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锯缘青蟹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锯缘青蟹成熟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精子呈陀螺形,无鞭毛,在较宽的一端环生着10余辐射臂。精子由球状的顶体、核杯以及核衍生的辐射臂三部分组成。顶体包括顶体管和顶体囊,后者包绕在顶体管的中央管周围,并可分为头帽带,内层和外层区。顶体被杯状的核包裹,仅头帽露于精子表面。成熟的精子中,位于核杯和顶体管之间的核膜出现局部断续或消失,中心粒和一些胞器出现的核杯腔中。  相似文献   

2.
锯缘青蟹复眼的形态和超微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的复眼做了电镜观察。扫描电镜下,半球形复眼的背面有一拇指状的无小眼区。透射电镜下,小眼为十足目短尾类特有的长六边形;复眼内小眼的感光系统包括了11个小网膜细胞(RCs),4个RCs位于感光部分的远端,7个RCs构成了感光系统的近端主体;上下两群细胞连接处清晰显示“4 7”且有局部交错的结构。这与三疣梭子蟹和罗氏沼虾溞状幼体的文献记述相似,而与蜘蛛蟹和中华绒螯蟹的“1 7”结构不同,可能与它们对视觉依赖程度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锯缘青蟹窦腺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借助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观察据缘青蟹(Scylla serrata)窦腺的形态结构。窦腺位于眼柄视神经节内髓背侧近外髓处。窦腺呈羹状;腺体壁山神经分泌细胞的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末梢内充满了电子致密的神经分泌颗粒。根据颗粒的大小、形态及电子致密度等特征,可以区分出4种类型的神经末梢。一些末梢中的多形性颗粒可能是由Ⅱ型末梢中的颗粒转变而成的。一些现象表明,神经分泌物质可以通过胞吐作用或一种类似“顶浆分泌”的方式释放,从而说明神经激素的释放可能是多途径的.  相似文献   

4.
锯缘青蟹精子顶体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艺磊  张子平  谢芳靖  李少菁 《动物学报》2001,47(3):310-316,T001,T002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诱导锯缘青蟹精子产生顶体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纳精囊中获得的精子,用离子载体A23187(64μg/ml)诱导,在CaCl2浓度为0.25%,pH为9.0的人工海水中40分钟,可以得到最大的顶体反应率(82.5%)。在此基础上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顶体反应过程中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顶体反应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为顶体囊外翻;第二时相为顶体管前伸。本文还对顶体反应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锯缘青蟹嗅觉器官的保护性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锯缘青蟹嗅觉器官保护性的形态学结构进行了研究。内鞭基部具一个半圆锥形凹面 ,它使内、外鞭间形成约 4 0°的基本夹角。化感刚毛与着生面呈 30°~ 5 0°角 ,其小于两鞭间 4 0°~ 90°的可变张角。这种空间关系能有效地避免内鞭折断化感刚毛的可能 ,因而内鞭在化感刚毛前方形成了天然保护屏障。化感刚毛良好的柔韧性、基部的念珠状结构以及中部分节等特征可能在避免自身折断或变形方面具有作用。另外 ,外鞭顶段迎水面的杆状刚毛和刺状刚毛、内鞭迎水面上以及底节远侧端的刺状刚毛所处的位置 ,均是化感刚毛的重要门户 ,因此推测这些触觉性的刚毛可能有利于化感刚毛避开来自上、下及前方的絮状污物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组织学观察表明,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精巢发育周期可以分为精原细胞期,精母细胞期,精子细胞期,精子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在划分精巢发育期的基础上,结合生精小管直径的成熟节段比例这2个指标,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锯缘青解精巢的发育状况。而成熟节段比例可以作为锯缘青蟹精巢发育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7.
