF能较特异地抑制血管生成,CAIF达到电泳纯,是专一性较强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发展和转移需要新生血管的形成。人血管生成抑制素是近年发现的能够专一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抑制因子。大量研究表明,在体外用血管生成抑制素处理血管内皮细胞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在体内单独使用血管生成抑制素,或者将血管生成抑制素与其他物质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尿激酶联合处理荷瘤小鼠,可以降低小鼠体内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肿瘤细胞的迁移。简要综述了血管生成抑制素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血管生成抑制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田夫  李晶 《动物学杂志》2006,41(3):123-128
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是纤溶酶原(plasminogen)在体内的天然水解产物,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状结构的形成而参与对血管生成过程(angiogenesis)的调节。血管生成是指从已经存在的血管生长出新的分枝血管的过程。该过程在成体组织并不活跃,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如伤口愈合、炎症、肿瘤的生长和恶性转移时却常常伴随活跃的血管生成过程。血管生成抑制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提示其作为一种特异性的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药物治疗与血管生成有关的一些疾病,如肿瘤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Angiostatin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其作为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拟态指由恶性肿瘤细胞而非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形成的、能为肿瘤提供血供的管网状结构.存在于恶性黑素瘤、卵巢癌、前列腺癌、炎性乳腺癌和某些软组织肉瘤。其发生和肿瘤细胞呈现出多潜能的胚胎样表型有关。进一步研究血管生成拟态的分子机制,探索有效的拮抗其过程的方案,有可能提供一种能有效治疗肿瘤、并且对正常生理过程的影响较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肿瘤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黄迪南  侯敢 《生命科学》2007,19(2):198-202
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平衡控制着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当促进因子的作用强于抑制因子时,便会引起肿瘤血管的生长。因此,了解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针对肿瘤血管的抗血管新生治疗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这为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了新的参数指标,为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有利的依据。该文就有关的重要血管生成调节因子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血管生成是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发生的基础。在胚胎形成和胎盘发育等正常生理过程中,新血管的生成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于一些疾病的产生,特别是肿瘤的生长、进展和转移,同样离不开血管生成的作用。伴随着“抗肿瘤血管生成疗法”的提出,控制血管生成“开关”的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和抑制因子成为研究的热点。Arresten、Canstatin、Tumstatin和Hexastatin是近些年发现的内源性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它们同系Ⅳ型胶原α链的非胶原区NC1,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分子量大小,现有研究表明,它们能与内皮细胞表面整合素受体相结合,有效地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降低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切断肿瘤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新药的研发。  相似文献   

8.
血管生成抑制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生成抑制素盛节罗进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素结构与功能血管生成抑制素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对转移灶癌的生长和原发癌的生长都有强烈抑制作用,有希望用于癌的诊断和治疗。本文讨论了它的起源、结构、功能和应用前景。1...  相似文献   

9.