日本沼虾精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云龙  堵南山 《动物学报》1997,43(3):243-248
对日本沼虾精子发生全过程的电镜观察表明:精原细胞核染色质分散,胞质内有线粒休、内质网的分布。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块状,不均匀地分布于核中,内质同多小泡多。次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大多分布于核膜内侧,内质网聚集成团,精细胞分化形成精子的早期,胞核增大,核侧形成内质同多小泡的聚合体;中期的核内染色质浓缩,同时形成空囊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孵育温度对锯缘青蟹幼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小明  李少菁  金建锋 《生态学报》2002,22(10):1629-1634
研究了锯缘青蟹抱卵蟹培育和胚胎发育及孵化温度对刚孵化第 1期状幼体 ( Z1)干重 ( DW)和比能值 ( EC,J/mg)以及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胚胎发育随孵育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但孵育温度与刚孵化幼体的干重和能量 ( E,J/ind)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而抱卵蟹培育和胚胎发育期间孵育温度的日温差对刚孵化青蟹幼体的干重和能量有明显的影响 ,并对幼体的存活和进一步发育产生影响。当孵育温度日温差≥ 2℃时 ,胚胎发育不整齐 ,孵化不同步 ,死卵或孵出原状幼体的比例高 ;孵化出的第 1期状幼体一般都无法蜕皮进入第 2期。孵育温度日温差与刚孵化幼体的干重或能量的相关性不确定 ,但当孵育温度日温差≥ 2℃时 ,刚孵化的状幼体的个体干重和能量的乘积 ( DW× E) <0 .74 6的几率显著增加 ,幼体可养活的几率极小 ,( DW× E)可作为判断刚孵化的第 1期状幼体能否正常生长发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锯缘青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的结构变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电镜研究了锯缘青蟹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分为初期和后期)卵母细胞表面的结构和胞质的变化。卵黄发生初期分为:内源性卵黄发生阶段和有卵泡细胞直接参与的外源性卵黄合成阶段,前者特征为:在卵母细胞中充满了内质网泡,在泡内有不同程度的卵黄物质合成,此时在卵母细胞的表面区域,可见很多卵泡细胞向卵母细胞表面迁移,并包围卵母细胞。后者其特征是在卵母细胞的表面,有大量的胞饮小泡出现在卵膜的内面,随着两细胞表面膜的逐步融合和胞饮作用加强最后形成链锁状结构,胞质中靠近卵质周围有卵黄体的积极合成和大更换 脂肪滴积累,在此阶段的后期,卵泡细胞质已基本吸收完毕,卵泡细胞膜和卵母细胞膜融合,某些界面已无膜结构。卵黄发生后期在亲蟹孵出幼体后的第11d至第27d基本结束,此期也主要以外源性卵黄发生为主,在卵母细胞的周围,卵泡细胞迅速扩大,其间分布着大量的大小不同的囊泡和线粒体,在接近卵母细胞表面,还常可见大量的脂肪滴存在。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间其膜结构完全消失,从而可使滤泡大片细胞质直接融入卵母细胞中,以后随着卵黄发生的进一步发展,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的交界面逐步形成一个网状的膜结构屏障,同时在卵巢中可见正在降解的卵母细胞,在卵黄发生近结束以后,在卵母细胞的表面,逐步形成两层卵膜,这时的卵母细胞质中几乎充满了卵黄体和脂肪滴。  相似文献   

10.
汕头牛田洋沿海围垦区锯缘青蟹病害爆发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是汕头市的传统特色和优势养殖品种,也是拥有3万多亩海水养殖池塘的牛田洋围垦区的主养品种。近年来,每年9-11月份,牛田洋的青蟹病害严重,经济损失较大。为探讨青蟹发病与养殖环境的关系,于2007年4月至12月份对牛田洋养殖区的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进行连续监测研究,结果发现:各因子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发病前的7-8月份,青蟹处于较高水温(≥28℃)和较低盐度(≤6)环境中。在发病期(9-11月份),各种环境因子恶化,其中铵态氮(NH4+-N)和亚硝态氮(NO2--N)在9月份达到峰值,分别为235.63μg·L-1和27.75μg·L-1;硝态氮(NO3--N)(10.85μg·L-1)、无机磷(PO34—P)(39μg·L-1)及生物因子(水体异养菌157.93×105cfu·L-1、弧菌116.75×103cfu·L-1,干重底泥异养菌157.93×105cfu·g-1、弧菌141.65×103cfu·g-1)在10月份达到峰值。结果说明:水体理化因子的恶化和条件致病微生物的大量增生是青蟹病害爆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东方扁虾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了东方扁虾(Thenus orientalis)精子发生的全过程,精原细胞呈椭圆形,其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集中于细胞一端形成“线粒体区”。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块,次级精母细胞核质间常出现大的囊泡,胞质内囊泡丰富而线粒体数量却明显减少,早期精细胞核发生极化、解聚,部分胞质被抛弃。中期精细胞外观呈金字塔形,分为三区;正在形成的顶体位于塔顶,核位于塔基部,居间的细胞质基质内富含膜复合物,后期精细胞顶体进一步分化。形成顶体帽和内、外顶体物质等三个结构组份。成熟精子核呈盘状或碗状,具有5-6条内部充满微管的辐射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视网膜电图特性(敏感度、光谱敏感性和波形)的昼夜节律性变化。这种节律性可能主要是由于视网膜屏蔽色素位置的昼夜变化所致,但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斑节对虾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斑节对虾精子发生划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五个阶段。精子发生中,从精原细胞到精子,染色质经历了从以异染色质为主变为高度凝聚态,再经解聚为弥散絮状的变化过程。同时,核从具有完整核膜变为核膜不完整。成熟的的精子含有核仁。顶体由高尔基囊泡逐渐演化而成,并向外伸长成为棘突。这是斑节对虾精子发生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在不同低温下经3周驯化后,采用双向电泳(Two division electrophoresis,2D-E)和气相色 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别对肝胰腺中蛋白质表达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驯化组与27℃组 相比,肝胰腺中共有22种蛋白的变化,其中5℃驯化组有15种蛋白在27℃组没有检出,而27℃组有7种蛋白在5℃ 驯化组没有发现;10℃驯化组与27℃组相比,共有18种蛋白变化,10℃驯化组有14种蛋白在27℃组没有检出,27℃ 组有4种蛋白在10℃驯化组没有出现;锯缘青蟹15℃驯化组与27℃组相比,肝胰腺中有6种蛋白质有变化,其中驯 化组分离出5种在27℃组没有检出的蛋白质,27℃组分离出1种在驯化组没有出现的蛋白质。27℃组没有检出,仅 在驯化组中出现的蛋白质中,经Imagemaster2D Elite软件分析后发现5℃和10℃驯化组有14种蛋白质在图谱上是匹 配的(即是同样的),15℃驯化组表达的5种蛋白与5℃驯化组和10℃驯化组表达的蛋白不匹配。低温驯化3周后 锯缘青蟹肝胰腺中饱和脂肪酸∑SFA在5℃和10℃驯化组显著低于27℃组(P<0.05),而∑UFA在5℃和10℃驯化 组显著高于27℃组(P<0.05),相应地5℃和10℃驯化组饱和指数∑SFA/∑UFA也显著低于27℃组(P<0.05),其 主要是∑PUFA-ω6低温驯化下显著升高(P<0.01)所致。结论表明锯缘青蟹不同低温驯化下,肝胰腺细胞中蛋白 质表达是一种动态变化模式。驯化温度越低,差异蛋白变化越大。低温驯化下脂肪酸饱和指数降低,主要是维持 低温下肝胰腺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镉对长江华溪蟹精子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兰  孙海峰  李春源 《动物学报》2002,48(5):677-684
分别于1999年3-5月和10-12月,利用透射电镜方法,按1.5μg/g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Cd^2 于长江华溪蟹(Sinopotamon yangtsekiense)体内,在10min至24h之间的若干时间段取材,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变化。结果表明:镉注射后0.5h,各级生精细胞就开始出现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肿胀与空泡化,高尔基体变形,内质网扩张和膜结构损伤等。其中线粒体损伤出现最早,是最易受损伤的一个敏感细胞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