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和功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中国东海鲸鲨软骨为原料,通过盐抽提、丙酮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折、分子筛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步骤,获得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shark cartilgae angi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I,SCAIF-I),对其分子量、抑制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生长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SCAIF-I分子量18kD,在细胞和整体水平上显著抑制新血管生成,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学过程,因此针对其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策略.随着分子影像学的出现,以及对血管生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活体监测肿瘤血管生成及评价靶向介入治疗的疗效成为可能.本文就血管生成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介入导向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RNA干扰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肿瘤的靶向治疗:抑制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过表达,从而抑制细胞生长;干扰细胞周期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抵抗致癌病毒的入侵;抑制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上调和恢复抑癌基因的功能;抑制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酶;抑制与肿瘤转移有关的血管生成;靶向端粒酶;靶向耐药基因。尽管目前RNAi已经较为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和肿瘤疾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但其在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RNAi及其在肿瘤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实啦已经充分证实,抗血管生成疗法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在可抑制肿瘤生长的分子中,许多是蛋白与多肽,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抗体、可溶性受体、胞外基质蛋白片段及小分子合成多肽等。简要综述其中部分分子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细胞衰老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肿瘤等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随之升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2/3的新增肿瘤患者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并且这一比例在不断攀升.细胞衰老是指在DNA损伤或癌基因失调等一系列条件下引起的稳定的细胞周期阻滞,并伴有形态、生化及表观遗传的改变.大量研究证明细胞衰老对抑制潜在癌细胞增殖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研究认为除了抑制肿瘤发生,细胞衰老也可能促进肿瘤的演进,细胞衰老对肿瘤发挥了双刃剑作用.因此,深入了解细胞衰老与肿瘤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细胞衰老对肿瘤抑制功能,规避其对肿瘤的促进作用可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肿瘤饥饿疗法”是通过抑制促肿瘤血管新生细胞因子的作用,阻断肿瘤血管形成,最终实现“饿死”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内分泌腺衍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EG-VEGF)是在2001年被发现的一个组织选择性促血管新生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G-VEGF还兼有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刺激胃肠道收缩及影响肠神经系统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EG-VEGF的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及血管新生依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作为相应的治疗靶点开发诊断及治疗试剂.本文对有关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丰富的表面基团,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亲水性和粒径可调性,这使得应用MXenes作为肿瘤诊疗过程中的治疗剂和造影剂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基于MXenes的肿瘤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的相关研究,同时介绍了MXenes在肿瘤主动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最后阐述了目前MXenes在制备和肿瘤治疗研究中存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核酸适配体是一类通过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获得的具有独特三维构象的小分子RNA 或单链DNA。核酸适 配体能高亲和力和高特异性与靶点结合,同时具有自身分子质量小、免疫原性低、热/化学稳定性高、靶标分子范围广等特点,广泛应用 于疾病诊断、治疗、生物传感器、生物标志物筛选、新药研发等领域。综述近年来核酸适配体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对核酸 适配体的临床研究现状、市场前景及面临挑战和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当前肿瘤基因治疗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绝大多数治疗方案中目的基因只有一个,肿瘤基因治疗缺乏靶向性,基因转移载体的效率、安全性及容量等问题。讨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即肿瘤多基因联合治疗、直接体内途径基因治疗与靶向基因治疗、基因转移载体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几款溶瘤病毒制剂的相继上市,溶瘤病毒疗法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溶瘤病毒可选择性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同时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溶瘤病毒对肿瘤的靶向杀伤作用决定了其安全性和溶瘤效果。为了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溶瘤病毒,目前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利用某些病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使溶瘤病毒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或者对病毒基因组进行缺失和插入等修饰,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胞内信号通路或者肿瘤微环境等提高溶瘤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其中,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状态、新血管生成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等都可成为溶瘤病毒的靶点。而溶瘤病毒通过表达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者与CAR-T细胞联合作用,靶向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状态,成为提高溶瘤病毒肿瘤靶向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将对以上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肿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Raf激酶被证明为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产物以来,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Raf激酶既是Ras的效应物,又能作为ERK信号通路中的重要组分,成为活化的Ras和ERK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作为这一信号通路上的节点蛋白,Raf激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Raf家族成员Raf-1(cRaf)在调控细胞运动和凋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它既可以通过抑制促凋亡激酶ASK1和MST2活性来抑制细胞凋亡,也可以通过激活Rok-α的活性来促进细胞迁移。该文主要综述了Raf-1激酶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总结了以Raf-1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研究表明,实体瘤周围环境中的胞外基质蛋白、浸润性免疫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组等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治疗的耐受性等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中一个重要调控因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不仅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s,tPA)构成调节纤溶活性的一对关键物质,而且参与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等多个环节并扮演重要角色.本文针对近年来PAI-1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新进展及其与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进行综述,并提出PAI-1可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同时,本文也分析了PAI-1抑制剂对肿瘤干预的研究现状,指出PAI-1抑制剂对肿瘤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